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其道而思之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nzha2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逆向思维是一种与人们惯常思维相反的思维方式,是认识事物本质的基本路径,也是学生思辨能力的基础,更是打开中学生思维空间的一把金钥匙。目前,高中生尤其是高一学生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看问题基本上还是二元对立、非黑即白的思维模式,或者是局限在特定的固有模式里,难以看到事物的多面性,进而把握其本质。从学生的写作状况来看,不管是在分析问题,还是确定作文立意上都没有打开思维,致使文章立意不新,写作角度受限,论证按部就班,所以,要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教师就要从打开学生的思维方式入手。只有打开思维的翅膀,才能自如地畅游在思考的多维空间里。下面笔者就谈谈自己多年来对学生逆向思维培养路径的探索与实践,为广大同仁提供一点新思路,希望学生在作文的审题立意中能多思善想、放飞思维,在众多的立论角度中找到具有针对性、新颖性、独特性的最佳角度。
  辩证法告诉我们,世上万事万物都是辩证统一的,但人们习惯从事物的一方面认识问题,常常忽略另一方面,容易形成思维定式。如果能用反向思考打破固定思维,会使思维豁然开朗,也能打开学生的思维空间,增加思维的丰富内涵,使联想更新颖、独特。思维能力的提升是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所以,在语文学习中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也是一条有效途径。我们可以通过对教材中的教学内容的讲解,也可以通过试题的训练,或者是对名言警句的反向思考等方式来训练、提升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一、用好教材
  语文教师要充分使用好教材,语文教材中有一些逆向思维的内容,教师在讲解文章时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分析。比如在《项羽之死》这篇文章的课后,相关链接部分选取了杜牧、胡曾、王安石、李清照所写的关于项羽的诗。对于项羽的死,文人雅士多有描写,这四首诗就是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描写的。杜牧有“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的惋惜,王安石却有“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的决绝;胡曾描写了“乌江不是无船渡,耻向东吴再起兵”的傲骨,李清照却遗憾地说:“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通过对这些诗句内容的分析与讲解,可以使学生与古人、与老师、与同学产生灵魂的交汇、思想的碰撞,这种碰撞有利于学生形成思辨能力,提高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二、片段式语段推理训练
  对片段式语段推理题的理解,有益于学生逆向思维的训练。高中考试题中的三段论分析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比如这则关于阅读的语段:
  消遣性阅读主要是为了打发时间,调剂一下枯燥的生活,所以说,完全是浪费时间;网络式阅读就是在网上搜集相关资料,这种阅读效率高,因此可以使人快速增长知识,学业有成;精神性阅读,就是依据自己的兴趣阅读,心醉于阅读,陶冶性情。唯有精神性阅读才能够让人变得有品位。
  这个片段的三处推断分别是:①消遣性阅读不一定完全是浪费时间;②消遣性阅读不一定使人快速增长知识,学业有成;③不只是精神性阅读才能够让人变得有品位。在做这类题时,教师要提示学生注意一些“绝对性”的词语,如本语段中的“完全”“因此”“唯有……才”,这些词语是推断的关键点。找准“绝对性”的词语是做对推断题的前提,也是提高逆向思维能力的基础。
  三、对名言警句的反向思考
  名言警句、成语典故,都有一定的哲理,对此我们已形成固定的认识,但只是就某一个方面来说的,而事物的两面性为逆向思维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可能性。如“知足常乐”,从传统观念来看,就是要懂得满足,知道满足,才能感到快乐,才能享受快乐。再向深一层理解,就是要有一颗平常心,学会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享受生活中的美好。从逆向思维来看,如果我们都满足于现状,很容易知足,那么社会如何进步,正是因为我们的不知足,才有了高铁的出现,使从南到北,朝发夕至成为可能;正是因为我们的不满足,才有了网络的快速发展,才有了互联网+的广泛使用,使我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尽知天下事;正是因为我们不满足,才有了丰富多样的物产,使冬天吃西瓜、夏天溜滑冰这样的梦想在现实生活中得以实现。所以,我们也可以说,不知足才能“更快乐”,不知足才能“更进步”,不知足才能“更自信”。我们常说“损人利己”,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能够选择的东西越来越多,我们既可以做到“利人利己”的双赢,也可以做到“互惠互利”的全赢。
  逆向思维不是片面地追求标新立异、独树一帜,而是要有自己新颖独特的看法,是对事物所反映内容的升华,能使论题有新意,让读者在众多的中规中矩的立论中产生耳目一新之感,也能写出文章的深刻性、新颖性、独特性。如下面这道作文题:“请针对由来自上海复旦附中的16岁的小姑娘武亦姝在《中国诗词大会》上的出色表现而引发的国学热和中国一些人热衷过洋节而引发的洋节热等现象,阐述你的认识和理由。”学生要么是肯定国学热,要么是肯定洋节热,或者是将两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而有位学生写的是《热捧背后》,文中说:“热捧背后,有的不仅仅是人们的盲目从众,更多的是当今飞速发展的社会带来的种种问题,该被关注的是文化本身,而不是充斥着媒体网络的热门现象。自己的精神家园,说到底只能自己去探求,构建。文化的繁荣,靠的也不是人们的追捧。热捧背后,需要保持清醒,需要時刻谦虚,需要不甘寂寞追求文化的情怀,也需要真正热爱文化的公众,这样它才有了意义。”从内容来看,他没有就这两个现象说哪个更好,或怎样兼顾,而是深入思考了“热捧”背后人们的焦躁心理。这样的立意就脱离了“窠臼”,独具慧眼,立意高远,既有时代的内涵,又有自己独特新颖的认识。
