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文化的沟通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ibinggu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澜教授说:“要想让一片空地不长荒草,唯一的办法是给它种满庄稼。让我们齐心协力在孩子们心灵的空地上播撒善良、博爱、宽容的种子,那么他们一定能结出累累硕果。”我想,这颗颗种子应该就是文化的基因和内涵,这累累硕果便是文化的积淀与呈现。
  【阅读文化】“犹抱琵琶半遮面”——吸引着师生款款走来
  阅读是一种文本、文本作者和阅读主体相互交流的过程,引领我们走上奇妙之旅——陶冶性情、丰富心灵感受、抒发诸多情感、获得美感、享受人生的乐趣。文本传达的信息,文本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思想、趣味和意境,与读者存在时空差异,必然会导致对原作做出不同的阐释。于是,趣味和魅力也就产生了。读者凭着自我生存环境和所处的时代社会特征、审美趣味、直觉经验、追寻作品的原初意义,寻找契合点,默默进行着思想交流和情感共振。这一互动的过程,其乐无穷,驱使着每个读者在进行阅读活动的同时,产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让文化走进每一个学生的心田,感受阅读的乐趣,感受文化的魅力,是锡师附小语文学科肩负的光荣使命。我们为儿童精心选择推荐书目,引导他们自主选择;研究自主阅读课,从促进儿童身心发展出发设计教学过程;鼓励儿童表达,与同伴和老师交流阅读感受,从阅读内容、阅读方式、阅读活动、读后交流等多方面切实考虑学生的需求,从而吸引学生长时间的注意,充分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和动机。我们珍视这份儿童世界里独有的文化,把蕴含在课本、课外读物中最能引人入胜的精彩带给学生们,带着他们一同去经历,一起去感受、去思考,从而获得自己独有的感悟。我们运用多样的阅读文本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可能性,通过多彩的阅读课堂,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丰富的阅读活动,促进学生的阅读交流。
  【阅读实施】“横看成岭侧成峰”——带领学生领略多层次、多元文化的阅读
  1. 开展多层次阅读
  我们主张阅读课内外结合,课内阅读是基础,是积累阅读方法、阅读经验的“聚宝盆”;课外阅读、自主阅读、专题阅读均是课内阅读的延伸,是阅读方法的巩固和完善。
  (1) 课前进行相关知识的搜索和积累,了解文本的知识背景。《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要获得这样的能力,课前的准备工作一定要做到位。单元教材主题鲜明,思路明晰,但由于儿童与文本存在一些距离,所以,必须注重引导儿童在课前进行课文相关知识的搜索与积累,进行足够的知识储备,以更好地走进文本,为深层解读文本提供“通行道”。
  (2) 课中师生与文本展开对话,拓宽思路,答疑解难。激活语言文字的最佳途径就是让学生入情入境,走进文本,与文中主人公同行。锡师附小的语文阅读课堂没有固定的模式,不单单围绕一篇文章“就事论事”,而是对学生进行多方位阅读补充。我们利用“补充”的知识,刺激学生的发言点,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自己想说的话,迸发出智慧的火花,激荡起情感的波澜,让阅读以更亲近的姿态走向生活,走进文本,让阅读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放飞希望、孕育文化胚芽的沃土。
  (3) 课后延伸阅读,层层递进,触类旁通。文本的世界只有与学生的心灵相遇,它的意义才得以显现,而这种意义的生成是开放的、多元的、立体的。对于儿童课后的延伸阅读,我们选择能激起儿童内心波澜、引起儿童共鸣、以儿童生活为基础的篇目。我们大胆地跟进了“多种教材的整合”“一篇带动多篇”“三层次课外阅读”等有效举措,加大学生的阅读量,拓展学生的阅读广度,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将各类体裁的儿童文学作品进行统筹安排,分布归入各个年级,并合理搭配,在实践中不断修改、重整,最终形成了各年级10个左右的阅读选择组。这样,既帮孩子精心选择有益的图书,又给孩子提供自主选择的空间。同时梳理形成了各年级的推荐书目,每学期向学生向家长推荐,平时还定期和新华书店联系,不断更新推荐书目,以使儿童保持持续的阅读兴趣。
