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研究精神科护理诊断的意义出发,对精神科不同患者的护理诊断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进行风险评估,确定风险问题及严重程度,制定护理计划,按诊施治,确保不同的精神病患者能够得到不同的治疗和护理,最终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遏制。
关键词:护理诊断 精神科 应用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8.424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8-0368-02
1 研究精神科护理诊断的意义
一般来说,护理诊断是以个人、家庭、社区等为单位,对其现有、潜在的健康问题、生命体征等反应的临床判断。护理诊断是针对某个具体的人、在具体环境下、具体病理的具体表象而言的。对于精神科护理诊断进行研究,可以使护理者从患者的病理体征去对患者进行个性化护理,尽可能地培养患者自我护理的能力,提高护理者的护理技巧,使得患者的病情尽快得到抑制或缓解,减少护理过程中的风险隐患。
2 精神科不同患者的护理诊断
2.1 精神科常见的患者类型。
2.1.1 按照表象特征的患者分类。一般来说,在我国,按照精神科患者的患病特征和行为特征等,可以将精神科患者分为:焦虑障碍患者、应激相关障碍患者、躯体形式障碍患者、情感精神障碍患者、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精神分裂患者、人格障碍患者、儿童青少年期精神障碍患者等。
2.1.2 按照年龄特征的患者分类。为了护理和管理方便,医学上也将精神科患者按照年龄进行划分,以便通过不同年龄的分类管理,使得各个不同的年龄阶层在各自的阶层能够得到交流,帮助患者减轻病情。通常来说,按照年龄特征常将精神科患者划分为老年患者、青壮年患者、儿童青少年患者三种。
2.2 不同患者的护理诊断。不同的患病类型,其所产生的行为反应也不同,其潜在的安全系数也不同。如急性应激障碍病人一般都有比较暴力倾向,严重的患者暴力行为危险系数较高;而严重的抑郁症患者则多会发生自伤和自杀行为;而反社会性的人格障碍患者则多会发生对社会的报复性行为,会出现爆炸、滥杀行为等,其危险系统则非常高。
不同年龄特征的患者,其病情表现出的临床特征也不一样。在临床护理上,必须认真进行观察,详细进行记录,以便为该病例提供较为详实的护理诊断参考。如精神分裂患者,在青壮年患者的临床护理诊断上严重的可能表现为直接暴力伤人、杀人等攻击性行为,而老年重症患者严重的则表现为破坏性行为、暴力偷袭、向人抛掷东西等。
不同的患者受某种应激行为或者应激环境等的刺激,会产生不同的反映,这些都可以通过早期观察诊断出来,如轻微的强迫症表现为反复洗手;渐至严重就发展到个人无法控制某种观念和行为,迫使自己非得去干,如偷东西等;及至再严重就发展到无视自尊的行为,如在大庭广众脱衣服、赤身裸体行走等;最后可能会由于某种强迫性观念产生暴力行为和杀人等。可以根据患者护理临床的表现,对患者的症状做出正确诊断,从而根据患者的表现,为患者提供不同的护理。
3 护理诊断在精神科护理的应用
3.1 对早期精神病患者的治疗。经过临床护理诊断之后,将患者分为早期患者、中期患者和重症患者,按照不同的病情进行临床护理,比较有利于患者病情的缓解和痊愈。
在早期患者而言,他们具有比较正常的行为能力,只是在某些方面具有障碍,通过短期临床护理诊断之后,确定可以不必住院治疗的,可以将他们集中到一些疗养中心,通过义工等对其实施精神救助,帮助他们摆脱心理障碍,使他们逐渐趋于健康;同时通过社区医生、护士等定期对他们进行临床观察,观察这些患者是否得到好转,并详细做好记录。如早期的儿童孤独症患者,可以通过临床护理诊断之后,有意识引导患者与外界多加接触,让义工和其他家庭与患者多进行互动,逐渐消除患者的精神障碍。
3.2 对中期精神病患者的护理。在临床护理诊断上表现为中期的精神科患者,在对诊施治过程中,通过医生和护理者共同的讨论,根据每个患者的病情和患者的个性特点,为每个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促使患者尽快得到康复。例如,护理人员带领孤独症患者参与义工、社区等组织的活动,促使患者通过社会交往,锻炼自身的社交能力;让自闭症患者自己去买东西,使他们自己学会管理少量的金钱;给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制定任务,使患者在特定的期限内学会某种技能;通过对患者的分组,让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合作和互助等等,使患者能够正常接触社会实际,减少社会对精神科患者的歧视,也使社会能够正确认识精神科患者,使患者能够尽快回归社会。
3.3 对重症精神病患者的护理。一般来说,可以将重症精神病患者划分为四个层次进行暴力预防管理,Ⅰ级暴力预防措施主要是针对患者的暴力倾向该如何实施缓和技巧;Ⅱ级暴力预防措施主要是让护理人员学会针对患者的暴力倾向怎样快速脱身,离开危险;Ⅲ级暴力预防则指通过申请对患者实施药物控制和约束;Ⅳ级则通过对护理者的训练指导,使他们能够应对患者暴力。此外,还有对抑郁症患者的自杀预防护理、行为和情绪引导管理,使他们的精神逐渐趋于正常。
总之,对于精神病患者,要结合其不同的临床护理诊断,确定其病情的属向,才能够因诊施治,为患者制定不同的个性化护理,促使患者尽快回归社会。因此,在今后的精神科患者护理中,必须做到要有详细的临床护理诊断,促使护理方案能够使患者的病情尽快得到康复。
参考文献
[1] 覃远生.精神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26,129,131,134
[2] 雷慧,任忠敏,李宝芬.护理诊断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7):1573-1574
