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方法与技巧

来源 :健康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kezhai1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是给患儿用药最常用的方法,是抢救危重患儿最关键的一步,穿刺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患儿的生命,以及患儿的康复。
  关键词:小儿 头皮静脉 穿刺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8.404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8-0351-01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是0—3岁患儿临床给药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抢救危重患儿的重要手段之一,我院门诊静脉输液每天约有7—15例患儿输液、笔者在临床17年的工作经验,深感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在儿科抢救及治疗中的重要,现总结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方法与技巧如下:
  1 首先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如今多数患儿是独生子女,备受宠爱,来陪护的人员较多,家属对穿刺的成功率要求较高,为了避免护士的心理压力,克服紧张情绪、集中精力,所以在穿刺前尽量劝退家属围观,由护理人员协助,以达到较高的穿刺成功率。
  2 操作前的准备工作
  按照医嘱,严格执行四查十对制度,药物应现用现配,备好用物,将患儿平放于穿刺床上,由另一名护理人员协助,最重要的是不能让患儿的头左右摆动,也不能让身体上下窜动。小儿头皮静脉穿刺一般选用5号的针头,如患儿太小或血管太细也可选用4号,4号半的针头,穿刺成功与否与光线的强弱,照射角度也有直接的关系,白天可用自然光线,夜晚可选用100W日光灯前后各一盏,距穿刺静脉45—55CM为好,以保证充足的照明条件。
  3 选择血管
  3岁以内小儿,四肢静脉不显露,头皮静脉浅表易见,固定又方便。小儿包裹的衣物比较多,不暴露肢体、但头部可自由活动、也可避免受凉,最好的选择是头皮静脉穿刺,正确的选择和使用血管是穿刺成功的前提,头皮静脉血管呈网状分布,血液可通过侧支回流,故顺行和逆行进针均不影响输液,额前静脉一般为首选,因血管粗,直,不滑动,易固定,对患儿的体位及活动无影响。其次为颞浅静脉,因血管细,浅,短易穿刺,但因头发不易固定,故穿刺前可用一次性刮刀将头发剃成直径5CM的方圆。再次是耳后静脉,因血管清楚,粗短,直浅也易穿刺,但对患儿的体位及活动限制较大,不易固定。还有框上及枕后静脉等,操作前一定要严格区分动静脉。动脉饱满,手指触摸有搏动,如误入动脉,回血快,颜色鲜红,药液不进入血管而倒流。静脉外观呈蓝色,无博动,较易固定,不易滑动且管壁薄易压瘪,穿刺成功后静脉血暗红,回血慢,药液进入顺畅,护士应根据情况选择适合的血管,病情轻的患儿可选粗、直、易固定的血管,达到较高的穿刺成功率,家属满意,还能迅速达到治疗目的,对于病程长,体质弱,反反复复需长期静脉给药的患儿,应有计划的使用血管,两侧颞浅静脉交替使用,应先自远端穿刺,可达一条血管多次穿刺的目的,对病情危重全身衰竭,需随时抢救的患儿要保留1—2条较好的血管,以备抢救时使用
  4 进针手法
  给患儿行静脉穿刺术前告知家属不要给患儿喂奶水或吃东西,以免穿刺时引起恶心呕吐,造成窒息发生以外,选择好血管,剃发,常规消毒皮肤,右手持针,左手拇指及食指固定静脉上下端,针头与皮肤成10—15°角,将针头刺入皮肤,沿血管走向缓慢进针,见回血后停止进针,头皮静脉穿刺时回血慢,少,有落空感而不见回血时不要急于拔针头,轻捏一下输液器或改变一下针头角度就可见回血,然后用一次性输液贴固定,如果点滴不畅,用消毒棉球垫于针柄下,交叉固定,再用一次性胶布绕头一周加以固定,可减少输液途中脱落,穿刺成功后,告知家属采用喂奶的姿势抱患儿,避开穿刺部位,约束双手,以免拔掉针头。
  5 技巧
  小儿头皮静脉不清晰,根据经验可在常用的静脉部位,用手指横向触摸,可触及“沟痕”感或凹陷处,治着沟痕或凹陷可缓慢进针,见有回血证明穿刺成功,肥胖的小儿进针宜缓慢,掌握好深浅度,见回血便停止进针,也可选择头皮边缘静脉显露的部位穿刺,自感穿刺成功,有落空感但无回血,可缓慢滴入生埋盐水,观察输液是否畅通,针尖处皮肤是否变色或有无渗出液,也可以证明穿刺成功。
  6 注意事项
  严格执行四查十对制度,小儿药物的剂量必须准确无误,严密观察输液情况,加强巡视,观察患儿面色,神志变化,注意遵医嘱调节滴速,告知患儿家属不可自行调节.观察有无输液反应,局部有无肿胀,防止药物外漏,胶布固定有无松动等,如有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保证输液的顺利进行。
  7 总结
  对于一名护理工作者,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术是一项最基本又最重要的技术操作,在平时的护理工作中,必须要有饱满的热情,无私的关爱,强烈的责任心,还要有精湛的技术,丰富的经验,善于总结工作经验的方法,注意小儿心理护理,同时在工作中不断提高护士自身素质及自身修养,不仅可以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成功率,提高护理质量,而且还可以改善护患关系。
其他文献
摘要:腹膜透析是治疗终末期肾病的主要肾功能替代疗法之一,具有操作简单、方便,经济实惠,可在家中操作,节约医疗资源等优点近几年腹膜透析发展较快,但仍有不少并发症,感染性腹膜炎是腹膜透析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导致患者死亡和退出腹膜透析的主要原因[1]。腹膜炎造成患者额外的生理、社会、经济负担是无法估计的。通过我院2011年收治的居家腹透患者感染腹膜炎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与措施,以预防和
期刊
