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

来源 :理论纵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735827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信用体系建设是政府引导市场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安徽省在信用体形建设方面与全国其他地区一样做了大量探索性的工作,本文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结合调查分析探讨安徽信用体系建设取得的阶段性进展,仍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主要对策。
  关键词:信用体系;建设;安徽;对策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社会信用体系是市场经济体制中的重要制度安排。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健全现代市场体系,规范发展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国家“十一五”规划要求,以完善信贷、纳税、合同履约、产品质量的信用记录为重点,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在现阶段国内外面临金融危机的压力下,全面开展以信贷征信体系建设为重点,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快建立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信用体系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对于支持经济发展,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发展,促进就业,打击失信行为,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促进金融稳定和发展,维护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保护群众权益,推进政府更好地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市场经济推动安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快速起步
  
  (一)宏观发展环境推动安徽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快速发展。安徽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与发展,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全省信用建设的决定》(皖政[2003]39号)、《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若干意见的通知》(皖政办[2007]32号)等文件,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发展,并将“信用安徽”建设列为“十一五”规划中的重点工作内容。
  为贯彻落实“信用安徽”重大战略决策,安徽省人民政府成立了信用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此基础上2006年成立安徽省信用协会,为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和协调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提供了组织保证。围绕加强信用制度建设、实施企业征信、推进信用建设试点,开展了一系列工作。推动了政府信用、企业信用、个人信用三大信用体系全面开展,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了新的进展。编发了“信用安徽”简报,开通了“信用安徽”、“安徽省联合征信中心”电子网站等。
  (二)信用担保体系基本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目前,安徽省已初步形成以政策性担保机构为主体,商业性、会员制担保机构为两翼,覆盖省、市、县的“一体两翼多层”担保体系框架。在这一框架内,各个组成部分正全面、快速、协调发展,政策性担保机构占据主体地位,商业性担保机构正在做大做强,资源整合力度不断加大,担保机构通过对外开展互保联保,对内增资扩股等方式,利用政府搭建的担保服务平台,逐步实现可持续发展;会员制担保机构的发展是担保体系建设中的一大亮点。政策性、商业性和会员制担保机构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为整个担保体系的科学发展提供了保障。
  (三)社会信用体系的格局初步建立。信用建设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信用建设日渐在全省展开。省直辖各市都成立了信用建设领导机构,并制定了实施方案,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在银行系统推行银行信贷登记咨询制度,至2007年末共汇集了与银行有信贷业务往来的近8万多户企事业单位的基本信息和信贷业务信息。财政、建设、税务、工商、质监、劳保、档案、旅游、物价、中小企业等部门都在积极建立本系统信用等级评价的办法。多部门投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格局正在形成,全省企业联合征信机构组建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企业征信系统数据征集也在积极推进。
