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现象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从完善信息系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明确教学目标、优化课堂信息结构四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减轻学生的物理课业负担,希望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物理课业负担;教学目标
在现代教育技术改革中,计算机辅助教学是常用手段之一,尤其是在物理课堂上,信息技术可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更加深入的理解。部分学校经过试验和探讨,发现信息技术的使用不仅可以有效降低学生的物理课业负担,还有利于学生个人素质的提升。
一、完善信息系统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加涅利用信息技术理论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了全面阐释,他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主要分为动机、领悟、保持、回忆等八个阶段,在这八个阶段,学生发生了不同的心理变化。在物理课堂上,学生以八个心理依据为基础展开学习,同时经历着期待、注意、储存、迁移、强化等心理过程。总的来说,从学习动机的产生,再到对学习结果进行反馈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得到满足。基于信息技术的物理课堂中,教师在教学设计和课业设计时也应该遵循这样的规律,将整体教学活动转化成信息的传输过程,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设置更多的外部教学情境,为他们每一段的学习旅程提供支持。例如,某物理教师在布置课外作業时,为了不让学生感到枯燥和有压力,利用多媒体下载了与知识有关的视频,让学生课后反复观看,达到了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目的。
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信息技术下物理课堂的构建,主要是学生与物理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突出,主要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充分调动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力的相互作用”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机器人拉弹簧的视频,将机器人和弹簧之间的作用力完美地表现出来,并将学生的注意力全部吸引到学习上。另外,这种信息技术下的能动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从感性到理性的有效过渡,这是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基本任务之一;其次是从理性到实践的有效过渡。减轻学生的课业压力,教师需要将学习客体的作用发挥出来,保证学生在良好的教学环境下学习物理知识,利用信息技术使知识的呈现更直观,以便学生理解。
三、明确教学目标
尽管信息技术的加入使物理教学变得生动形象,但整个教学工作的主题仍然不能有任何的偏离,教师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教学工作,这样,学生也会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在物理课堂上能提升听课效率。例如,在初中物理的第一堂课上,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物理,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让学生理解知识的来源和意义,利用知识拓展来培养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这便是信息技术下物理教学所应该达到的目的。
四、优化课堂信息结构
物理知识的学习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很高,学生在课堂上需要保持积极思维,但很多学生的思维活动往往处于不稳定状态,不具备自控能力,很难在课堂上保持良好的听课状态。教师想要减轻学生的课业压力,必须保证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效果,让学生在45分钟内尽量完成全部学习任务。因此,教师应利用好信息技术,将课堂结构进行合理调整。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与物理学习相关的视频,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调动起来,安排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索问题背后的真相。学生经过这样的讨论之后,不但加深了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还有利于发散性思维的养成。另外,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提出一些简单的物理问题,如“为什么质子不会产生位移?”“如果生活中的摩擦力全部消失,将会出现怎样的情景?”等。通过这样的提问,教师不仅可以缓解疲惫感,还有利于与学生的互动,提升课堂效率。
五、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不仅是物理教学中一种常用的辅助工具,还为学生提供了新的情感激励和信息化的教学环境。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将物理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效结合在一起,获取更多的教学信息,为学生提供更多合作交流的机会,提升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胡惠闵,陈国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业负担问卷的编制[J].全球教育展望,2016,45(4):25-44.
[2]贾会军,贾会杰.运用“十字”教学法创设高效物理课堂的策略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3):154-155.
关键词:信息技术;物理课业负担;教学目标
在现代教育技术改革中,计算机辅助教学是常用手段之一,尤其是在物理课堂上,信息技术可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更加深入的理解。部分学校经过试验和探讨,发现信息技术的使用不仅可以有效降低学生的物理课业负担,还有利于学生个人素质的提升。
一、完善信息系统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加涅利用信息技术理论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了全面阐释,他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主要分为动机、领悟、保持、回忆等八个阶段,在这八个阶段,学生发生了不同的心理变化。在物理课堂上,学生以八个心理依据为基础展开学习,同时经历着期待、注意、储存、迁移、强化等心理过程。总的来说,从学习动机的产生,再到对学习结果进行反馈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得到满足。基于信息技术的物理课堂中,教师在教学设计和课业设计时也应该遵循这样的规律,将整体教学活动转化成信息的传输过程,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设置更多的外部教学情境,为他们每一段的学习旅程提供支持。例如,某物理教师在布置课外作業时,为了不让学生感到枯燥和有压力,利用多媒体下载了与知识有关的视频,让学生课后反复观看,达到了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目的。
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信息技术下物理课堂的构建,主要是学生与物理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突出,主要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充分调动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力的相互作用”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机器人拉弹簧的视频,将机器人和弹簧之间的作用力完美地表现出来,并将学生的注意力全部吸引到学习上。另外,这种信息技术下的能动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从感性到理性的有效过渡,这是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基本任务之一;其次是从理性到实践的有效过渡。减轻学生的课业压力,教师需要将学习客体的作用发挥出来,保证学生在良好的教学环境下学习物理知识,利用信息技术使知识的呈现更直观,以便学生理解。
三、明确教学目标
尽管信息技术的加入使物理教学变得生动形象,但整个教学工作的主题仍然不能有任何的偏离,教师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教学工作,这样,学生也会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在物理课堂上能提升听课效率。例如,在初中物理的第一堂课上,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物理,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让学生理解知识的来源和意义,利用知识拓展来培养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这便是信息技术下物理教学所应该达到的目的。
四、优化课堂信息结构
物理知识的学习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很高,学生在课堂上需要保持积极思维,但很多学生的思维活动往往处于不稳定状态,不具备自控能力,很难在课堂上保持良好的听课状态。教师想要减轻学生的课业压力,必须保证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效果,让学生在45分钟内尽量完成全部学习任务。因此,教师应利用好信息技术,将课堂结构进行合理调整。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与物理学习相关的视频,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调动起来,安排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索问题背后的真相。学生经过这样的讨论之后,不但加深了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还有利于发散性思维的养成。另外,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提出一些简单的物理问题,如“为什么质子不会产生位移?”“如果生活中的摩擦力全部消失,将会出现怎样的情景?”等。通过这样的提问,教师不仅可以缓解疲惫感,还有利于与学生的互动,提升课堂效率。
五、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不仅是物理教学中一种常用的辅助工具,还为学生提供了新的情感激励和信息化的教学环境。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将物理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效结合在一起,获取更多的教学信息,为学生提供更多合作交流的机会,提升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胡惠闵,陈国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业负担问卷的编制[J].全球教育展望,2016,45(4):25-44.
[2]贾会军,贾会杰.运用“十字”教学法创设高效物理课堂的策略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3):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