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是语文知识和其他知识全面综合运用的过程,是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及思想认识水平的综合反映。搞好阅读教学,对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受到美的熏陶和思想品德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语文教师,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努力使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更加益于学生学习,经过长时间的探讨,结合个人的教学体会,我想就语文阅读教学的模式方面,作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课堂;课外
阅读活动的根本价值在于为人的发展提供食粮。它把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产品提供给每个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他们的灵魂,丰满他们的血肉。使之在短短几十年里走完他们祖先走了几千年的历程,并发展得更美。那些文学作品,饱含着作家真善美情思,闪烁着人类智慧,充溢着生机、灵气、爱憎、智慧的生命律动。要想在阅读教学中真正使学生含英咀华,吃透对象,只授之以渔是不够的。教师应首先全身心的沉浸在文章中,声情并茂的讲解,循循善诱的启示,用课文中体现出来的真善美丰富学生的美好心灵,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并以此形成学生的道德感、理智感、审美力和意志力。
要搞好阅读教学,取得成效,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调动学生的阅读主体性
新课标是首次在教学的阅读中强调,第一是要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第二是有效的利用学生的主体意识,在阅读的过程中使学生达到有效的自我教育,充分调动其积极性。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只有能够去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我教育就是尊重学生阅读的权利,给予他们适当的阅读方法的指导,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我们每个学生都是各自不同的背景下成长,因而形成不同的个性,在阅读中要充分的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尽量为学生的提供一个提高阅读能力的学习环境,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从而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发展个性。
语文教学要做到以人为本,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以引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主要的目标。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到鼓励学生对课文的自我解读,尊重学生的建议和独特的见解,并能给予剖析。培养学生的个性,把课堂的主动权教给学生,充分发挥其主导性,是知识的探索者。教师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从而与学生建立起一种平等的、真诚的互相学习与帮助的关系,点燃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具体的表现为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而不是一味的给予学生无法理解的指令和建议。在课堂上要建立一种宽松的、自由的氛围,使学生有一个敢于发言,勇于表现自我,激发想象的机会。
2 打破模式和程式,形成文体教学序列
高中语文新课程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首先要有一个面向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必须坚持“共同性”和“基础性”的原则。同时,从另一方面看,我们必须正视高中学生个性的差异性。面对具有不同兴趣、不同发展方向的学生,高中语文课程不能将课程内容和目标只作为简单划一的规定。为了给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学习的内容和目标,为学生的多样化发展创造条件,高中语文新課程必须增强“多样性”和“选择性”。
