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卫空间理论与城市犯罪预防

来源 :法制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yu96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犯罪率逐渐呈现增长的趋势。为预防犯罪的发生,“防卫空间理论”成为了城市设计中的重要因素。它是在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旧城改造、社区氛围的营造等各个环节消除便于犯罪的条件的一种理论。本文以防盗为例,找出防卫空间与盗窃预防的联系,从而防卫陌生人接近,减少区域的被害可能,降低犯罪率,使得在城市发展更加健康。
  【关键词】防卫空间;犯罪预防;防盗理论
  一、防卫空间理论概念与要素
  防卫空间是重构城市居住环境的一种方式,旨在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旧城改造、社区氛围的营造等各个环节消除便于犯罪的条件。它由四要素构成:
  (一)区域性
  所谓空间,必然有一定的区域,如果某一区域的居民能够区分合法使用者和陌生人,就能产生一种自治的气氛,在自己所属的区域内实行控制,防卫陌生人接近,减少本区域的被害可能,这就是防卫空间理论的实践。
  (二)可监视性
  在空间的设计环节中相对于一般的空间增添了监视的工具使得在该区域内的合法使用者能够方便地观察到这一区域的日常活动。形成私用空间一半私用空间一半公共空间一公共空间的层进式城市空间防范模式。
  (三)外观要求
  区域的设计与一般的空间并无区别,同时设计的各种细节都要消除便于犯罪的条件使得区域的外观既不吸引犯罪人,也不与周围的社区隔离。
  (四)环境要求
  既然是预防犯罪的空间必然以减少犯罪率为目标,因此应将房屋建在低犯罪率的地方。
  二、城市环境与犯罪行为的联系
  (一)易受盗窃侵害的城市社区空间结构
  1.靠近交通枢纽要地
  这类区域包括:车站,快速交通交叉口等交通繁忙地区,主要表现为人群密集,流动快速。由于这些区域交通负载量大或人流繁杂密集,一方面在大流动空间下难以监视,另一方面由于人员缺乏自我监管能力,容易形成窃盗的环境。
  2.处于高楼建筑附近的城市中心区域
  处于高楼建筑附近的城市中心区域通常被繁杂的建筑所包围,在这些建筑对于城市居住人员来说可谓是冷建筑,不会有成群人长期居住,因此人们会缺乏安全感与压抑感,容易形成不佳的陋习。尤其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会不断改造与整修中心区域,在新旧的交替中难免会出现时间段的旧建筑空余与新建筑的基础设施未完成状态,由此较易在新旧建筑的过渡区域形成无人监视的“空间死角”,在这段期间,死角便是盗窃者愿意频频光顾的场所。
  3.城乡结合部
  城郊乡结合部是城市与乡村之间的过渡区域,在这一区域中较易产生不安全的因素。一方面,随着城市引力的增强,原本一辈子扎土在乡村的人员会期望在城市中生存,而他们首选的安置点必然是城乡结合部的出租房内。因而在这一区域,人员的多样化与素养的层次化非常严重,根据犯罪学心理,进城务工人员在频频碰壁与打击下,缺乏有效的疏导与保障,易会增加犯罪率。同时,由于该区域为城乡过渡区域,管辖部门职能分配的缺失,导致区域管辖存在不确定性,多为区域的自我管辖。然而,自我管辖会在能力、设备等各方面都存在局限性,往往会疏忽高投资的电子设备监控与保安等劳动个体的投入,这些都让偷盗者有机可乘。再次,由于城乡结合部与城中村类似,都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的机械作业流水线上的产品,容积率较高,邻里之间缺乏沟通,人情味缺失,凝聚力不强,特别容易受到盗窃的侵害。
  4.高层住宅区域
  住宅建筑设计中将十层和十层以上的住宅定义为高层住宅,在经济发达地区容易看到。为实现土地的集约化标准以及防止过度开发,会有一系列的规范制约城市的住宅区开发,要求存在一定的间距等。而开放商为追求商业利益的最大化,建造区域常常会间距过窄,局部阴影范围过大,住户较多,单层平面布局复杂,而疏于掌控,使盗窃便于藏匿和逃避而不至发觉。
  (二)联系
  1.在空间结构上,城市化中娱乐场所及商业贸易区的扩建,各种高档产品的进驻,金钱交易的频繁,在城市中大量存在着诱发犯罪的物质财富;人群的拥挤、杂乱,空间的流动快速,为犯罪人的作案、撤退和逃避侦查创造了客观条件;建筑物的高层和地下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居民的视野受阻,居民易忽视对财物的监管,为犯罪人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与空间。
  2.在空间利用方法上,因商业原因兴建的高层密集住宅的增多以及电梯类隔离空间的增多使得广大市民对犯罪活动的监视作用丧失殆尽。
其他文献
【摘要】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发展教育并努力促进教育公平是建设和谐社会和法治国家的内在要求。针对近年来存在于高等教育阶段的教育不公问题日益突出现象,笔者在对教育公平进行法理阐释的基础上,分析了高等教育不公的表现和原因,认为法治是保障高等教育公平的根本途径,并试图从教育立法、教育执法、教育司法等方面对高等教育公平进行规制和保障。  【关键词】受教育权;高等教育;教育公平;法治保障各省市、自治区(
