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油画教学中运用反思性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从而致力于解除束缚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精神枷锁,营造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氛围,充分尊重学生潜在的智慧之光,给与学生开放的艺术思维方式的引导,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而推动油画艺术的多元化发展。
关键词:油画教学;反思性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1-00-02
一、反思性教学
反思性教学兴起在20世纪80年代。1983年,美国学者斯冈在其著作《反思实践者:专业人员在行动中如何思考》中把“反思性教学”描述为教师从自己的教学经验中学习的过程,认为反思性教学超越了将教学改革简单地贴上失败或成功的标签的做法。对“反思性教学”的涵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和诠释,有的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有的从社会改造主义角度,有的从叙述探究角度。
维拉(L.M.Villar)认为,“反思性教学是教师借助发展逻辑推理的技能和仔细推敲的判断以及支持反思的态度进行的批判分析的过程。”[1]这种界说提出:反思性教学充满理性思考和批判的态度和方法,是教学主体自我解剖的过程。伯莱克(J.Berlak)认为反思不仅仅是一种技术层面的要求,更是一种伦理意义上的对教学行为的矫正。
而熊川武将反思性教学定义为: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2]
与常规的教学模式相比,常规教学少了教师的主动反思,教师只管教和学,而不问教、学得怎样。而反思性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同时参与,同时进步,真正达到“教学相长”的境界。这和终身学习的理念是相一致的,因为教师不再是集中时间接受了学校教育后,就一定终生比学生的知识丰富,教师也要不断学习,也包括向学生和课堂学习。
二、优化教学的现状
长期以来,中国的优化教学模式受苏联单一模式的影响,强调培养单一对口的艺术人才,艺术学科和专业口径相对狭窄。在教育思想上重视艺术的功能性,片面强调艺术为社会政治服务的功能;过份强调艺术教育的特殊性,只重视专业技能训练,忽视人文教育和学生全面素质的的提高。这几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学科目录的调整、高等院校的合并,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基本思想也发生了变化,教育强调通识人才的培养,强调“宽口径、厚基础”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要求。这一教育改革的指向,不再是对自然科学、应用科学的偏重和狭化,而是对社会科学,包括艺术教学在内的所有专业教学提出的新的挑战。同时艺术发展的多元化趋势向美术教育传统思维方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虽然各大美术院校推行的各具特色的油画教学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由于油画在中国发展的特殊经历,以及传统教学观念的根深蒂固,教学改革只是刚刚起步,它的推广和良性辐射仍有待时日。[3]
中国高等艺术教育在面向21世纪的改革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要求教师除了应具有坚实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技能外,还应该有全面的综合文化素质。目前中国的油画教学队伍不仅在培养数量和规模上都跟不上高等艺术教育发展的需要,而且师资队伍综合素质参差不齐,教育观念陈旧,教学手法单一,无法担当新时期艺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任。这是对新世纪中国中国高等艺术院校油画师资队伍建设合格性的的严峻考验。
三、教师在油画教学中如何运用反思性教学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在教授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教师自身的素质和教学方法的提高跟学生接受知识具有创造性无不关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反思自己教学方法是否能够适应课堂教学,是否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理论修养和实践技能,是否能够及时提高和改进自己的专业素养。
我国美术学院油画专业的教师向学生展示的知识具有严格的确定性和简约性,具有中国特色,教师往往根据自己的经验的风格教授学生,没有让学生充分的自我体验。甚至有的教师还将个人意志强加于学生的现象,造成手法、风格单一化,极大的约束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表现欲望,从而丧失了自我的独立性和审美判断。有些教师以为自己已经摘掉了单一化的有色眼镜,殊不知嘴里还唠叨着新的“紧箍咒”。如有些人在教学中强调写生色彩、直接画法、写实技巧已经过时,而主观色彩、多变制作抽象变形才是油画的新方向,并力主将此新法贯穿到油画的教学体系之中。反观各国的美术专业本科教育,油画教学“采用向中国那样从静物、肖像到人体这样传统教法的不多。甚至在注重艺术观念的学校可能不采用模特教学,主要强调创作,重创作观念。学生自由发挥余地相当大,教师仅充当顾问和参谋的角色。”
美术教师通过对自身所实施的教学行为进行反省和思考 ,结合自己大脑中已储存的信息资源(背景知识、经验和经历),对油画教学活动进行深刻且客观的分析、评估和剖析发现存在的问题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新途径和新方法,通过自我的深刻反思,增强对自身教学活动各个环节的理解,内化自身的教学经验和知识,发挥丰富的想象力,不断在大脑中的记忆库中构建新的知识体系,激发新的思维模式,为以后的教学活力提供有效的改善依据。