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想将学生的多元思想从鸟笼里放飞,只有把话语权交给学生,充分保证学生的阅读时间,从学生的原初体验出发,尊重文本不要肢解文本,误解文本。更尊重学生,互动导读,鼓励探讨,非暴力排斥,也非无原则认同,而是真正将学生引入阅读,引向思考,让作者与读者、生活与文本互动起来。既要个性化理解,又要切合作者和生活。这样才能有所发现,有所领悟,才能促使学生主体精神的成长。
另外,根据高中学生认知水平与阅读能力的发展梯度,我们按文体分类,划分了高一、高二、高三不同学段阅读教学不同的侧重点。高一侧重现代散文、高二侧重古诗文、高三侧重科学论文。努力从学生实际出发,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教材和教学内容的重新整合。做到教学有选择,教学有重点,教学有突破。避免面面俱到,流于表面,不得要领,没有方法的低效、无效教学。我们成立了古诗文阅读策略研究、诗歌、小说阅读策略研究、科学论文阅读策略研究、现代散文阅读策略研究等子课题组,由备课组长领衔,组织对文体知识和文体写作规律的梳理,初步形成了各类文体教学的知识体系。并多次开课,进行文体教学法的探讨。从文体特点出发,总结了不同文体的教学要点与阅读方法。
3 课内外并举,增加阅读积淀,引导学生阅读体验
巴金曾说过:“我们有一个丰富的文学宝库,那就是多少代作家留下的杰作。他们教育我们,鼓励我们,要我们变得更好、更纯洁、更善良、对别人更有用,文学的目的就是要人变得更好”。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把握和领悟真善美,感受人类几千年来代代相传的美好心灵、美好情操。这是靠心灵与心灵的对话,靠情感对情感的激发,靠智慧对智慧的启迪,决不是靠课文分析所能替代的。我们知道语文阅读不仅是为了弄懂语词的含义和文法的规律,更重要的是青少年通过阅读,拓宽自己的生活面,丰富人生经验,增加艺术和人身修养,提高审美水平。如果没有阅读,我们的心灵是会干枯的。所以我们必须让学生成为读书人,而不能成为习题人,把书还给学生,把“语文课”还给学生。
但是并不是开卷就一定有益,不是所有书都值得读,“我们的手中多不高贵的孙子书”,而学生的审美观世界观还并未最终形成,并不可靠,他们须要被引导,所以中学生的课内外阅读应在学校家长有见地的推荐和引导下去读。高中语文课程的必修与选修的文质兼美的选文标准,引入了一多并举的选文内涵,以优秀的文本激起学生对人类优秀文化的兴趣。而我们的教师就应充分发挥以导促读、以读促教的引导功能,“引导学生与大师对话,与精英争鸣,从而在学生人格、志向、情趣形成的关键时期给学生打下精神的底子”
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学生阅读的过程就是体验的过程,在教师指导下的阅读体验更有效,能力提升也更明显。整个阅读过程是学生的过程,根据五步阅读的不同层次,教师参与的程度和发挥的作用不同。初读,立足学生自主,进行知识搜索、整理和识记。通读主要给方法,然后放手学生去练。解读、赏读,教师不仅要给方法,还需要有指导与点拨。悟读,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可以给以点评。阅读能力培养的过程,如同学开车一样,教师是教练,可以给方法,给方向,但不能越俎代庖。不亲自开车,永远学不会开车。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情感、审美的熏陶是心灵感受、体悟的内在过程,教师更无法替代。 4 关注生活的阅读,引导学生养成习惯
人言“汉字是中国文人生命中的酒”,阅读是一种享受。阅读使我们的心灵得到净化,使我们从喧嚣的凡俗社会中挣扎出来到达理想的彼岸,所以我们在享受阅读的同时可能会和有诸多不如意的现实社会渐渐远离。故而,在高中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筛选文章时不要忘记关注生活。
生活是现实的、具体的人的生活;生活是多种多样的,生活是离不开社会的。关注生活的阅读不仅是心灵与文字的交流,更是读者内省与自察的过程。关注生活的阅读伴随着感悟和体会,浮荡的灵魂渐归平静,让读者始终保持着一份纯净而又向上的心态,不失信心而又准确地进入社会生活。笔者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除了选取王小波《我的精神家园》之类文章还有大量揭示妇女命运、社会底层人物、生活哲理等内容的文章。例如李国文的《桐花时节》、柯岩的《红泪》、余秋雨的《老屋窗口》等文章中塑造了女主人翁众多的优点却抗争不过不公的命运;而卢卫平的《老鼠家史》和柳冬妩《在城市里跳跃》等诗文不仅触及到底层人民的血泪和屈辱生活,更是对民工进军城市所带来的一系列反应进行了理性的思考;金仁顺的《小人物》、张抗抗的《牡丹的拒绝》、周国平的《人生寓言》等又催生了读者对生命、对集体意识的反省能力和批判精神……关注生活的阅读总是牵引著读者回到真实的生命状态,它使我们认真去悟内心深处的灵性之光。
另外,引导学生养成合理利用时间读书的习惯。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是一个人做事成功的基本前提,利用空余时间阅读,东汉学者董遇善于抓三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利用这三种空余时间读了好多书。教育学生坚持每天总空出一小段时间来读书,哪怕就读那么几页,下来就是一本了。最好在入眠之前安排时间阅读,因为晚上睡觉时大脑会处理长期记忆,如果读完书马上睡,那么大脑处理的杂讯会很少,会把读到的东西记得很牢,所以读完书马上入眠是最有效率的。
