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中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来源 :祖国·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verer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中学生语文学习普遍缺乏良好的阅学习习惯,特别是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回首自己的教学历程,笔者深刻意识到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在语文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在本文中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粗浅地谈几点体会,以作引玉之砖。
  【关键词】阅读习惯;阅读教学;中学生;教学实践
  美国著名学者诺·波特指出:“谈到读书,首先应该明确目的。对读书的目的认识得越清楚,读书的信心就越坚定持久。”明确目的实在是阅读的第一要事。目的明确了,不仅给阅读增强了动力,也给计划的制定、读物的选择、方法的选定等一系列问题找到了根据,找到了出发点。这个习惯一旦养成,必将大大有利于阅读效率的提高。
  中学生的阅读内容较丰富,但概括起来有两个方面:一是课内读物——教科书上的选文。这些选文都是经过专家精心挑选的文质兼美的适合于中学生的好文章,具有典型性、代表性。适合于教学和阅读。我们中在教学中应精读、精讲,从中汲取精华,掌握其阅读的方法,培养出一种习惯,为课外阅读做示范。二还要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课内精读是主体,是示范,是引子,是培养阅读的能力为目的的。重在培养学生利用工具书正确理解词语,句子,语段,修辞,结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的方法和习惯。它无非是个例子,是抛砖引玉的那块砖,起举一反三的作用。课外阅读可以扩展学生的阅读面,丰富其阅历,积累间接的经验。是运用课内学到的方法和知识对社会,人生,自然作进一步的认识,了解并对全人类所共同创造的优秀文化遗产玩味、思索、汲取、消化、吸收、产生激情,形成文字。那么,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呢?
  1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许多学生对阅读不感兴趣,是没有领略到阅读的丰富性、生动性和乐趣性,从而觉得学习生活太贫乏、太单调。作为中学教师要大胆扬弃一切束缚和不利于激发学生兴趣的条条框框,引导学生放心读、放心学、放心想。为此,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在阅读数量上从“多多益善”到个性化选择阅读;在阅读质量上从“不求甚解”到“知其所以然”;在阅读方法上从“一目十行”到精细阅读。结合课堂教学,可以活用以下的方法:经常向学生介绍历史人物、科学家及身边人物的成才之道,通过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选择有精彩画面的书给学生看,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利用自习课等课堂时间进行课外书籍欣赏、阅读心得交流,让学生谈天说地、谈古论今,让学生体验到阅读带来的喜悦,激发学生爱读书的情感。
  另外,教师应该做的是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指导,指导学生如何选择图书、如何制定科学的阅读计划、如何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首先,可以开展各种读书活动,如举办学习小讲座、课前小故事、组织读书兴趣小组等活动,有条件的还可以开设阅读欣赏课,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有益的课外阅读活动,使学生在有步骤、有计划的指导下读好书、好读书。其次,结合课堂教学进行循循善诱,例如,在指导学习《群英会蒋干中计》、《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和《促织》时,不妨伺机诱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水浒传》、《聊斋志异》,诸如此类,结合教材帮助学生选择课外读物,与课本内容对接,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促进课外阅读的开展。再次,对学生的读书笔记进行讲评。在学生的读书笔记中有许多独特的发现和新鲜的感受,但往往也表现出认识的肤浅和热情的低落,这就需要对学生的读书笔记进行讲评引导。从理性的高度提高学生对理性知识的认识,引导学生深究生活现象的内蕴,引导学生由此及彼、从简单的生活现象中引出深刻的道理。
  2 培养学生朗读背诵的习惯。
  近年来,我们中学语文教学对朗读背诵有不够重视的倾向,使其显得苍白无力。首先,进入中学阶段以后,要看的文章长了,要理解的内涵丰富了,朗读背诵费时费力,这样一来让人感觉到阅读效率低;并且在应试教育制度下,师生的心态都趋功利,考什么学什么,既然朗读不考、背诵考得很少,那还不如多做点阅读题。其次,学生缺乏朗读背诵的方法,未能从中获得一种美的感受和愉悦,使其不喜欢。最终导致朗读没有感情,没有抑扬顿挫之美,没有语感的感悟;背诵不流畅,甚至有错漏,更谈不上还要体现有声语言之美。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教师加强学生朗读背诵方法的指导,并要求中学生背诵优秀诗文80篇。”朗读背诵是我国传统的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是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中学时代是学生记忆最佳的时期,多读多背,能开拓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发展智力,能为语言的使用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当然,熟读是成诵的基础,但成诵才是关键。因为只有成诵之后才能使那些存储在大脑中的信息变成自己能够随时驾驭的知识,才能进而形成语文能力。
