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共青团组织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研究

来源 :首都教育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xdn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学生就业创业是当前社会的热点话题,国家、社会和高等院校都在采取积极的措施帮助大学生就业创业。作为高校职能部门和社会群团组织,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必然成为高校共青团工作的重要职能和要求。本文对高校共青团组织如何掌握和发挥自身优势,为大学生就业和创业提供服务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分别从加强思想教育引导、提升就业创业竞争力、建立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高校共青团;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
  
  服务是共青团实现其社会职能进而实现其政治职能的重要方式和途径,高校共青团组织为青年学生提供的服务主要有管理性服务、维权性服务和发展性服务。就大学生而言,就业创业服务是他们最需要的发展性服务之一,一定程度上关系到他们从“大学人”向“社会人”转变过程中的根本利益问题。然而长期以来,共青团组织过分强调或依赖其政治职能,特别是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意识淡薄、定位模糊、手段单一。如何利用自身优势,提升服务能力,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帮助值得我们思考。
  
  一、高校共青团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重要意义
  
  1.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是高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大学生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1]针对目前大学生所面临的严峻而复杂的就业形势以及高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的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等问题,将创业教育真正纳入高校德育体系中来,这既是高校德育工作的现实要求,也是高校德育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和富于创造性的一项战略选择。大学生就业问题不仅是高校学生关心的切身利益问题,更是全社会关心的热点问题。处理好大学生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高校的发展前景,更关系到全社会的安宁稳定,关系到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局。可见,高校共青团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从青年学生的根本利益出发,服务学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具体体现。
  2.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是共青团事业在新时期实现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
  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是党和政府关心、社会各界关注、青年学生需要、共青团能够有所作为的一项综合性、系统性工作。面对新形势,高校共青团应该认识到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重要意义,及时转变工作思路,把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纳入到共青团日常工作体系之中,融入到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活动之中,主动占领团学工作的新领域和新阵地。高校共青团应该着眼于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难点、疑点和热点问题,制定适应新要求的长远规划和具体措施,协同其他有关部门,共同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
  3.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是增强共青团组织凝聚力、吸引力和战斗力的有效途径
  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凝聚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是高校共青团的重要任务。其中,服务青年就是围绕学生成长发展中遇到的突出困难和问题,为他们提供切实有效的指导和帮助。从某种程度上讲,对大学生的服务有多少,就意味着对他们的影响有多大,服务的成效决定着团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成长服务要面向广大青年学生,要着重解决青年学生面临的最普遍、最迫切的问题,围绕党政关注、青年急需、共青团能为的领域开展工作。从世界范围看,青年问题最集中地体现在就业方面,也可以说就业问题本质上就是青年问题;从我国的情况看,今后两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将更为严峻。因此,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就成为实现成长服务战略任务的重中之重,抓住了促进就业创业,就抓住了服务青年学生的关键。[2]因此,高校共青团应当帮助解决青年最关心的问题,将促进大学生就业问题作为一项重要问题来抓,服务广大青年,以增强团组织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凝聚力、战斗力,把青年学生团结在团组织周围。把高校共青团建设成为大学生真心信赖和拥护的组织,从而巩固和扩大党的青年群众基础。
  4.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是培养自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需要
