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开放课堂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ppyyear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效课堂的构建关键是夯实基础,激活思维,提升能力,因此课堂教学无定式。构建开放课堂就是要让课堂更加变通、灵活、生动,体现以人为本,以生为主,实现新课程化学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高中化学;开放课堂;教学模式;可持续发展
  一、开放课堂的教学理念
  开放课堂首先体现在师生角色关系上,改变以往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在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中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合作探究,平等交流。教师由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转化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化为知识信息的主动加工处理者。
  其次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上。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给学生发展提供最大的空间,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和实践操作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注重学生对周围世界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和需要,用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化学,让学生自己去探究,不断地启发学生去猜测、去思索、去动手实验。因此教学模式不能再拘泥于固定化、静态化、单一化,而是根據这种教学理念大胆地根据教学的内容特点及学生的需要和发展来构建灵活机动的课堂教学模式。“开放”的核心是让学生的兴趣得以激发,思维得以激活,能力得以提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激发兴趣的关键就是让学生头脑中不断产生问题,在解決问题的同时又产生新的问题.形成问题链乃至问题风暴. 在问题一解决的过程中思维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从而形成了思维能力,在问题解决后体会到的快乐和满足将会激励我们继续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学准备时根据教学内容预设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认识变化生成问题。让学生成为问题探究的主体,积极思维,解决问题。
  因此,实现化学教学的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就是用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问题探究的过程构建开放课堂,实现学生能力的提升和科学素养的形成。
  二、如何构建开放课堂
  2.1 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当代青少年个性鲜明,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会义无反顾的去追求,而对于没有兴趣的东西,哪怕是迫于外界的压力或是责任,她们都会弃之不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师生的交往中逐渐形成。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是权威的,因此学生在课堂上不敢质疑权威,不敢提出自己的问题和见解,这样就扼杀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这就需要教师主动放下权威的架子,主动走近学生,给学生质疑的机会,面对质疑做出合理评价的同时,给以肯定和鼓励。充分尊重学生的思想(意见)、情感(体验)、意志(欲望)和行为方式,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发表自己的观点。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思维才能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潜能才得以激发。
  2.1.1师生的交往:在师生的交流中,除了学习问题的交流外,教师若还能以其它角色如父子关系,关心学生的温饱、关心他的成绩、关心他的健康如朋友与朋友的关系,一起谈天论地、聊人情世故等,这些无疑是和谐师生关系的润滑剂。教师更可以在活动中增进师生交流:在化学课堂上,邀请学生做为自己的实验助理,课后请学生帮忙整理实验室,准备实验等;成立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课余让学生们自己在实验室体会化学实验探究的过程和乐趣。
  2.1.2 教学的设计和评价:在这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要除了重视自己教的这一层面外,更要站在学生的立场,考虑他们现有的知识架构,考虑问题的思维方式等,让这些环节能够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体,主动的探求者。在教学的评价中,在把握及时、有效的原则的同时,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和接受的能力,更要允许学生在教师评价的基础上给予自我评价。
  2.2 创设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模式
  开放的课堂,其内涵是课堂向学生开放,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动参与者,思维的积极探求者,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开放的课堂教学模式并不是单一的,固定的,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新课程化学教学内容和目标的需要而变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实验和尝试中,既能很好的提高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实现化学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又能照顾到现阶段学校教育、课堂教育的局限性,化学开放课堂主要可以通过以下两种课堂教学模式兼顾其他一些教学模式来实现。
  2.2.1问题——思维探究式化学课堂教学模式高中化学教学内容主要是以化学理论基础为主,因此通过问题——探究的课堂教学来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在化学教学中,很多内容都可以设计成这样一种课堂教学模式。
