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近几年来合作学习成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之一。合作学习素材、学习群体和教师的合作指导是合作学习的主要要素。合作学习的良好学习品质不是一朝一夕能形成的,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教学中敢于沉下去,通过不断地指导、训练、熏陶,通过相互的讨论、反思、纠正,才能使合作学习走向成熟。
关键词 数学课堂 组织 合作学习 做法
《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通过自主研究、民主探索、平等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增加学习质量和个体素质,形成一种生动活泼、潜力无尽、人人参与、主动积极学习的活动形式。”因此,小组合作学习在近年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之一,尤其在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阶段,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人们探讨的焦点问题之一,并取得了一些成效。然而,在目前的数学课堂教学中,一部分教师在数学学习中开展合作学习时,由于没有对合作学习精神实质的正确把握,呈现表面化、形式化特点,缺乏实质性合作,收效也不大。这种只浮在面上、沉不下去的合作学习方式,有悖于合作学习实质。在新课标中倡导的合作学习是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出现的,它不仅是一种富有创意的数学策略,还是数学课堂中实现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的两大目标的有效途径。如何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我有如下的几方面探讨:
一、注意培养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技能,让学生养成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合作技能是合作学习的保证。要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学会表达、倾听等合作参与的良好习惯,因此,教师在组织开展合作学习活动中要逐渐训练学生三方面的技能:
1,听的技能。首先,要培养小学生专心倾听别人说话的习惯。学会倾听是学习成功的一半。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要求学生能专心听老师的话,还要要求学生学会认真倾听班上每个同学的发言。其次,要学会听出别人意见的要点,也就是要培养学生在信息加工过程中善于处理信息的能力。最后,要训练学生在听后能作出思考,也就是对别人的话要作出判断,有自己的见解,不能人云亦云。如:一个学生回答完后,让另一个学生说一说“刚才他说什么?”“你听到了什么?”“听懂了什么?”“听不明白的又是什么?”“觉得他说得怎么样?”“有什么不同意見吗?”等等,这样逐步让学生知道该怎样听讲,使注意力慢慢集中起来。
2,说的技能。首先要培养学生敢说的勇气;其次要求学生说话声音要响亮、清晰,条理要清楚,表达要完整,让别人听得清自己说什么;最后要求学生说话要有重点,表达要简洁。对于小学生来说,表达能力相对较差,说话的能力及个性都有差异,因此,教师在训练学生说的技能时,要在鼓励的原则下让学生明白努力的方向。
3,交往的技能。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往互动是很必要的。教师在训练学生交往的技能时,首先要让学生学会尊重人。讲文明礼貌,善于采用别人的意见,取长补短。其次要善于调控自己的情感状态,照顾别人的感受,以使彼此间的交往更加有效。第三要加强交往中具体技能的训练。如别人说话时,应该如何注视别人,如何在恰当的时候陈述自己的观点。
二、精心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提供合适的合作素材
学习素材、学习群体和教师的合作指导是合作学习的主要要素。数学的学习应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教师在合作学习的素材选择上应具有生活基础,以有效激发学生进行探索,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需要,能给学生的思维带来挑战。因而,合作学习素材的选择和有机策划是很有必要的。在小学数学教材里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合作学习,小组合作也不是任何时候都能展开。因此,教师在组织应用合作学习方式进行学习时,应该精心选择合作学习内容作为素材,给学生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让学生体会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教师在选择合作学习内容时可以参考以下几点:
1,当学生个人学习难以独立完成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如“圆的周长”教学中,组织学生操作试验“感知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时,由于学生个人测量圆的周长有一定的难度,同一组数据也难以发现内在的规律,利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容易让学生探求出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这样,合作来源于学生的需要,合作的效果自然明显。
2,学生自我解决具有开发性的问题时适宜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例如教学“租车、租船”数学问题时,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与解决问题的习惯不同,采用的解决方案也各不一样。此时引导学生合作交流,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验证、启发,会产生一种“山外青山,楼外楼”的感觉,从而体验合作交流的魅力。