  经济增长对人才的需求已由过去的简单型转向复合型,知识型转向技能型。就业创业教育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创业的各种条件和平台,挖掘他们创新创业的潜能,使书本知识与实践锻炼相结合,把知识资源直接转化为创业资源,使他们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发挥好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导向作用,对于打破人才高消费现象、推动人才资源合理配置,对于增强大学生的风险意识、开拓意识和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适应能力、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进而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素质青年人才大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高校共青团在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方面的优势
  
  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涉及思想教育、教学管理、就业指导等多个部门,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是一项系统工程。高校共青团组织的性质和工作内容决定了其在这一系统工程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联系和团结青年的桥梁纽带,共青团组织有着自身特有的优势。
  1.政治优势。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共青团组织首先具备的是政治优势。高校共青团作为思想性、政治性很强的组织,长期以来,高校共青团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优秀青年培养有着重要的传统和经验,具备了一定优势。同时,高校共青团组织中拥有一支政治理论素质高、富有蓬勃朝气、富有战斗力的团学干部队伍,这支队伍在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中具有很强的影响力。
  2.组织优势。高校共青团具有完备的组织体系,覆盖面广泛,组织结构严密。在纵向上,从学校团委到各个班级团支部,层层推进;在横向上,各个系部和班级的团组织,相互联系,环环相扣。严密的组织性就是实现共青团功能的组织保障,使得共青团在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的活动中,不会出现漏洞或真空。此外,学校团委直接指导学生会、学生社团等学生组织,能紧密联系大学生,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变化,使其所开展的就业服务工作更贴近大学生的现实需求。
  3.资源优势。一是人力资源社会化。高校团组织联系面广,能通过各行业系统的团组织、青联组织、青年企业家协会的桥梁作用与社会各行各业建立联系,搜集招聘信息,推荐毕业生,在用人单位和大学生之间搭建就业信息平台。二是活动阵地社会化。高校团组织可通过拓展大学生社会实践、青年志愿者服务等活动的功能和领域,利用社会实践的阵地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排练舞台,也可将有潜在机会的社会实践基地逐渐建设成为就业实习基地乃至现实的就业渠道。
  4.载体优势。高校共青团工作的载体十分丰富,共青团牵头或参与组织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活动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的同时,能有效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而增强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高校共青团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工作经验和思路
  
  (一)加强思想教育,实施以引导学生转变择业观念为主的就业创业指导
  大学生就业难,除了受到外部客观条件的制约,还与学生自身因素密切相关。大学生就业观、就业期望值与社会实际存在偏差是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根本问题,转变观念需要从思想教育入手。高校共青团要发挥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上的优势,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引导学生认清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一是转变“一次就业”的观念,在暂时找不到理想工作的时候,采取先就业再择业的方式,树立“灵活就业,先就业再择业”的就业观;二是转变“非国家机关、国有大中型企业、外企不去”的观念,树立“行行建功,行行出状元”的思想;三是转变“地域选择上非大城市、沿海城市不去”的观念,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到西部、到基层、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四是实施创业教育,鼓励和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树立“创业带动就业”的思想。
  高校团组织要发挥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传统优势,通过报告会、座谈会、主题团日活动、团课,辩论赛、演讲赛、社会实践、大学生讲堂、企业家高校论坛等,引导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在教育和引导的方式上,一是通过团课培训、团日活动的形式,在工作中体现就业指导并将其贯穿于各学期各环节;二是通过邀请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和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专家,面对面与学生交流,为大学生传授就业创业的知识和观念;三是挖掘和树立大学生就业创业先进典型,组织“创业者论坛”等系列活动,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
  (二)狠抓素质教育,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素质和竞争力
