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号崔君

来源 :西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utao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最近在构思一篇未来小说,主人公K需要进行对大海的想象,来弥补某一种生理机能的褪变;这种对大海的想象可以填补肌体上的人造器官对真实人性的折损。假设这个主人公在某种人性资格评定的边缘保守着一个生理机能正在褪变的秘密,他为了维持“成为人类”的荣光而保持完全的缄默。倘若我设定让这个人靠着对大海的想象孤独地活下去,活在人类寿命可以无限延长的一个空间里,虽然诗意,却残忍了些。此时,我的大脑中发出另一种声音:不要吝啬不要刻薄,给他一个朋友吧。于是,我认真想象了这件事的可能性,要让主人公安全地活着而不孤独,那么什么样的人才能胜任这个朋友的角色?是的,自然地,我想到了崔君。
  无论我安排一个多么未来感十足的代号给这个人物,现实中崔君这样的人都会成为这个人物的原型。以我和崔君清淡交往中她留给我的印象以及我惯有的对别人的想象,崔君成为这样一个小说角色最合适不过。
  这样的人物一定要清淡,否则会破坏我这篇小说疏离的气氛。舒适,真实,忠诚是必要的。崔君符合。与崔君相识很平常,我已经忘记是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我们成了微信好友。成为微信好友以来,没有过非常热切的交流或交锋,一切都是淡淡的。见面的时候,我和她都是研究生三年级,正面临一系列身份转变所带来的压力。一次招考中,我们从人群中辨认出了彼此。之后我们又见了一两面,很奇怪,一两面却带给人极为熟悉和妥帖的感觉。她给人的那种真实、清淡的感觉,天生是可以让辨认朋友的人从人群中一眼看见的。小说中这个人物的存在,看似平平淡淡,但她不动声色的存在成了主人公活在那个空间中的某种支撑力,那种陪伴可以让失去视觉的人看到大海。这是分享秘密的最佳人选。
  这样的人物要有创造性,她是推动小说情节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将脑洞稍作弯曲,作为青年小说家的崔君成为我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她可以秉持原有的创造力,在我小说的空间里创设出另一个世界。这样一来,世界内的世界,小说里的小说,应该会很好看。其实对于崔君的写作状态,我了解得很少,可能这片隐秘之地是没有人可以了解到的。朋友们在一起很少聊写作本身,最多只是印象式地讲一讲对于某些小说的阅读感受。这部分留白恰好保存了某种神秘性。未知而富创造性,这也是这个小说人物应当具备的性格特征。
  在一个更加智能的空间里生存,智慧是必要的。我很喜欢加拿大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她在长篇小说《洪水之年》中塑造了两个富有生存智慧的女性角色瑞恩和托比。瑞恩和托比是从肆虐的疾疫中存活下来的为数不多的人,她们走出安全屋后,如何在疾疫与充斥着新型突变基因的生物中活下来,需要勇气和智慧,这是惊心动魄的一种。而我想写的,是在寂静的湖面下的暗涌与喘息,同样需要主人公莫大的生存智慧。崔君恰是这样一个聪慧的女生,在我感受范围内,她的智慧就在于她那種“淡淡的”。想必崔君也有着不为我所知的其他性格面向,而好的友谊,甚至全部关系,就是我们之间的留白恰好,无论多久,还能带给彼此幻想。