3,当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获得结论的过程产生分歧时最值得开展合作学习。小组及全班的辨析、评判、争论能够引发思维的碰撞,使学生在合作中探索,在交流中感悟,从而体验合作的价值,促进学生合作意识的养成。如在“认识图形”中有这样的一道题:把一个正方形沿着一条直线分成两部分,可得到什么图形?由于学生直观经验的局限,容易产生认识上的分歧,此时引导学生动手试验,并通过进一步的讨论深化,能使原有的模糊认识得到澄清,同时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合作交流的价值。
三、教师要当指导者的角色,把握合作的时机,满足学生的需求
小组合作学习能否达到预设目标,教师的引导作用不可忽视。为了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我的做法是:一是创设情境,激起合作学习的需要。二是向学生明确他们合作学习的内容是什么,他们在合作的过程中要掌握什么。三是将新的信息与学生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必要的帮助。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在上课一开始,教师就提出一个十分有趣的问题“小明今年9岁,过了9个生日,他的爸爸今年三十多岁了,可是只过了9个生日,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教师预设的悬念一下子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学生不由自主地带着问题进行合作探讨。
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个体认识的局限,对于学习中的难点,学生往往会感到束手无策。教师适时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在突破学习难点处组织开展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学生集体的智慧,满足学生的需求也是保证合作有效的一项关键工作。如在学习“三角形内角和”时,如果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往往很难全面总结出规律。利用小组合作,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验证不同类型的三角形的内角和,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共同探究,很快每个小组都能总结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的特性。
四、优化组建好合作学习的小组
在合作学习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与群体合作、优势互补的功效,我认为关键是优化组建合作小组。我们可以根据班级的情况,依据学生的性别、性格、成绩、能力优化组合。小组人数通常是4~6人,以4人最佳(优生1名,中等生2名,学困生1名)按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大小进行合理搭配,并选好小组长。组长可以有常任组长和轮值组长。常任组长总负责,管理轮值组长的轮换工作。轮值组长负责组织本组的成员参与讨论研究,确定小组讨论结果的汇报对象,组织合作学习时的纪律。当然常任组长经过一段时间后也可以轮换,使不同层面的学生能力得到锻炼,同时也促进竞争向上。另外,小组内还要配备记录员,负责把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记录。如小组人数多还可以配备协调员、监督员等。通过这样的小组分工,既便于同伴间的合作,又利于公平竞争,有利于互相学习、讨论、切磋,优等生能得到充分的施展,中等生得到锻炼,学困生也能得到启迪和帮助,增强学习的信心,使信息资源共同,成功喜悦共享。
五、适当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這样说过:“给儿童以劳动的快乐,体验学习成绩的快乐,唤醒隐藏在他们心中的自豪感,这是教育工作者的一条金科玉律。”社会心理学家也认为:受人赞扬,被人理解和尊重能使人感受到生活的动力和自身价值。正确适当地评价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也是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重要手段。所以在组织合作学习中,要关注到学生的情感体验,尽量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满足感。如在一个小组代表汇报完后,我经常会说:“刚才这组的代表大胆地谈了自己小组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哪个小组也再来把自己的看法和大家分享?”在学生对发言的同学进行评价并谈了自己的看法时,我一般会说“大家看,这位同学不仅听懂了别人的发言,还加进了自己的想法,多棒呀!”如果学生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有误时,我会说:“能站起来回答问题就是很有勇气挑战自己的表现,请你仔细听听其他同学的看法。”
课堂上的一个眼神,一句赞扬,一个微笑,不花时间,不费力气,却能收到明显的教育效果。我们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用真诚的话语鼓励他们,这样课堂上学生才会认真参与学习的。当然,这样做不是几节课就能见效的。但是,我想只要我们能持之以恒地努力,学生一定会积极参与学习,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合作学习是基于群体力量的一种现代教学策略体系,它以异质小组为基础,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依据,系统地调控教学过程中各个动态因素之间的积极互动关系,促使学生尽一切能力努力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在提高合作学习有效性时,除以上阐述外,还要注意与其他学习方式有机配合灵活运用。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合作学习的良好品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要敢于沉下去,通过不断的指导、训练、熏陶,通过相互的讨论、反思、纠正,才能使合作学习走向成熟。
