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辩证治疗过敏性紫癜体会

来源 :健康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h9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过敏性紫癜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一种常见的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中医辩证将其分为风热型,血热型,血瘀型,湿热型,阴虚型等,且各类型有不同的中医疗法,笔者采用中医辨证治疗对该病诊疗的过程中取得理想的疗效成果,证实中医辩证的有效性。
  关键词:过敏性紫癜 中医辩证 治疗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7.555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7-0339-02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常见的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是一种小血管炎,以皮肤紫癜、关节炎、腹痛、血尿为主要表现。多数情况下过敏性紫癜是一种良性的自限性疾病。常因感染、药物、食物、粉尘等致敏物质刺激导致全身血管脆性及通透性增加,主要表现为皮肤紫癜、消化道黏膜出血、关节肿痛和肾炎等症状。[1]
  1 病因机理
  现代医学认为,过敏性紫癜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医认为,过敏性紫癜的发生与气血,肺腑功能失调相关。其主要病因包括“感受四时不正之气”的外邪侵扰机体、热毒内炽灼烧脉络导致迫血妄行、淤血内阻脉络形成紫癜、久病不愈致脾胃受损出现紫癜、饮食不当或失节、脾胃湿热缠绵难除等。
  2 中医辨证治疗
  2.1 风热伤络型。主要特点为皮肤突起风团、发痒,伴鼻塞流涕或发热。舌红、苔薄黄,脉浮数。治以疏风散邪,清热止痒[2],方有银翘散加减,银翘散合荆防败毒散加减等。
  2.2 血热妄行型。此型在急性期尤为常见,临床特点为起病急,紫癜颜色深红,烦渴,大便干结或鼻衄、尿血、便血,或伴有腹痛。舌质红,脉细数有力(小儿指纹紫滞达气关)。治以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可采用清热凉血活血法,犀角地黄汤加减。
  2.3 湿热中阻型。证见紫瘫以双下肢为多见伴关节疼痛、足躁部水肿,尿短赤,口干不欲饮,四肢困重,舌红苔黄腻,脉数。治宜清热利湿、解毒消斑。药用四妙汤加减,霍香正气散加减,清脾除湿饮加减等法。
  2.4 血瘀络阻型。常见于病程缠绵日久者,肢体散见紫斑,身痛、骨节痛、腹痛、腰痛。舌黯红、有瘀点,脉弦细。治以活血祛瘀、通络止痛。方用身痛逐疲汤加减,桃红四物汤加减,血府逐疲汤加味
  2.5 阴虚火旺型。皮损表现为紫红或暗红,分布不密,常有反复发作,并伴有手足心发热,烦躁易怒,耳鸣,腰膝酸软,还可见血尿,蛋白尿等。舌质红、少苔,脉细数,治宜滋阴降火,清热凉血。方用六味地黄汤加减。
  2.6 心脾两虚型。起病缓慢,反复发作,斑色淡暗,分布较稀,间夹瘀斑,伴有精神萎靡,面色憔悴,气短声怯,惊悸少寐,舌质淡、少苔,脉虚细,治宜益气摄血,健脾养心,方用归脾汤加减。
  3 案例分析
  病案:患者,男,19岁,未婚,学生,威宁县草海镇东山村余家组人,因双下肢反复出现散在性出血点并伴水肿6月+,在双下肢出现大小不等血疹,略高出皮肤,呈对称分布,分批缓慢出现,多方医院治疗后一段时间内有效,后又复发。后于2010年4月前来就诊,表现为四肢有红斑,大便干,舌质淡红,苔薄黄,脉滑数。中医辩证为血热妄行型,采用清热凉血活血法治疗过敏性紫癜。基本方:水牛角30g,生地黄12-15g,赤芍、紫草、丹参、牡丹皮、鸡血藤、连翘各6-10g,生甘草3g。水煎服,连服10天后复诊,病症基本消失,后继续服用一段时间,经确认半年内均未复发。
  4 讨论
  过敏性紫癜属中医“肌衄”、“发斑”范畴,其病因病机多由于外感六淫,饮食劳倦,禀赋不足,脾胃亏虚,以致热伏于内,毒蕴于中,壅遏脉络,迫血妄行,血从肌肤腠理溢出,盖因脾为气血生化之源,有统血之功,脾胃受损,脾虚不能统血,血不循经,溢于脉络之外;或素体阴虚,虚火内动,热伤血络,血溢肌腠,渗于皮肤,遂成紫斑。本病的外因在风、热诸邪; 内因主要在心、脾、肾,上述原因均能导致血不循经,溢出外络发为紫斑。[3]笔者采用中医辩证法对该病机理进行探讨,确定病人患病的类型,用中医进行治疗,观察疗效,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果。
  过敏性紫瘫以其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变且易复发为特点而成为西医治疗的难点。随着中医对其认识的逐渐深人,应用中医手段弥补西医治疗的不足已成为趋势,相信在今后,中医辩证治疗的用途将会更为广泛,疗效将更为显著
  参考文献
  [1] 徐玲珑,郭宇,周郁鸿,等.中医药治疗过敏性紫癜临床研究概况[J].浙江中医杂志,2010(7):537-539
  [2] 于作洋.过敏性紫癜临证五法[J].新中医,2006,38(6):85
