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来源 :山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hanping8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自发布以来,一直受到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其中以教育界为最。在体会“核心素养”的内涵和外延时,我们认识到这是一个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的教育框架,是今后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努力追求的方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哪些方面来突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呢?具体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呢?
  一、文化基础不能丢弃
  核心素养中的文化基础与传统意义上的文化基础有一些不同,传统意义上的文化基础更偏重于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而核心素养中的文化基础不仅包含基本的知識和技能,还强调要在学习中升华学习的情感,追求真善美,并以文化基础为根基,追求更高的成果,这其中,学生学习的科学精神成为基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在基本知识和技能的习得过程中,学生会产生对待新知识的基本学习态度,包括勇于探究、勇于尝试、批判性思维等等,这些都是推动他们自主学习的关键品质。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着眼点就不能局限于基本知识的传递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而是要强化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到学生在习得知识过程中的真实想法。
  例如,在教学《认识公顷》一课时,我带给学生一些熟悉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图片,包括邮票、信封、教室的地面、游泳池、南京玄武湖等,让学生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面积单位,在顺利地填出前几个空之后,学生被最后一个问题难住了,因为在玄武湖图片下面提供的数是502,有的学生的答案是平方米,但是有学生提出质疑:操场的面积大概有5000平方米,玄武湖的面积不可能只有502平方米。很多学生随之附和,这让原本还以为只要填一个最大的面积单位(学生只认识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的学生都认识到错误,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到底应该填怎样的单位。在学生的猜测中,我将这个问题抛给学生,让他们想办法创造出一个合适的单位来。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发现原有面积单位的大小都是标准的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分别是1厘米、1分米和1米,那么再大一点的正方形就应当是边长为10米、100米、1000米……在组织全班交流的时候,我突出了边长为100米的正方形,告诉学生这也是一个标准的面积单位——公顷,并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学生感知到这个面积单位的大小,形成了初步的认识。在全课反思中,还有学生对边长为10米的正方形念念不忘,他们对为什么就是没有这样一个面积单位感到奇怪,在此背景下,我和学生一起查阅相关资料,并成功地发现了“公亩”这个单位,将学生的知识体系中的“缺口”填补了起来。
  在这个学习案例中,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基本知识,还有数学学习的方法,还包含对待学习的严谨态度以及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等诸多元素。在这样的课堂中,有益的经验沉淀下来,成为学生文化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了学生的发展。
  二、自主发展成为常态
  在之前的数学课程改革中,自主学习已经成为学生重要的学习方式,而在日新月异的当代社会,学会学习、自主探究已经成为学习多元化和有效化的必然途径。因为知识和信息的来源更加广泛,所以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自在地学,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学,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在更好的学习环境中学。在组织学生交流时,他们也能接受到更多的信息,触碰到更具体的问题,推动学生的领悟更深刻。久而久之,学生会习惯于这样的学习方式、学习节奏,能自主确定学习的方向,做好自我规划和管理,这给学生带来的收获是难以想象的。
  例如,在教学《认识百分数》一课时,我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寻找百分数,并结合找到百分数的情境来理解百分数。在课堂交流中,学生展示了多个有价值的研究。比如在收集了多个百分数之后,学生发现这些“分数”都是不带单位的,所以他们刻意去观察是不是每一个百分数后面都没有单位,因为时刻关注这一点,所以他们很快发现有的百分数后面带有单位,如,啤酒瓶上的酒精度后面跟了“voL”,他们对这个“单位”很感兴趣,通过查找资料,学生发现其含义是“以体积计量”。这样的探究让学生从根本上认识了百分数,并将百分数和分数区别开来。再如,在尝试与百分数相关的简单计算时,学生发现有些食品的营养含量中所有的百分数加起来不为1,有的已经超过了100%,这让学生感到诧异。随着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来探索其中的奥秘,最终发现这些百分数根本不是以食品重量为单位“1”的,而是以成年人每天的营养需求为单位“1”,在学生展示这个问题的研究过程时,很多学生都大受启发。
  在这个案例中,学生的自主性被充分激发出来,他们的学习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开始,从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开始,展开了基于自身认识基础上的探究。在主动学习中,学生发现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并经过多样的学习找到了这些问题的答案,在体验成功的同时,学生的数学学习情感也逐渐增强。
  三、社会参与另辟蹊径
  人是有社会属性的。在学习中,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与社会的关系,要让学生具备融入社会的能力,能透过一些社会现象看到问题的本质。从这个角度出发,教师在教学中要提升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包括抽象出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问题解决中的能力,突破原有知识的束缚找到新的解决问题的途径的能力等。想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师不能让学生的学习停留在纸面上,而是要让学生深入实际,广泛应用,不断探索,并在实际运用中累积和提升。
  例如,在教学《数与代数》一课时,我给学生带来了这样一个信息:国家规定每一度电的费用是0.52元,而供电局为了保证白天的工业用电,对居民用电实行峰谷分时计价,从早上八点到晚上九点的峰时段每度电为0.56元,从晚上九点到次日早上八点的谷时段每度电为0.36元。为此,小明统计了家里一个月的用电情况:九月的总用电量为280度,其中峰时用电量占55%,谷时用电为45%,那么他家采用分时计价方式是否合算?如果合算,会节约多少元?这是一个信息量巨大的问题,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会重现与百分数相关的实际问题,可以重温相关的小数计算,而且这样相对复杂的问题对于培养学生的思路有很大的帮助。此外,这个材料让学生对经常接触到的用电常识会有更多的了解,对优化解决问题的方案也有初步的认识。对于学生而言,这不仅是一个数学问题,也是一个接触社会的好机会,还是一个运用数学知识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社会现象的学习材料。如果学生在解决这个问题中会产生疑问,比如探求峰时用电量占总用电量的百分比达到多少时,需要采用分时计价的方式,这样的问题会推动他们更好地学习数学,更好地运用数学知识去解释身边现象,解决身边的问题。