关键词 数学课堂 组织 合作学习 做法
《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通过自主研究、民主探索、平等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增加学习质量和个体素质,形成一种生动活泼、潜力无尽、人人参与、主动积极学习的活动形式。”因此,小组合作学习在近年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之一,尤其在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阶段,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人们探讨的焦点问题之一,并取得了一些成效。然而,在目前的数学课堂教学中,一部分教师在数学学习中开展合作学习时,由于没有对合作学习精神实质的正确把握,呈现表面化、形式化特点,缺乏实质性合作,收效也不大。这种只浮在面上、沉不下去的合作学习方式,有悖于合作学习实质。在新课标中倡导的合作学习是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出现的,它不仅是一种富有创意的数学策略,还是数学课堂中实现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的两大目标的有效途径。如何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我有如下的几方面探讨:
一、注意培养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技能,让学生养成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合作技能是合作学习的保证。要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学会表达、倾听等合作参与的良好习惯,因此,教师在组织开展合作学习活动中要逐渐训练学生三方面的技能:
1,听的技能。首先,要培养小学生专心倾听别人说话的习惯。学会倾听是学习成功的一半。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要求学生能专心听老师的话,还要要求学生学会认真倾听班上每个同学的发言。其次,要学会听出别人意见的要点,也就是要培养学生在信息加工过程中善于处理信息的能力。最后,要训练学生在听后能作出思考,也就是对别人的话要作出判断,有自己的见解,不能人云亦云。如:一个学生回答完后,让另一个学生说一说“刚才他说什么?”“你听到了什么?”“听懂了什么?”“听不明白的又是什么?”“觉得他说得怎么样?”“有什么不同意見吗?”等等,这样逐步让学生知道该怎样听讲,使注意力慢慢集中起来。
2,说的技能。首先要培养学生敢说的勇气;其次要求学生说话声音要响亮、清晰,条理要清楚,表达要完整,让别人听得清自己说什么;最后要求学生说话要有重点,表达要简洁。对于小学生来说,表达能力相对较差,说话的能力及个性都有差异,因此,教师在训练学生说的技能时,要在鼓励的原则下让学生明白努力的方向。
3,交往的技能。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往互动是很必要的。教师在训练学生交往的技能时,首先要让学生学会尊重人。讲文明礼貌,善于采用别人的意见,取长补短。其次要善于调控自己的情感状态,照顾别人的感受,以使彼此间的交往更加有效。第三要加强交往中具体技能的训练。如别人说话时,应该如何注视别人,如何在恰当的时候陈述自己的观点。
二、精心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提供合适的合作素材
学习素材、学习群体和教师的合作指导是合作学习的主要要素。数学的学习应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教师在合作学习的素材选择上应具有生活基础,以有效激发学生进行探索,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需要,能给学生的思维带来挑战。因而,合作学习素材的选择和有机策划是很有必要的。在小学数学教材里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合作学习,小组合作也不是任何时候都能展开。因此,教师在组织应用合作学习方式进行学习时,应该精心选择合作学习内容作为素材,给学生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让学生体会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教师在选择合作学习内容时可以参考以下几点:
1,当学生个人学习难以独立完成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如“圆的周长”教学中,组织学生操作试验“感知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时,由于学生个人测量圆的周长有一定的难度,同一组数据也难以发现内在的规律,利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容易让学生探求出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这样,合作来源于学生的需要,合作的效果自然明显。
2,学生自我解决具有开发性的问题时适宜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例如教学“租车、租船”数学问题时,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与解决问题的习惯不同,采用的解决方案也各不一样。此时引导学生合作交流,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验证、启发,会产生一种“山外青山,楼外楼”的感觉,从而体验合作交流的魅力。