  (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推动了信用体系的建设。安徽为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意见》精神,省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全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对担保机构的支持政策、风险补偿、与金融机构合作、改善担保环境和组织保障等方面做了进一步细化,督促各级政府部门落实政策,优化环境,加大支持。省政府从2007年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列出数千万元,对全省49家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给予财政支持。为促进体系的整体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到2007年12月份全省担保机构已发展到182家,注册资本达53亿元。已累计为2.25万家中小企业提供了担保服务,担保金额达218亿元,担保机构累计实现收入3.42亿元。推动中小企业的迅速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的健康发展。
  (五)信息征集工作取得进展。安徽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简称发改委)配合省政府法制办修订出台了《安徽省企业信用信息征集和发布管理办法》,为加强和规范信息征集、发布、查询、评估和监管,进一步实现全省企业信用信息资源共享,奠定了联合征信的制度框架。个人信用信息征集工作取得进展。省法制办会同省信用办开展了《个人信用信息征集和使用管理办法》的立法调研,联合征信中心正在着手进行安徽省个人信用数据库的系统设计与建设。在同业征信方面,人民银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已经实现联网运行,省内商业银行间信息资源共享在技术层面实现突破,个人征信用户查询系统已开通。省建设厅和省证监局分别建立了全省房地产信用档案系统和证券高管人员诚信档案系统。相关职能部门还积极利用“金关”、“金税”、“金卡”、“金盾”、“金保”、“金质”、“金财”、“金信”的网络系统,加快个人同业征信制度的建设步伐等等。
  (六)积极尝试建立企业信用信息查询系统与信息公示制度。省内银行、税务、工商、质监、建设、劳保等部门依据登记和监管信息在本系统内组织开展相关的企业信誉等级评定和公示活动,信用中介机构独立开展信用评级业务,以推动守信受益、失信受损的正确导向。省政府信用领导小组办公室通过网站或媒体定期实行诚信公示、失信公示制度,初步建立了企业信用信息查询系统。根据省政府实施“企业信用工程”和国家发改委建设社会信用体系联合示范工程的要求,在省直相关部门及试点市的支持下,省联合征信中心征集了近12万户企业信用信息,并初步建立了企业信用信息查询系统。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建立了商业银行信贷客户信用信息数据库和信用信息查询系统,负责各商业银行信贷客户信用信息的征集与查询工作,覆盖面已涉及到所有贷款客户。
  2006年3月安徽省发改委印发《安徽省企业信用信息目录》,内容含盖了企业基本信用信息、企业历史沿革信息、企业财务信息、企业行政许可和资质信息、金融部门记录信息、企业所受荣誉表彰和失信处罚信息,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企业的信用状况、信用能力和信用素质。要求指定专门管理人员负责本单位企业信用信息系统的管理、使用和信息报送提交给省联合征信中心。建立企业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实现信息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同时将着手推进信用信息的社会化应用,重点是指导省联合征信中心加强数据库技术开发,优化企业信用数据处理系统、存储系统和发布查询系统功能,培育信用市场需求,开发相应的信用产品,让企业信用信息在全省奋力崛起的进程中发挥出更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二、安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
  
  总体看,安徽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进展,但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基本处于政府平台较宽泛,银行信用体系较封闭,外部机构参与的力度依然不足的状态。主要表现:
  (一)统一、权威的社会信用管理体系尚未形成。信用立法滞后,数据的开放和使用缺乏法律上的明确界定。特别是对政务公开信息和国家秘密界定困难,对企业公开信息和商业秘密界定、消费者公开信息和个人隐私界定尚缺乏法律规定,征信数据的收集和应用十分困难;信用信息平台建设尚未成为全社会的普遍认识,跨区域、跨行业征集存在一定的壁垒。社会信用信息涉及的多个行业和部门自成体系,管理上缺乏全面性和协调性,难以形成合力。
  (二)社会信用信息数据总量偏低,质量不高,缺少合法依据。信用数据库拥有者各自为政,目前90%以上信息集中在政府手中,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和数据既不流动也不公开,大量有价值的信息资源被闲置和浪费;企业和消费者的信用数据尚未公开,多数企业不能向社会开放运营的原始数据,向工商、税务提供的虚假信息比比皆是,个人财产申报、个人及家庭的收入状况不透明,缺乏对消费者进行信用记录的基础数据;数据库还是以政府部门拥有和垄断为主,独立的民间结构的数据来源相对较少。