5 善留空白,因势利导
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还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出课堂。要把课堂变成思维的碰撞所,把每节课上成问题课,即把课堂作为酵母,激发学生在教师指导、学生尝试、学生合作、学生探究中发现问题。这样课堂教学自然就延展到课外了。如《黔之驴》,其主旨一般被认为是貌似强大的东西是可以战胜的。课堂上有的学生提出驴子是否有用的问题,我们可以抓住这一点引导大家看课文,联系实际来思考。研读、探究后发现,驴子并非没用,而是放在不能发挥作用的地方。据此有的学生把课文主旨概括为柳宗元表达被贬地方不能发挥才能的幽怨之情。这样课堂就延伸到课外了。
从某种意义上说,进行阅读策略的指导,引导学生研究学法比教师研究教法更重要。学法指导主要引导学生研究如何学的问题,探讨科学的学习规律和方法。语文能力主要是习得和学得的,研究“习”和“学”的方法特别重要。我们要具体引导学生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听课的方法、讨论的方法、各种具体阅读的方法等。学法指导旨在使教与学形成合力,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如我们学习写景散文时,可引导学生掌握概括景物特点的方法,分析赏析意境的方法等。当学生爱学语文、会学语文、学有实效时,语文教学也就达到了“无为而治”高境界,也就实现了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
总之,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一项综合的工作,它需要广大的语文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的个性,从教学的实际出发,以科学的视角为基础,从努力的发展学生分析概括能力,鼓励学生怀疑的精神,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的阅读主体性五个角度出发,使教师与学生都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作用,并使两者相结合,互为补充,既做到继承传统的语文阅读的方法,又能创造新的思路和途径。在实际的教学中,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 李国栋.阅读教学的理论困境.语文教学通讯,2007年第5期
[2] 郝毅.探析建构主义指导下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科教文汇,2007年第1月下
[3] 王永红.浅谈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网络科技时代,2007年第6期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课堂;课外
阅读活动的根本价值在于为人的发展提供食粮。它把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产品提供给每个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他们的灵魂,丰满他们的血肉。使之在短短几十年里走完他们祖先走了几千年的历程,并发展得更美。那些文学作品,饱含着作家真善美情思,闪烁着人类智慧,充溢着生机、灵气、爱憎、智慧的生命律动。要想在阅读教学中真正使学生含英咀华,吃透对象,只授之以渔是不够的。教师应首先全身心的沉浸在文章中,声情并茂的讲解,循循善诱的启示,用课文中体现出来的真善美丰富学生的美好心灵,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并以此形成学生的道德感、理智感、审美力和意志力。
要搞好阅读教学,取得成效,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调动学生的阅读主体性
新课标是首次在教学的阅读中强调,第一是要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第二是有效的利用学生的主体意识,在阅读的过程中使学生达到有效的自我教育,充分调动其积极性。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只有能够去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我教育就是尊重学生阅读的权利,给予他们适当的阅读方法的指导,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我们每个学生都是各自不同的背景下成长,因而形成不同的个性,在阅读中要充分的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尽量为学生的提供一个提高阅读能力的学习环境,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从而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发展个性。