  总之,帮助学生提升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形势下的新课题,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升学习能力、优化学习方式是新时代课堂教育的关键目标。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要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强化学生的核心竞争力,这样才能让学生适应未来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才能将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
  (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市长江小学)
  (责任编辑 吴磊)
其他文献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逐渐成为新的重要课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更需要给予学生充分的锻炼机会,让学生真正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帮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从而助力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小学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那么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如何促进学生的思考?笔者提出以下策略。  一、营造和谐氛围,激发学习动机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是构建和谐、平等、民主师生关系
期刊
生活化教学是新课改以后大力提倡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有着广泛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提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实践的来源便是生活实际。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也提出“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理论,这些理论都为课堂实践提供了积极的指导。道德与法治课堂是小学生接受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将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从而实现课堂的高效。  一、创造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期刊
在传统的英语课堂中,学生机械记忆、模仿,学习活动单调呆板,缺乏变化,使很多学生逐渐丧失了学习英语的兴趣,造成了越来越多的学生面临学习英语的困难,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低下。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教师需要恰当运用一些灵活的教学手段和丰富新颖的英语学习资源,变换英语课堂学习的形式,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提供支持,也让小学英语课堂变得多姿多彩。  一、借助丰富学习资源,完善学习内容  随着网络的普及,信息技术手段的广
期刊
教育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使教学的形式也发生了改变,而电子计算机等现代教育技术的生成,更使当前英语学科的教学环境向着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方向靠近。因此,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也应借助现代技术,优化知识的讲解形式,从而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学习效果。而微课具有操作简便、短小精悍等优势,所以,在开展阅读教学时,教师也偏爱运用微课的形式,为学生提供预习、导入、教学、复习的引导,从而实现英语阅读的有效教学。  一
期刊
习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部编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材已经正式编入写话内容,说明从二年级开始就要进行比较系统的、主题性的写话训练。教学中,我们要建立范文意识,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的扩展和补充,巧设迁移点,及时小练笔,发挥教材的价值,寻求教材与写话相融合的可行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写话质量和水平。  一、模仿写——抓典型句  模仿是儿童的本能,是学习写话的重要途径和必要手段,借助课文的典型句引导学生进行适当
期刊
教师在备课时需要思考两个问题:教什么和怎样教。对于第一个问题,普通教师考虑得比较少,因为有现成的教材,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习惯性地按照教材的编排来组织教学,而有经验的教师会适当改编例题,变换情境。至于“怎样教”这个问题,教师考虑得会多一些,因为面对的学生不同,制定的课堂教学目标也不同,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选择适合学生的方法来教学。为什么要考虑这两个问题呢?从教与学的角度来看,我们的教学要贴近学生的认知
期刊
细读是体会文章内涵的重要方式,也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基础。阅读教学实际是对文本细读以及品读的过程,为了提升学生的阅读品位和阅读质量。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把握让学生既愿意阅读,又能读得细致、读出美感的原则,并利用一些行之有效的策略来提高文本细读的有效性。  一、兴趣牵引阅读,提高学习趣味  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任务是引导学生展开阅读,为了让学生能够发自内心地喜欢上阅读,教师有必要深入分析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
期刊
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在于阅读,阅读不仅能帮助学生积累语言知识,还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本文重点探讨了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最终提升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一、丰富教学内容,培养阅读兴趣  作为语文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为了达成这一目的,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扩展延伸,让小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乐趣可以激发学生产生阅读行为,因此教师需要对原有的教学内容进一步扩充,丰富课程
期刊
问题是学生数学学习的载体,也是推动学生数学学习走向深刻和有效的重要因素。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营造好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疑问,让学生在疑问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并沿着问题展开多样的探究。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将一些相关联的知识串联起来,形成较稳固的知识体系。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从问题入手,推动课堂学习的高效化。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好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推
期刊
在预设课堂教学时,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基础,对学生的反应做好充分的预设,从而让课堂教学主线突出、效果明显。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却发现,教师对学生的认知基础预设得不够,学生经常在学习中提出一些教师预想不到的问题,或者给出一些出乎教师预料之外的想法。在出现这些情况时,多数教师总是想将学生牵引到自己预设的轨道上去,有些教师甚至会对学生的问题视而不见。这样的做法是不对的,因为在这样“单线程”的教学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