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生态教育是在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的背景下提出来的,目的就是要增强青少年的生态意识,并帮助青少年养成正确的良好的行为习惯。所以,在青少年的教育中,生态教育就成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时,这一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开展,也有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因此,从什么是生态教育、影响生态教育开展的因素以及如何开展生态教育、开展生态教育中需注意的事项等方面入手进行论述,为青少年的发展作出相应的贡献。
[关 键 词] 青少年;生态教育;影响因素;活动;注意事项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34-0048-01
21世纪以来,社会的快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新的景象。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人类生存的环境却危机四伏,如雾霾、资源匮乏、温室效应、水土流失等等,这些现象的出现给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可最让人担心的是,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比较薄弱。所以,我们要从青少年的教育抓起,要通过多角度的思考和多种活动的组织来帮助青少年正确认识生态教育,进而使青少年养成终身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就如何对青少年开展生态教育进行研讨。
一、什么是生态教育
所谓的生态教育,是指人类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创建生态文明社会的需要,而将生态学思想、理念、原理、原则与方法融入现代全民性教育的生态学过程。也就是说,在青少年教育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将生态教育与各学科的教学相结合,或渗透到相关活动中,帮助青少年形成正确的生态观念。
二、影响生态教育的因素分析
虽然生态教育已经提出了好多年,但是,生态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主要原因包括:
第一,家庭教育问题。“宠溺”是现在家长对孩子的大部分态度,导致大部分青少年都有不少坏的习惯影响着他们的行为。另外,家长的素质水平不高,尤其是在生态保护方面,家长的一些不正确的行为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行为,因为青少年对什么是正确的行为,什么是错误的行为不能做出有效的区分,这是不利于生态教育价值实现的。
第二,社会因素。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过分地追求短期利益,大肆从生态环境中攫取利益,导致生态问题越来越严重。另外,教师的教育意识较差。简单地说就是,教师缺少生态教育的意识,对这部分教学不重视。
总之,这些因素的存在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生态教育价值的实现,也不利于青少年的发展。所以,新时期下的教师,要从多角度入手,对如何组织恰当的活动,如何有效地开展生态教育进行研讨。
三、如何对青少年开展生态教育
(一)加强生态道德教育
加强生态道德教育就是要从培养青少年的生态意识入手,引导青少年从思想上认识学习生态知识,保护生态环境对社会的发展,对我们自身的发展所产生的作用。所以,在生态教育下,教师要以生态意识的培养为切入点,为生态教育质量的提高做好前提性工作。那么,我们该如何加强生态道德教育呢?在笔者看来,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向青少年播放一些视频,比如,柴静的《苍穹之下》等相关的视频,目的就是让青少年在视觉的冲击下对生态问题的严重性有更加直观的认识,这对青少年保护生态意识的形成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养成生态文明习惯
任何一种行为的形成都是建立在习惯之上的,不论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都直接影响着生态教育建设。也就是说,坏的习惯,如,乱扔垃圾、肆意毁坏森林、大肆捕捉野生动物等等,这些行为对生态的破坏具有直接性的作用。反之,则能保护生态不被破坏。所以,在帮助青少年养成生态文明习惯中,教师可以组织青少年之间进行互相监督,互相督促才能改变坏的习惯,养成好的习惯。
(三)开展生态保护活动
生态保护活动的开展是将青少年的意识转化为行动的有效方法,所以,在青少年的生态教育中,教师要组织多种活动来落实青少年的生态保护行为,以促使青少年在积极参与活动中真正树立起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例如,组织青少年积极参加生态保护活动,参加青少年生态保护服务社、参加以生态保护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制作生态保护的手抄报等等,这些活动的组织和参加不仅从意识上帮助青少年认识到生态保护的重要性,也从行动上为生态保护作出了自己的相應贡献,为青少年的发展做好基础性工作。
四、开展生态教育中需注意的事项
多种生态活动的开展不仅能够促使青少年树立起正确的观念,而且,对生态保护也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在生态教育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注意。比如,青少年主体的落实,作为教师,我们的任务不仅要强化青少年保护生态的意识,更重要的是要从行动上落实保护行为,所以,在开展这类教育时,教师要充分发挥青少年的主动性,鼓励青少年在自主搜集资料、自主感受当前生态问题的严重性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反之,青少年的主体性得不到体现,学习就像是走过场,保护生态的意识以及行为根本得不到落实。
五、小结
思想决定行为,观念影响习惯,行动方见成效。在生态教育中,思想、观念的强化,行动的落实是缺一不可的,否则,生态教育的价值根本得不到体现。所以,在青少年教育中,我们要从多角度入手进行生态教育,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形成终身保护意识。
参考文献:
[1]刘玲,吴凯铭.青少年生态文明观养成教育[J].当代青年研究,2015(3).