语文教学要做到以人为本,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以引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主要的目标。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到鼓励学生对课文的自我解读,尊重学生的建议和独特的见解,并能给予剖析。培养学生的个性,把课堂的主动权教给学生,充分发挥其主导性,是知识的探索者。教师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从而与学生建立起一种平等的、真诚的互相学习与帮助的关系,点燃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具体的表现为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而不是一味的给予学生无法理解的指令和建议。在课堂上要建立一种宽松的、自由的氛围,使学生有一个敢于发言,勇于表现自我,激发想象的机会。
2 打破模式和程式,形成文体教学序列
高中语文新课程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首先要有一个面向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必须坚持“共同性”和“基础性”的原则。同时,从另一方面看,我们必须正视高中学生个性的差异性。面对具有不同兴趣、不同发展方向的学生,高中语文课程不能将课程内容和目标只作为简单划一的规定。为了给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学习的内容和目标,为学生的多样化发展创造条件,高中语文新課程必须增强“多样性”和“选择性”。
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想将学生的多元思想从鸟笼里放飞,只有把话语权交给学生,充分保证学生的阅读时间,从学生的原初体验出发,尊重文本不要肢解文本,误解文本。更尊重学生,互动导读,鼓励探讨,非暴力排斥,也非无原则认同,而是真正将学生引入阅读,引向思考,让作者与读者、生活与文本互动起来。既要个性化理解,又要切合作者和生活。这样才能有所发现,有所领悟,才能促使学生主体精神的成长。
另外,根据高中学生认知水平与阅读能力的发展梯度,我们按文体分类,划分了高一、高二、高三不同学段阅读教学不同的侧重点。高一侧重现代散文、高二侧重古诗文、高三侧重科学论文。努力从学生实际出发,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教材和教学内容的重新整合。做到教学有选择,教学有重点,教学有突破。避免面面俱到,流于表面,不得要领,没有方法的低效、无效教学。我们成立了古诗文阅读策略研究、诗歌、小说阅读策略研究、科学论文阅读策略研究、现代散文阅读策略研究等子课题组,由备课组长领衔,组织对文体知识和文体写作规律的梳理,初步形成了各类文体教学的知识体系。并多次开课,进行文体教学法的探讨。从文体特点出发,总结了不同文体的教学要点与阅读方法。
3 课内外并举,增加阅读积淀,引导学生阅读体验
巴金曾说过:“我们有一个丰富的文学宝库,那就是多少代作家留下的杰作。他们教育我们,鼓励我们,要我们变得更好、更纯洁、更善良、对别人更有用,文学的目的就是要人变得更好”。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把握和领悟真善美,感受人类几千年来代代相传的美好心灵、美好情操。这是靠心灵与心灵的对话,靠情感对情感的激发,靠智慧对智慧的启迪,决不是靠课文分析所能替代的。我们知道语文阅读不仅是为了弄懂语词的含义和文法的规律,更重要的是青少年通过阅读,拓宽自己的生活面,丰富人生经验,增加艺术和人身修养,提高审美水平。如果没有阅读,我们的心灵是会干枯的。所以我们必须让学生成为读书人,而不能成为习题人,把书还给学生,把“语文课”还给学生。
但是并不是开卷就一定有益,不是所有书都值得读,“我们的手中多不高贵的孙子书”,而学生的审美观世界观还并未最终形成,并不可靠,他们须要被引导,所以中学生的课内外阅读应在学校家长有见地的推荐和引导下去读。高中语文课程的必修与选修的文质兼美的选文标准,引入了一多并举的选文内涵,以优秀的文本激起学生对人类优秀文化的兴趣。而我们的教师就应充分发挥以导促读、以读促教的引导功能,“引导学生与大师对话,与精英争鸣,从而在学生人格、志向、情趣形成的关键时期给学生打下精神的底子”
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学生阅读的过程就是体验的过程,在教师指导下的阅读体验更有效,能力提升也更明显。整个阅读过程是学生的过程,根据五步阅读的不同层次,教师参与的程度和发挥的作用不同。初读,立足学生自主,进行知识搜索、整理和识记。通读主要给方法,然后放手学生去练。解读、赏读,教师不仅要给方法,还需要有指导与点拨。悟读,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可以给以点评。阅读能力培养的过程,如同学开车一样,教师是教练,可以给方法,给方向,但不能越俎代庖。不亲自开车,永远学不会开车。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情感、审美的熏陶是心灵感受、体悟的内在过程,教师更无法替代。 4 关注生活的阅读,引导学生养成习惯
