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伤的天使

来源 :北京心理卫生协会学校心理卫生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00ok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概况:
  Y是一个高一的女生,性格开朗,人缘很好,很受班内同学欢迎,她和班里很多同学相处的都非常不错,但是她在班内最好的朋友D(在班里人缘不太好,朋友很少)却相处的并不那么愉快。D不允许Y和班内其他的同学成为好朋友,希望自己是Y唯一的好朋友(Y很不理解,她觉得大家在一起玩更开心),并且不止一次的用自杀来威胁Y。
  Y对此很无奈也有些恐惧,因此顺着D的意思慢慢的和班里的其他的好朋友疏远了。朋友们能理解Y的难处,就在私下里偷偷的和Y交往。班内有个同学W对这事看不过去,觉得Y不应该受到这种折磨,决定从D的手中解救出Y,但是事与愿违。三个人陷入了更大的冲突和矛盾之中。一次争吵之后,愤怒的Y,在楼道里晕倒了。醒来之后,嘴里一直念着一句话:“他们都骗我。”
  Y的问题是典型的“中学生人际交往问题”。具体地说,她没有掌握必要的交往技巧,而是以退让和容忍作为解决问题的方式。她对于和D交往已感到身心具疲。她受到要挟的恐惧感和担忧感没有得到宣泄,压抑在了自己的内心深处。她不敢也不知道如何拒绝D的不合理要求,尽管和同学们相处的很好,但是内心的真实想法没有办法和周围的同学交流,周围的同学也给予不了她真正需要的帮助和支持。
  原因分析:
  Y的问题核心在于她和D的交往之间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她需要掌握更恰当的交往技巧,建立更合理的交往模式。但对于当事人,Y必须有足够的决心和勇气去面对当前的困境。这就是我需要帮助她重建交往信心的地方。她受到班里同学的喜欢,和班里同学相处的都很不错,这都是她获得解决问题信心的最大资本和精神支柱。Y有过成功的交往经历的体验,这对于她学会交往技巧是极其有帮助的。
  辅导过程:
  针对Y的情况,我采取了三个咨询步骤。
  行动步骤一:宣泄不良情绪
  第一个步骤是帮助Y宣泄出她的不良情绪,调整心态,使她愿意面对她和D之间的交往问题。
  Y已经陷入了恐惧的沼泽中,认定自己如果不迁就D,D可能会真的自杀。在我们的交流过程中,我了解到当她和周围的朋友诉说她的恐惧的时候,周围的朋友认为D只是随口说说,他们忽略了Y的真实感受。Y觉得他们不能够正真了解她的感受也就不在表达。这表明,她在压抑自己恐惧的感受,没有把这种不良的感受宣泄出来。因此,我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促使Y宣泄出内心的恐惧感,并对此尽量表现出同感与理解。
  具体地说,我一再承认Y当前的交往状况是她人生中前所未有的,所以她现在的情绪反应是自然的,并且她在处理朋友关系上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她很善良也很不容易。“Y,你现在真是活得很辛苦,我非常理解你此刻恐惧、担忧的心情,我想如果我面临你现在的状况,我也会感觉很不好受的。”听了这句话,Y毫无光彩的眼神慢慢的投向了我,眼睛里闪着泪花。
  我还告诉Y,你产生种种的焦虑与恐惧的情绪是正常的,当我们面对一些我们不知所措的状况的时候绝不只你一人会有这种反应。我讲了我自己的实例给Y听,她听得很入神,并一再表现出如释重负的样子。产生这种“原来许多人也同我一样”的平常感,对于Y不良情绪的宣泄十分重要。它使Y意识到,在周围还有许多人像她一样感到担忧、恐惧,感到压抑。所以,她无需过于压抑自己的内心痛苦。渐渐地,她的泪水默默地流了出来。压抑在内心恐惧和担忧也随着泪水的流出被宣泄了出来。
  在这里,我运用了自我披露的咨询技巧,为的是缩短我与Y之间的心理距离,增进她对自我的信任及对咨询的信心。此外,我这样做,是为了不在她面前摆出一副老师说教的样子,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去教诲她怎样做才是正确的。相反,我竭力让Y感到我们是平等的、相同的,使她确信自己也会有能力去处理目前出现的状况。我在她面前体现出这样的亲切感、平易感,为的是使她在不知不觉中重建自信心。
  行动步骤二:分析状况中存在的问题
  我问Y:她怎么看待D要求她不能和班里其他同学成为好朋友这件事情的时候Y反问了我一句“大家一起玩不好吗?”从这句话中我感觉到Y其实并不愿意接受D提出的不合理的要求,但是迫于无奈只能被动的接受。我试探性的问Y你没有想过拒绝这个你不认同的要求吗?Y告诉我她不敢拒绝因为D的威胁。从这里我知道Y尽管拒绝的想法,但是没有拒绝的决心和技巧。我首先帮助Y分析了D提出的要求的合理性,进而引导Y去分析接受这个要求的结果和拒绝这个要求的结果。让她自己在内心中去进行对比,选出更适合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就是在别人提出不合理的要求的时候要敢于拒绝,并且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当谈到她这一段时间以来她一直自己默默承受着压力的时候,她底下了头,发出了轻轻的哭泣声。她说在她内心充满恐惧和担忧的时候试图通过和朋友们诉说来获得帮助,但是朋友们的态度让她放弃了这种做法。我问她平常有些心里话会和谁说她告诉我就是和周围的朋友说,再就是自己扛着不和任何人说。从这点我判断她的社会支持系统比较单一,就只有周围的同学,而缺乏能够理智、成熟处理问题的人员,使得她的社会支持系统没有起到有效的作用。因此我问她有没有想过多找一些可以倾诉的对象,比如妈妈或者其他的她可以信赖的成年人。她想了想告诉我其实学校有她喜欢的老师,也愿意和老师交流,妈妈总是唠唠叨叨的,有事情不太愿意和她说。我觉得有必要帮助她梳理、补充完善她的社会支持系统。
