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群背景下的散文专题阅读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t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何为专题阅读?顾名思义,就是教师在较短的时间内引领学生围绕某一个议题进行多篇文章的阅读。这种教学模式更加关注学生阅读的速度和数量,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如下问题:文本缺少有机组合,随意选择文本,致使专题阅读的主题目标不明确;只注重形式缺少实质,许多课堂只是讲究形式上的专题阅读,实际操作中还是单篇阅读的教学模式;缺少对学生在多样文章阅读过程中意义的构建,只关注阅读数量。基于以上问题,笔者选取苏教版教材中《荷塘月色》《赤壁赋》《神的一滴》三篇散文,以“寻找最美的风景”为主题,进行专题阅读。
  一、阅读前:注重专题阅读目标和测评设置
  阅读是读者、作者、编者进行对话的过程。不同的阅读个体会产生不同的阅读体验,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阅读的体验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首先,设置阅读测评任务单,把握阅读方向。进行专题性阅读的关键点,就是弄清不同文本之间的差异性和共同性。教师要教会学生带着一定的主问题对不同文本进行有针对性的赏析,从而形成整体的阅读感知。比如教师可以围绕以上三篇文本,设置以下三个任务:①阅读三篇作品,摘录你喜欢的景物描写的语句,进行有针对性的赏析;②绘制表格,写一写吸引你的风景,具体的季节、发生的地点、主要特征;③为自己喜欢的风景制作明信片,正面绘图,反面写上简洁的推荐语。三个任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阅读经验,让学生将自己的理解、欣赏通过具体的语言表达出来。在书面表达中,学生不仅会关注文本所写的景象,而且会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化具体为形象的文字。
  其次,把握学生学情,确定恰当的专题目标。在任务单的引领下,学生的阅读更有方向性。同时,教师要即时把握学生阅读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为课堂专题阅读奠定基础。比如,教师在以上三个任务中,发现绝大部分学生只是完成任务一,即“摘抄+赏析”,很少有学生完成任務二和三。这说明学生的阅读水平处于一种浅表化的层面,缺少抽象思维的激发。所以,教师据此可以把“欣赏作品,准确表达”作为专题的目标。“欣赏最美之景”“歌咏最美之景”作为本专题阅读的重点。同时可以针对这两个学习重点有针对性地设置阅读任务。比如,围绕第一个学习重点,教师可以设置以下任务:①比较他们美的不同之处,概括美景的要素和特点;②用文本的语言表达对美的理解;③学习这三篇文章不同的表达方式,选择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表达出对自然的喜爱。这样可以让阅读更能突出重点,突出专题的阅读效果。
  二、阅读中:围绕议题比较联读,深入探究
  学生只有在同一议题下,进行相近文本的前后比读才能深入探究出文本的主题,从而体现出专题阅读的价值。紧扣议题,寻找细节差异进行探究。对于《荷塘月色》《赤壁赋》《神的一滴》这三篇散文,以“寻找最美的风景”为主题,教师可以让学生找出不同文本美的差异性和共同性,找出细节描写,进行有针对性的品析。比如学生扣住三篇文本的语言特点,发现三个文本虽然都写的都是“自然之美”,但是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其实有所不同。《荷塘月色》写出了月下荷塘、荷塘月色的静美,在这静美的背后是朱自清一颗不宁静的心。文中那句“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就是很好的证明,学生发现朱自清在描写荷塘月色的静美时,有这样的文字:“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学生认为这是静美下的一种孤独,这或许是朱自清不宁静的体现。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神的一滴》中写景的语句,寻找“瓦尔登湖的美景”的不同之处,并且说出它的特点。学生得出:美丽、幽深、深邃……教师因势利导地让学生为瓦尔登湖写广告语,以“来吧”开头。学生纷纷朗读文本,展开叙述。有的学生说到:“来吧,这里有湖底的树干,古老的独木舟,黑魆魆的四周的林木。”还有的学生说到:“来吧,湖边的树木宛若睫毛一样,而四周森林蓊郁的群山和山崖是它的浓密突出的眉毛。”教师再将学生的广告语进行比对,挑选其中最适宜居住、最让人向往的瓦尔登湖的画面,并且引导学生进行美术构图。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优化了学生表述的语言,对议题进行了深入地深究。同时,围绕议题,前后比对,深入探究