  (三)安徽省信用中介服务市场发育不足。信用服务行业的社会需求不足,企业普遍缺乏使用信用产品的意识;社会其他主体在经济交往中未能利用信用产品来保护自己的利益;国家有关部门对信用的需求不够,很多政府债券和企业债券在向公众公开发行时政府并不要求由公正的信用评级机构进行评级。信用产品的生产能力还比较低,产品单一,服务水平还有很大差距。无法完全依靠商业化、社会化、具有客观公正性、独立性的信用调查、征信、资信评估和信用专业服务等方式,提高社会信用信息的对称程度,导致了失信现象愈演愈烈。
  (四)中小企业履约能力不足和履约意愿缺失成为信用问题的集中表现。中小企业虽然占安徽企业总数的98%以上,却普遍面临着严重的信用问题。一部分中小企业尤其是新兴科技型中小企业,这些企业对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富有增长性力量,然而这类企业自诞生时起就具有固定资产比重较小、信用基础不足、投资周期短的特点,使得这些企业信用风险大,融资信用极为低下。
  (五)安徽省信用联合征信系统征信存在的不足。信用体系建设的各部门之间同业征信体系建设不平衡,影响了企业信用信息入库数据的完整性,进而影响了联合征信体系建设的质量和今后的发展。通过调查发现,仍有不少单位不愿提供企业信用信息,有些单位提交的数据不完整,与要求存在差距;少数部门因对这项工作重视不够,技术服务不到位,工作效能不高,既影响了提交速度,又影响了数据质量;有的部门干脆就不提交任何有效数据。
  (六)信用信息数据的市场开放度低,缺乏企业和个人信息的正常获取和检索途径,也直接影响了信用机制的运行。在征信数据的开放与使用等方面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政府部门和一些专业机构掌握的可以公开的企业信息没有开放,如公安、工商、人事、税务、统计等部门所掌管的大量的企业信息资源很多没有公开,增加了征信和企业信息获取的难度。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功能完善的信用数据库成为信用机制运行必备的基础设施,各国的征信中介机构一般都建有自己的信用数据库,记录企业或个人的相关信用信息。目前安徽省的信用中介机构有些没有自己的信用资料数据库,少数建有数据库机构,规模也普遍偏小,信用信息不完整,无法对企业的信用做出公正、客观、真实的评估。
  
  三、加快安徽省信用体系建设步伐的对策分析
  
  社会信用体系是一种保证经济良性运行的社会机制,安徽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途径与目标是通过政府引导与市场主体自身创新为个人和企业提供覆盖社会领域各个方面的信用服务,才能真正创造一种适应并规范信用交易发展的市场环境,保证市场经济向以信用交易为主的信用经济健康发展。
  (一)市场经济环境下信用体系建设是政府的重要职责。各级政府应明确信用建设的引领工作部门,有利于协调各部门、各地区及合作单位的关系,进一步整合信用数据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从而有效推进信用体系建设。信用管理部门其主要职责包括:负责客户资信的调查、分析、评估,建立和管理客户信用档案;负责建立、管理企业的信用管理信息系统;制定企业的信用政策;审查业务部门与客户签订的合约;监督业务部门的操作流程;对应收账款进行跟踪监控和追收等。
  (二)加快信贷征信体系建设,推动金融业建立完善的统一征信平台。以信贷征信体系建设为切入点,加强各分散信用管理系统信息交流、协调与合作,逐步建立统一的征信平台,充分利用其已有信用信息资源,加强信用建设和管理,建立统一、权威的具有法律效力的信用信息数据库。
  (三)为进一步拓展企业信用建设的途径,提高企业信用意识和水平。积极支持中小企业参加省信用协会联合征信中心组织的信用评价工程的试点工作,并认真收集数据,充分利用纳税、合同、履约、产品质量的信用记录开行提供一定数额的信贷支持。推动中小企业贷款融资与信用担保机构的之间合作,不断提高企业信用,通过企业与信用担保机构的信用担保业务的开展,提高中小企业的信用。
  (四)逐步推动社会信用社会化评价工作。选择有一定规模、有相应资质、社会公信力高、工作方案可行性强的要求评信机构,开展对信用评价,并将评信结果录入信用数据库,作为被评信单位或个人的信用资质的重要材料。对于信用等级标识比较高的企业,提供给省市有关政府部门、金融担保机构,供有关单位在履行职责、开展业务需要对企业进行信用等级认定时参考。加快引导和培育市场对信用产品的需求,积极推动政府立法、行业组织立行规来引导全社会对信用产品的需求。
  (五)加快对社会征信信息技术标准的研究制定,科学建立信用数据库,形成规范的信用共享机制。信用建设管理部门应加快征信体系重要信用信息技术标准化建设,对数据字典、数据记录内容与格式标准的研究与制订等基础性工作应尽快启动。信用评级推广活动实行日常动态管理,定期复审。功能完善的信用数据库是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必备的基础设施,政府有关部门要建立行业或部门的数据库和信用中介机构信用数据库建设,待条件成熟时机构共享,为信用行业的发展提供支持。
  (六)加强信用专题调查研究和信用培训工作。积极争取国家对信用担保机构的专项补助资金,加强对信用担保行业的指导,通过开展业务培训、信息沟通、研讨交流等形式,开展指导服务。
  
  参考文献:
  [1]《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2]《信用安徽》2007。
  [3]《安徽省企业信用信息征集和发布管理办法》。
  [4]《关于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意见》。
  [5]《安徽统计年鉴2007》。
  [6]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其他文献