  行动步骤三:采取具体行动
  1.帮助她学会区分不合理的要求
   在这里举一些例子,让Y来判断哪些要求是合理的哪些要求是不合理的,并让她表达出自己的看法。根据她的看法引导她思考自己不能够接受的不合理的要求,并归纳总结出标准。
  2.教授拒绝的技巧
  我告诉Y在别人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时可以运用什么样的语言、态度进行拒绝。并在咨询中和Y进行角色扮演,体会拒绝他人的感受和被人拒绝的感受,掌握拒绝的技巧。这样也能激发Y在日常的生活中运用拒绝的手段处理问题。
  3.帮助完善她的社会支持系统
  让Y在纸上列出她信任的人,包括同龄的朋友、同学、老师、家长以及其他的成人。和她讨论:在她遇到不同的问题的时候会选择和谁来诉说,帮助她补充和完善她的社会支持系统。我还告诉她建立支持可以是一步一步的,也许现在只有你周围的朋友是你的倾诉对象,但是随着你不断和其他人的交往,你会发掘出新的适合你的倾诉对象,慢慢的你的社会支持系统就会壮大,这样当你遇到不同事情的时候你就可以选择向你认为适合的人倾诉。我还表示在她需要我的时候我很愿意倾听她的诉说。
  经历过这次的事情,Y得到了成长,看到她微笑着走出咨询室。我知道,她会更有自信的处理好这些问题。
  案例反思:
  从这个案例中我体会到中学生人际交往问题是在学生中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的一个问题。从理论上来说儿童时期的个体在情感上最依恋的对象是父母,与同伴的交往需要并未明显地表现出来。进入青少年期后,自我意识水平不断提高,独立意识不断增强,他们要求摆脱对成人的依赖,情感依恋的重心自然从父母转向了同龄伙伴,并且这种需要随着社会化的加深,表现出越来越强的倾向。在国外的一项调查中(Freed-man,1986)发现,无论是犯罪青年还是一般青年,大多数人在中学时期结交的朋友最多,国内的研究(杨瑞丽,1984)也表明,无论是青年工人还是大学生,认为在高中阶段交友最多的都占第一位,认为最好的朋友是在高中结交的也占第一位。可见,青少年时期,是交往需要快速发展的时期,并且这种需要在高中阶段(16-18岁)达到了高峰。
  同时,青少年交往的社会化水平日益提高。如前所述,交往需要是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的。随着青少年自我意识的日以发展完善,不仅其交往需要日以强烈,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其交往的社会化水平也日益提高。
  在高中阶段,随着交往需要的进一步发展,学生交往的特点有了明显变化。首先,交友圈子扩大,大多数学生都有3-5个亲密的朋友,1-3个关系最密切的朋友。其次,交友的标准明确化,主要表现为交友选择的随机性减少,转向以性格、兴趣爱好、对事物的共同看法等标准选择交友对象,对交往表现出更大的主动性。如在一项调查中(易法建,1992)发现,高中生最重视的友谊标准依次是“兴趣想法相似”、“弥补不足”和“性格、思想好”。 但是现在的孩子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已经形成了很强的自我中心意识,处处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完全从自己的角度,从自己的经验去认识和解决问题,似乎自己的认识和态度就是他人的认识和态度,盲目地坚持自己的意见。一味希望别人能听从自己,为自己服务,而不考虑付出。所以他们的交往中充满了矛盾和冲突。
  从现实操作的层面上来说作为心理教师我们应该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运用更广泛的方式,比如通过心理课、以人际交往为主题的团体辅导等方式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际交往观念;帮助他们掌握恰当的人际交往技巧;帮助他们获得合理的处理问题的手段,以便于他们在日常的生活中能够处理好自己的人际交往问题,也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他文献
1.元认知的概念  元认知(metacognition) 是现代认知心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1978年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J.H.Flavell)首先提出了这一概念,他认为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具体地说,是关于个人思维和学习活动的知识和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近几十年来许多心理学家在这一领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元认知在口头言语和书面言语的理解、语言的习得、写作、注意、记忆、问题解决、
期刊
