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新闻媒体的挑战和压力正在增加,在这种情况下, 常态化的直播成为必须的坚守和亮点可能产生的区域。
中图分类号:G212.1 文献标识码:A
江苏电视台新闻中心从2014年以来,建立起了独立的直播组以完成日常和大型的直播需要,此前,直播组虽然存在,但人员都是散落在各个不同的栏目,只有在需要直播时才拉出队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反应速度和专业程度。新成立的直播组除了每日关注突发事件外,大型选题策划和呈现成为新的突破点,以 7月12日南京禄口机场T2航站楼开通为例,直播在江苏公共频道贯穿全天,从7点《早安江苏》栏目开始,到10点、12点、16点的《新闻空间站》,以及18点30分开播的《新闻360》,直到晚间10点的《通天下》栏目收尾。这些直播时段中,对新航站楼的初步磨合、逐步适应、乘客故事捕捉、运行一天的总结等进行了全方位推进式的直播呈现。在8月16日青奥会开幕式当天,多名记者在开幕式入场区域、开幕式现场等实现了十几次的连线直播,纯直播时长接近一小时。在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胜胜利纪念日当天,江苏共频道10点档的《新闻空间站》实现了半个小时的全程直播,生动展现了在湖南芷江、江苏高邮等地的纪念盛况。
常態化的直播给电视观众提供了第一时间的新闻现场和更加丰富的资讯,同时对收视提升方面贡献明显。在这种新的日常呈现压力下,只有通过精心策划、不断创新才能让直播节目保持亮点频出。
一、发现新闻背后的亮点
直播节目的选题发现和其他新闻类型有些不同,需要从可持续性、现场展示性、可操作性多方面来考虑,而能否发现选题背后的亮点也是能否成功的要素之一。
在4月10号,新华网上发布了几张题为“长江大跨越”的图片新闻,图片内容为,在南京大胜关跨江高塔,两名电力工人在200多米的高空进行测振设备安装,原来这是为了保障青奥会期间供电安全,江苏电力部门在南京大胜关跨江高塔上对500KV汊东线进行高空走线消缺。这组图片新闻看起来让人有惊心动魄的感觉,但是仅仅是图片的展示,并没有太多的文字故事说明,常规情况下,这条新闻很容易就会被淹没在信息海洋当中。不过,这条新闻引起了直播组的高度兴趣,因为它符合了直播精彩呈现的几个要素:场面大、画面精彩、有现场、故事内容丰富……
在和江苏电力公司进行了详细沟通后,我们了解到,这次的供电保障过程要求十多名电力工人在长江江面上200多米的高空,进行2053米的行走,要完成高压线间隔棒巡视、测振设备安装等工作,工人的行走落差要达到200多米,全程需要2个小时左右才能完成。在多次踩点之后,4月17日,在江苏公共频道,多路记者完成了对整个检测过程的直播,出镜记者所站的位置在257米,相当于民用住宅90多层的高度。长江天堑之上,三名电力工人像是高空舞者又像是走钢索的杂技演员,在保持身体平衡的同时,他们要走走停停、敲敲打打,给供电线路进行体检,在起始段往江心走是下坡,体力消耗较小、速度较快,过了江心,开始爬坡,才是真正的考验,加上江中心风力大湿度大,工人们的操作和行走都非常困难。在经过两个多小时的高空行走后,三名工人终于完成了工作,直播过程对他们的细致工作态度、辛勤的付出和整个检测的宏大场面都有了很好的呈现。
这样一条让人充满赞叹和始终饱含着紧张感的直播正是来自于对新闻背后亮点的发现和追踪。
二、直播内容立体化呈现
