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探究性学习绽放精彩

来源 :山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rongstrongq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究性学习是学生重要的学习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实施探究性学习不断推动学生质疑、实践、操作、观察、比较等能力的提升,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不再单调,让学生在充分经历的基础上累积数学学习经验,使之能应对未来的学习要求。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发挥引导和组织作用,让学生的探究生态更完善、探究环境更优越,也让他们的探究更真实、更到位。
  一、正视探究作用,搭建探究舞台
  很多教师对于探究性学习是抱有怀疑态度的,一方面教师关注的重点还在基本的知识和技能上,他们认为学生在经历探究之后获得的知识完全可以直接告知他们,节省的时间可以用做习题巩固;另一方面教师对学生的探究能力信心不足,他们认为学生的探究不到位,而且在探究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诸多不可控的状况。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即便组织学生探究,也是呈现一些浅薄的问题,让学生在形式上展示“探究性学习”,对于学生的发展而言,这样的探究是伪探究,起不到实际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正视探究对于推动学生发展的作用,积极搭建舞台,让学生的探究落到实处。
  例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一课时,因为有了之前学习几种不同平面图形面积的经验铺垫,我直接将问题出示给学生,让学生展开自主探究,并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探究过程。在之后组织集体交流的时候,我发现了学生的思路是开阔的。有的学生将梯形从两条腰中间切开,通过旋转将梯形转化为长方形来计算面积(如图1),还有的学生采取了不同的办法,从两条腰的中点作与底边平行的线,通过旋转和平移将梯形转化为一个长方形(如图2)。在交流中学生肯定这两种方法是正确的,并且经过推理,学生发现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等于上底和下底和的一半乘高。在对比两种方法的时候,学生认为其共性在于转化,不同点在于长方形的形状不同。当然在交流过程中学生还展示了其他的方法,有的学生就从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学习过程中找到了类似的方法,用两个相同的梯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几种不同的方法最终归结到相同的计算公式上,让学生对梯形的面积计算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正是因为教师对学生有充分的信任,给予了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学生才得以从不同的视角出发,想到了多种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除了将之前学习的经验迁移过来之外,学生想到的方法1和方法2是比较有创意的,这样的发现建立在他们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更与探究性学习方式密不可分。由此可见,学生的发展需要这样的舞台,需要教师的信任,需要教师的放手,当学生习惯用探究的方式去获得时,他们的探究能力也会逐步提高。
  二、聚焦探究过程,推动学生成长
  对学生而言,学习的途径不同,收获也不同,那么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就要有正确的教学观。教师要明白学生的发展才是教学的主要目标,那些基本知识和技能只是学习中的一部分,学生能力和思维的提升才是他们学习的高阶目标。在学生的自主探究中,教师要关注他们的探究过程,推动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方式下成长。
  1.明确方向是探究学习的基础。学生的探究学习需要有展开的基础,在展开探究之前,学生首先要明白已经知道了什么,需要去探究什么,探究的关键要素是什么,等等,这样他们的探究才有方向,才会有成效。
  例如,在教学《钉子板上的多边形》一课时,我首先引导学生猜想多边形的面积与钉子板上的钉子数相关,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多边形的面积与图形内部的钉子数有关还是边上的钉子数有关,以及探索这个规律需要进行的操作是什么。学生在交流中提出了自己的设想,然后在组内分工,一部分学生研究图形内部钉子数不变的前提下面积和边上的钉子数的关系,一部分学生研究图形边上的钉子数不变时图形面积与图形内部钉子数之间的关系。这样的分工让学生的探究有了明确的方向,而且有了层次,在后续的探究中,不少小组有了发现,教师在学生探究的基础上组织了学生探究成果的整合,让学生的学习落到了实处。
  2.猜想和操作是探究的要素。探究性学习与思考有本质的区别,思考是梳理已知条件,通过一定的分析推理发现规律或者结论,而探究是注重实验和实践的,是通过操作活动来探求规律的过程。在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中,首先他们要有一个方向性的预见,然后再用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所以总结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猜想和实践操作是探究不可或缺的要素。
  例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一课时,我通过情境创设求出圆锥体积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很多学生将圆锥的体积计算问题归结到圆柱上,在这个基础上我引导学生猜测圆锥的体积与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学生做了猜想。然后我组织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想选择合适的材料来实践研究,学生很快得出了结论。其实这个结论得出很简单,但是学生在面对问题的时候,将圆锥的体积和等底等高的圆柱结合起来就已经展示出学生的数学素养,这是他们展开实践探究的基础。
  三、提供交流平台,展示探究成果
  探究的过程更多是学生独自经历的,而学生要在数学上取得长足的發展,还需要在探究之后与其他同学交流,取长补短。所以在探究之后,教师组织的集体交流要充分、完整,要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探究过程,其他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如果能形成想法上的对峙,那是理想的结果。无论学生的探究过程与其他学生是否相同,有了自己的思考和实践之后,他们对问题的理解会更加充分,对于其他学生的探究过程也更有发言权。
  例如,在教学《表面涂色的正方体》一课时,在明确了探究目标之后,我就组织学生的自主探究。有的学生自己独立探究,有的学生在小范围展开合作探究,在交流过程中,学生发现了问题,有的学生按照教材中设计的表格来探究,他们将棱长不同的大正方体切开后形成的各种不同小正方体的个数填入表格中,然后从观察数据、寻找数据的规律入手来探索规律。在观察这些数据的时候,学生的发现还是浅层的,比如,一些学生将这些小正方体的个数归结成“都是偶数”“越来越大”等,显然这些并不是本质的数学规律。在另外一些学生的发言中,他们结合找到不同种类的小正方体的过程来发现规律,学生提出两面涂色的小正方体都是在棱上找到的,所以他们很容易发现这些数都是12的倍数,一个面涂色的小正方体都是在面上找到的,所以这些数都是6的倍数,在这个基础上,学生去除掉数据中的12和6,再去挖掘规律,很快发现不同面涂色的小正方体的个数与棱长是相关的,从而推动学生迅速找到了规律。
  总之,探究性学习不仅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而且是推动学生能力提升和思维方式改善的重要途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这样的学习方式,要给学生打好探究性学习的基础,推动学生的猜测、实践和尝试,要组织好学生的后续交流,让学生的探究落到实处,让学生从探究过程中得到多元的收获和发展,真正让探究性学习绽放华彩。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麒麟小学)