[3] 李雪玲,唐玉琴,邵锦玲.精神科病房的管理及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7,4(1)
关键词:护理诊断 精神科 应用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8.424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8-0368-02
1 研究精神科护理诊断的意义
一般来说,护理诊断是以个人、家庭、社区等为单位,对其现有、潜在的健康问题、生命体征等反应的临床判断。护理诊断是针对某个具体的人、在具体环境下、具体病理的具体表象而言的。对于精神科护理诊断进行研究,可以使护理者从患者的病理体征去对患者进行个性化护理,尽可能地培养患者自我护理的能力,提高护理者的护理技巧,使得患者的病情尽快得到抑制或缓解,减少护理过程中的风险隐患。
2 精神科不同患者的护理诊断
2.1 精神科常见的患者类型。
2.1.1 按照表象特征的患者分类。一般来说,在我国,按照精神科患者的患病特征和行为特征等,可以将精神科患者分为:焦虑障碍患者、应激相关障碍患者、躯体形式障碍患者、情感精神障碍患者、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精神分裂患者、人格障碍患者、儿童青少年期精神障碍患者等。
2.1.2 按照年龄特征的患者分类。为了护理和管理方便,医学上也将精神科患者按照年龄进行划分,以便通过不同年龄的分类管理,使得各个不同的年龄阶层在各自的阶层能够得到交流,帮助患者减轻病情。通常来说,按照年龄特征常将精神科患者划分为老年患者、青壮年患者、儿童青少年患者三种。
2.2 不同患者的护理诊断。不同的患病类型,其所产生的行为反应也不同,其潜在的安全系数也不同。如急性应激障碍病人一般都有比较暴力倾向,严重的患者暴力行为危险系数较高;而严重的抑郁症患者则多会发生自伤和自杀行为;而反社会性的人格障碍患者则多会发生对社会的报复性行为,会出现爆炸、滥杀行为等,其危险系统则非常高。
不同年龄特征的患者,其病情表现出的临床特征也不一样。在临床护理上,必须认真进行观察,详细进行记录,以便为该病例提供较为详实的护理诊断参考。如精神分裂患者,在青壮年患者的临床护理诊断上严重的可能表现为直接暴力伤人、杀人等攻击性行为,而老年重症患者严重的则表现为破坏性行为、暴力偷袭、向人抛掷东西等。
不同的患者受某种应激行为或者应激环境等的刺激,会产生不同的反映,这些都可以通过早期观察诊断出来,如轻微的强迫症表现为反复洗手;渐至严重就发展到个人无法控制某种观念和行为,迫使自己非得去干,如偷东西等;及至再严重就发展到无视自尊的行为,如在大庭广众脱衣服、赤身裸体行走等;最后可能会由于某种强迫性观念产生暴力行为和杀人等。可以根据患者护理临床的表现,对患者的症状做出正确诊断,从而根据患者的表现,为患者提供不同的护理。
3 护理诊断在精神科护理的应用
3.1 对早期精神病患者的治疗。经过临床护理诊断之后,将患者分为早期患者、中期患者和重症患者,按照不同的病情进行临床护理,比较有利于患者病情的缓解和痊愈。
在早期患者而言,他们具有比较正常的行为能力,只是在某些方面具有障碍,通过短期临床护理诊断之后,确定可以不必住院治疗的,可以将他们集中到一些疗养中心,通过义工等对其实施精神救助,帮助他们摆脱心理障碍,使他们逐渐趋于健康;同时通过社区医生、护士等定期对他们进行临床观察,观察这些患者是否得到好转,并详细做好记录。如早期的儿童孤独症患者,可以通过临床护理诊断之后,有意识引导患者与外界多加接触,让义工和其他家庭与患者多进行互动,逐渐消除患者的精神障碍。
3.2 对中期精神病患者的护理。在临床护理诊断上表现为中期的精神科患者,在对诊施治过程中,通过医生和护理者共同的讨论,根据每个患者的病情和患者的个性特点,为每个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促使患者尽快得到康复。例如,护理人员带领孤独症患者参与义工、社区等组织的活动,促使患者通过社会交往,锻炼自身的社交能力;让自闭症患者自己去买东西,使他们自己学会管理少量的金钱;给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制定任务,使患者在特定的期限内学会某种技能;通过对患者的分组,让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合作和互助等等,使患者能够正常接触社会实际,减少社会对精神科患者的歧视,也使社会能够正确认识精神科患者,使患者能够尽快回归社会。
3.3 对重症精神病患者的护理。一般来说,可以将重症精神病患者划分为四个层次进行暴力预防管理,Ⅰ级暴力预防措施主要是针对患者的暴力倾向该如何实施缓和技巧;Ⅱ级暴力预防措施主要是让护理人员学会针对患者的暴力倾向怎样快速脱身,离开危险;Ⅲ级暴力预防则指通过申请对患者实施药物控制和约束;Ⅳ级则通过对护理者的训练指导,使他们能够应对患者暴力。此外,还有对抑郁症患者的自杀预防护理、行为和情绪引导管理,使他们的精神逐渐趋于正常。
总之,对于精神病患者,要结合其不同的临床护理诊断,确定其病情的属向,才能够因诊施治,为患者制定不同的个性化护理,促使患者尽快回归社会。因此,在今后的精神科患者护理中,必须做到要有详细的临床护理诊断,促使护理方案能够使患者的病情尽快得到康复。
参考文献
[1] 覃远生.精神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26,129,131,134
[2] 雷慧,任忠敏,李宝芬.护理诊断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7):1573-1574
[3] 李雪玲,唐玉琴,邵锦玲.精神科病房的管理及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