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激励教育,顾名思义就是积极发现学生的优秀之处并进行表扬鼓励的教育行为,他是赏识教育与成功教育的结合点。激励教育的内涵就在于教师对学生亲切和蔼,师生关系达到一种亦师亦友的和谐状态,改变传统教育中呵斥、偏见、打击式的教育方式。激励教育强调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将心比心的思考,做到一视同仁、不偏不倚的对待每个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赏识与鼓励,进而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同时也能够塑造自身自信开朗的个性。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人们发现激励教育更有利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与学习,因此越来越多人关注激励教育的实施,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将激励教育完美的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是我当前所思考的问题,本文就主要针对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简要的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激励教育;课堂教学;小学生
  经过我长时间教学实践,我发现小学生们注意力容易分散,对新鲜事物抱有好奇心,并且拥有强烈的胜负欲,渴望得到称赞与鼓励,因此我在教学中常常利用语言来激励学生,让他们获得心里满足的同时爱上语文学科的学习,其次利用榜样激励法来帮助学生们有一个努力前进的学习方向,最后我会开展许多与语文学科相关的活动来让小学生们在趣味活动中加深对学习内容的印象并且在激励下努力获得奖励。那么我就针对这三方面展开详谈。
  一、利用语言激励学生
  语言是一种艺术,恰当内容的表达能够使人心情愉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语言对小学生们进行激励是最直接的方式。众所周知,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在小学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并且其课时在小学课程中占据很大的比重,因此语文科目深受学生的重视,教师与学生相处的时间也十分的多。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但是争强好胜的心理十分的强烈,他们想在课堂上展现自己的优秀之处并且想获得表扬,所以教师们可以在课堂上与学生们进行互动、利用多种不同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学生的赞赏。例如在二年级课文《曹冲称象》这一课时中,教师可以邀请学生们进行部分段落的阅读,在学生阅读结束之后教师可以对阅读进行评价。当然此时的评价并不是一味的称赞,对于发挥优秀的同学,教师可以赞扬他“朗读得很棒,故事情节的起伏很好的表达出来了”,对于发挥的不太好的同学,老师可以进行鼓励“在朗读时词句之间的停顿没有把握的很好,但是总体来说带入情感了,继续努力,老师期待你下一次的朗读。”还有一些“非常好、很棒、不错、进步了很多”等词汇都可以在多多应用于课堂表扬中,这样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学习的兴趣,促进课堂效率,还能够树立学生对语文学科学习的信心,使学生们爱上语文学习。
  二、利用榜样来激励学生
  榜樣具有十分强大的力量,榜样对个体来说具有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可以影响到个体发展的方方面面,拥有榜样可以使个体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塑造更完善的人格,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榜样激励法来进行教学。首先,教师需要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并且放大学生的闪光点,例如有些学生热爱阅读并且写的一手好作文,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对其进行称赞,称其为“阅读之星”,例如有些学生的语文作业书写十分工整,教师可以称赞其仔细认真,更有同学在知识整理方面十分优秀,教师可以称赞其思维清晰。传统教学中,教师总是根据成绩来评判学生的优异,告知同学们将成绩优异的学生作为学习榜样,而激励教育中需要教师根据细节来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且进行称赞,使学生们能够主动自觉的将别的同学作为自己的榜样,学习别的同学的闪光点来使自己的学习不断进步。不仅如此,通过课文讲解可以告知学生文章中各人物的闪光点,例如孔子吾日三省吾身、爱因斯坦对科学专心研究的坚持等让学生将人物精神作为自己的榜样。
  三、开展多样的活动
  适当的开展一些有趣的语文学科相关活动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们在活动中不仅体会到学习的趣味性还能够加深对学科知识的印象。教师可以随机在课堂上就开展一些活动,例如课堂生词的记忆比赛,设置一二三等奖并准备相对应的奖励,让学生们积极参与进来。比赛结果出来以后,对获得一二三等奖的同学进行表扬与奖励,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对没有获得奖项的同学们进行鼓励,让其再接再厉,并且给出下一次活动的主题,让学生们认真准备。朗读比赛和写作比赛也十分受学生的喜爱,调动班级学习氛围的同时有助于学生提高朗读能力与写作能力。
  总结
  总而言之,激励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此教学方法对学科教学带来的积极效果也会越来越明显,因此所有的教育从业者们都应该将激励教育实践于教学中,并且根据教学反馈不断改进与发展激励教育,也能够借此来增进师生感情,调动班级活跃气氛,使师生一起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下完成高效的课堂学习。
  参考文献:
  【1】刘德明,《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未来英才》 2017年19期
  【2】王淑秀,《对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析》,《中国科技投资》 2016年26期