直播节目中缺少深度和层次感是被经常观众所诟病的,因为直播的突发性所限制,可能呈现的只是一个新闻事实的单一层面,解决这一难点可以通过专门性的策划而化解,一个新闻事件的呈现完全可以实现它的多面性和立体式。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这一天,南京作为中国的主会场城市,在当天有南京博物院的开放以及馆藏文物首次展现等内容,作为直播点来呈现没有问题也能出彩,但是,如果仅仅把南京作为唯一的直播点,可能呈现的效果就会太过单薄。经过多次的商讨,直播组确定了以南京为核心,配合上海、徐州、苏州等多地博物馆日活动现场,同时,在江苏泗州古城的考古现场也设置了直播点。整个直播以“收藏过去、开启未来”为主线开展,直播中,记者引领观众进入了南京博物院的“秘密心脏”,在这个平日不对公众开放的一级库房内存放着1000多件国宝级文物,在南京云锦博物馆,记者带领观众详细了解了云锦的设计和制作过程,在上海博物馆,记者和专家一起向观众呈现了馆藏的青铜器、陶瓷等艺术精品,同时,位于南京溧水的周园这样的民间博物馆也得以展现风采。除了这些已经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文物,在江苏泗州古城的考古现场,记者对正在进行中的考古现场进行了详细介绍展示。
国际博物馆日的直播因此得以呈现出了主题明确、逐层推进由点及面的显著特色。在观众让观众看到珍贵文物的同时,也达到了促进文化传承的作用。
三、选题确定多样化
一般来说,新闻直播多为突发性事件或者相关的主题新闻内容,这个思路能否进行拓展呢?答案是肯定的。在直播组的工作中,选题确定的思路被完全打开。在六月份的直播中,这样的思路拓展就体现得淋漓尽致。
每年的五六月份,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就会上演为了争夺麋鹿种群的控制权和交配权而在雄性麋鹿之间进行的激烈打斗,这也被工作人员称作是“鹿王争霸”。这样一个动物界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现象能否通过电视直播的方式来呈现,呈现这样一个直播又会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呢?
为此,记者多次前往大丰进行实地踩点,原来,“鹿王争霸”并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雄性麋鹿之间的争斗,而是这个物种为了让让它们种群最优良的基因传承下去所必须进行的战斗,这体现了一种最纯朴的自然规律;同时,“鹿王争霸”中不仅能看到激烈的打斗场面,更能够展现出麋鹿这个物种从繁盛到在中国大地消失再到经过人们精心呵护之后再次兴盛的全过程,背后所映衬出的不正是人们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对地球物种的保护等拓展性话题吗? 经过多次的前期拍摄和直播点位选择,鹿王争霸的直播如期上演,在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设置的多点机位和多个42倍长焦镜头的应用使得画面呈现极具观赏性,甚至有一路机位捕捉到了两只麋鹿从开始追逐直到冲刺、再到多番轮次打斗并分出胜负的完整过程,最终失败者落寞离去、获胜的“鹿王”则趾高气扬、气势非凡,整个镜头长达两分多钟,在电视画面中呈现如此扣人心弦的画面,就连在保护区工作了很多年的工作人员都感叹,这是首次看到类似的画面。
可见,直播选题视野的开拓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直播中创新求变
直播常态化下,什么样的节目内容能够把观众的眼睛瞬间吸引,值得去探究,一些之前从未涉及的领域可以去尝试探索,这样的有益尝试不能停止。