  (责任编辑 吴磊)
其他文献
生活化教学是新课改以后大力提倡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有着广泛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提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实践的来源便是生活实际。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也提出“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理论,这些理论都为课堂实践提供了积极的指导。道德与法治课堂是小学生接受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将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从而实现课堂的高效。  一、创造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期刊
在传统的英语课堂中,学生机械记忆、模仿,学习活动单调呆板,缺乏变化,使很多学生逐渐丧失了学习英语的兴趣,造成了越来越多的学生面临学习英语的困难,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低下。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教师需要恰当运用一些灵活的教学手段和丰富新颖的英语学习资源,变换英语课堂学习的形式,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提供支持,也让小学英语课堂变得多姿多彩。  一、借助丰富学习资源,完善学习内容  随着网络的普及,信息技术手段的广
期刊
教育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使教学的形式也发生了改变,而电子计算机等现代教育技术的生成,更使当前英语学科的教学环境向着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方向靠近。因此,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也应借助现代技术,优化知识的讲解形式,从而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学习效果。而微课具有操作简便、短小精悍等优势,所以,在开展阅读教学时,教师也偏爱运用微课的形式,为学生提供预习、导入、教学、复习的引导,从而实现英语阅读的有效教学。  一
期刊
习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部编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材已经正式编入写话内容,说明从二年级开始就要进行比较系统的、主题性的写话训练。教学中,我们要建立范文意识,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的扩展和补充,巧设迁移点,及时小练笔,发挥教材的价值,寻求教材与写话相融合的可行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写话质量和水平。  一、模仿写——抓典型句  模仿是儿童的本能,是学习写话的重要途径和必要手段,借助课文的典型句引导学生进行适当
期刊
教师在备课时需要思考两个问题:教什么和怎样教。对于第一个问题,普通教师考虑得比较少,因为有现成的教材,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习惯性地按照教材的编排来组织教学,而有经验的教师会适当改编例题,变换情境。至于“怎样教”这个问题,教师考虑得会多一些,因为面对的学生不同,制定的课堂教学目标也不同,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选择适合学生的方法来教学。为什么要考虑这两个问题呢?从教与学的角度来看,我们的教学要贴近学生的认知
期刊
细读是体会文章内涵的重要方式,也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基础。阅读教学实际是对文本细读以及品读的过程,为了提升学生的阅读品位和阅读质量。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把握让学生既愿意阅读,又能读得细致、读出美感的原则,并利用一些行之有效的策略来提高文本细读的有效性。  一、兴趣牵引阅读,提高学习趣味  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任务是引导学生展开阅读,为了让学生能够发自内心地喜欢上阅读,教师有必要深入分析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
期刊
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在于阅读,阅读不仅能帮助学生积累语言知识,还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本文重点探讨了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最终提升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一、丰富教学内容,培养阅读兴趣  作为语文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为了达成这一目的,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扩展延伸,让小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乐趣可以激发学生产生阅读行为,因此教师需要对原有的教学内容进一步扩充,丰富课程
期刊
问题是学生数学学习的载体,也是推动学生数学学习走向深刻和有效的重要因素。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营造好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疑问,让学生在疑问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并沿着问题展开多样的探究。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将一些相关联的知识串联起来,形成较稳固的知识体系。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从问题入手,推动课堂学习的高效化。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好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推
期刊
在预设课堂教学时,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基础,对学生的反应做好充分的预设,从而让课堂教学主线突出、效果明显。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却发现,教师对学生的认知基础预设得不够,学生经常在学习中提出一些教师预想不到的问题,或者给出一些出乎教师预料之外的想法。在出现这些情况时,多数教师总是想将学生牵引到自己预设的轨道上去,有些教师甚至会对学生的问题视而不见。这样的做法是不对的,因为在这样“单线程”的教学中,
期刊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自发布以来,一直受到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其中以教育界为最。在体会“核心素养”的内涵和外延时,我们认识到这是一个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的教育框架,是今后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努力追求的方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哪些方面来突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呢?具体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呢?  一、文化基础不能丢弃  核心素养中的文化基础与传统意义上的文化基础有一些不同,传统意义上的文化基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