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欣赏活动对幼儿审美能力的培养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chilel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幼儿园美育活动中,审美能力的培养占重要地位。首先通过欣赏活动,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培养幼儿敏锐的感知,激发幼儿的审美情感,挖掘幼儿的审美创造。以上环节循环,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促进幼儿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
  关键词:综合欣赏 审美能力 审美感知 审美想象 审美创造
  审美能力是人们对美的事物或艺术的欣赏和鉴别的能力,包括审美感知、审美判断、审美想象力和创造力等。审美能力需后天培养,有了一定的审美能力,才能感受美、理解美,进一步激发创作的兴趣,用自己的作品表现美。幼儿审美能力依赖于长期的艺术熏陶,艺术教育实践和审美环境的影响。激发幼儿产生审美的需要,形成特定的审美情感,推动创造美的意志行动是幼儿园艺术教育的目标。在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和《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强调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要改变原来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缺乏整合的现状。综合艺术教育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它代表了艺术教育的发展方向,体现了国际艺术教育的趋势。综合欣赏活动是综合艺术教育的一个分支,我们就在这一点上进行了尝试,在班内开展了一系列的综合欣赏活动,我们力图从审美感知、审美情感、审美创造入手,使幼儿各种心理能力达到高度活跃和协调发展,使幼儿的审美感知经验向整体的、综合的方向聚合转化,已逐渐形成一种独特的审美心理结构。经过尝试,我们欣喜地发现,综合欣赏活动在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方面不失为一剂良药,独特性得到了验证,其积极意义在于以下方面。
  一、综合欣赏活动有助于培养幼儿敏锐的感知能力
  幼儿的审美感知特点具有直觉性、整体性和同一性。幼儿对事物的认识特征在于感性经验的全面依赖,以直觉行动为主。儿童的语言作品往往伴有图画以增加形象感,在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这些图画,引导幼儿结合文字,边看图画边想象,获得丰富的形象感受。例如:在带幼儿欣赏儿童诗“月亮”时,教师在给幼儿展示系列画面后,让幼儿闭上眼睛,想想自己晚上坐在阳台上看月亮,并想象月亮还会在哪里出现。伴随着《月光曲》的音乐,幼儿凝神听之,细细的体会,并运用想象和联想,他们感知的想象非常丰富。他们争先恐后地说:“我看到房子上托着一个月亮”,“我看见小河中游着一只月亮”,“我看见大山上顶着一只月亮”,……显然,“人在图画中”,充分感受到了夜晚月光的美。
  二、通过欣赏活动激发幼儿的审美情感,提高幼儿的审美理解力
  我们从实践中体会到,幼儿的情感激发依赖于幼儿审美理解能力,而理解能力的提高进一步激发幼儿愉悦审美情感。幼儿审美情感还有赖于欣赏活动的内容和欣赏活动的组织形式,富有生命力的、适合幼儿年龄阶段和生活较为贴切的内容及有趣的活动形式都能给幼儿带来新奇和愉悦。
  例如:在欣赏活动“听音乐绘画”中,我们选取舒伯特的《摇篮曲》,首先引导幼儿运用各种感官感受音乐,然后根据音乐的性质来选择相应的颜色,通过对话来表现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如有的幼儿用蓝色表现宁静的天空,大树的叶子轻轻地飘落,表现宁静、安逸的场景。最后通过欣赏散文“梦娃娃”,以发展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和表现力。在这些充满艺术氛围的情境中,幼儿逐步具备审美理解力,形成特定的审美情感。
  三、综合欣赏活动有助于挖掘幼儿审美创造潜力
  儿童天生具有创造力。只是由于年龄和认知的不完整所表现的事物往往是局部的,并且许多并无多大的东西合并一体。幼儿表现出独特的方式重新组合和排列的图式和新奇意象,绝不是成人能代替的。
  我们在美术活动中长期使用的范例,好似幼儿行走的拐杖,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幼儿创造型的表现。为了突破这一模式,在每次欣赏活动中,我们增添了幼儿画相同题材的创作画,让幼儿尝试摆脱拐杖,走自己的路,使幼儿对审美客体的感知和理解,通过自己的画笔尽情发挥,实际上是一个审美再创造的过程。例如:在欣赏“云彩和风儿”时,老师在蓝天白云下,首先用充满感情的语言和优美的动作朗诵诗歌,把幼儿带入童话的王国中。孩子们在这充满诗意的情境中,想象力得到充分的发挥。有的幼儿说:“风儿吹呀吹,云彩变成一只可爱的小白兔,在大口大口的吃萝卜。”有的幼儿说:“风儿吹呀吹,云彩变成千岛湖,我真想去呀。”老师用带有诗意的语言、优美的意境把幼儿的想象力充分的挖掘出来了。然后让幼儿结合欣赏凡高的《星空》之后,让幼儿画自己看到的奇妙的天空,大多数幼儿都尝试用滚动、转动的线条来表现云彩和风,画面的动态和效果一下就显示出来了。在这样的创作活动中,孩子无拘无束全身心投入到创作之中,他们的想象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孩子们的作品变得更有个性。
  经过一个阶段性的尝试,我们感到受益匪浅。首先我们认为综合欣赏活动对幼儿审美感知的增强、语言的发展、注意力的稳定、想象的丰富等方面有其积极意义;其次,选择和有幼儿年龄特征、理解力相符的欣赏内容和有的放矢的指导是欣赏活动成败的关键。
  总之,以审美感知为出发点,以情感为动力,在不断挖掘幼儿创造潜力的同时,使幼儿内在心灵在美的节奏中和谐发展,这是综合欣赏活动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参考文献
  1.《幼儿园课程纲要》。
  2.《规程》。
