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德育教育的志愿服务体系中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分析

来源 :双语学习·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1389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志愿服务体系中,高校辅导员应该承担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志愿服务资源的整合、运用者。可以通过以下措施促使高校辅导员的角色促进志愿服务的深化:促进辅导员加强宣传,营造良好的志愿服务氛围;研究各级志愿者政策法规,为志愿者活动提供政策保障;争取各项资源,帮助参与志愿活动的大学生成长;采用项目化、科学化的方式规范活动;采用科学指标评价志愿服务,提供多样化的奖励措施。
  【关键词】志愿服务;角色定位;宣传;政策法规;培训;项目化;评价
  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发展以及社会转型,志愿服务这个词逐渐出现在大众的视野。高校学子作为青年志愿者的主力军,在扶老,助残等领域发挥重大的作用,体现了新一代年轻人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爱,体现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体现了他们期待社会公平的愿望和行动,也是新时代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实践的重要措施。中共教育部党组,共青团中央在2014年的40号文件《关于在各级各类学校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的意见》中强调志愿服务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实践的重要途径。如何引导、鼓励高校大学生开展有效的志愿服务,实现青年学子助人以自助,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辅导员育人工作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大学生开展志愿服务遭遇的困境
  志愿服务作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之一,在高校育人过程中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如何保证高校学生的志愿服务的长期性和有效性是目前高校辅导员在指导学生志愿服务中遭遇的最大困境。原因主要如下:
  (一)辅导员自身素质不够,使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开展的力度不够。大学生的志愿服务活动是校内校外同时进行的统一性的工作,这对辅导员的个人素质要求较高。辅导员除了应具备思想政治以及道德方面的素质以外还需要具备专业和创新等方面的素质。[1]但是每一位辅导员本身素质各不相同,除了个体人格方面的影响以外,专业能力方面的影响因素较大。许多辅导员老师对大学生的志愿活动比较重视,但是颇有点心有余而力不足,隔靴搔痒的感觉。
  (二)大学生志愿队伍的素质不够,使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顺利开展的机率不够。许多大学生的志愿活动都很可能停留于表面,走过场,不能长期地坚持下去。首先,大学生的专业与志愿项目脱节,志愿者服务项目不能深入进行。其次,学生的流动性太强,志愿服务活动不能顺利地进行传承,导致许多志愿服务活动不能按照相应的频率正常开展。最后,大学生志愿队伍学生热情不够,功利当头,缺乏对志愿精神的认识,这也是影响项目长期性和深入性的重要因素。
  总之,辅导员只有重新认识在大学生志愿服务中的自我角色,重新调整,这样才能在大学生的志愿服务工作中发挥作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育人作用。
  二、高校辅导员在志愿服务体系中的角色定位
  高校志愿者,高校志愿者服务对象,高校辅导员这三类人对高校辅导员的都有一定的期待。总体来说,高校辅导员在志愿服务体系中的角色有如下的定位:
  (一)志愿服务的引导者
  大学生的志愿服务活动的长效性和有效性,必须以辅导员的有效引导为保证。辅导员的“导”体现在正确的舆论导向,要引导学生开展积极向上、健康的志愿服务活动,确保志愿服务在思想方面的正确导向性。辅导员老师在日常生活中要充分激发大学生们的热情,愿意积极投入志愿者服务中。
  许多大学生从高中纯粹以升学考试为目的的生活中进入大学生活,面临诸多转变。他们的待人接物,处事能力,处事方式都较为生涩,如何引导大学生尽快锻炼自我、成长自我,志愿服务是一条较好的途径。引导学生参加校内外志愿服务活动,积极地将之前学校教育中的社会责任感,奉献精神等具体落实到行动中,对于学生是一个理论落实到实践过程。
  (二)志愿服务的组织者
  大学生虽说生理年龄已经趋于成熟,但心理尚等发展,社会经验缺乏,组织,协调能力略显不足。因此在志愿者活动中辅导员应是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者,强调的是辅导员应积极在大学生的志愿活动的内容、形式、评价等诸多方面起到组织和协调作用,并积极采取各种方法以及运用相应的保障措施以保证志愿服务活动的顺利进行。辅导员的组织者作用体现在对志愿活动大目标的共同构建上,对出现问题的管理与调整,对个别细节的把控等方面的组织上。
  (三)志愿服务的参与者
  在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过程中,辅导员作为活动中的一员,积极参与其中。辅导员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中既可以增加学生参加活动的动力与信心,又可以通过志愿服务活动以身示范,提高自身修养,促进个体成长,真正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辅导员可以与成员之间共同拟定志愿服务方案,讨论活动细节,提出修改意见,关注活动进程,及时提供指导,促进活动的顺利开展。[2]
