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教育观念促进思想品德有效教学的发展

来源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科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yongc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名思想品德教师,如何更新教育观念,促进思想品德有效教学?结合本人的工作经验,谈一下自己的理解。
  一、树立主导和主体统一的教学观
  有效教学必然带来教学观念的根本转变。新教学观其要义在于:教师与学生都构成教学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两者相互作用,相辅相成,只有当两者充分履行各自角色所应承担的责任时,教学才能取得最大收益。
  在教学观上,新课程中改变了过去教师向学生单方向传授和灌输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的状况,教师不再是教书匠,学生也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虽然教师接受了新观念,但其理解上还存在很大偏差,如把教师与学生的平等理解为教师主体地位的丧失,和学生主体地位的绝对化,这可能导致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靠边儿站”和学生的绝对自主。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是学习者,二者的地位是平等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促进者,从而实现教学是师生共度人生历程,共享人生体验的过程。
  二、树立全面发展的学生观
  有效教学的落脚点是每个学生都得到应有的关注和发展。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而且是特殊的人——需要爱和扶住的学生,他们人生最需要的引导的时光是在课堂里、在教师的身边度过的。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正确的学生观是实施有效教学的灵魂。
  学生观是指教师对学生所持的总的看法和态度。学生是主体性的存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把生命发展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是多样化的存在,即教育要促进人的多样化的发展,要张扬人的丰富的个性。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情况下,教育对学生多样化存在漠视,因此,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转变观念。在学生观上,一部分教师在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负面影响下,仍然看不到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看不到学生身上多方面发展的潜质。看不到学生自我创生、自我发展的可能,也有一部分教师虽然形式上接受了课程改革新理念,但实质上还远远未以新的学生观指导教学,结果导致“想是新的一套,说是另一套,做是老一套”的被动局面,还有一部分教师,他们对课改的热情是显而易见的,但思想偏激,难免陷入新的误区,把学生的自我发展的可能理解为自我发展的现实,把学生多方面的发展,理解为单向的情感,态度和价值的发展,把学生个体差异的认识推向极端,误将学生的身上毛病当作学生的个性化优点加以纵容。
  三、树立能力培养为目标的知识观
  一切新的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原有的学习基础上产生的,这是影响学生学习有效性和教师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前提。在新课程改革中,知识是形成能力的基础,没有知识就谈不上所谓的能力的发展。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直接影响他们关注事物的方式,反过来,学生能力的发展又促进他们以更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可以说,在学生的发展过程中,知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培养“知识人”仍然是重要的课程目标。因此,思想品德教师应时刻注意结合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生活实际,善于把握每一个环节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四、转变学习方式是进行有效教学的途径
  面对信息化的社会,教育必须做出一种选择,做出相应的变革,由原来的“授人以鱼”转向“授人以渔”,使学生掌握一种新的学习方法,形成新的学习方式和技巧,从而能在信息化的社会中掌握最适宜的知识。因此,要想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生存,人们必须通过教育,通过课程改革的推进与实施,掌握最基本的学习技能和技巧,形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而在传统教育中形成的过于接受的学习方式,缺乏主动性,忽视学生的主体性,是很难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因此,转变学习方式是有效教学对教师的又一挑战。
  五、有效教学对教师素质提出要求
  随着发展性有效教学的推进,如果教师的素质仍然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上,不思进取,不转变教学观念,不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加强思想道德培养,必将被时代所淘汰,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现代教师,要具备以下素质:
  教师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教师要有广博的学识、教师要具有现代化的综合能力、教师要具有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综上所述,教师要积极地投入有效教学中去,以饱满的热情和自信,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适应和促进有效教学。
其他文献
面对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越来越成为大势所趋,而且在教学中也越来越突显出其不可替代的优势。生物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如果能坚持做到把现代信息技术有机的结合到生物课堂教学之中,那么我坚信今后的生物教学会更加鲜活生动,如虎添翼。  “现代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整合”是指在现代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指导下,在生物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
期刊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的整体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所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告诉我们,体育教学应该做到:转变教师角色,注重学生自主学习;把准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热情;营造民主宽松的环境,促进个性发展、体现主体;注重结合生活实际,增强社会适应能力。这
期刊
21世纪是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世纪。是一个知识爆炸,科学技术高度分化和高度综合的时代。作为一名高中体育教师,必须适应时代的潮流,不断更新观念,更新知识,更新思想,终生接受教育这是社会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学校体育是整个教育工程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学校体育的科研工作是一名合格体育教师的必备素质之一。如何在实践中培养体育科研能力,更快地提高体育科研素质,是广大中小学体育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
期刊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教育与这句话同理。作为一名初中生物教师,我十分关注教育的动态和学生的发展,我一直在积极寻找一种符合初中生物教学的一种新的模式与方法。洋思中学教育改革的成功,犹如黑夜里的一盏明灯,让我在苦苦求索中看到了希望。在这所学校,所有能够发展学生的举措都可以采用,所有促进学生发展的资源都应该得到利用,所有促进学生发展的思想都能够得到重视,这是一种胆略、一种思想,一种意识。  一、教师对
期刊
《音乐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在教学中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应该掌握一个适当的度,也就是要使用得恰到好处。”随着音乐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多媒体课件已经比较广泛应用于音乐课堂,而且,教师对其依赖性也比较大。在公开课上,多媒体课件是一项必不可少的一道程序。多媒体教学增加许多直观的图像和音乐,增强视听感觉,对实际教学起到一定的的促进作用。根据学生的心理和思维特点,恰当的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教学情景,营造良好氛围
期刊
兴趣是人们力求接触、认识、研究某事物的带有积极主动倾向的心理特征。兴趣是激发人们创造性的直接动力。现在在新课标下,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要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要求教师必须把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放在重要位置。首先要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兴趣可以直接转化为动机,成为人们进行某种活动的推动力。学生如果对体育产生兴趣,在学习和锻炼中就能够尽可能克服遇到的困难,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并产生愉快
期刊
美术课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今年来,我在教学实践中,做了如下尝试。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创造性思维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首先必须消除那些妨碍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的抑制因素。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应当从“知识传授型”转化为“思维训练型”。创造性思维是指不拘泥于一种模式、一个方向、从上下、前后、左右等不同的角度和空间思考问题,是一种开放性思维。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只是正确、清楚地传授知识,
期刊
初中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 力,根据初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初中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运用教师的多方面才艺,引导兴趣  音乐教师只有具备多方面的才艺,对学生才有吸引力,学生才会信服、佩服。学生对教师产生兴趣继而对音乐产生兴趣。在课堂上,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歌词,要超过语文老师的水平。教师不仅要把教材内的歌曲唱得规范,而且要把戏
期刊
现在《美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应选择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与技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使这样的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  那么,作为艺术课到底怎样上?作为老师的我们又应该教些什么?我们又应该怎样带领孩子走进美术课堂?面对这些问题,运用何种方式引领孩子走进美术课堂又变得极为重要了。  一、 与学生的交往要充满活力  作为美术教师的我,每当走进教室时总是神
期刊
综合实践活动课,不同于传统学科的学习,它需要学生做到多学科知识交叉,课内课外联系,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这样学生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势必需要同学之间的合作。在合作过程中,由于同学之间存在能力差异,有的研究能力强,有的社交能力强,有的写作能力强等。只有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精神,做到恰当的职责分工,才能使每个同学都发挥各自的特长,取得小组研究的成果。  我们在《中国年》的研究和学习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