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对产后出血产生的原因及护理对策进行探讨。
方法:对我科2009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30例发生产后出血的产妇护理资料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30例产后出血患者出血原因分别为子宫收缩乏力、胎盘粘连、软产道损伤。本组病例经积极处理和精心护理均痊愈无死亡发生。
结论:正确的预防措施、积极的治疗和护理对策可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及孕产妇死亡率,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产妇 出血 临床护理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8.416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8-0362-01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阴道流血量超过500ml,多发生于产后2~24h内,发生率3%~5%,是产科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也是导致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1]。做好产后出血的预防检测、急救和护理,可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病率及孕产妇死亡率,减少其危害,保障产妇的生命健康。现将我科2009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产后出血产妇3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临床护理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院2009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产后出血产妇30例,年龄21~37岁。经产妇5例,有人工流产史者4例,早产者2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者3例,产后出血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1例行子宫全切手术。经阴道分娩产后出血25例占83.33%,以产后2h内出血者多见。其中,引起产后出血的原因中,宫缩乏力16例(53.3%),胎盘粘连7例(23.3%),产道损伤2例(6.7%),凝血功能障碍1例(3.3%)。通过采取预防、观察,合理治疗及护理,均治愈出院。
2 护理
2.1 产前教育及护理。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孕产妇的自我保健知识,注意营养和休息,向其进行有关高危妊娠,孕期保健知识的宣教,培养孕产妇的自我监测技能。对于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孕妇:如双胎、多胎、巨大儿、羊水过多、妊高征、多次流产史等,应充分做好产前监测,鼓励其提前住院,并予以预防治疗,以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做好心理护理,加强与孕妇的沟通,使孕妇对分娩有一个正确认识,保持平衡、稳定心态来迎接分娩[2]。
2.2 分娩期护理。为孕妇提供良好的分娩环境,进营养丰富、易消化饮食,对体力消耗过度的产妇给予补液,密切观察产程进展,防止滞产、急产,胎儿娩出时要保护好会阴部,胎心异常需做剖宫产者,及时通知家属,并做好术前准备,胎儿娩出后,立即应用缩宫素,胎盘娩出后检查胎盘是否完整及有无软产道损伤。
2.3 产后护理。产后2h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宫缩、阴道流血、宫底高度、膀胱充盈情况,准确及时测量产后出血量。鼓励产妇2h自行解小便,防止膀胱过度充盈影响宫缩,如有排尿困难,行诱导排尿,无效者,行导尿术。及早哺乳,协助母婴皮肤接触,指导正确哺乳,吸吮乳头可以刺激子宫收缩,降低产后出血发生。产后24h可下床室内活动,以促进恶露排出,有利于子宫复旧[3]。
2.4 产后出血护理。对于有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的产妇,在分娩前应开放静脉通道,并制定好产后出血急救流程。一旦发现产后出血量较多,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积极措施,立即使产妇平卧,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保暖。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应用止血药、缩宫素、输血,并密切配合医生查找出血原因,以便采取处理措施,防止DIC发生。子宫收缩乏力者,行持续子宫按摩,注射缩宫素,米索前列醇入肛,或纱布填塞子宫,仍无效者可告知家属行结扎子宫动脉、髂内动脉,切除子宫,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防治感染;如因胎盘剥离不全或粘连出血时,可徒手剥离胎盘,使其完整娩出,若有胎膜组织残留,可行清宫术;软产道损伤者,应及时行进阴道检查,缝合裂伤,减少出血量,因凝血机制障碍而导致的出血,应及时通过会诊,查找原因,以便采取适当措施。抢救的同时,应关心、体贴产妇,解除紧张情绪,取得产妇及家属的信任,及时配合治疗[4]。出血停止后,遵医嘱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并宣教卫生知识,指导适当的活动与休息,合理饮食,以便早日康复。
3 讨论
产后出血的原因中,宫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可能与产妇精神紧张有关,加之产妇对分娩的恐惧、体质虚弱、临产后休息不好、进食少、导致产妇体力消耗过多,影响子宫收缩,导致产后出血。其次是胎盘因素,这是产后出血的常见原因。曾有引产、流产史者,子宫内膜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再次妊娠时易发生胎膜、胎盘粘连、胎盘嵌顿、胎盘剥离不全,影响子宫收缩而致产后出血。产后出血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软产道损伤,主要为子宫颈和阴道裂伤。凝血功能障碍是引发产后出血的第四原因,主要是凝血因子缺乏或功能异常所致产后出血[5]。分析产生出血的主要原因,对因处理,做好产后出血的护理工作,有利于保障产妇的生命安全及提高助产技术。
参考文献
[1] 乐杰.妇产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24
[2] 刘芳梅.产后出血的预防和护理[J].中华中西医杂志,2004
[3] 郑修霞,主编.妇产科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54—158
[4] 刘新菊,赵惠娟.运用护理程序对产后大出血患者实施整体护理[J].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03)
[5] 徐超仙,王小霞.产后出血原因分析及护理[J].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1):l578—l579