  (4) 关注儿童自主阅读、专题阅读。从教师“搀扶”着阅读,到“放手”学生自主阅读,是一个质的飞跃。为将儿童阅读的推广纳入课程建设的范畴,我校专门设立了每周一节的校本课程——自主阅读课,从儿童文学阅读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堂设计、包括作业设计评价展示等方面进行规划,建立各个年级不同的阅读要求与体系。根据各年段学生的阅读心理、认知要求等,分低、中、高3个年段设计了《文学阅读指导方案》。方案分文学活动目标和文学阅读具体活动环节两个部分。低年级侧重培养学生文学自主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选择文学读物的意识,注意形式的新鲜和活泼,充分考虑对学生的吸引力;中年级学生因阅读能力有迅速的提升,阅读面扩大,阅读量增长,因此除了进一步巩固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还注重培养学生对文学的感受能力和领悟能力;高年级逐步由对文学的感知向文学欣赏与评价推进,阅读量和阅读需求有同步的增长,阅读的个性倾向也日趋明显,开始指导学生关注文学活动的内容与品质。
  2. 进行多元化阅读
  我们将中华经典的诵读、主题美文的赏读、儿童文学名著的阅读指引有机结合起来,开发编写出了独具个性的符合汉语言文字特点的《附小文化读本》。教师对教材进行重组、整合,将同主题的文章放在一起,并以此拓展多篇(部)相关的文章、书籍,让孩子去阅读。例如,根据儿童年龄特点,我们就阅读内容进行分层,引导他们阅读反映儿童的现实世界和想象世界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有的旨在表达儿童情感和愿望,富有儿童情趣;有的故事情节曲折丰富、人物鲜明生动;有的作品主题积极明朗,格调轻松,节奏明快;也有的故事语言具体、生动形象,给儿童快乐……我们以多元化的阅读来培养儿童良好的思想品质,增加文化修养,锻炼各种能力,丰富业余生活,最大限度地享受阅读带来的角色扮演、替代的乐趣;感受他人经历,遭遇新奇的人、事、环境的乐趣和想象、创造、探索的乐趣等。
  【阅读成效】“接天莲叶无穷碧”——延展了师生的生命张力
  阅读推动着教育教学活动各个组件之间的联系,教师、学生、教材等在相互沟通中,逐步形成一张巨大的网。这张网,就是文化的传递,是文化的魅力拓展了教师、学生与文化之间的宽度与厚度。
  锡师附小的学生通过阅读获得了喜人的成果。因为阅读,儿童的世界被无声地滋养着,在与各种文化进行对话中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发展了学生的语言。我们又注重运用了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会学生具体的阅读方法,并促使其形成一种自然的阅读习惯,成为他们一种内在的需求和自觉的生活方式,儿童浸润在阅读体验中,获得成长。
  锡师附小的教师在指导儿童阅读、参与儿童阅读的过程中,教学水平得到了一定提升。在追寻高尚的研究与细致品味的过程中,教师不断自修,通过主动反思、积极生成和创造性的表达,拓展和提升了我们对教育教学的认识视野和解释能力,提高了自身的文化修养与内涵,努力成为“大智慧”的人。
  【阅读展望】“为有源头活水来”——文化的长河永无止境
  朱熹《观书有感》一诗说得好:“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他的心灵为何这样澄明呢?因为总有像活水一样的书中新知,在源源不断地给他补充啊!观书能丰富生命的意义,提升灵魂的高度,拓展胸襟的广度。站在锡师附小“乐学教育”的基石上,儿童与教师手捧书籍,心香满怀,展望未来,无限憧憬:中华民族五千年源远流长的文化,是人类对成长的认识,对成长的解读。阅读,不仅仅是读几本书,更多的是在解读文化、阅读人生,最终成为具有一定道德情操的人。浸润于“文化”这一长河,教师的职业使命、儿童的精神生命都变得愈加充实,愈加完善。当儿童长大成人,对人生的体悟越发深刻,也会将自己独特的感怀用文字的形式源源不断地表达出来。此时,幼时读过的故事、熟记的诗篇、文章,便会汩汩不止,随着自己的经历不停地翻腾。于是,一个个新的故事在上演,一种种生活经历被记录,人生旅途变得熠熠生辉。这是一个美好的循环,是文化资源生命体系的不停往复,直至永远。锡师附小的儿童与教师由此而深感幸福。
  (作者单位:无锡师范附属小学)
其他文献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最后的姿势》一课,是一曲师爱的颂歌,是一首生命的赞歌,让人的心灵受到震撼,让人的心灵受到洗礼。作者用平实的叙述、质朴的语言、白描的手法,勾勒了谭千秋老师在地震突如其来之际,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护卫学生生命的高大人物形象。谭千秋老师最后的姿势,诠释了深沉、博大的师爱,升华了大爱无疆的师魂。这是人生的高度,这是英雄的气概,这是雄鹰的飞翔,感天动地,直击人心。    一、环境描写有序铺陈
期刊
一、隐性课程资源的内容    “隐性课程资源”是指在教学中因“正规教学内容”的需要以间接、内隐的方式呈现,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学习质量的诸多因素。其主要内容包括:  1 衍生资料。在语文教学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文本内容与学生原有知识、生活经验、情感经历之间有较大距离的情况,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教师根据需要适时补充与文本相关的资料,让学生了解与文本有关的背景知识,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解读文本,加深理