通过油画教学的专业理论学习和教实践进行发思,作为一名美术教师,要想通过自身的人格特点来感染学生,首先要有献身教育事业的动机,对自己的专业要有浓厚的兴趣,对学生要有真情实感;其次,还要有公正无私的品格。我们还知道,在教学实践中,对待不同性格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师只有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热爱学生,和学生建立真正的感情联系,才能为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一个良性氛围,才能为培养素质型人才打好心理基础。
美术教师在油画教学中的自我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行为思考的对象,审视、分析自己在油画教学过程中做出的种种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通过提高学生的自我觉察水平转变教学形为,促进自己教学能力的提高。由于油画教学活动主要是在课堂进行的,课堂上的教师形象、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和教学理念直接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产生影响。因此,教师要把反思性教学这一思维模式和教学手段的观念贯彻到课堂教学上,必须做好课前、课内、课后、课外和教学组织管理工作。
反思性教学为美术教师提供了一个实践操作与理论研究相结合的平台,反思性油画教学过程就是美术教师对自己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各要素进行审视、研究和整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和理论素养水平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教师在实践教学中通过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从而致力于解除束缚学生创造思维的精神枷锁,营造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氛围,充分尊重学生潜在的智慧之光,给予学生开放性的艺术思维方式的引导,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而推动油画艺术的多元化发展。
参考文献:
[1]L.Villar,Reflective Teacher Education:Cases and Critiques,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1992:100.
[2]熊川武.反思性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0).
[3]宋宗祥.中国当代油画教学反思与探索[D].2008.
[4]王春.美国高等美术教育现状[J].美苑,2004,(4):73.
[5]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上海:华东大学出版社,1993.
关键词:油画教学;反思性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1-00-02
一、反思性教学
反思性教学兴起在20世纪80年代。1983年,美国学者斯冈在其著作《反思实践者:专业人员在行动中如何思考》中把“反思性教学”描述为教师从自己的教学经验中学习的过程,认为反思性教学超越了将教学改革简单地贴上失败或成功的标签的做法。对“反思性教学”的涵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和诠释,有的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有的从社会改造主义角度,有的从叙述探究角度。
维拉(L.M.Villar)认为,“反思性教学是教师借助发展逻辑推理的技能和仔细推敲的判断以及支持反思的态度进行的批判分析的过程。”[1]这种界说提出:反思性教学充满理性思考和批判的态度和方法,是教学主体自我解剖的过程。伯莱克(J.Berlak)认为反思不仅仅是一种技术层面的要求,更是一种伦理意义上的对教学行为的矫正。
而熊川武将反思性教学定义为: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2]
与常规的教学模式相比,常规教学少了教师的主动反思,教师只管教和学,而不问教、学得怎样。而反思性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同时参与,同时进步,真正达到“教学相长”的境界。这和终身学习的理念是相一致的,因为教师不再是集中时间接受了学校教育后,就一定终生比学生的知识丰富,教师也要不断学习,也包括向学生和课堂学习。
二、优化教学的现状
长期以来,中国的优化教学模式受苏联单一模式的影响,强调培养单一对口的艺术人才,艺术学科和专业口径相对狭窄。在教育思想上重视艺术的功能性,片面强调艺术为社会政治服务的功能;过份强调艺术教育的特殊性,只重视专业技能训练,忽视人文教育和学生全面素质的的提高。这几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学科目录的调整、高等院校的合并,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基本思想也发生了变化,教育强调通识人才的培养,强调“宽口径、厚基础”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要求。这一教育改革的指向,不再是对自然科学、应用科学的偏重和狭化,而是对社会科学,包括艺术教学在内的所有专业教学提出的新的挑战。同时艺术发展的多元化趋势向美术教育传统思维方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虽然各大美术院校推行的各具特色的油画教学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由于油画在中国发展的特殊经历,以及传统教学观念的根深蒂固,教学改革只是刚刚起步,它的推广和良性辐射仍有待时日。[3]