方法:对我科2009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30例发生产后出血的产妇护理资料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30例产后出血患者出血原因分别为子宫收缩乏力、胎盘粘连、软产道损伤。本组病例经积极处理和精心护理均痊愈无死亡发生。
结论:正确的预防措施、积极的治疗和护理对策可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及孕产妇死亡率,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产妇 出血 临床护理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8.416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8-0362-01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阴道流血量超过500ml,多发生于产后2~24h内,发生率3%~5%,是产科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也是导致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1]。做好产后出血的预防检测、急救和护理,可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病率及孕产妇死亡率,减少其危害,保障产妇的生命健康。现将我科2009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产后出血产妇3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临床护理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院2009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产后出血产妇30例,年龄21~37岁。经产妇5例,有人工流产史者4例,早产者2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者3例,产后出血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1例行子宫全切手术。经阴道分娩产后出血25例占83.33%,以产后2h内出血者多见。其中,引起产后出血的原因中,宫缩乏力16例(53.3%),胎盘粘连7例(23.3%),产道损伤2例(6.7%),凝血功能障碍1例(3.3%)。通过采取预防、观察,合理治疗及护理,均治愈出院。
2 护理
2.1 产前教育及护理。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孕产妇的自我保健知识,注意营养和休息,向其进行有关高危妊娠,孕期保健知识的宣教,培养孕产妇的自我监测技能。对于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孕妇:如双胎、多胎、巨大儿、羊水过多、妊高征、多次流产史等,应充分做好产前监测,鼓励其提前住院,并予以预防治疗,以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做好心理护理,加强与孕妇的沟通,使孕妇对分娩有一个正确认识,保持平衡、稳定心态来迎接分娩[2]。
2.2 分娩期护理。为孕妇提供良好的分娩环境,进营养丰富、易消化饮食,对体力消耗过度的产妇给予补液,密切观察产程进展,防止滞产、急产,胎儿娩出时要保护好会阴部,胎心异常需做剖宫产者,及时通知家属,并做好术前准备,胎儿娩出后,立即应用缩宫素,胎盘娩出后检查胎盘是否完整及有无软产道损伤。
2.3 产后护理。产后2h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宫缩、阴道流血、宫底高度、膀胱充盈情况,准确及时测量产后出血量。鼓励产妇2h自行解小便,防止膀胱过度充盈影响宫缩,如有排尿困难,行诱导排尿,无效者,行导尿术。及早哺乳,协助母婴皮肤接触,指导正确哺乳,吸吮乳头可以刺激子宫收缩,降低产后出血发生。产后24h可下床室内活动,以促进恶露排出,有利于子宫复旧[3]。
2.4 产后出血护理。对于有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的产妇,在分娩前应开放静脉通道,并制定好产后出血急救流程。一旦发现产后出血量较多,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积极措施,立即使产妇平卧,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保暖。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应用止血药、缩宫素、输血,并密切配合医生查找出血原因,以便采取处理措施,防止DIC发生。子宫收缩乏力者,行持续子宫按摩,注射缩宫素,米索前列醇入肛,或纱布填塞子宫,仍无效者可告知家属行结扎子宫动脉、髂内动脉,切除子宫,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防治感染;如因胎盘剥离不全或粘连出血时,可徒手剥离胎盘,使其完整娩出,若有胎膜组织残留,可行清宫术;软产道损伤者,应及时行进阴道检查,缝合裂伤,减少出血量,因凝血机制障碍而导致的出血,应及时通过会诊,查找原因,以便采取适当措施。抢救的同时,应关心、体贴产妇,解除紧张情绪,取得产妇及家属的信任,及时配合治疗[4]。出血停止后,遵医嘱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并宣教卫生知识,指导适当的活动与休息,合理饮食,以便早日康复。
3 讨论
产后出血的原因中,宫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可能与产妇精神紧张有关,加之产妇对分娩的恐惧、体质虚弱、临产后休息不好、进食少、导致产妇体力消耗过多,影响子宫收缩,导致产后出血。其次是胎盘因素,这是产后出血的常见原因。曾有引产、流产史者,子宫内膜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再次妊娠时易发生胎膜、胎盘粘连、胎盘嵌顿、胎盘剥离不全,影响子宫收缩而致产后出血。产后出血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软产道损伤,主要为子宫颈和阴道裂伤。凝血功能障碍是引发产后出血的第四原因,主要是凝血因子缺乏或功能异常所致产后出血[5]。分析产生出血的主要原因,对因处理,做好产后出血的护理工作,有利于保障产妇的生命安全及提高助产技术。
参考文献
[1] 乐杰.妇产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24
[2] 刘芳梅.产后出血的预防和护理[J].中华中西医杂志,2004
[3] 郑修霞,主编.妇产科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54—158
[4] 刘新菊,赵惠娟.运用护理程序对产后大出血患者实施整体护理[J].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03)
[5] 徐超仙,王小霞.产后出血原因分析及护理[J].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1):l578—l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