在今年的六五环境日直播当中,直播组就尝试了潜水直播呈现形态,以此来更深入展现太湖的水质情况。节目设置主持人和摄像一同潜入太湖水底,采集太湖不同区域的水质并进行检测,整个过程也需要摄像机全程记录下来。专业的新闻工作者如何实现难度系数更高的下水潜浮并完成画面的拍摄和传输工作,这些都是新鲜的课题。为此,直播当中,专门聘请了来自马来西亚的潜水教练EDISON,同时,在新闻中心当中筛选出了相对具有丰富经验的摄像和主持人参与这些直播。配备好專业用具、在潜水教练的陪同下,两位工作人员潜入到太湖水底进行水质采样和拍摄,专业的潜水设备非常的繁杂甚至沉重,装满空气的铜罐就有十几公斤的重量,再加上身上索要配重的铅块、脚蹼等东西,非专业的潜水人士要尽快适应的确充满难度。在有的区域,太湖水质非常差,水下伸手不见五指,三个人几乎是抱在一起才能确保安全,而在水质较好的区域,水下的视野就会好了很多,拍摄到的画面当中也能看到水质明亮、水草在轻轻漂浮……水下摄像机虽然比较小巧,但摄像机随身携带无线传输装置,让水下拍摄的画面可以实时传递到岸上。利用这种方式新颖、特点突出的直播手法,在完成对太湖水质直观、深入观察的同时,也让观众看到了创新方式的拍摄、直播理念。
五、多元辅助手段的使用
直播节目中如何让画面更好看,让各种元素更丰富多彩,是必须要注意的事项,在现在的技术和传播条件下,有很多的借鉴途径和可以使用的技术手段。当下直播中经常会用到航拍画面,在之前,由于器材能力甚至空中管制等原因所限制,要进行航拍非常费时、费力,不过随着无人驾驶、手工操控的航模技术手段越发成熟,空中航拍已经成为一种能够快速实现、成本安全可控的补充手段,在多次直播中已经使用,类似于北京楼顶最牛违建、南京城西干道爆破、南京万人明城墙健步走等多次直播中,航拍画面的加入让节目变得更具有大局观、更清晰好看。除了这种大家伙的加入,还有一些小物件的准备也极其重要,比如在直播组当中就有常备有专门的白板和支架,在内容相对枯燥时或需要动态图演示时,就能够通过现场的笔绘、图示等一目了然。还有温度计、测风仪器、PM2.5测试仪器都是常备的装备,应对各种不同的直播内容所需。
江苏公共频道打造的理念就是“你身边的新闻频道”,正是这种理念的诞生让直播有了阵地、有了时段,多种形态、方法各异的直播呈现,也让频道的版面设计和信息传达有了更大的影响力和魅力。要做好更多的工作,才能让精彩继续持久下去。
中图分类号:G212.1 文献标识码:A
江苏电视台新闻中心从2014年以来,建立起了独立的直播组以完成日常和大型的直播需要,此前,直播组虽然存在,但人员都是散落在各个不同的栏目,只有在需要直播时才拉出队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反应速度和专业程度。新成立的直播组除了每日关注突发事件外,大型选题策划和呈现成为新的突破点,以 7月12日南京禄口机场T2航站楼开通为例,直播在江苏公共频道贯穿全天,从7点《早安江苏》栏目开始,到10点、12点、16点的《新闻空间站》,以及18点30分开播的《新闻360》,直到晚间10点的《通天下》栏目收尾。这些直播时段中,对新航站楼的初步磨合、逐步适应、乘客故事捕捉、运行一天的总结等进行了全方位推进式的直播呈现。在8月16日青奥会开幕式当天,多名记者在开幕式入场区域、开幕式现场等实现了十几次的连线直播,纯直播时长接近一小时。在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胜胜利纪念日当天,江苏共频道10点档的《新闻空间站》实现了半个小时的全程直播,生动展现了在湖南芷江、江苏高邮等地的纪念盛况。
常態化的直播给电视观众提供了第一时间的新闻现场和更加丰富的资讯,同时对收视提升方面贡献明显。在这种新的日常呈现压力下,只有通过精心策划、不断创新才能让直播节目保持亮点频出。
一、发现新闻背后的亮点
直播节目的选题发现和其他新闻类型有些不同,需要从可持续性、现场展示性、可操作性多方面来考虑,而能否发现选题背后的亮点也是能否成功的要素之一。