人言“汉字是中国文人生命中的酒”,阅读是一种享受。阅读使我们的心灵得到净化,使我们从喧嚣的凡俗社会中挣扎出来到达理想的彼岸,所以我们在享受阅读的同时可能会和有诸多不如意的现实社会渐渐远离。故而,在高中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筛选文章时不要忘记关注生活。
生活是现实的、具体的人的生活;生活是多种多样的,生活是离不开社会的。关注生活的阅读不仅是心灵与文字的交流,更是读者内省与自察的过程。关注生活的阅读伴随着感悟和体会,浮荡的灵魂渐归平静,让读者始终保持着一份纯净而又向上的心态,不失信心而又准确地进入社会生活。笔者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除了选取王小波《我的精神家园》之类文章还有大量揭示妇女命运、社会底层人物、生活哲理等内容的文章。例如李国文的《桐花时节》、柯岩的《红泪》、余秋雨的《老屋窗口》等文章中塑造了女主人翁众多的优点却抗争不过不公的命运;而卢卫平的《老鼠家史》和柳冬妩《在城市里跳跃》等诗文不仅触及到底层人民的血泪和屈辱生活,更是对民工进军城市所带来的一系列反应进行了理性的思考;金仁顺的《小人物》、张抗抗的《牡丹的拒绝》、周国平的《人生寓言》等又催生了读者对生命、对集体意识的反省能力和批判精神……关注生活的阅读总是牵引著读者回到真实的生命状态,它使我们认真去悟内心深处的灵性之光。
另外,引导学生养成合理利用时间读书的习惯。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是一个人做事成功的基本前提,利用空余时间阅读,东汉学者董遇善于抓三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利用这三种空余时间读了好多书。教育学生坚持每天总空出一小段时间来读书,哪怕就读那么几页,下来就是一本了。最好在入眠之前安排时间阅读,因为晚上睡觉时大脑会处理长期记忆,如果读完书马上睡,那么大脑处理的杂讯会很少,会把读到的东西记得很牢,所以读完书马上入眠是最有效率的。
5 善留空白,因势利导
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还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出课堂。要把课堂变成思维的碰撞所,把每节课上成问题课,即把课堂作为酵母,激发学生在教师指导、学生尝试、学生合作、学生探究中发现问题。这样课堂教学自然就延展到课外了。如《黔之驴》,其主旨一般被认为是貌似强大的东西是可以战胜的。课堂上有的学生提出驴子是否有用的问题,我们可以抓住这一点引导大家看课文,联系实际来思考。研读、探究后发现,驴子并非没用,而是放在不能发挥作用的地方。据此有的学生把课文主旨概括为柳宗元表达被贬地方不能发挥才能的幽怨之情。这样课堂就延伸到课外了。
从某种意义上说,进行阅读策略的指导,引导学生研究学法比教师研究教法更重要。学法指导主要引导学生研究如何学的问题,探讨科学的学习规律和方法。语文能力主要是习得和学得的,研究“习”和“学”的方法特别重要。我们要具体引导学生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听课的方法、讨论的方法、各种具体阅读的方法等。学法指导旨在使教与学形成合力,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如我们学习写景散文时,可引导学生掌握概括景物特点的方法,分析赏析意境的方法等。当学生爱学语文、会学语文、学有实效时,语文教学也就达到了“无为而治”高境界,也就实现了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
总之,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一项综合的工作,它需要广大的语文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的个性,从教学的实际出发,以科学的视角为基础,从努力的发展学生分析概括能力,鼓励学生怀疑的精神,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的阅读主体性五个角度出发,使教师与学生都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作用,并使两者相结合,互为补充,既做到继承传统的语文阅读的方法,又能创造新的思路和途径。在实际的教学中,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 李国栋.阅读教学的理论困境.语文教学通讯,2007年第5期
[2] 郝毅.探析建构主义指导下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科教文汇,2007年第1月下
[3] 王永红.浅谈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网络科技时代,2007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