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地理学科能力层次问题分析

来源 :教育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ll56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及初中教育而带来的“两极分化”现象是实施素质教育所必须正视的一个问题。学科教学也要“因材施教”,实行“分层次教学”。“分层次教学”所面对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划分教学内容和学科能力的层次。本文仅就中学地理学科能力层次问题谈谈我们的粗浅认识。能力是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的个性心理特征。它是身体的生理机制与心理机制的综合体,包括 体力、智力和心力(非智力因素)。其中智力是能力的灵魂,因而成为学科能力的核心。根据现行课程方案和中学地理教学大纲对中学地理教学的要求,以及学生心智(心力和智力)發展(阶段性)特点,我们认为中学地理学科能力可分为下列三个层次。
  一、掌握知识的能力
  知识的增长是以能力为媒介的,而能力的发展又以知识为基础,二者相辅相成,一定条件下还可相互转化。由于基础知识是地理教学大纲中规定的最基本的教学内容,因而培养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能力,也自然成 为地理学科能力最基本的成份。按照思维发展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掌握基础知识的能力又可分为三级:
  (1)识记地理知识的能力。从本质上讲,知识属于认识范畴。识记地理知识,即对要求识记的地理知识获得感性认识。具体要求是: 第一,对要求识记的地理事物及其空间分布等,获得初步的认识,即能说出它的要点、大意。第二,对于大纲 中列出的地名(包括山脉、河流、城市等名称)能够准确地写出,并能在地图上填注或从地图上找出。第三, 写出大纲中列出的常用地理数据,并在有关问题中识别它们。
  (2)理解地理知识的能力。理解知识是在识记的基础上对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地理事象特点、成因、分布和变化规律获得理性认识 ,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其含义或现象。
  (3)建立地理知识结构的能力
  该能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能够运用归纳、分类办法将获得的地理知识按其内在联系,把它系统化(列出知识结构)。结合我们的教学实践,学习结构主义理论,我们深刻认识到,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结构的能力,不仅能大大提高知识教学效率,而且还为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即运用已获得的地理知识分析、综合、比较地理事象、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三、形成地理观念的能力
  观念,即思想。“感性认识的材料积累多了,就会产生一个飞跃,变成了理性认识。地理思想是人们对地理事象和地理问题的本质的认识,是对地理内在规律的理性认识,也是对地理知识和地理方法的高度概括与总结,它规定和约束着人们地理思维的方向,从而保证了地理思维的有效性。帮助学生健全基本地理观念是中学地理教学在认知领域的根本目标。
  立足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综观社会、经济发展,我们认为当前初中地理教学要着重培养下列基本地理观念:
  (1)整体观念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最基本的地理观念。地理环境每一要素的变化都会引起该系统中其它因素的相应变化。例如,在大江大河上游修建大坝,不仅会影响河流下游的水文特征,还会影响到该区及其下游地区的大气温度、温度等要素,从而影响到农业生产。
  (2)生态观念 人作为自然界中的一种生物,必须将自己融于自然,而不能与自然树立,要保护野生生物,维护生物种类的多样性;要尊重自然规律,逐步适应自然规律;要有节制、有计划地利用自然资源;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必须做好相应的保护工作;人类利用一种自然资源的同时不能破坏其它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同样,保护其它自然资源时也要考虑不要引起其它灾害。
  (3)时空观念 “一切存在的基本形式是空间和时间。因此,时空观念是最基本的地理观念之一。中学地理教学中,时空观念包括变迁观念和空间观念。变迁观念是唯物辩证观在地理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它要求我们在学习、研究地理问题时要用联系、变化及 转换的方法。空间观念,即具有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空间结构、空间分布和空间联系的观念。
  (4)评估与预测观念 自然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地理环境是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一定意义上讲,地理位置、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决定着经济发展水平。因而,学习地理应该具有评估一个地区地理环境的初步知识与能力,并能初步预测该地区经济发展的方向与潜力。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一项全球性的发展战略,也是地理教学的一条重要主线。为适应社会发展,地理教学中还要深入挖掘教材,加强竞争观念、国家与民族观念、劳动观念、效率观念 和科学观念等的教育,努力使学生建立、健全现代观念。
其他文献
中考的实验探究题着力体现探究性、开放性、综合性和创新性,使得实验探究题的得分情况成为决定物理学科成绩高低的分界点。为此,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学生物理实验操作技能的训练,以便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和创新意识。每年的实验考试已成了物理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现就近年来物理实验考试的一些体会总结如下:  一、解读考纲  根据《课程标准》,初中阶段学生物理实验项目共分三类,河南省