在4月10号,新华网上发布了几张题为“长江大跨越”的图片新闻,图片内容为,在南京大胜关跨江高塔,两名电力工人在200多米的高空进行测振设备安装,原来这是为了保障青奥会期间供电安全,江苏电力部门在南京大胜关跨江高塔上对500KV汊东线进行高空走线消缺。这组图片新闻看起来让人有惊心动魄的感觉,但是仅仅是图片的展示,并没有太多的文字故事说明,常规情况下,这条新闻很容易就会被淹没在信息海洋当中。不过,这条新闻引起了直播组的高度兴趣,因为它符合了直播精彩呈现的几个要素:场面大、画面精彩、有现场、故事内容丰富……
在和江苏电力公司进行了详细沟通后,我们了解到,这次的供电保障过程要求十多名电力工人在长江江面上200多米的高空,进行2053米的行走,要完成高压线间隔棒巡视、测振设备安装等工作,工人的行走落差要达到200多米,全程需要2个小时左右才能完成。在多次踩点之后,4月17日,在江苏公共频道,多路记者完成了对整个检测过程的直播,出镜记者所站的位置在257米,相当于民用住宅90多层的高度。长江天堑之上,三名电力工人像是高空舞者又像是走钢索的杂技演员,在保持身体平衡的同时,他们要走走停停、敲敲打打,给供电线路进行体检,在起始段往江心走是下坡,体力消耗较小、速度较快,过了江心,开始爬坡,才是真正的考验,加上江中心风力大湿度大,工人们的操作和行走都非常困难。在经过两个多小时的高空行走后,三名工人终于完成了工作,直播过程对他们的细致工作态度、辛勤的付出和整个检测的宏大场面都有了很好的呈现。
这样一条让人充满赞叹和始终饱含着紧张感的直播正是来自于对新闻背后亮点的发现和追踪。
二、直播内容立体化呈现
直播节目中缺少深度和层次感是被经常观众所诟病的,因为直播的突发性所限制,可能呈现的只是一个新闻事实的单一层面,解决这一难点可以通过专门性的策划而化解,一个新闻事件的呈现完全可以实现它的多面性和立体式。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这一天,南京作为中国的主会场城市,在当天有南京博物院的开放以及馆藏文物首次展现等内容,作为直播点来呈现没有问题也能出彩,但是,如果仅仅把南京作为唯一的直播点,可能呈现的效果就会太过单薄。经过多次的商讨,直播组确定了以南京为核心,配合上海、徐州、苏州等多地博物馆日活动现场,同时,在江苏泗州古城的考古现场也设置了直播点。整个直播以“收藏过去、开启未来”为主线开展,直播中,记者引领观众进入了南京博物院的“秘密心脏”,在这个平日不对公众开放的一级库房内存放着1000多件国宝级文物,在南京云锦博物馆,记者带领观众详细了解了云锦的设计和制作过程,在上海博物馆,记者和专家一起向观众呈现了馆藏的青铜器、陶瓷等艺术精品,同时,位于南京溧水的周园这样的民间博物馆也得以展现风采。除了这些已经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文物,在江苏泗州古城的考古现场,记者对正在进行中的考古现场进行了详细介绍展示。
国际博物馆日的直播因此得以呈现出了主题明确、逐层推进由点及面的显著特色。在观众让观众看到珍贵文物的同时,也达到了促进文化传承的作用。
三、选题确定多样化
一般来说,新闻直播多为突发性事件或者相关的主题新闻内容,这个思路能否进行拓展呢?答案是肯定的。在直播组的工作中,选题确定的思路被完全打开。在六月份的直播中,这样的思路拓展就体现得淋漓尽致。
每年的五六月份,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就会上演为了争夺麋鹿种群的控制权和交配权而在雄性麋鹿之间进行的激烈打斗,这也被工作人员称作是“鹿王争霸”。这样一个动物界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现象能否通过电视直播的方式来呈现,呈现这样一个直播又会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呢?