摘 要:东南亚是世界华侨华人最集中的地区,全球80%的华侨华人居住在东南亚。当今的时代在全球化大的背景下,是一个移民盛行的时代,海外华人如同叶叶扁舟漂泊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并落地生根分布在各个国家里,维系着他们与祖籍地中国的文化纽带,最独具特色且微妙稳固的就是语言。本文试图以东南亚华人为例探讨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语言;文化;东南亚华人    作为中国的海外移民及其后裔,东南亚华人与中国
期刊
摘 要:当人们面对灾难、危机时,如果处理得好,人们会尽快摆脱不良情绪的困扰,使危机转化,使事态向好的方向发展;如果处理不好,则会产生不良后果,如心理问题,甚至心理障碍。对于社会而言,处理得好与不好则关系到社会稳定的大局。文章从新的视角对灾后心理干预的必要性,目前我国灾后心理干预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灾难性危机事件心理干预机制体系的构建几方面作了论述,以期对我国灾后心理干预工作的完善与进步有所奉献。  关
期刊
摘 要:中国传统文化追求的境界是“知内而达外”,即为知道里面(认识自身)之后还要认识外面(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它是真正能使人类文化前进的;同时,还需建立在认识自身的基础之上。在开发了人的直觉思维的基础上,再去认识世界,主动的影响世界,“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易·系辞》),追求“形而上者”的道统,就成了真正的道统文化的特征。道统文化的优越性及其对医学的影响,就是文章力求探讨的主题。 
期刊
摘 要:本文以珠三角农民工为例,从家庭婚姻伦理、道德规范与职业理想、消费伦理、人格尊严和政治伦理、意志品格和心理因素等方面对老一代农民工和新生代农民工的伦理道德状况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探讨流动人口伦理与道德状况的变迁态势,并对此进行反思和展望。  关键词:珠三角;新老两代农民工;伦理与道德;变迁    一、珠三角两代农民工的变迁态势    具有代表性的流动人口的概念界定是中国人民大学人口所段成荣的
期刊
摘 要:1928年10月至1930年底,张静江主政浙江,为把浙江建设成为一个模范省份以为全国各省之表率,他提出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治浙主张,并进行了一系列的经济建设,其中他积极推进浙江电力工业发展,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不足。  关键词:张静江;浙江;电力    张静江(1877-1950),名人杰,浙江吴兴南浔镇人,早年到法经商,以巨资资助孙中山的革命事业,后又扶助蒋介石登上权
期刊
摘 要:黔东南苗族服饰是我国苗族服饰中最为雍容华贵,工艺最为精湛,造型最为独特,文化积淀最为深厚的服饰系统,是苗族人民的一部“无字的史书”。近年来贵州黔东南地区许多珍贵的苗族古装大量流失,作为文化载体的传统服饰的流失,势必造成严重的后果。本文旨在以苗族古装大量流失的方式与经过为突破口,来进一步探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关键词:苗族服饰文化;古装流失;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    一、苗族
期刊
摘 要:当今对企业等营利性组织的激励问题已有了许多探索并形成了一定的理论,而对于公共部门等非营利性组织的激励问题并未得到同样程度的重视。随着我国公共管理改革的不断推进,我们有必要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问题进行与时俱进的探讨和研究。文章就现在我国公共部门的激励机制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完善措施。  关键词: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    随着现代管理科学的发展,如何激
期刊
摘 要:我国当代的刑法学研究方法还存在着许多缺陷和不足,这些缺陷和不足妨碍了我国刑法学理论的发展。通过比较分析当代我国与国外刑法学研究方法的差异,借鉴国外先进的法学研究理论,对完善和发展我国的刑法学研究方法,进而推动我国刑法学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刑法学研究方法;法学理论基础;主体;研究途径    法学方法论是研究主体抽象的世界观在法学研究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形式,它集中反映了
期刊
摘 要:现今各大高校普遍存在高额银行贷款现象,过大的银行贷款规模将导致学校债务支出大,长此以往还会影响教育业的正常发展。本文从现状出发,分析了贷款产生的原因与风险,然后通过对各种数据的分析,建立起贷款额度控制与风险评价模型以及贷款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提出控制高校投资贷款风险的措施,对于解决高校贷款管理存在的问题,控制高校投资贷款风险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校;投资贷款;风险控制   
期刊
摘 要:近年来,中国非营利组织的迅速发展及其日益突出的作用,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但同与国外相比,我国的非营利组织发展还很缓慢。造成其举步不前的原因同非营利组织自身能力不足有关。另外,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的缺乏,管理体制的不完善等也是造成其近年来发展缓慢的又一因素,文章揭示了目前中国非营利组织存在的问题,并就这一问题给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发展问题;政策建议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