  3.《徐卓娅音乐欣赏》。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叙述了什么是物理教学案;在新课改形式下我们为何要编写教学案,编写教学案需要哪些准备工作;教学案的组成及操作。  关键词:新课改 教学案 目标 设计 训练  新课程改革正以令世人瞩目的迅猛之势在我国推进。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学习方法、教学手段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就对我们的备课、编写教学设计方案的要求也更高了。在此谈几点自己对编写物理教学案的认识。  一、什么是教学案
期刊
摘 要:课外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著名教育家吕叔湘曾经说过:“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阅读。”语文新课程从文化的积累和文化的建构高度,对课外阅读给予充分的重视。而小学一、二年级作为学生学习生涯的起始阶段,有效指导其进行课外阅读,将对孩子终生学习起着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但当前我们农村小学一、二年级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不懂有效的阅读方法,没有良好的阅读习
期刊
《数学课堂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一、创设情境、设疑引趣,激发探索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正道出了数学教学中激发兴趣的重要性。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数学教学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该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已有的生
期刊
为了适应新形势教育发展的需要,教师要经常更新观念,更新知识,转变角色,改变传统课堂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要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学会合作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体会到学习不是一种负担,最终让学生变“苦学”为“乐学”。  一、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首先要转变自己的
期刊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近年来,在教师的教学活动中增加了“说课”这项新内容。实践证明,说课活动不受时间、空间、人数的限制,简便易行,具有较强的参与性、合作性,能很好地解决教学与研究、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矛盾。目前,这种形式已成为大面积提高教师素质、优化课堂教学、落实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那么在教学实践中要想把说课这项教学活动开展得扎实有效,就要解决说课说什么、怎么说、通过说课达到什么目的这一问题。
期刊
“谁掌握了二十一世纪的教育,谁就在未来发展中处于主动地位。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被教师们在课堂教学中广泛采用,于是,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真正活了起来,师生之间的距离也拉近了。当然,我们不难发现,有的教师把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形式,一种点缀,只进行两三分钟,学生还没有真正进入学习状态,就草草收场;有的看似全员参与,实际上是好学生“唱戏”,学困生“看戏”;有的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不会倾听,不会合
期刊
传统教学的备课也是一种教学设计,但这种设计大都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教学决策往往是凭教师个人经验和意向而做出的。许多教师从重知识传授的理念出发,以教材和教学用书为研究重点,只要有教科书和教学用书,就进入规范的教学实践程式:教师用教材教学生。当面对着淡化了学科知识体系的《数学》新教材,教师们的困惑和茫然也就在情理之中了。新课程的教学设计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备课,它需要克服教师教教材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放飞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自由争论中学习;相信尊重学生,让学生在体验成功中学习。这样,我们语文课堂中的学生一定会充分“动”起来,学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这才是真正有生命
期刊
摘 要:语文教学不仅仅是教给学生一些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要始终坚持把学习方法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中,使语文教学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关键词:语文 教学 学法 指导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的要求。培养学生的自学
期刊
“语文综合性学习”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是和“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习作)”、“口语交际”相并列的一个项目,在“教学建议”与“评价建议”中也作了单独说明,由此可见它在新课标中的位置。与此相应,依据新课标编写的各种实验教材中也出现了“综合性学习”。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基于语文学科的综合性特点,以问题为中心,以语文学科为依托,凭借综合性的学习内容和综合性的学习方式而开展的旨在促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