为此,记者多次前往大丰进行实地踩点,原来,“鹿王争霸”并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雄性麋鹿之间的争斗,而是这个物种为了让让它们种群最优良的基因传承下去所必须进行的战斗,这体现了一种最纯朴的自然规律;同时,“鹿王争霸”中不仅能看到激烈的打斗场面,更能够展现出麋鹿这个物种从繁盛到在中国大地消失再到经过人们精心呵护之后再次兴盛的全过程,背后所映衬出的不正是人们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对地球物种的保护等拓展性话题吗? 经过多次的前期拍摄和直播点位选择,鹿王争霸的直播如期上演,在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设置的多点机位和多个42倍长焦镜头的应用使得画面呈现极具观赏性,甚至有一路机位捕捉到了两只麋鹿从开始追逐直到冲刺、再到多番轮次打斗并分出胜负的完整过程,最终失败者落寞离去、获胜的“鹿王”则趾高气扬、气势非凡,整个镜头长达两分多钟,在电视画面中呈现如此扣人心弦的画面,就连在保护区工作了很多年的工作人员都感叹,这是首次看到类似的画面。
可见,直播选题视野的开拓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直播中创新求变
直播常态化下,什么样的节目内容能够把观众的眼睛瞬间吸引,值得去探究,一些之前从未涉及的领域可以去尝试探索,这样的有益尝试不能停止。
在今年的六五环境日直播当中,直播组就尝试了潜水直播呈现形态,以此来更深入展现太湖的水质情况。节目设置主持人和摄像一同潜入太湖水底,采集太湖不同区域的水质并进行检测,整个过程也需要摄像机全程记录下来。专业的新闻工作者如何实现难度系数更高的下水潜浮并完成画面的拍摄和传输工作,这些都是新鲜的课题。为此,直播当中,专门聘请了来自马来西亚的潜水教练EDISON,同时,在新闻中心当中筛选出了相对具有丰富经验的摄像和主持人参与这些直播。配备好專业用具、在潜水教练的陪同下,两位工作人员潜入到太湖水底进行水质采样和拍摄,专业的潜水设备非常的繁杂甚至沉重,装满空气的铜罐就有十几公斤的重量,再加上身上索要配重的铅块、脚蹼等东西,非专业的潜水人士要尽快适应的确充满难度。在有的区域,太湖水质非常差,水下伸手不见五指,三个人几乎是抱在一起才能确保安全,而在水质较好的区域,水下的视野就会好了很多,拍摄到的画面当中也能看到水质明亮、水草在轻轻漂浮……水下摄像机虽然比较小巧,但摄像机随身携带无线传输装置,让水下拍摄的画面可以实时传递到岸上。利用这种方式新颖、特点突出的直播手法,在完成对太湖水质直观、深入观察的同时,也让观众看到了创新方式的拍摄、直播理念。
五、多元辅助手段的使用
直播节目中如何让画面更好看,让各种元素更丰富多彩,是必须要注意的事项,在现在的技术和传播条件下,有很多的借鉴途径和可以使用的技术手段。当下直播中经常会用到航拍画面,在之前,由于器材能力甚至空中管制等原因所限制,要进行航拍非常费时、费力,不过随着无人驾驶、手工操控的航模技术手段越发成熟,空中航拍已经成为一种能够快速实现、成本安全可控的补充手段,在多次直播中已经使用,类似于北京楼顶最牛违建、南京城西干道爆破、南京万人明城墙健步走等多次直播中,航拍画面的加入让节目变得更具有大局观、更清晰好看。除了这种大家伙的加入,还有一些小物件的准备也极其重要,比如在直播组当中就有常备有专门的白板和支架,在内容相对枯燥时或需要动态图演示时,就能够通过现场的笔绘、图示等一目了然。还有温度计、测风仪器、PM2.5测试仪器都是常备的装备,应对各种不同的直播内容所需。
江苏公共频道打造的理念就是“你身边的新闻频道”,正是这种理念的诞生让直播有了阵地、有了时段,多种形态、方法各异的直播呈现,也让频道的版面设计和信息传达有了更大的影响力和魅力。要做好更多的工作,才能让精彩继续持久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