期刊
【摘要】捕后轻缓刑判决率是审查逮捕案件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捕后判轻刑一方面说明批捕案件质量有缺陷,另一方面也说明轻缓刑事政策落实不到位,侦查监督工作的质量有待提高。笔者以某基层院2013年捕后已判决的案件为例,对捕后轻缓刑判决案件进行了原因分析和应对思考,以期对今后审查逮捕工作有所裨益,更好地发挥审查逮捕在打击刑事犯罪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后轻缓刑判决;特点;原因;对策  一、捕后轻缓刑判决
期刊
【摘要】侦查是刑事诉讼程序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程序。它不仅是开启其他刑事诉讼程序的钥匙,其程序的正当性还对犯罪嫌疑人权益的保护有着重要的价值。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发展和民众法治建设的加强,侦查公开成为学者和民众普遍认同的一项制度。从侦查制度的产生、发展和完善,能够让我们更加清楚的了解侦查公开的必要性。  【关键词】侦查制度;侦查公开;必要性  侦查制度是刑事诉讼程序的开始,对后面的起诉、审判等程序有着重
期刊
【摘要】人,是刑法研究的起点、根本、和目的。人性、人道、人权作为人之为人的展现,共同构筑了良善刑法的应有之义。趋利避害的人之本性奠定刑法的根基,仁至义尽的人道主义扼守刑法的命脉,通情达理的人权保障彰显刑法的追求。在探究人性、人道、人权内涵释义的同时,反思我国现行刑法的缺陷与弥失,认识到只有全面蕴含人性、人道、人权才能演绎出一部良善刑法。  【关键词】人性;人道;人权  法,乃去除邪恶,平之如水之义
期刊
【摘要】本文以实践手段纾解再审程序与民事诉讼制度之冲突,必先祛除再审程序中当事人申请再审条款之冗余与逻辑混乱,调适再审程序功能扩张引起的民事诉讼基本功能与民事再审程序纠偏补缺功能之间冲突。  【关键词】民事诉讼;再审程序;申请再审由  为解决我国民事诉讼中长期存在的“告状难”、“申诉难”、“执行难”、“结案难”以及缠讼与信访不息等问题,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作了修改
期刊
【摘要】专利实施许可风险是指在专利实施许可的过程中发生的可能与合同有所出入,造成竞争优势丧失使权利人利益受损的状况。而一般专利权制度基本围绕专利权人利益建立,被许可人利益通常不被深入考虑,当许可人或被许可人面临破产境况时专利实施许可风险会有怎样的情形也往往被忽略。因而破产程序缺乏相应规定从而导致企业破产时,被许可人面临极大风险。  【关键词】专利实施许可;被许可人风险;破产程序缺失;选择权;转让权
期刊
【摘要】在刑法及刑事诉讼领域,我国司法实践面临的较大问题,是对故意与过失的判断。一方面,因为像非法占有目的和故意等犯罪主观心理态度的证明本来就是一个世界性难题,这是人类认识局限性的结果,当然也有证明责任、证明程度及证明方法等制约;另一方面,我国刑法主观主义的法律文化根源——“重视人心的儒家化法律传统、重教化轻报应德主刑辅的法理念、重视国家轻视个人的义务本位的法权观”——深刻影响亦不容忽视,“一种具
期刊
【摘要】目前食用野生动物甚至是滥食野生动物的现象在我们身边普遍存在。但是由于我国目前对于滥食野生动物方面还存在立法上的空白和漏洞,以及在现实问题正对野生动物保护的欠缺,完善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加强对滥食野生动物在立法上的空白,明确对滥食野生动物的监管对于保护我国野生动物资源,保护野生动物的多样性,将会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关键词】隐形消费;监管;滥食;野生动物  由于受社会人文环境和价值观
期刊
【摘要】延伸性集体管理制度是2012年《著作权法》修改草案新增的内容,草案一经公布便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热议。虽然引入该制度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由于我国的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起步较晚,修改草案中关于延伸性集体管理制度的规定不健全,实践中容易造成集体管理组织的垄断、信息不透明等潜在问题。针对该制度的潜在问题,可通过引入竞争、加强监督以及制度构建这三个出路来完善延伸性集体管理制度。  【关键词】著作权集体管
期刊
【摘要】在著作权领域,始终存在不同利益方的对峙,为了保持利益平衡,法律设立了合理使用、法定许可、强制许可等对著作权人权利进行限制的制度。其中,合理使用制度被普遍认为是在保证著作权人权益的前提下,可以有效促进人类知识成果惠及社会的制度,但合理使用制度如何适用于互联网环境,如何掌握合理使用的标准,如何发展合理使用的规则,都是亟需实践和立法给予解答的问题。  【关键词】信息网络传播权;利益平衡;限制;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