摘要:目的:ICU患者心理护理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7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在采取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措施上,如何做好心理护理。  结果:71例ICU患者都顺利转出监护室。  结论:加强心理护理使病人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治疗,促进康复。  关键词:ICU患者 心理护理 体会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8.412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患者术前及术后护理方法与体会。  方法:对患者进行术前充分准备、术后严密观察与护理。  结果:患者治愈出院,无尿崩症、电解质紊乱、脑脊液鼻漏等并发症的发生。  结论:护理人员有针对性的术前、术后护理及心理干预,能保证手术顺利进行,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经鼻蝶入路 垂体瘤切除术 护理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颈性眩晕的预防与护理举措。  方法:从现阶段颈性眩晕的病因入手,提出颈性眩晕的预防办法和护理举措。  结果:通过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加以防护,颈性眩晕是可以避免出现的;颈性眩晕出现后,患者经康复治疗和积极的护理,临床症状可以得到缓解或消失。  结论:了解颈性眩晕的病因,做出针对性预防及科学的护理,有利于减少颈性眩晕的发生,维护颈部健康。  关键词:颈性眩晕 预防 护理  Doi:10
期刊
摘要:目的:加强血液透析患者健康教育,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以降低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  方法:针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制定三段式(门诊、住院、家庭)健康教育模式。  结果: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以及护理质量,同时也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  结论:三段式健康教育模式的建立,不仅可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及护理质量,同时也可连续有效的掌握患者健康情况,更好地提高了者生存质量。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老年心肌梗死患者恢复期的护理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3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50例老年心肌梗死患者,通过心绞痛调查表、症状自评量表、掌握健康知识的程度,将干预后的效果与干预前进行比较。  结果:干预前的各项指标分数和症状自评量表分数高于干预后(P<0.05);干预后的躯体活动受到限制程度、疾病认知程度、治疗满意程度均优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的患者对健康知识的
期刊
摘要:目的:对行为干预预防冠心病的护理研究展开探讨。  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6月~2012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冠心病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行为干预。对两组患者进行跟踪随访,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展开对比。  结果:如表1显示,80例患者进行了一定时间的护理干预后,观察组临床生命体征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均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继发肺部感染的影响。  方法:针对肺部感染因素,对气管切开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探讨护理对策。  结果: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可降低肺部感染率。  关键词:护理干预 颅脑损伤 气管切开 肺部感染 影响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8.410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乳腺增生症复检患者的心理状态产生的影响。  方法:以我院在2011年-2012年间收治的100名乳腺增生症复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他们中的50名患者组成治疗组,另50名作为对照组。在90天的治疗期内,两组都给予一般护理,但是额外给予治疗组综合护理干预。两组在干预前后都做心理调查,采取问卷的形式。护理结束后分析患者的心理状态变化。  结果:护理结束后,采取了综合护理干预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老年患者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及护理体会。  方法:94例老年患者,根据自愿分组为试验组(40例)和对照组(54例),对照组:对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采用综合性护理,比如心理护理等。  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64.8%;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对老年患者使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时,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