  针对这种现状,要培养学生朗读背诵的习惯,教师必须要激起他们对此的欲望。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运用灵活多样的朗读背诵形式,如:配音朗读背诵、课本剧表演等等,无疑更会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促使其习惯的进一步养成。开放、活泼、多样的朗读背诵活动给学生带来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展示个性才华的空间,令人充满情趣,使学生不再感到枯燥、乏味。
  3 要重视课外阅读。
  语文课上打基础,课外阅读求反思,在学好课文的同时,再选一些有益的自己感兴趣的书来读,开阔自己的知识面,这对学好语文是大有好处的。阅读经典可以使学生从一开始就占据精神的制高点,这对他们的终生学习与精神发展意义绝对不可低估,而且可能与流行的快餐读物的阅读形成了一种张力,这对学生的健全发展也是绝对必要的。文学名著的阅读可以认识社会,了解历史,懂得真善美,识别假恶丑;可以祛除雜念,识别可以净化灵魂;可以鉴赏精美的语言,其必要性与重要性毋须置疑。总而言之,阅读文化经典,阅读文学名著,可以提高文化品位,丰富文化底蕴,可以加强文学修养,提高鉴赏水平,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学生如果远离经典、名著,必然导致精神“钙质”的缺少和欣赏层次低下,导致“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缺失。这种“后天不足”对一生的成长都会造成潜在的危险,造成难以弥补的缺陷。课外阅读不能仅仅停留于情节的欣赏上,要善于吸收,从思想内容、字、词、句、篇、语法、修辞、逻辑、文采各个方面获得启示,来努力提高自己听、说、读、写的能力。总之,要努力做到读有所得。   4 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习惯。
  宋朝张载说:“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教学环境的创设,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引导学生质疑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保证有一定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质疑,让学生既可在讲课之前质疑,也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质疑,还可在讲完课之后质疑。无论学生提出什么问题,都要积极鼓励、引导,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质疑问难的氛围,从而使学生敢问、爱问,培养大胆质疑的习惯。
  作为一个教师,对于学生提出的每个问题,都应该认真对待、善意对待,激发学生敢问的热情,还要根据学科特点,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给质疑方法,指点质疑途径,提高质疑质量。(1)从课题入手质疑。课题是一篇文章的主要组成部分,往往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或指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抓住“题眼”积极思考,质疑问难。如阅读《不朽的失眠》一文,我就引导学生抓住“不朽”一词进行质疑:文章的题目是“不朽的失眠”,用“不朽”修饰“失眠”似与日常用语相悖,从文章内容来看,“不朽”的是什么?(2)从重点词句入手质疑。如《孔乙己》的结尾“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既然是“大约”,为什么又说“的确”,这是否矛盾?作者为什么这样写(3)从课文前后知识或新旧知识的联系、矛盾入手质疑。(4)从篇章结构特点入手。(5)从标点符号入手等。学生在质疑过程中,思维始终处在积极状态,长期坚持养成习惯,既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开拓了阅读的广度和深度。
  5 引导学生自读,授以方法。
  自读方法的传授和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是相辅相成的。教学中,重点从两个方面训练学生掌握自读方法。
  一是结合语境,辨词析句。选择各段中的重点词语训练学生作注理解,抓住关键句子指导学生分析体会。这种训练贯穿于研读的始终。学生平时也知道“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道理,但多是空泛的认识,只有经过实际训练,才能有真切的体会。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上下文)准确把握重点词语的含义,理解关键句子的作用,是阅读的基本方法。從课堂活动可以看出,学生无论是给词语作注还是研读关键句子,常常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之中,学习的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方法的掌握就有了牢固的基础。
  二是讨论交流,评价表达。讨论交流是自学活动的主要方法。教师不断设疑提问,启发学生发表见解,有利于开阔视野,多向交流,共同提高。其作用还在于使学生认识到:读书,个人钻研是必要的,但不可忽视同学间的交流、切磋;阅读是否达到了目标,是否获得了成果,都体现在表达之中,不能用任何方式表达,就意味着阅读没有完成。用自己的语言评价张衡,是检验阅读效果的较高层次的要求。高中学生应当具备这种能力。课外布置写读后感,则是从文字表达的角度进一步帮助巩固阅读成果的迁移训练。
  然而,学生的预习习惯和课外阅读的习惯培养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水到渠成。需要我们传授方法,提出明确要求,进行耐心辅导。学生的阅读习惯培养关系到语文教学的成败,关系到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关系到孩子们的终身发展。阅读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
  参考文献:
  [1] 王晓峰.如何培养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J].黑龙江教育,2003 (5)
  [2] 赵英庆.中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J].甘肃教育,2006(9):31.