  了主旨。
  三篇文本的前后语言比对,我们发现三篇文本虽然都写的是自然美景,但是三者的情感有所不同。比如,《荷塘月色》重在“画面描写”,写一位知识分子追求自由,寻找心中的荷塘月色。《赤壁赋》重在“情、景、理”的融合,苏轼申述人类和万物同样是永久的存在,表达了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瓦尔登湖》重在“将湖人格化”,瓦尔登湖以清澈、深邃和纯洁涤荡着人们的心灵,重在引发人类对自己行为的
  反思。
  三、阅读后:注重创意写作设计和测评
  注重创意性写作设计。所谓的创意性写作设计是指为了规避传统的应试写作的弊端,让学生将书本的知识有效转化为阅读体验,形成个性化的阅读见解。它充分展示了学生的个性特长,最终实现了专题阅读发展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目标。比如“寻找最美的风景”这一专题,教师可以设置以下创意性写作任务:①根据自己对自然之美的理解和切身经历,把握三位作家当时的时代背景和生活经历,阐释你对“精神自由和快乐”的理解,写一篇200字的小论文;②假如你是导游,你会推荐哪个地方,请说明理由,并且为该地方写一段推荐语;③结合三篇文本的景色以及作者心境,截取片段,选择其中一篇将之转为诗歌,200字左右。这三个创意性写作任务很好地创设了写作的情境,注重学生个性特长的发挥。比如有学生将《荷塘月色》中的片段改编为诗歌,具体文字如下:
  荷叶揉裙摆,碧波扯布帘,何不归园田?月水流芳园,薄雾吐青烟,何不归园田?宁静是他们的,热闹是自身的。妖男媛女荡舟心许,六朝少年艳歌如煦,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
  这些写作测评是在阅读学习材料、完成任务群学习活动基础上展开的迁移,旨在引领学生从自然走向生活,关注生命。阅读从读文本转向读自我,再到读社会和人生,学生从阅读走向了写作,思维的空间更加开阔,境界更为高远。
  总之,任务群背景下的专题阅读,开启了阅读教学的全新模式。它让学生走进作者的语言,感知作者独特的视角,体悟作者丰沛的情感、睿智和见识,并且有利于学生将文本的内容化为自己的言语智慧、精神养料,真正拓展了阅读宽度和深度。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三五”重点自筹课题“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高中语文项目学习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为:B-b/2020/02/131)
  作者单位:江苏省宿迁中学(223800)
其他文献
素质教育背景下,语文教学目标不断更新,单元整合更符合阅读教学的要求,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课文内涵,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因此,教师应借助群文阅读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锻炼学生思维,以满足时代发展需要。  一、课前预习,奠定群文阅读基础  课前预习能让学生提前了解文章内容,带着问题去阅读新课文,这不仅能提高课堂效率,同时也能促进师生互动,是开展群文阅读的重要基础。教师要根据高
期刊
阅读能力是高中语文核心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注重学生语文阅读素养提升的当下,确立学生阅读的主体性、提升语文阅读指导的有效性,可以通过群文阅读来达成,丰富阅读内容,拓宽学生阅读视野,切实提升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和素养。所谓的“群文阅读”是指教师围绕一定的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进行构建,从而达成共识的阅读。对于高中语文教学而言,进行群文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多角度探索文本的意蕴,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训练学生形成一定