期刊
导入是一种教学技能,是教师在讲解新课时所运用和建立问题情境的一种教学方法。导入的关键,在于上课的第一时间就能够引起学生的极大注意力,并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进而明确本堂课的学习目标,形成新的学习动机和动力,建立起新旧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和联系。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出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极大兴趣,这不是件容易的事,要求音乐教师在课前要下足功夫,认真备好每一堂课。  一、“美”为主题的导入法  1、教态美
期刊
课标中明确指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学生以后学习和发展的必要能力,也是必需能力。所以做为老师的我们,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培养的这种能力。说到写,首先我们做为语文老师就会想到。让学生多去  阅读,丰富他们的阅历,知道的多了,写作的时候当然可以随手捻来。不是有句古话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里有有一个量的问题,小学阶段,课标对小学生生阅读的要求是这样的:小学六年要背诵优秀诗
期刊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环境下,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信息技术教育的根本目标,也对教师的教育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冲击。《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规定高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基于这个目标,本文对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作了粗浅的探讨。  关键字:信息素养 信息环境 课程整合 网络教学  信息素养指的是一种可以通过教育培养的、在信息社会中获得信息、
期刊
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课的教学尾声时,我让学生根据对本课的学习以及对林冲的认识,谈谈自己的收获或启发。学生的发言让我很惊喜,也让我倍受震动。  按课前我对这个问题的预设,学生最可能从两方面给出答案,一是忍,二是反抗。也确实如此,大部分同学都想到了这两点。有人说,人活着要学会忍,因为“小不忍则乱大谋”,因为“忍一时风平浪静”,也因为“君子能忍人之所不忍”;也有人说,我们不仅要会忍,更要敢于反抗,尤
期刊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物质生活的丰富,关于生命与尊严、生命与价值、生命与发展等深层的问题迫切地摆在了中小学教育面前,因此,中小学阶段作为孩子成长的基础阶段,进行生命教育,更是责无旁贷义不容辞。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渗透生命教育呢?  一、深挖教材,渗透生命意识  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的教育,既关乎人的生存与生活,也关乎人的成长与发展,更关乎人的本性与价值。它不仅包括对生命的关注,而且包括对生存能
期刊
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的见解",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发展语文能力的需要。所谓阅读要有独立的见解,指的是在读书过程中,学习的结论不是老师直接给的,也不是拘于教科书中的现成答案,而是经过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得出来的,是个体对阅读材料的独立的认识和见解。  鼓励学生阅读勤于思考,有自己的独立自己见解,是古今中外有识之士的共识。如我国先哲孟子强调"心之官则思",又如法国近代教育家卢梭
期刊
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督促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下,越来越受到学校、家庭的重视。有的学校则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设置健康教育课程,培训师资,加强管理考核,使这项工作正逐步走向规范科学的发展轨道。但是,由于我国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随着这项工作在各地的深入发展,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所面临的困难也越来越突出。失误、迷惑、被人误解……,可以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
期刊
印度诗人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是应当向人类傳送生命气息。”所以教育之“育”应当从尊重生命开始,使人性向善,使人胸襟开阔,是人类唤起自身美好的“善根”。如何将生命教育蕴于综合实践活动之中,帮助同学们理解生命的意义,呵护生命的尊严,提升生命的品质,实现生命的价值,拥有一个美好的人生,至关重要。  一、培养兴趣,认识生命  为培养学生兴趣,我立足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每一次活动。活动前注重资料的积累,活动注
期刊
现在的孩子一个个都是家里骄傲的“小公主”、“小皇帝”。家长们对心肝宝贝简直不知道该怎么疼?作为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如何让小家伙们懂得感恩,懂得回报?是个棘手的问题。有一天,我突发奇想,布置了一项特殊的家庭作业:和父母拥抱。学生听了,不解地望着我。一位学生问:“为什么?”于是,我讲了一个故事:有一个孩子因不满父母的唠叨,赌气离家出走了。当他把钱花完之后,又饥又冷。这时候,—个老爷爷收留了他,给他一个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