  清淡、创造性、智慧,这三点都已具备,按照崔君本人的现实逻辑,这个小说人物会在小说中做些什么呢?崔君作为一个睡眠培训师参与进主人公K的生活,她没有按照法律规定给K进行统一的梦境塑造,而是悄悄在他的梦境中植入对大海的印象。她洞察K的褪变以及他不能声张的苦恼。(很可能我真要把这篇小说写出来,所以为什么褪变是不能被人发现的苦恼之类的具体原因先不多说了。)崔君是这样一个人,她绝对不会敲锣打鼓地施恩于人。她与人交往完全地细水长流,似乎对一切人都持有温吞的善意。心地清澈的人看世界,大概会首先看到诸事中美好的部分。她可以看着K逐渐变得开怀,而不去拆穿自己为他做的弥补。崔君将她写小说的才华用在梦境的塑造上,一定也能造出许多丰满的细节,时间在她的创设下顺滑流畅,她小说里那种诚诚恳恳的生活气息加入到未来小说的超空间中应该很有诗意。
  她的脸上常有一种少女探险家志在远方的神气,可能和K的秘密不同,她的秘密是在“大厦”之外寻到了一个更接近真实的空间。她负责智能时代人性美好的一面。
  面对文档,我的语言难以松弛下来,创造和复述之中我更喜欢前者。答应崔君写这篇印象记时,我就在想用什么方式展示我对她的感觉呢,感觉太微妙了,诗歌最合适。我若写我们的相识过往很可能会“撞衫”,而且我越来越不善于在文字中放逐情绪,那就把崔君给我的感觉放在小说人物身上,这样,能加入你的想象,当然还有崔君迷人的想象力。
  我一直觉得对于女性作家,无论是同行还是读者,都有一种偏狭的“预见”。人们聊福克纳、卡夫卡、贝克特、科塔萨尔、博尔赫斯等作家时,更趋近一种小说的“学理性”,而聊到乔治·桑、简·奥斯汀、伍尔芙、杜拉斯、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张爱玲等作家时,某种柔软的情绪似乎已经笼罩在了小说之上,某种理性被削弱了。这不是说小说文本本身弱,而是源自一种不自觉的阅读期待或预设。虽然两性因进化与分工不同,所擅长的方面不同,但我认为伟大的理性和伟大的感性是不分性别的。和崔君同为女性写作者,写作也都进入了自觉状态,我时常想我们这代写作者已经不能只凭借经验与天生的感性去创造了,我们需要克制与更迭,更需要不断地求知,去思考那些“硬核”问题,写出“硬核”小说。我在崔君身上看到了这种努力的痕迹,她的小说《深吸一口气,憋住》、《世界时钟》、《夏季来没来》非常冷静,能感觉到她正在试图靠近她所说的“敏锐警觉,每一次写作都完成一些寻找自我的可能”。当然,现在只是开始,还有漫长的创作生涯留待我们互相观察。
  转念一想,代号崔君的人物和崔君所处环境非常不同,但就人性本真的一面而言是一致的,她们所做的事只是形式与方式不同。这似乎成了未来小说和科幻小说的内核。我认识一个人、记忆一个人都是感觉式的,一旦这种感觉成立,好像无论他/她处在什么境遇中,都会按照一套行为逻辑去行动。“清淡”存知己,可能这也是她在我心中十分美好的原因。让我们细心搭造亚拉腊吧,在无水的洪水之上引渡知识,然后坐地铁去吃火锅。
  (责任编辑:丁小宁)
其他文献
良渚,美丽的水中之洲。  初识良渚,应该是二十多年前的事,那时良渚文化博物馆刚刚建成不久,与文联和作协的同事一起去参观,看着那些雕琢精美的玉器,磨制的石器和陶器,以及博物馆外那大片待发掘遗址的封土,总有一种按捺不住的自豪油然而生:看哪!这就是我们的先人生活过的土地,这就是我们祖先创造出的灿烂文化!  2019年7月,当我看到“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新闻,那一刻,我愈发为良渚骄傲,为中华五
期刊
一  旧时城西西溪路一带,山坞连连,除“沿山十八坞”外,至西溪源头还有山坞二十余处。沿山十八坞坞内碧峰叠翠,溪水铮淙,茶山梅园,茂林修竹,古井山泉,名庵古刹,文人别业,名士墓茔,一曲溪流一曲烟,不仅秀色可餐,而且历史人文资源丰厚。  1、王家坞  从新凉亭西行里许便是王家坞,坞口原有一口名叫小方井的古井,井西有一溪涧,溪水淙然作声,其上架一石板小桥,常见村民跨桥而过。坞口西侧,有民国初期由陆慕周、
期刊