  《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中强调:“我国普通高中教育任务是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高等教育和职业发展作准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由此可知,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打开学生的思维,让他们以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对待周围的世界,进而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总之,语文教师应该努力探索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路径,提高学生逆向思维的品质,从而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因为思辨能力的提升,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顺应高考作文命题的趋势,实现金榜题名的梦想;也能引导学生走向精彩的哲学思辨,使学生终身受用;更能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的创新人才,促进社会文明的进步。
  (本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行动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19]GHB1948)
  作者单位:甘肃省嘉峪关市酒钢第三中学(735100)
其他文献
亚里士多德说:“大自然的每一个领域都是美妙绝伦的。”正是这种美妙绝伦,才使文人墨客将诗情画意付诸笔端,钟情于美景与心灵结合的一刹那迎来的智慧与想象。所以,与其说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古人为某次游景所写的美文,不如说是因自然之景,古人从己身挖掘的富饶精神情感。但是,我们在阅读文章的时候,终不能直接目睹作者最后要表达的东西,所以,还是要从景色本身的文化内涵、精心布置的语言“棋局”,以及作者的人生迹况入手进
期刊
散文一直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因其特殊的体裁风格,形式不拘一格,学生往往难以抓住作者的真实情感。引进新的教学理念和方式,为学生的思维插上“共情”的翅膀,不但能够让学生离文章内核更进一步,提高阅读的水平,更重要的是能够激发他们发现美、欣赏美的兴趣,提升他们的审美情趣和终身学习的能力。笔者从苏教版教材出发,结合具体的教学实例,具体论述将“共情”与散文阅读教学结合起来的几点心得。  一、摆脱传统范
期刊
素质教育背景下,语文教学目标不断更新,单元整合更符合阅读教学的要求,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课文内涵,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因此,教师应借助群文阅读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锻炼学生思维,以满足时代发展需要。  一、课前预习,奠定群文阅读基础  课前预习能让学生提前了解文章内容,带着问题去阅读新课文,这不仅能提高课堂效率,同时也能促进师生互动,是开展群文阅读的重要基础。教师要根据高
期刊
阅读能力是高中语文核心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注重学生语文阅读素养提升的当下,确立学生阅读的主体性、提升语文阅读指导的有效性,可以通过群文阅读来达成,丰富阅读内容,拓宽学生阅读视野,切实提升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和素养。所谓的“群文阅读”是指教师围绕一定的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进行构建,从而达成共识的阅读。对于高中语文教学而言,进行群文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多角度探索文本的意蕴,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训练学生形成一定
期刊
最早给柳永和苏轼贴标签的应属宋人一句话:“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需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从此在很多人心中,这两位词坛大家便被放在了天平的两端,似乎东坡词有多么豪放豁达,柳永词就该有多么缠绵多情。甚至还有许多不屑于善感柔媚一派的人们,热衷于诟病柳词为“俗曲”,戏称耆卿为“腻柳”。  其实,如果能不被这些固化的“标签”所牵制,凭自己的眼
期刊
统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在新的课程理念下进入高中语文课堂,如何实现新教法、新学法的转变直接影响最终的课堂教学效果。统编高中语文教材以人文主题和学习任务群两条线索组织单元。人文主题聚焦在三方面:“理想信念”“文化自信”和“责任担当”。单元按人文主题选文,突破了文体限制,强化文本的互文关系和情境的层次性,诗歌和小说也可放在一个单元。以课文学习为主的单元,包括单元导语、课文、学习提示和单元学习任务。每个单元
期刊
一篇优秀的记叙文往往具有这样几个特点:形象的鲜明性、构思的巧妙性、主题的深刻性、语言的文学性。形象的鲜明性,往往要通过典型而生动的细节描写加以体现;主题的深刻性,则要从人生、社会、文化等层面加以挖掘;语言的文学性,是长久之功,需要深厚的阅读积累,从而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构思的巧妙性则可以通过学习借鉴而习得,是考场作文得高分的利器。那么记叙文的构思有哪些小妙招呢?  一、场景的切换——让画面讲故事 
期刊
预测,就是指学生根据所读的内容,利用一定的线索去猜测文章接下来将发生的事情,并在后面的阅读中寻找文本信息来验证与自己的假设是否一致,如此反复,不断推进阅读。文本预测没有对错之分,只有是否合理之辨,因而需要在阅读过程中不断修正。为了预测更加合理,学生需要关注文章的重要内容和细节,从而促进阅读理解,提高分析、判断、推理等思维能力,成为积极主动的阅读者。聚焦文本预测,不但激活了学生原有的知识积累,产生阅
期刊
议论文主要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对于习惯感性思维的学生来说,写作具有一定的难度。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在议论文事例使用时,常常出现叙例冗长、以叙代议、游离观点、缺乏分析等问题。因为不能规范地叙述事例,造成论点不够鲜明、论证不够有力的问题。  再者,恰逢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英雄人物、英雄事迹屡见不鲜。当今时代应该有对于“英雄”的不同见解。笔者布置了一个关于“英雄”的作文题目,一方面,通过具
期刊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将“审美鉴赏与创作”纳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体系,这是高中语文主动对接新时代人才培养需求的应然转变,它将语文教学的目光从课程转向学生,致力于学生社会发展和终身学习需求。这一转变也体现在高考古诗词考查上,核心素养考查将成为一个重要的内容。反观当前高中古诗词教学,不少教师教学定位存在很大的偏差,局限于古诗词文意理解和写作方法教学,而忽视了古诗词所蕴藏的丰富的审美价值。下面以《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