  “问题——思维探究模式”是教师创设的情景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存贮的知识产生“认知冲突”,在教师启发引导下,学生进行观察、实验、查阅资料获取化学事实,并对大量信息做初步的分类,找出与问题有关的内容,进行思维的初步加工,通过亲身经验进行认知重构。“问题探究模式”的一般流程:
  ①引发学生的前概念,学生在对对日常生活或自然、社会现象的观察、思考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一些观点,教师设计适当的方式让学生将其清楚表达出来;
  ②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针对其前概念,通过科学实验或逻辑的推理使学生发生认知冲突。
  ③引入科学概念,达到认知的重构。当学生因看到其错误概念不起作用(预测失败),教师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论证、抽象等说明学生观点错误的原因,引导学生以科学概念代替错误概念。这种教学模式中探究过程主要是针对改变学生的错误观念。
  2.2.2问题——实验探究式化学课堂教学模式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化学实验既起到验证所学知识的作用,也起到探究未知的桥梁作用,在适当情境中对知识进行实验探究才会体验到获得知识的快乐,才能体会在探究的过程中智慧的生成。这种模式主要包含以下步骤:
  ① 在必要的指导下进行有目的的观测或实验,并对结果进行思考;
  ② 直接提出问题或通过描述已学知识与所发现的问题的冲突所在,从而明确问题;   ③ 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对问题解答的猜测和假设;
  ④ 搜集相关的资料和信息检验假设或收集必要的材料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⑤ 作出合乎逻辑的结论并进行合理的评价并与他人交流,考虑他人的评价。
  2.2.3其它开放教学模式鉴于课堂时空的限制,课堂内的探究思维和实验探究适合重难点内容的突破。对于其他内容的教学可以采用其他教学模式进行。只要在教学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积极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思维的创造性,那么就是有效的教学模式。比如:根据教学活动特征可将模式分成以下五类:“指导──接受”模式;“自学──辅导”模式;“探索──发现”模式;“情趣──陶冶”模式;“示范──模仿”模式等。
  2.3设置多元化的课堂教学评价
  第四代教育评价观80年代,以古巴(Egong Guba)和林肯(Y.S.Lincoln)等人为代表创立了"第四代教育评价理论"。他们认为评价就是对被评事物赋予价值,评价本质上是一种心理建构。他们进一步强调"价值多元性",提倡在评价中充分听取不同方面的意见,并把评价看作是一个由评价者不断协调各种价值标准间的分歧、缩短不同意见间的距离、最后形成公认的一致看法的过程。
  因此对学生的学业评价更要注重评价和教学的协调统一,强调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并重。强化评价的诊断与发展功能,弱化评价的选拔与淘汰功能,强化评价的内化激励作用,弱化评价的外在诱因和压力作用。改变过分追求评价的标准化和客观化的倾向,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评价的过程,由封闭转为开放。评价的内容,由片面转为全面。评价的形式由定量转为定量、定性相结合。评价的对象也不在局限于老师和学生之间,可以是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的自我评价。观察、交谈等定性分析也成为重要的评价形式。
  三、构建开放课堂的几点注意事项
  3.1 处理好预设性问题和生成性问题的关系
  教师在课前准备时已准备了很多预设性问题,但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一旦被激活后,他们根据自己的见解而产生的问题也会接踵而来。教师面对这些问题首先要仔细斟酌,看看问题是否具有建设性,根据问题的情况做出对应的指导。在开放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能包容学生,正面引导“标新立异”的学生,这样才能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3.2 开放的课堂要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能让学生自己解决的问题教师不要代劳,能让学生自己尝试的实验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去做。如氢氧化铝的制备和性质探究实验,无非是物质在试管中通过两两互滴而产生的现象观察和思考,因此大多都不会为学生创设这样的实验机会。直接的倾授方式忽略了学生体验和接受的过程。实际上,如果教师能为学生准备好实验所需材料,让学生自己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发现这些奇特的现象,并进行深入探究。相信学生不仅能更好的理解互滴实验现象和原理(与量相关的实验)了,更重要的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验探究过程中所带给他们的体验和能力的提升。
  3.3教师要努力钻研业务,学习教育理论,积极进行教学反思,不断提高自身的水平。
  教师要能驾御开放课堂,自身必须有良好的学科素养和教育能力。事实证明,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的知识获取渠道已是多元化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在某些知识或是问题领域,学生完全有可能比老师懂的更多。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发现,遇到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时不如放下权威,课余和学生共同檢索信息,学习提高,解决疑难。如何能够更好的实现新教材的的功能和目标,如何能够让学生在高考中发挥好,这两者的有效结合成了教师们最有挑战性的课题,而开放课堂度的把握也取决于每个教师自身的见解和水平。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才足以体现教学和教育的成功之处。
  参考文献:
  1. 毕华林《化学教育新视角 》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
  2. 周仕东《科学哲学视野下的科学探究教学研究》东北师范大学
  3.“新课程教给学生什么”——《化学教育》2008年第8期
  4. 新课程教学模式优化手册》金版电子出版社 2005年
  5.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其他文献