  1.全面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以培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主要内容是以开发大学生人力资源为着力点,进一步整合、深化教学主渠道外有助于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各种活动和工作项目,从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学术科技与创新创业、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技能培养等六个方面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完善智能结构,全面成长成才。高校共青团要以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为契机,深入开展各种科技创新、技能训练、勤工助学、道德教育等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竞争力。
  2.积极组织开展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作为共青团工作者,要重视引导学生进行创业实践练习,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反思实践活动的过程和结果,总结成功或失败的经验,体会自己对待实践活动的情感态度,从创业的成功中产生和强化创业的情感。通过把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等活动,这既是锻炼和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科研能力、协调合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有助于把一些创业活动的优秀成果直接推向市场,大大激发大学生参与创业活动的热情,使他们在创业实践活动中接受创业教育,并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和青年志愿服务活动。青年的学习成才离不开实践活动,实践是学习成才活动的载体[3]。高校共青团应积极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深入农村基层和城市社区,参加“三下乡”、“四进社区”社会实践活动和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开展好这两项活动,能促进学生第一课堂的学习,提高大学生认知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从而加速大学生社会化进程。大学生在实践和服务中,临时扮演了各行各业的角色,在实践中得到了公关交际、工作环境、社会心理等方面的训练,使知识和技能结构得到了补充和修复。
  4.开展大学生职业规划设计指导。大学生就业创业过程中,往往陷于盲从,随波逐流,缺乏把职业目标与自身条件和社会需求联系起来的自觉和能力。为了让大学生能运用职业设计理论规划大学生活和学习安排,规划未来工作与人生发展,高校共青团要通过举办大学生职业规划设计大赛等活动,大力开展各种职业规划设计指导活动。首先,要帮助大学生树立人生规划的理念,指导他们规划自己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和工作,要着重突出“经营”和“管理”的思想,通过职业规划设计指导,让大学生学会经营大学时光,管理未来人生发展。其次,要帮助大学生把握“三个关系”,走好大学阶段的“三步”,即正确把握大学学习的关系,明确自身的培养目标,走好大学阶段的第一步;把握性格与职业的关系,科学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走好大学阶段的第二步;把握专业与择业的关系,走科学择业之路,走好大学阶段的第三步。第三,在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同时,建立“导师制”,实施对学生面对面的个性化辅导,辅助学生将个人的条件、发展的潜能和发展方向与环境给予的机遇与制约条件相比较,最终达到认识自我。
  5.加大投入,重视学生社团建设。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培养学生兴趣爱好、拓展求知领域、培养综合能力、提高素质的重要方式,社团是带动学生走向社会的载体及桥梁,它在配合学校实施能力本位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生社团可利用自身优势,积极为其成员创造与社会联系的机会,开拓社团与社会交流的渠道,最后达到帮助成员从学校走向社会并服务社会的目的,促使其成员充分利用社会的广阔舞台和丰富资源,锻炼社会适应力,加快社会的步伐。随着学分制的实行,学生社团组织的重要性已渐渐凸显,共青团要进一步加强领导和指导理论内涵,并拓展实践空间、完善项目类别、增加和扶持与专业有关的实用型社团。在社团中开展知识补缺培训,扩大实用技能培训规模,提高培训效益,完整体现共青团组织在帮助大学生成才和就业创业工作中的综合效益和最优价值。
  (三)拓宽渠道,建立稳定的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
  实施创业教育的难点是实践,共青团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加强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建设。一是可在校外创立学生创业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创业实战场所。高校共青团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与基层单位、工程项目、商务促销、社区服务等形式的实践锻炼,由原有地专业实习的定向范围进行全方位的扩充,使他们将在学校学到的一些书本知识和实验技能运用到实际课题中去,增强创新创业能力。二是利用学校内部资源,充分挖掘和开辟校内创业市场,组织大学生进行创业体验。共青团可以成立由学生自主管理、自主经营的创业团队,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体验创业实践的全过程,培养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
  就业创业工作是新时代赋予高校共青团工作新的历史使命,也是高校共青团面临的新课题。高校共青团只有正确认识就业创业工作与共青团工作之间的关联,利用自身优势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教育,才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更好地团结青年、服务青年、发展青年,在人才培养中形成新的优势、作出新的成绩。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N].人民日报, 2004-10-14.
  [2]陆昊.在加强高校共青团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2008年11月6日.
  [3]穆宪.共青团工作的艺术[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3.