  (四)志愿服务的评价者
  在大学生志愿服务中,辅导员应积极发挥评价者的作用,并且贯穿始终。辅导员的评价者作用体现在:及时发现和肯定志愿服务中的正面价值,激励和保护志愿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鼓励学生积极投入;肯定志愿者服务中良好的态度和处事能力,注重志愿者开展积极主动的协调和沟通能力,注重对志愿者责任感的肯定;充分肯定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的坚持不懈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树立良好典型,开展积极的肯定和宣传。
  (五)志愿服务资源的整合、运用者
  志愿服务的宗旨是“助人以自助”,大学生通过参与志愿服务关心他人、服务社会,同时他们也在参与志愿服务过程中获得处事能力的增强,个人修养的不断提高。大学生参与志愿者不以盈利为目的,但并非一味地完全付出,他们在志愿者过程中需要实现最基本的物质保障。因此,辅导员在大学生从事志愿服务过程中需要为大学生的服务提供尽可能多的资源,解决大学生从事志愿活动的后顾之忧,实现大学生自我成长的愿望,同时引导、激励更多的大学生投身志愿服务。   志愿服务过程中辅导员的身份是多样而重要的,高校可以提供多种途径帮助辅导员扮演好这些角色,实现志愿服务育人的功能。
  三、有效实现志愿服务体系中高校辅导员多重角色的途径
  (一)加强宣传,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宣传志愿者活动,树立志愿者服务典型,营造良好的志愿服务氛围
  高校各级需要重视志愿服务的宣传,通过多种形式,多种媒体宣传志愿活动。尤其新生入校以来,学校就要重视全方位,无死角式的宣传。除了常规化的会议宣传、海报、展板、广播等宣传方式,学校也可以通过信息化时代的微信、微博、易班、QQ等切合学生现实的载体宣传志愿服务活动。通过树立志愿者典型,表彰志愿者活动中的先进人物或者事迹,使学生对志愿活动有积极、正面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宣传使学生意识到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是播撒爱心,服务社会的正能量的表现形式,并且对于个人的兴趣,领导能力,交流、组织协调等社会适应能力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研究各级志愿者政策法规,为志愿者活动提供政策保障
  为了保障全民开展志愿活动,国家及各级地方的法规政策也逐步出台,《中国志愿者管理办法》(2006),《关于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2009),《中国青年志愿者注册管理办法(试行)》(2010)等。这些政策法规为高校学生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提供了政策依据和保障。
  (三)争取各项资源,建立完备的、制度化的培训措施帮助志愿者成长
  对志愿者进行培训是大学生志愿服务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志愿者在上岗之前可以充分争取资源,争取动员不同专长的老师对志愿者进行培训。通过培训让志愿者对服务对象、岗位,对志愿服务涉及的知识有所了解,这样才能胜任自己的志愿服务。这些培训内容可以是像礼仪之类的通用知识培训,也可以是专业技能培训、素质拓展培训,管理方法培训等。通过这些培训可以进一步提高 志愿者的服务、沟通能力,使志愿者面对突发事件也能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促进志愿者的处事、沟通能力得到不断进步,实现成长。[3]
  (四)采用项目化、科学化的方式规范志愿者活动
  为了使每个项目能够长期、有效地开展,学校可以借鉴项目化的管理方式对每一个项目每一次活动实现规范化管理。每个项目的动作都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项目设立、项目团队、项目经费、项目实施。每次活动都必须有相应的志愿服务团队;每次都要对活动内容进行把关,使项目内容契合志愿服务对象;每次活动结束后都必须要有总结、反馈、记录;对于有经费支持的项目,每次产生的经费都必须有完备的使用明细记录。同时在实施过程中需要考虑规避风险,对志愿者进行风险规避培训,建立安全风险预案,减少伤害。[4]
  (五)采用科学指标评价志愿服务,提供多样化的奖励措施,肯定优秀志愿者的突出表现
  随着大学生志愿服务项目的深入开展,需要对进行的各项志愿服务项目进行评价,对参与服务的志愿者进行评价。尽管服务对象会对志愿者进行考核,考评,但是学校也可以采取合适的办法在校内对志愿者进行评价。所以必须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评价方案和评价体系方能确保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方能激励参与服务的志愿者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志愿服务活动。一些比较优秀的项目志愿者除了传统的物质奖状、荣誉以外,可以考虑为志愿者提供良好的机会实现大学生志愿者的自我成长或者提升。比如此前的优秀世博志愿者可以在学校的评奖评优中加分。
  以上是能够促进辅导员在志愿者活动中发挥多种角色的途径,辅导员们可以努力实现资源最优化,在有限的资源环境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践行志愿者服务精神,实现高校育人的理念。
  参考文献:
  [1]向泽敏.高校辅导员指导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体系构建[J].高教论坛, 2012(12):75.
