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习作的学习一直是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而新课改的推行,也意味着教师需要变更相应的教学方案,以此来提升教学质量。思维导图的应用,则是为教师提供了新的方向与引导。因此,文章针对当下习作教学的现状,提出了思维导图应用的意义以及应用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思维导图;习作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14-168
教材的改革,说明国家愈发重视学生对阅读的把握与理解,进而对学生的写作水平也愈加重视。而在小学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存在着对阅读写作的抗拒。而对于晦涩难懂的课外读目,也加深了他们对写作的恐惧。变更教学方案,改变学生对习作的认知则是当务之急。
一、思维导图应用于习作教学中的意义
1、利用思维导图,可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传统的课堂模式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倦怠感,思维导图的应用,则是很好地弥补了这一难处。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放射性的创新思维模式,可以使得枯燥无味的复杂问题在学生的头脑中转化为生动有趣的图画。由此增加了学生大脑的活跃度,不仅可以让学生自主积极地参与到课堂的互动中,还能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让他们能够快乐地进行写作。
2、利用思维导图,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
思维导图可以更加平白直观地反映各种相关事物之间的联系以及结构层次,它最大的特点则是能清晰展现出所述事物的主次分明,而这也正适合于学生的习作教学。在习作中,学生很容易出现游离主题、结构混乱、主次不分、反复叙述同一事件的情况,而对于既具有概括性,又具有启发性的思维导图,则是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不仅如此,长时间通过思维导图进行教学,还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可以很好地解决叙述混乱,所写事物单一的情况。
3、利用思维导图,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思维导图其实也是另一种概括能力的体现。它能够将最为关键的要素提炼出来,同时也可以以枝干的方式将次要填写出来,以大化小,以小化大。在画出思维导图后,学生会自动地在脑海中想出与其中一要素相关的东西,而这些想象则成为了习作的重要素材。既不会偏离中心,也不会太过单一。既丰富了习作内容,也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思维导图应用于习作教学中的实践途径
1、利用思维导图,搭建习作框架
教师在习作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利用思维导图搭建习作框架,有效地地进行课堂教学。此框架应当包含习作主题,主体及主题内容的分支,以及对作文总分、分总或者总分总结构的建立。因此在课堂讲解中,老师应当根据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结构意识,下意识地进行总—分—总分段。引导学生建立框架思维,准确地表达作文的中心思想,这才是思维导图与课堂讲解有效地结合。
2、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查阅资料
在完成思维导图之后,教师应当让学生进行分组探讨或者自行寻找感兴趣的分支,进行相关资料的查阅,并运用到文章的写作中。由于有着系统明了的习作思维导图,学生在查阅资料时,不会断章取义,会自觉留意与之相关的资料,从而增加阅读积累,对文章内容的把握,也相应的加强,习作的质量也相应提高。随之而来的,则是课后学生对优美词句、文段、古诗词自觉地积累,这也从侧面响应了增强学生课外阅读书目的号召。
3、利用思维导图,进行习作评改
在学生完成习作练习之后,可以根据思维导图,进行习作评改,由此可以借鉴以下三种方式:
(1)根据固有的思维导图,让学生进行自评自改;这种方式对学生来说是很简单的,只需要老师耐心地通过思维导图,理清楚评改的思路,制定评改计划,确定评改的方向和原则,让学生进行自评。这种方法能够让学生很深刻地明白自己的不足之处,起到了有效杜绝重复错误的左右。
(2)制定思维导图,引导学生互相评改;这种方式一般会分组进行,老师进行分组之后,明确修改的具体任务,鼓励各小组自行制定简单的思维导图,并且根据思维导图,进行有侧重地批改。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习作评改能力。并且能够有效地进行学生之间的取长补短,以不同学生之间的思维模式,对文章进行润色修改,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简化思维导图,实行激励评改机制。比起传统的耗费时长精修模式,这种评改方式无疑是事半功倍的。在作文进行学生之间的几轮评改之后,老师再进行面对面地修改模式。一方面能够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细致指导,另一方面也能对症下药,明白自己的优点与短板。在进行指导之后,老师还可以选出优秀文章,以及评改很优秀的同学当众表扬,由此更能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
三、结语
将思维导图应用于习作教学中,让学生系统地了解习作的过程,并且能够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明确习作的思路,积极地搜寻相关的素材,调整文章思路,搭建文章框架,所写出的文章更加直观,明了,直击主题,内容丰富,更为美观。鉴于此,小学老师应当在以后的习作教学中,充分使用思维导图,将其与课堂有效地结合,不失为一种极好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何梅.活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实践研究[J].中国农村教育,2019(33):80+83.