《未曾命名的世界》我写得比较轻松,半个月写完。本来可以更快些,但那会儿我正写硕士毕业论文,因此每天只写两个小时小说。论文和小说同天提笔,同天写完,字数也差不多。写完后我通读了一遍,觉得小说比论文要好,这可能是因为写作时间的改变。我之前早晚写小说,下午学专业,在那半个月正好掉了个个儿。结果论文写得像小说,小说写得像毕业论文。当然,我更愿意把这篇小说当作是自己的毕业论文,借以思考二十岁以后的时光。  
期刊
《西湖》杂志的编辑在“十一”前后发微信说要我找一个作家,然后我写他,他写我。我回好。挂掉微信,我想,找一个作家不难,我的通讯录里明明有一大堆作家,甚至我自己还被一些人说成作家,有一些显然是比我更像作家的作家,可是想来想去,我竟然一个作家都想不到了。  终于我想到狗子,想到狗子是因为能凑够字数,但他到底算不算作家呢?狗子的东西我是非常喜欢的,我想,像我这样喜欢的人可能也为数不少,但要说很多人都喜欢,
期刊
“〇八年夏末……”,小说是这样开始的。  以一个准确的年份来开篇,必然使得这个中篇更多地富有“写实”的品格。老实说,这并不讨巧。考虑到作者的年龄,他这样的青年写作者群体,被褒赏的方向,似乎总是在于“想象力”一路,评论者期待他们以青年奔突的血浇灌出一朵朵匪夷所思的花,以此,来矫正或者反击文学现场的平庸。于是,“三〇〇八年”之类的想象力,仿佛才具有了文学的“正当性”。那不仅仅是“想象力”爆棚的显明佐证
期刊
很多朋友,一旦写起来,你会发现你并不认识他/她,越是亲近的越是如此,于一爽就是这样。据说世界上最难的事就是“认识你自己”,那么次难的我想就是认识你身边最亲近的人喽?道理可能同一:我们觉得无需“认识”,厮混着就是了,除非出现了问题,对自己来说就是病了或精神危机了,对朋友来说就是闹别扭甚至闹矛盾了。我跟于一爽一直没问题,脸红都没有过,这么一说,似乎又没那么亲近了。  我们都管于一爽叫小于。张弛说当年小
期刊
春天的爱情  允许舌头抽出枝条吧  让所有的欲言又止都颤抖起来  不要承诺什么,不要试图  延长花朵的生命,不要独自  躺在泥地里,给另一个人打电话  只需回应彼此的狂喜!  此刻群鸟起飞,而时间奔流  如身体内部的一场大雨  我们用双手绞拧着黑夜  直到星光滴落下来  大雪之日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场大雪  几分钟、几天、或者  一辈子。像白色的利齿  紧紧咬住血肉——最深的疼痛  永远滋生于内部
期刊
路边  白天都走不过的荒原  何必到长夜里去摸索  如果梦想都已死去  还拿什么献给春天  无论寒风将吹多久  阳光也终会出现  再回首,寂静中  企盼的依然是飞雪  雪花落过  新年和你,便已来临  沉默年代的歌  昨日的喧嚣已然褪去,  今日彷徨依旧。  幸福总是喜忧参半,  下一刻,是喜悦还是悲伤?  没有住所,就意味着流浪;  离开故土,便注定风雨飘摇。  孤独是无边的美景,  可惜未曾能
期刊
1  警察陆林推开门的时候,还不知道一场于他而言司空见惯的命案又发生了。  那时候陆林站在门口,斜风夹带着雪卷进了家门。彻骨的寒意让他不由自主地跺了跺脚,有那么一瞬,他怔怔地在门口站了很久,望着清冷、凌乱、毫无生机的房间黯然伤神。他突然想起了离去的老婆。老婆关爱因为受不了陆林没日没夜机器人一般的工作,终于在一场同学会后离他而去。老婆走的时候,也是站在这门口,也是一年之前大雪封城的日子。雪就纷扬着落
期刊
我是你的祭品。  一  这天是二月廿一。柳河村的河破了冰,涨上水淹了村头老午的牛棚。天还没全亮,棚里拴着的牛,受了惊,哞哞地扑通着水挣断了绳。东村几户的灯亮了,从山坡上低低攒来几丛火把。  “锄哥,下面发水了!”  “快走——”  “怎么回事?多去叫几个人来!”火把忽明忽暗的,并不能看清说话人的表情。在这里隐约能听到某种奇怪的响声,骇人的,像被围困的野兽发出的低沉闷促的喘息声。  “奇了,怎么不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