其他文献
摘 要:刑法上的身份,在我国刑法学中属于特殊主体的问题。现代各国刑法普遍将身份定位为刑事责任的存在或影响刑事责任程度的因素,目的从犯罪主体的角度调整危害行为与刑事责任的关系,准确有效的打击犯罪。我国刑法理论虽重视身份的研究,但其研究的领域和层次相对泛化,对其分类、功能、身份获得途径以及研究意义中的诸多问题缺乏深入的价值探寻和分析。   关键词:刑法身份;共同犯罪;分类     身份,是指法律明文规
期刊
摘 要:本文分析了一种数据库的水印嵌入和提取检测算法,利用数值型数据允许误差,嵌入水印信息。同时,在水印提取和检测算法中采用二次投票机制,为水印提供了较好的鲁棒性。  关键字:数字水印;关系数据库;投票机制    一、背景简介    数字水印技术利用数字产品的冗余,将水印信息作为噪声嵌入数字产品,以证实它的所有权,同时不影响宿主数据的可用性。R.Agrawal 和J.Kiernan 在他们的论文[
期刊
摘 要:本文从现代课程观的角度探讨高职专业课程改革与建设的理论依据及总体目标,并就当前我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与建设提出了具体思路。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总体目标;具体思路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速,高等职业教育也得到了迅猛地发展,目前已成为高等教育中最具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同时伴随而来的问题也日渐凸现,主要表现在:办学特色不明显、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规格的认识不到位、高
期刊
摘 要:作为应用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外汉语教学在实际教学中经常会出现一些特殊现象,这些特殊现象能否给以理论支撑对应用语言学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本文就其中一个特殊现象给以简单的分析,即我们可以说“他是英语老师”却不可以说“他是英语学生”,但又可以说“他是英语系的学生”,不仅如此,“病人”和“医生”、“演员”和“观众”、“作家”和“观众”等等都可以形成这种现象。本文将从这类结构的特点和这种现象
期刊
摘 要:中国学生在学习英文写作过程中,经常误用中国式英语。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学生们的英语已经是过时了的或者不合事宜的;学生们正在被一些拙劣的出版物影响着;母语的思维习惯和语序是促发学生们在写作时出现错误的主要原因;一些约定俗成的不当用法被搬到了学生的作文中。在英语教学中有很多有效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走出这一误区。  关键词:Chinglish;文化;过时    一、引言    本学期我有幸在外语系教
期刊
摘 要:回顾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尤其在经济上,取得了飞速发展。但是,在片面追求生产力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的环境伦理问题。本文从环境伦理学与可持续发展伦理学的关系入手,探讨我国构建可持续发展伦理的必要性,强调可持续发展伦理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伦理;环境伦理;继承;创新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
期刊
摘 要:本文首先从语音、语义、词汇、修辞方面分析校园流行语的特点,然后剖析了这些流行语在高校风行的各种原因,其中重点分析了大学生各种心理原因,  关键词:高校校园流行语;汉语规范;心理动态     一、从汉语系统看校园流行语的特点    1.语音上的谐音双关。“觉主”谐音“教主”,指能睡觉的学生;“菌男”、“霉女”即“俊男”“美女”;“呜呜呜┉”表示伤心;“7456”即“气死我了”,还有“特困生”
期刊
摘 要:我院将畜牧兽医专业作为精品专业来建设十分必要;在建设过程中,既明确了总体目标,又采取了建立健全工作机构、制定和完善规章制度、创新办学模式、加大经费投入、营造优良环境等十分过硬的措施,从而取得了显著成效。  关键词:高职院校;畜牧兽医;精品专业;建设    高职院校开展精品专业建设,不仅是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部署和要求,也是深化教育改革、推进学校全面协调健康发展的需要,更是服务地方经济社会
期刊
摘 要:“南”与“妊”“男”同一语源,皆有“妊养”之义,作为方位词的“南”是个假借。在诗词中经常遇到的“南山”意象,一般也并非实指,而是具有一定的文化意蕴,这由南的语源义所决定的。  关键词:南;语源;南山   对《诗经》中的“南山”的解释,现在很多人都承认它的文化意蕴,但谈的并未令人信服。本文试从“南”字的语源探讨“南山”的文化意蕴。    一、从“南”字语源说起    甲骨文“南”字作:  ,
期刊
摘 要:学风既有广义的涵义,也有狭义的理解。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学风有它的体现载体。“学风”建设有着重要意义,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教学的质量。良好学风的建立和形成是个系统工程,需要综合治理。  关键词:高校;学风;学风建设    目前,部分地方高校的学风状况不尽如人意,学生中普遍存在着缺课、上课迟到早退、考试舞弊、整日上网玩电游等现象,不良的学风状况严重制约了高校的生存和发展。高校要获得较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