[2]朱万虎.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9(34):113.
关键词:小学语文;思维导图;习作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14-168
教材的改革,说明国家愈发重视学生对阅读的把握与理解,进而对学生的写作水平也愈加重视。而在小学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存在着对阅读写作的抗拒。而对于晦涩难懂的课外读目,也加深了他们对写作的恐惧。变更教学方案,改变学生对习作的认知则是当务之急。
一、思维导图应用于习作教学中的意义
1、利用思维导图,可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传统的课堂模式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倦怠感,思维导图的应用,则是很好地弥补了这一难处。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放射性的创新思维模式,可以使得枯燥无味的复杂问题在学生的头脑中转化为生动有趣的图画。由此增加了学生大脑的活跃度,不仅可以让学生自主积极地参与到课堂的互动中,还能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让他们能够快乐地进行写作。
2、利用思维导图,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
思维导图可以更加平白直观地反映各种相关事物之间的联系以及结构层次,它最大的特点则是能清晰展现出所述事物的主次分明,而这也正适合于学生的习作教学。在习作中,学生很容易出现游离主题、结构混乱、主次不分、反复叙述同一事件的情况,而对于既具有概括性,又具有启发性的思维导图,则是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不仅如此,长时间通过思维导图进行教学,还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可以很好地解决叙述混乱,所写事物单一的情况。
3、利用思维导图,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思维导图其实也是另一种概括能力的体现。它能够将最为关键的要素提炼出来,同时也可以以枝干的方式将次要填写出来,以大化小,以小化大。在画出思维导图后,学生会自动地在脑海中想出与其中一要素相关的东西,而这些想象则成为了习作的重要素材。既不会偏离中心,也不会太过单一。既丰富了习作内容,也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思维导图应用于习作教学中的实践途径
1、利用思维导图,搭建习作框架
教师在习作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利用思维导图搭建习作框架,有效地地进行课堂教学。此框架应当包含习作主题,主体及主题内容的分支,以及对作文总分、分总或者总分总结构的建立。因此在课堂讲解中,老师应当根据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结构意识,下意识地进行总—分—总分段。引导学生建立框架思维,准确地表达作文的中心思想,这才是思维导图与课堂讲解有效地结合。
2、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查阅资料
在完成思维导图之后,教师应当让学生进行分组探讨或者自行寻找感兴趣的分支,进行相关资料的查阅,并运用到文章的写作中。由于有着系统明了的习作思维导图,学生在查阅资料时,不会断章取义,会自觉留意与之相关的资料,从而增加阅读积累,对文章内容的把握,也相应的加强,习作的质量也相应提高。随之而来的,则是课后学生对优美词句、文段、古诗词自觉地积累,这也从侧面响应了增强学生课外阅读书目的号召。
3、利用思维导图,进行习作评改
在学生完成习作练习之后,可以根据思维导图,进行习作评改,由此可以借鉴以下三种方式:
(1)根据固有的思维导图,让学生进行自评自改;这种方式对学生来说是很简单的,只需要老师耐心地通过思维导图,理清楚评改的思路,制定评改计划,确定评改的方向和原则,让学生进行自评。这种方法能够让学生很深刻地明白自己的不足之处,起到了有效杜绝重复错误的左右。
(2)制定思维导图,引导学生互相评改;这种方式一般会分组进行,老师进行分组之后,明确修改的具体任务,鼓励各小组自行制定简单的思维导图,并且根据思维导图,进行有侧重地批改。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习作评改能力。并且能够有效地进行学生之间的取长补短,以不同学生之间的思维模式,对文章进行润色修改,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简化思维导图,实行激励评改机制。比起传统的耗费时长精修模式,这种评改方式无疑是事半功倍的。在作文进行学生之间的几轮评改之后,老师再进行面对面地修改模式。一方面能够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细致指导,另一方面也能对症下药,明白自己的优点与短板。在进行指导之后,老师还可以选出优秀文章,以及评改很优秀的同学当众表扬,由此更能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
三、结语
将思维导图应用于习作教学中,让学生系统地了解习作的过程,并且能够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明确习作的思路,积极地搜寻相关的素材,调整文章思路,搭建文章框架,所写出的文章更加直观,明了,直击主题,内容丰富,更为美观。鉴于此,小学老师应当在以后的习作教学中,充分使用思维导图,将其与课堂有效地结合,不失为一种极好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何梅.活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实践研究[J].中国农村教育,2019(33):80+83.
[2]朱万虎.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9(34):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