3,当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获得结论的过程产生分歧时最值得开展合作学习。小组及全班的辨析、评判、争论能够引发思维的碰撞,使学生在合作中探索,在交流中感悟,从而体验合作的价值,促进学生合作意识的养成。如在“认识图形”中有这样的一道题:把一个正方形沿着一条直线分成两部分,可得到什么图形?由于学生直观经验的局限,容易产生认识上的分歧,此时引导学生动手试验,并通过进一步的讨论深化,能使原有的模糊认识得到澄清,同时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合作交流的价值。
三、教师要当指导者的角色,把握合作的时机,满足学生的需求
小组合作学习能否达到预设目标,教师的引导作用不可忽视。为了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我的做法是:一是创设情境,激起合作学习的需要。二是向学生明确他们合作学习的内容是什么,他们在合作的过程中要掌握什么。三是将新的信息与学生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必要的帮助。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在上课一开始,教师就提出一个十分有趣的问题“小明今年9岁,过了9个生日,他的爸爸今年三十多岁了,可是只过了9个生日,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教师预设的悬念一下子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学生不由自主地带着问题进行合作探讨。
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个体认识的局限,对于学习中的难点,学生往往会感到束手无策。教师适时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在突破学习难点处组织开展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学生集体的智慧,满足学生的需求也是保证合作有效的一项关键工作。如在学习“三角形内角和”时,如果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往往很难全面总结出规律。利用小组合作,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验证不同类型的三角形的内角和,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共同探究,很快每个小组都能总结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的特性。
四、优化组建好合作学习的小组
在合作学习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与群体合作、优势互补的功效,我认为关键是优化组建合作小组。我们可以根据班级的情况,依据学生的性别、性格、成绩、能力优化组合。小组人数通常是4~6人,以4人最佳(优生1名,中等生2名,学困生1名)按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大小进行合理搭配,并选好小组长。组长可以有常任组长和轮值组长。常任组长总负责,管理轮值组长的轮换工作。轮值组长负责组织本组的成员参与讨论研究,确定小组讨论结果的汇报对象,组织合作学习时的纪律。当然常任组长经过一段时间后也可以轮换,使不同层面的学生能力得到锻炼,同时也促进竞争向上。另外,小组内还要配备记录员,负责把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记录。如小组人数多还可以配备协调员、监督员等。通过这样的小组分工,既便于同伴间的合作,又利于公平竞争,有利于互相学习、讨论、切磋,优等生能得到充分的施展,中等生得到锻炼,学困生也能得到启迪和帮助,增强学习的信心,使信息资源共同,成功喜悦共享。
五、适当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這样说过:“给儿童以劳动的快乐,体验学习成绩的快乐,唤醒隐藏在他们心中的自豪感,这是教育工作者的一条金科玉律。”社会心理学家也认为:受人赞扬,被人理解和尊重能使人感受到生活的动力和自身价值。正确适当地评价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也是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重要手段。所以在组织合作学习中,要关注到学生的情感体验,尽量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满足感。如在一个小组代表汇报完后,我经常会说:“刚才这组的代表大胆地谈了自己小组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哪个小组也再来把自己的看法和大家分享?”在学生对发言的同学进行评价并谈了自己的看法时,我一般会说“大家看,这位同学不仅听懂了别人的发言,还加进了自己的想法,多棒呀!”如果学生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有误时,我会说:“能站起来回答问题就是很有勇气挑战自己的表现,请你仔细听听其他同学的看法。”
课堂上的一个眼神,一句赞扬,一个微笑,不花时间,不费力气,却能收到明显的教育效果。我们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用真诚的话语鼓励他们,这样课堂上学生才会认真参与学习的。当然,这样做不是几节课就能见效的。但是,我想只要我们能持之以恒地努力,学生一定会积极参与学习,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合作学习是基于群体力量的一种现代教学策略体系,它以异质小组为基础,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依据,系统地调控教学过程中各个动态因素之间的积极互动关系,促使学生尽一切能力努力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在提高合作学习有效性时,除以上阐述外,还要注意与其他学习方式有机配合灵活运用。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合作学习的良好品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要敢于沉下去,通过不断的指导、训练、熏陶,通过相互的讨论、反思、纠正,才能使合作学习走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