中国高等艺术教育在面向21世纪的改革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要求教师除了应具有坚实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技能外,还应该有全面的综合文化素质。目前中国的油画教学队伍不仅在培养数量和规模上都跟不上高等艺术教育发展的需要,而且师资队伍综合素质参差不齐,教育观念陈旧,教学手法单一,无法担当新时期艺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任。这是对新世纪中国中国高等艺术院校油画师资队伍建设合格性的的严峻考验。
三、教师在油画教学中如何运用反思性教学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在教授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教师自身的素质和教学方法的提高跟学生接受知识具有创造性无不关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反思自己教学方法是否能够适应课堂教学,是否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理论修养和实践技能,是否能够及时提高和改进自己的专业素养。
我国美术学院油画专业的教师向学生展示的知识具有严格的确定性和简约性,具有中国特色,教师往往根据自己的经验的风格教授学生,没有让学生充分的自我体验。甚至有的教师还将个人意志强加于学生的现象,造成手法、风格单一化,极大的约束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表现欲望,从而丧失了自我的独立性和审美判断。有些教师以为自己已经摘掉了单一化的有色眼镜,殊不知嘴里还唠叨着新的“紧箍咒”。如有些人在教学中强调写生色彩、直接画法、写实技巧已经过时,而主观色彩、多变制作抽象变形才是油画的新方向,并力主将此新法贯穿到油画的教学体系之中。反观各国的美术专业本科教育,油画教学“采用向中国那样从静物、肖像到人体这样传统教法的不多。甚至在注重艺术观念的学校可能不采用模特教学,主要强调创作,重创作观念。学生自由发挥余地相当大,教师仅充当顾问和参谋的角色。”
美术教师通过对自身所实施的教学行为进行反省和思考 ,结合自己大脑中已储存的信息资源(背景知识、经验和经历),对油画教学活动进行深刻且客观的分析、评估和剖析发现存在的问题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新途径和新方法,通过自我的深刻反思,增强对自身教学活动各个环节的理解,内化自身的教学经验和知识,发挥丰富的想象力,不断在大脑中的记忆库中构建新的知识体系,激发新的思维模式,为以后的教学活力提供有效的改善依据。
通过油画教学的专业理论学习和教实践进行发思,作为一名美术教师,要想通过自身的人格特点来感染学生,首先要有献身教育事业的动机,对自己的专业要有浓厚的兴趣,对学生要有真情实感;其次,还要有公正无私的品格。我们还知道,在教学实践中,对待不同性格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师只有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热爱学生,和学生建立真正的感情联系,才能为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一个良性氛围,才能为培养素质型人才打好心理基础。
美术教师在油画教学中的自我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行为思考的对象,审视、分析自己在油画教学过程中做出的种种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通过提高学生的自我觉察水平转变教学形为,促进自己教学能力的提高。由于油画教学活动主要是在课堂进行的,课堂上的教师形象、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和教学理念直接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产生影响。因此,教师要把反思性教学这一思维模式和教学手段的观念贯彻到课堂教学上,必须做好课前、课内、课后、课外和教学组织管理工作。
反思性教学为美术教师提供了一个实践操作与理论研究相结合的平台,反思性油画教学过程就是美术教师对自己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各要素进行审视、研究和整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和理论素养水平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教师在实践教学中通过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从而致力于解除束缚学生创造思维的精神枷锁,营造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氛围,充分尊重学生潜在的智慧之光,给予学生开放性的艺术思维方式的引导,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而推动油画艺术的多元化发展。
参考文献:
[1]L.Villar,Reflective Teacher Education:Cases and Critiques,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1992:100.
[2]熊川武.反思性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0).
[3]宋宗祥.中国当代油画教学反思与探索[D].2008.
[4]王春.美国高等美术教育现状[J].美苑,2004,(4):73.
[5]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上海:华东大学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