[2]董国静.青少年学生生态文明行为培育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
[关 键 词] 青少年;生态教育;影响因素;活动;注意事项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34-0048-01
21世纪以来,社会的快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新的景象。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人类生存的环境却危机四伏,如雾霾、资源匮乏、温室效应、水土流失等等,这些现象的出现给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可最让人担心的是,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比较薄弱。所以,我们要从青少年的教育抓起,要通过多角度的思考和多种活动的组织来帮助青少年正确认识生态教育,进而使青少年养成终身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就如何对青少年开展生态教育进行研讨。
一、什么是生态教育
所谓的生态教育,是指人类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创建生态文明社会的需要,而将生态学思想、理念、原理、原则与方法融入现代全民性教育的生态学过程。也就是说,在青少年教育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将生态教育与各学科的教学相结合,或渗透到相关活动中,帮助青少年形成正确的生态观念。
二、影响生态教育的因素分析
虽然生态教育已经提出了好多年,但是,生态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主要原因包括:
第一,家庭教育问题。“宠溺”是现在家长对孩子的大部分态度,导致大部分青少年都有不少坏的习惯影响着他们的行为。另外,家长的素质水平不高,尤其是在生态保护方面,家长的一些不正确的行为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行为,因为青少年对什么是正确的行为,什么是错误的行为不能做出有效的区分,这是不利于生态教育价值实现的。
第二,社会因素。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过分地追求短期利益,大肆从生态环境中攫取利益,导致生态问题越来越严重。另外,教师的教育意识较差。简单地说就是,教师缺少生态教育的意识,对这部分教学不重视。
总之,这些因素的存在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生态教育价值的实现,也不利于青少年的发展。所以,新时期下的教师,要从多角度入手,对如何组织恰当的活动,如何有效地开展生态教育进行研讨。
三、如何对青少年开展生态教育
(一)加强生态道德教育
加强生态道德教育就是要从培养青少年的生态意识入手,引导青少年从思想上认识学习生态知识,保护生态环境对社会的发展,对我们自身的发展所产生的作用。所以,在生态教育下,教师要以生态意识的培养为切入点,为生态教育质量的提高做好前提性工作。那么,我们该如何加强生态道德教育呢?在笔者看来,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向青少年播放一些视频,比如,柴静的《苍穹之下》等相关的视频,目的就是让青少年在视觉的冲击下对生态问题的严重性有更加直观的认识,这对青少年保护生态意识的形成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养成生态文明习惯
任何一种行为的形成都是建立在习惯之上的,不论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都直接影响着生态教育建设。也就是说,坏的习惯,如,乱扔垃圾、肆意毁坏森林、大肆捕捉野生动物等等,这些行为对生态的破坏具有直接性的作用。反之,则能保护生态不被破坏。所以,在帮助青少年养成生态文明习惯中,教师可以组织青少年之间进行互相监督,互相督促才能改变坏的习惯,养成好的习惯。
(三)开展生态保护活动
生态保护活动的开展是将青少年的意识转化为行动的有效方法,所以,在青少年的生态教育中,教师要组织多种活动来落实青少年的生态保护行为,以促使青少年在积极参与活动中真正树立起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例如,组织青少年积极参加生态保护活动,参加青少年生态保护服务社、参加以生态保护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制作生态保护的手抄报等等,这些活动的组织和参加不仅从意识上帮助青少年认识到生态保护的重要性,也从行动上为生态保护作出了自己的相應贡献,为青少年的发展做好基础性工作。
四、开展生态教育中需注意的事项
多种生态活动的开展不仅能够促使青少年树立起正确的观念,而且,对生态保护也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在生态教育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注意。比如,青少年主体的落实,作为教师,我们的任务不仅要强化青少年保护生态的意识,更重要的是要从行动上落实保护行为,所以,在开展这类教育时,教师要充分发挥青少年的主动性,鼓励青少年在自主搜集资料、自主感受当前生态问题的严重性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反之,青少年的主体性得不到体现,学习就像是走过场,保护生态的意识以及行为根本得不到落实。
五、小结
思想决定行为,观念影响习惯,行动方见成效。在生态教育中,思想、观念的强化,行动的落实是缺一不可的,否则,生态教育的价值根本得不到体现。所以,在青少年教育中,我们要从多角度入手进行生态教育,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形成终身保护意识。
参考文献:
[1]刘玲,吴凯铭.青少年生态文明观养成教育[J].当代青年研究,2015(3).
[2]董国静.青少年学生生态文明行为培育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