  [3] 王晓峰.如何培养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J].黑龙江教育,2003 (5):81.
  [4] 蒋联定.初中生自主性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5(8)
其他文献
朗读是学习语文的一个重要方式,可以使学生了解知识、启蒙思想、学习语言、发展智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净化学生的心灵。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热爱朗读,使朗读成为小学生学习中的好习惯。朗读是小学语文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的基础训练,也是发展思维、提高认识的一条最有效途径。  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应重视朗读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积极采用各种方法,抓实阅读教学中的朗
期刊
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历来颇受人们的重视。在歌唱艺术中,任何洪亮、圆润、丰满、悦耳动听、有穿透力的歌声都是建立在最大限度运用和发挥人体共鸣器官作用的基础上。因此我们要了解共鸣,认识共鸣,并在理论与实践中不断的摸索、练习,使我们把歌曲演唱的更加完整,丰富。  “闭口者,非启口即闭,从开口收入本字,却徐展其音于鼻中,则歌不费力,而其音自闭,所谓‘鼻音’是也”。这里所说的“鼻音”,并非我们现在所说的错误发声
期刊
【摘 要】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主要阶段,而小学体育是承接学前体育和学校体育的环节,这一阶段能否顺利完成既定目标,直接影响到学校体育能否有效开展,进而影响到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  【关键词】小学体育;兴趣教学  1 教会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体育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应把教材分类,以喜闻乐见的形式介绍给大家,使学生能认识和接触到更多的体育项目,为以后的分组练习做好准备。在教
期刊
【摘 要】小学语文课标指出:朗读和默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基本环节,是传统语文教学的精髓之一。我们必须转变观念,从应试教学转变过来,把教学立足点转移到以读为主的教学实践上来。它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增强语感,丰富情感,培养形象思维能力等,起着其它活动都不能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
期刊
我们学校是农村初中,我校在实施新课程时,要求先从形式上改,以期推动教师观念、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于是每个班把学生分成了学习小组。我们采取制定与自愿相结合的方式,把观察及测试中基础较好、组织能力较强、威信较高的学生确定为组长,其余学生自愿选择,最后由老师协调成6—8人为一组的合作学习小组。  通过教学实践,我们觉得组织合作学习小组,是把课堂还给学生,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每一个学生各得其所,都能得到
期刊
1 问题分析诊断:  学生书面表达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 时态误用  主要表现在两方面:1)学生写作之前没有判断整篇文章主要用哪种时态,常出现该用一般现在时的句子,用了一般过去时;而该用将来时的句子,用了完成时。2)时态构成表达错误。由于学生对各种时态掌握不好,常常将所学的各种时态混淆,以致出现如下的错误如,He is like playing basketball. He told so
期刊
【摘 要】阅读教学是我们语文教学的核心板块,中国人自古就有勤奋读书的传统,但在新形势下,人们的阅读意识正在逐步淡化,电脑的普及更让许多人觉得读书已不再重要。阅读习惯的缺失,阅读氛围的薄弱,让我们感到强化阅读意识刻不容缓。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重要性;方法  1 引言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阅读教学所用的时间最多,阅读教学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语文教学的质量。关系到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目
期刊
【摘 要】传统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一些不足,无法满足课程教学标准的要求。为了迎合新时代的要求,要改变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方法,确保教学效果。本文简单分析了高中语文教学的创新方法,并提出了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效果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高中语文;语文教学;教学创新;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教学方式  1 引言  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模式都是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此种模式属于一味的灌输模式,缺乏学生自主思考
期刊
讓萧红真正为人所知(创作谈)
期刊
【摘 要】课堂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一直是数学教师所关心的问题。我们知道一节课,就算你设计了完美的教学方案,准备了先进的教学设备,如果没有学生的参与,一切都是“白搭”。因而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关键词】数学教学;主动参与;学习兴趣;学习氛围;教学效率  课堂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一直是数学教师所关心的问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