其他文献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要想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积累,还必须扩大课外阅读量。《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中小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而小学生在第一、二、三学段(即一二年级为第一学段,三四年级为第二学段,五六年级为第三学段)的课外阅读总量分别应不少于5万、40万、100万字。我们如何引导农村
期刊
摘要:面对新课改教育的发展趋势和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就成了体育教学追求的目标。而参差不齐的现状又是摆在我们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在教学中处理应对突发事件,分组、分层教学让每个学生都幸福自由成长,快乐学习。继而让每个学生都获得幸福感,成就感,真正达到终身体育的效果。  关键词:创造力 分层教学 快乐学习  大家都喜欢花吧,一朵、两朵、三朵,有谁会注意到那没开的那几朵?可能
期刊
摘要:励志教育是改变学生的人生态度和生活理念,让学生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并投入更大的热情,付出足够的努力去实现这个目标,对学生进行励志教育,是每个德育老师需要面对的问题,励志教育通过教育心理学和激励学,以及教育管理学等理论,激发学生的内动力,将小学生被成长的现状转变为主动的成长,最终成为有用的人才。  关键词:励志教育、小学德育、德育教育  一、 模拟成功式目标教育  目标教育是励志教育常用的方法
期刊
摘要:在初中化学教学中,适当运用分层教学法展开教学,需要教师对学生展开全面的了解,尤其是对其学习状况加以分析,根据他们的实际需求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学习成绩等均能反映出他们的学习水平。教师需要将其合理分类,明确他们在不同阶段对所学知识的认知程度,合理的使用教学方针,引导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在学习实践中,教师还应明确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特点,使教学更有针对性。  关键词:分层教学;初中化
期刊
【摘要】:小数数学是一门以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为主要内容的基础学科,一些学生由于对数学中偏抽象性的知识点理解不透彻,加之数字内容本身的枯燥乏味,往往让学生产生对数学的厌倦心理。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引入数形结合的方法,让学生更易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以及知识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和空间想象能力。数形结合教学方法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之一,既符合当前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效果也相当明显。  【关键词】
期刊
摘要:加强班级的班风建设,切实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对于改进学生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来说是很重要的。加强班风建设可以通过确立班级的共同的奋斗目标、实行细致到位的民主管理、培养一支富有战斗力的班干部队伍、经常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等方法来完成。  关键词:奋斗目标;班级舆论;民主管理;班干部培养;主题活动  一个班级是否能够形成一个良好的班风对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来说都有着不可忽视的教育和引导
期刊
摘要:《指南》)指出:“每个幼儿的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幼儿艺术领域的学习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  关键词:音乐;欣赏;幼儿  幼儿园的音乐欣赏教学,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途径,它是幼儿通过倾听音乐,对作品进行感受、理解和初步鉴赏的一种审美活动。幼儿在欣赏音乐的
期刊
摘 要: 小学阶段的教学方法直接关系到学生未来的思想发展和人格建构。学生很难真正理解意识形态和道德的含义。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是当代小学生思想道德和良好行为培养的基础,更应该不断开拓创新,发展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应对新形势下对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但是在新形势下,小学思想品德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笔者认为生活化的教学方法能够解决一些突出的问题,下面谈谈思想品德回归生活的分析  关键词:思想道德;教
期刊
摘要:加法是最基本的运算,也是学生最初接触到的运算。因此,应当让学生从一开始就感悟运算的本质,而不仅仅是让学生记住运算的规则。学生应当通过最初的感悟“学习数学”,而不是仅仅通过“记住”计算规则来学习自然数的加法运算。  关键字:加法运算 对应 数学思想  自然数的加法运算教学,是小学阶段学习四则运算的开始。史宁中教授强调在教学自然数的加法运算时,应当让学生感悟加法的两个基本概念,“一个是感悟“加”
期刊
摘 要:所谓“九年一贯制”学校,通常指的就是一个学校的小学和初中实行一体化的教育,因为小学和初中的学生年龄段还普遍较小,而且他们还都是第一次接受国家所规定的义务教育,所以在一开始的时候对新的学习环境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为了避免让中小学生在教育的过程中多次地去适应新的环境,国家提出了“九年一贯制”学校的要求,让学生们在适应能力较弱的时候在教育上能够有一个连贯性。【1】  关键词:九年一贯制 中小学 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