  [2]孙辉.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辅导员的职责与实现途径[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8):37-38.
  [3]何艳.新时期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
  [4]钟一彪.大学生公益实践活动实务[M].广州: 中山大学出版社,2013,18.
其他文献
【摘 要】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心理品质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很大的作用。教师自身良好的心理品质,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一生,这教师的品质显得很重要。本文就如何提高和优化教师队伍的心理素质,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教师队伍;心理品质;教学质量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而教育是由教师来完成的。曾有教育家说过: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的确,教师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精神劳动,教师的工作不仅具
期刊
【摘 要】本文是对云南经济管理学院商学院辅导员进行一次学生管理的调研工作,主要针对辅导员的亲和力、班风建设、班级考核,禁止带食物进入教学楼的态度、对学院学生会同学指导意见等情况进行研究调查、统计分析,提出商学院辅导员工作的结论与一些建议。  【关键词】辅导员工作;研究报告  一、前言  一个良好的班级体,需要我们辅导员去用心经营,去管理。辅导员是连接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桥梁,是全班学生的组织者和管理者
期刊
【摘 要】多媒体的教学方式越来越多的应用在高校课堂教学中,在英语课上更是离不开多媒体的应用,近些年来的教育改革也在致力于合理开发利用多媒体教学系统,以期能够进一步改善课堂氛围,提高教学效果,如此对于多媒体语音教室的运行与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文章试分析高校中多媒体语音教室的内涵与现存问题,分析对策提出了几点自己的建议,为完善语音教室管理献力。  【关键词】高校;多媒体;语音室;教学  多媒体的教学方式
期刊
【摘 要】高职大学生孝文化教育是弘扬传统文化、社会必然需求、个人品德修养,推动了国家和谐发展,增强了社会责任,孕育了爱国情感。当前湖北职业技术学院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地融合孝文化教育,效果突出。学校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利用具有地方特色的孝文化教育,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深厚源泉、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时代符号。  【关键词】高职大学生;孝文化;社会主
期刊
【摘 要】培养“双师型”教师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对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模式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究。并提出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具体实施措施等,加强学校和企业间的合作,促进了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关键词】高职;双师型;师资建设;校企合作;模式  一、引言  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使
期刊
【摘 要】高校道德教育既要激发学生学会思考、判断和选择,又要坚持价值引导、培养公共理性、形成价值共识,以寻求“多元”与“共识”之间的平衡。通过开放性的协商对话,培养和谐道德人格。  【关键词】协商对话;道德教育;高校  高校道德教育既要激发学生学会思考、判断和选择,又要坚持价值引导、培养公共理性、形成价值共识,坚持“价值引导和自主选择”的结合,以寻求“多元”与“共识”之间的平衡。为此,通过开放性的
期刊
【摘 要】近年来,我国的教育水平有了很大的发展提高,现代的教学理念得到了很好的推广。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每一门学科的教学理念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独立学院的英语课程当然也不例外,新课改的实施给大学英语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教育技术的发展,使得英语教学与传统的英语教学相比有了很大的不同。所以为了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我们应该对新课改下的大学英语教学进行探究,深入了解新课改下英语教学发生的变化,让英语教
期刊
【摘 要】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的社会已经从不同方面受到了电子信息行业的影响。人们在生产和生活的不同领域都享受着电子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因此电子信息技术行业也是最需要相关人才的行业之一。在高校的教学中,电子信息专业是专门学习使用计算机等先进科技进行电子信息处理的学科。随着近年来科技的发展,电子信息科技更新换代的速度非常之快,如果高校电子信息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固守单一的教学模式,必然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期刊
【摘 要】本文主要介绍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的鉴定方式和命题步骤,并将其中一些好的经验和方法借鉴到高职院校的课程考试考核方式改革,针对“突出操作技能、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要求,提出了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具体的改革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职业技能鉴定;考试考核改革;操作技能考核  职业技能鉴定是以职业技能为着眼点的考试,它主要是是以职业工作者的职业操作技能为考核对象,以国家规定的职业技能标准为参照,对
期刊
【摘 要】本文论述了地方政府开展创新创业服务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地方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对于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地方政府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对策。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协同创新平台;探索  当前,全国上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已经形成。四川省创新创业工作在全国趋于前列,各地方政府都在全力以赴开展相关工作,服务广大创业者,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作为主力军,大学生在创新创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