期刊
第一课时习作指导  师:最近,我在《儿童文学》杂志上读到了一篇叫《蒲公英》的散文。它的第1自然段写得很有意思(媒体映示:夕阳晚风飘)咱们一起来读读。  生:(读)夕阳晚风飘  师:这个自然段只有5个字。读后,你想说些什么呢?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生:虽然这一自然段很简洁,但是它把夕阳落下的意境。表达得很美。  师:夕阳、晚风、飘。谁在“飘”?  生:蒲公英在晚风中随风飘荡,这番景象太美了。  生:
期刊
好课如松,简约而丰满。松,根系坚韧有力,深深扎入泥土,枝干通过它从大地汲取养分;松,外形是简约的,一根笔直的干撑着伞一样的冠。松,又是丰满的,主干挺拔,枝干有力多变,针叶丰满浓密。那根系就像从文本中发掘出的对于学生学习语文有价值的东西,它是学生学习语文提升语文素养的依托。那粗壮的干宛若课的清晰的主线。那从干上向外伸展的有力的枝和枝上缀生的浓密的针叶,不就是课堂上在合适处切入的丰厚的语文训练么?从松
期刊
一、启发渲染,激活体验    1 启发谈话:同学们,喜欢风筝吗?喜欢它什么?前一段时间老师布置大家假日放风筝,觉得有意思吗?  2 欣赏放风筝的定格画面:儿童在广场开心放飞五颜六色、造型各异的风筝。  3 互动交流,激活学生已有的经历和体验,提高对风筝的认识。  ,  [设计意图卜一课堂的揭题非常关键,应有感染性和激活性,利用启发谈话、点击回忆、呈现真实画面,强化刺激,调动学生真切的感受和体验,有
期刊
最近,笔者有幸聆听了南京市拉萨路小学特级教师江和平执教的《我和祖父的园子》一课,感慨颇多。课堂里教师和学生自自然然,率性随意。共同构建了一个快乐、自由的“师和生的园子”。    一、自然随意地“聊”    师:我家有一个——  生:大园子。  师:不够大。我家有一个——  生:大园子。  师:是回忆的语气,慢慢地说。我家有一个——  生:大园子。  师:这园子里样样都有,可热闹了,可好玩了。我们接
期刊
《爱如茉莉》是一篇清新、朴实的散文。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对细节描写的品读,感受父母之间的真爱,理解“爱如茉莉”的内涵。根据这一重点,我设计了“三读三写”的环节。    一、实施“三读三写”    1 撰写批注品味爱  同学们,母亲说爱如茉莉,父亲和母亲之间的爱都藏在一个个细节中(板书:细节),请你默读课文,思考:从哪些细节感受到父母之间的爱?画出有关的句子并在书中写下自己的阅读感言。学生分别找出文
期刊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显示出独特的魅力和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恰当运用课件,它能给课堂起到渲染气氛,烘托形象之效,能让呆板的文字变得灵动、活泼,能使教学活动情理共融,言意共生,极大地增强感染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从而促进了有效阅读。    一、巧设情境激兴趣    多媒体创设情境,是指教师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用计算机将文字、声音、图形,静态或动态图像集成在一起,创设特定
期刊
俗话说,牵牛要牵牛鼻子。写作教学改革中的“牛鼻子”是什么呢?学习了《语文课程标准》,我体会到这“牛鼻子”就是确立学生“自主写作”的新理念。  写作是什么?《语文课程标准》作了明确的回答:“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是谁进行表达和交流?是谁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自然是学生,学生是写作的主体。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周围的世界
期刊
近年来,交互式电子白板悄然走进中小学课堂,许多学校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在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等教学实践中,改变了教与学的方式,创新了模式和方法,改善了师生、教材、媒体的交互关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地被调动起来,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一、巧用交互功能,使学生的想象更富有色彩    交互式电子白板克服了习作教学的单一性,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展开充分想象。我在执教苏教版三年级上册《习作3》——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