摘要:在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理念下,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必须与终身体育联系起来,才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这就要求我们体育教师能利用好体育课堂,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多管齐下,开拓创新,上“好”体育课。  受开封求实中学课堂组织的影响,体育与健康课可以安排男女分班教学模式,也可以进行分项教学模式来适应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这样有利于最大限度的发挥学校的人力,物力和场地资源,有利于教师向专业水平的
期刊
一、应用题教学的重要性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是我们学数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初中数学大纲中指出:“要学生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适应社会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的基本需要。”可以说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是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内容和重要途径,因为应用题反映了周围环境中常见的数量关系,需要用不同的数学知识把实际生活和一些简单科学技术知识联系起来,从而使学生既了
期刊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近年来化学高考实体对实验的要求越来越高,实验的命题也越来越灵活,对实验能力是一个很好的考验。因此,在高考备考中运用恰当的方法复习化学实验使化学实验的复习更有效显得尤为必要,经过高三的教学我觉得从实验的目的来解读实验不失为一个十分有效的方法。  一、设计思路  1.精心选择了实验素材为载体,逐级展开复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正确解答化学实验题的能力。
期刊
“三分文章七分读。”这句话流传至今,不难看出古人对读的重视。它不仅在读书的量上给出一定的指标,还深层次地强调了读书方法的重要性。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此也提出了十分明确的要求:“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新的语文教材重大改动之一在于强化朗读。由此可见,朗读在整个语文活动中有着不容小觑的地位。  但是目前的语文教学,满堂讲、满堂问的现象屡见不鲜,重
期刊
词汇是任何语言学习的基石,离开词汇,任何语言能力的培养都将是无米之炊和空中楼阁。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曾经所过:“whithout grammar very lttle can be conveyed; witjout vocabulary nothing canbe conveyed.” 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对学生词汇学习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八级目标要求高中学生“学
期刊
新课标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在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本身就是一个教和学相互结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占主导地位,而且教师的“教“也是引导而不是告知。因此,在教学中要关注每一位学生,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一、设计学案,让每位学生共参与  一节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师要完成教学任务,课堂上关注的对象肯定是很有限的,而且所关注的往往是一些学习
期刊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学校体育教学也更加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个性发展。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德育渗透在广泛的教育内容中,体现着重要的教育职能。教师的爱对学生心灵产生深刻的影响,其作用是其它任何教育手段所无法替代的。如何在体育课中实施德育教育,贯彻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方针,使体育教育正式为提高学生素质,发展学生能力的主渠道,是当前体育课教学必须正视的课题。因此,体育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课程观,自觉
期刊
高中英语教学大纲要求高中生能以每分钟50—70个字的速度,独立阅读生词率不超过3%的有关人物传记、故事、记叙文、科普小品等内容的材料。然而,教学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达不到这一要求。笔者认为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主要存在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一、词汇量掌握的太少  对词汇理解和掌握是影响阅读的重要因素,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其词汇量是成正比的,词汇量储备不足,是学生阅读障碍的重要原因,
期刊
数学是一门思维性学科,需要学生用脑去想,用数据去计算,用逻辑去推理,用定理去证明,学起来比较枯燥。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如果还是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结果师生只会望洋兴叹,兴味索然。因此优化数学课堂教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就成了当务之急。  那么,怎样才能优化数学课堂教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呢?在平常的教学中,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营造宽松愉悦民主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创造
期刊
“诗歌与音乐的关系”,近年来似乎已成了“显学”,在诗、词、曲,以至《诗》、赋的学术会上,每每要提到这个问题,作为专题的学术会,也许今天是第一次吧。参加者这么多,而且有许多中青年学者,是很使人兴奋的。  “诗歌与音乐的关系”,这句话的意思大家都明白,但是,“诗歌”这个词语中本身就包含了“音乐”,所以这个提法是不是可以修正一下?或者可以说:“诗歌中诗与乐的关系”,或者直接说:“诗与乐的关系”。我个人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