一、评价活动背景  目前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庭、学校、生活等多层面中表现出不合群、不善于与人合作的弱点。然而,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是我们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动力。合作、交流、互助能使个体体验到团队精神的心理效应,使学生理解交流与合作对个人和集体发展的意义,指导学生在实际的学习、交往等活动中进行积极的合作与交流,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是非常重要的。现代教育论认为,教学过程应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它不仅
期刊
初中生正处在身心发育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的发育,心理的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以及思维方式的变化,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方面可能遇到各种问题。据北大精神研究所介绍我国17岁以下未成年人约3、4亿有各类学习,情绪,行为障碍,其中中小学发病率21、6%至32%,突出表现为人际关系,情绪稳定和学习适应方面。这些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将产生不良影响,所以在初中各年级实施
期刊
背景资料:  小D,男,18岁,高三年级学生。从小跟奶奶一起生活。初中学习成绩还不错,由于中考失利,考上了一所私立高中,受环境影响,没能好好学习,在高考前两个月申请退宿,回到家中自学。但自己却无法全身心的投入学习,开始变得封闭自己,曾想过不参加高考,但最后自己还是战胜了自己,参加了高考。09年9月来我校复读,月考成绩在班里排前十名。  小D初到咨询室时整个人显得很紧张、很忧虑、情绪更是低落。他的主
期刊
曾经读过这样一篇报道:美国一杰出人士将自己的成功归结于母亲小时侯对他的鼓励赞赏与耐心等待。他小时侯因为口吃受人嘲笑,过度的自卑让他变得萎靡不振。他的母亲对他说:“这并不是什么缺陷,只是你心理想的比嘴巴说的快而已。别急,慢慢来!让我们一起努力,我想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你的嘴巴将说得和你心理想的一样快!”  多么精妙的事例!它让我们看到了美妙而又珍贵的人生赞赏,更让我们明白了教育不能拒绝等待。  在教
期刊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等活动,学生能够认识到知识的加工和整理存在并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通过比一比赛一赛活动,去体验自己在记忆过程中所运用的加工和整理的方法,并初步掌握几种知识的加工和整理的有效策略。  2、所有学生能够通过游戏学习如何认识自我、分析自我的方法,并在比赛、练习等过程中,了解知识加工和整理的方法。  3、学生能够在游戏、实例分析、比一比赛一赛等活动中锻炼自己积极参与课程的意识,提
期刊
一、网络依赖和焦虑的含义  网络依赖是指个体迷恋网络以致影响到现实生活,主动采取措施逃避社会责任,自己无法控制行为及其后果,并造成睡眠障碍、持续疲劳、工作和学习绩效低下、人际关系恶化,严重时会导致自残和自杀的现象。  焦虑是指个体由于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威胁,自尊心受挫或失败感和内疚感增加而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恐惧的复杂情绪状态。  二、中学生网络依赖的原因  (1)逃避现实的需要。
期刊
一、来访者的一般资料:  胡×,男,初中三年级学生,15岁,家住乡村,在县城一所中学复读,现在学校附近的一家寄宿。小学时学习成绩很好,而且学得轻松,同时也很爱玩,师生关系融洽。初中在本乡中学就读,起初学习不太用功,较贪玩,学习成绩中等,处于班级十几名之下,初三时曾生病休学在家一学期,待初三中考时,成绩考得不理想,但不死心,想复读,于是就在县城一所中学复习,决定努力一番,考上一所好高中。进入县城读书
期刊
背景资料: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大地震,波及四川大部分地区,导致无数人家园被毁,很多学生失学。灾难发生后,在国家的帮助下,许多失学的学生纷纷转往北京等其他城市暂时学习。我校也接收了一名这样的学生。他叫郭源,原四川广元中学学生,他的父母在北京工作,地震前他和妹妹与爷爷奶奶一起在四川广元生活。在此次地震中,他的家人没事,但家和学校全被毁了。他将在我校学习生活1个多月,暑假后回到四川广元继续
期刊
一、背景资料   小A,男,14岁,初中二年级,独生子,身高174厘米,身材魁梧,发育正常,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他从小生活在农村,父母都是普通农民,初中文化程度,早年从事个体经营,非常忙碌。小A的幼年,常见的是父母的争吵和母亲默默流泪。随着年龄的增长,家长之间争吵的状况逐渐减少。父亲与他的沟通方式简单、粗暴,致使现在与孩子的沟通较少,出现隔阂。母亲较为柔弱,能够从一定程度上理解孩子,与小A的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