期刊
最早给柳永和苏轼贴标签的应属宋人一句话:“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需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从此在很多人心中,这两位词坛大家便被放在了天平的两端,似乎东坡词有多么豪放豁达,柳永词就该有多么缠绵多情。甚至还有许多不屑于善感柔媚一派的人们,热衷于诟病柳词为“俗曲”,戏称耆卿为“腻柳”。  其实,如果能不被这些固化的“标签”所牵制,凭自己的眼
期刊
统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在新的课程理念下进入高中语文课堂,如何实现新教法、新学法的转变直接影响最终的课堂教学效果。统编高中语文教材以人文主题和学习任务群两条线索组织单元。人文主题聚焦在三方面:“理想信念”“文化自信”和“责任担当”。单元按人文主题选文,突破了文体限制,强化文本的互文关系和情境的层次性,诗歌和小说也可放在一个单元。以课文学习为主的单元,包括单元导语、课文、学习提示和单元学习任务。每个单元
期刊
一篇优秀的记叙文往往具有这样几个特点:形象的鲜明性、构思的巧妙性、主题的深刻性、语言的文学性。形象的鲜明性,往往要通过典型而生动的细节描写加以体现;主题的深刻性,则要从人生、社会、文化等层面加以挖掘;语言的文学性,是长久之功,需要深厚的阅读积累,从而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构思的巧妙性则可以通过学习借鉴而习得,是考场作文得高分的利器。那么记叙文的构思有哪些小妙招呢?  一、场景的切换——让画面讲故事 
期刊
预测,就是指学生根据所读的内容,利用一定的线索去猜测文章接下来将发生的事情,并在后面的阅读中寻找文本信息来验证与自己的假设是否一致,如此反复,不断推进阅读。文本预测没有对错之分,只有是否合理之辨,因而需要在阅读过程中不断修正。为了预测更加合理,学生需要关注文章的重要内容和细节,从而促进阅读理解,提高分析、判断、推理等思维能力,成为积极主动的阅读者。聚焦文本预测,不但激活了学生原有的知识积累,产生阅
期刊
议论文主要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对于习惯感性思维的学生来说,写作具有一定的难度。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在议论文事例使用时,常常出现叙例冗长、以叙代议、游离观点、缺乏分析等问题。因为不能规范地叙述事例,造成论点不够鲜明、论证不够有力的问题。  再者,恰逢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英雄人物、英雄事迹屡见不鲜。当今时代应该有对于“英雄”的不同见解。笔者布置了一个关于“英雄”的作文题目,一方面,通过具
期刊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将“审美鉴赏与创作”纳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体系,这是高中语文主动对接新时代人才培养需求的应然转变,它将语文教学的目光从课程转向学生,致力于学生社会发展和终身学习需求。这一转变也体现在高考古诗词考查上,核心素养考查将成为一个重要的内容。反观当前高中古诗词教学,不少教师教学定位存在很大的偏差,局限于古诗词文意理解和写作方法教学,而忽视了古诗词所蕴藏的丰富的审美价值。下面以《长
期刊
逆向思维是一种与人们惯常思维相反的思维方式,是认识事物本质的基本路径,也是学生思辨能力的基础,更是打开中学生思维空间的一把金钥匙。目前,高中生尤其是高一学生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看问题基本上还是二元对立、非黑即白的思维模式,或者是局限在特定的固有模式里,难以看到事物的多面性,进而把握其本质。从学生的写作状况来看,不管是在分析问题,还是确定作文立意上都没有打开思维,致使文章立意不新,写作角度受限,
期刊
《新课标》(2017年版)指出:“引导学生进行专题性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素养。”这就需要教师在任务群视域下以专题阅读为导向,以任务单为引导,进行有效的任务设置,将学生的思维从浅表逐步引向深层,优化阅读学习效果。  一、注重整体设计,读薄文本  首先,以主问题来设置任务,读薄文本。在主问题引领下进行专题阅读,学生的阅读才会更有方向性。教师要分析不同文本的相似性,从而找到共同的议题,从而准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