  [3] 卢晓.中医辨证治疗过敏性紫癜 80 例[J].陕西中医,2009(10)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了解小茴香外敷中极对产后排尿困难的干预作用。  方法:选择2012年10月至2014年3月住院剖宫产后排尿困难患者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治疗组46例,对照组患者采取行为诱导,治疗组在行为诱导基础上采用小茴香外敷中极,比较二组患者的排尿时间和有效率情况。  结果:研究组治疗后排尿时间为0.5±0.27h,明显短于对照组1.3±1.67h,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疗效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四子散热敷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56例入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6例采用西药抗炎止咳化痰等治疗,治疗组30例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四子散(白芥子、苏子、莱服子、吴茱萸)热敷双肺俞。  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6%;治疗组达到显效的平均治疗时间(11.4±4.16)d,明显小于对照组(21.4±4.72)d(P0.05),具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采取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皮肌炎患者对其预后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皮肌炎患者60例为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单纯对照组采取单纯西医治疗,观察组在给予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同时给予中医治疗,观察两组患者预后改善情况。  结果:观察组30例患者肌力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该组患者在活动功能、心理状态、社会关系、自我健康关心及总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在临床上采取电针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效果。  方法:针对我院从2012年4月到2013年4月收治的12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电针组和药物组,每组60人。药物组给予患者药物性治疗,电针组采取电针疗法给予治疗。并最后由专业的医师来判定治疗的效果,并分析。  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之后,电针组治愈例,好转例,无效例;相比较药物组治愈例,好转例,无效例,具有显著性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癫痫的临床效果。  方法:采用中药方剂加味柴胡桂枝汤配合西药治疗癫痫,并对比单纯西药的治疗效果,治疗6个月后观察疗效。  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8.0%和70.0%,两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按照卫生部1995年制定的《中药新药治疗痫证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进行病例选择和临床分类。所选病例均来自我院精神科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急性胃炎的中医症候分布规律,总结临床诊断经验。  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2例急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方法获得数据,进行聚类分析。  结果:应用聚类分析方法,拟定中医标准证型:虚寒症、肝胃不和症、热盛症、寒热交错症4类症候,分布比例分别为寒热错杂证40.24%,脾胃虚寒证28.04%、热盛证17.07%、肝胃不和证14.63%。  结论:现代数据技术为急性胃炎中医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辩证施护在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治疗中的作用及护理体会。  方法: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共80例,其中分对照组40例采用中医辨证施护,对照组40采用现代医学护理,观察其疗效并总结中医辩证施护护理体会。  结果:治疗组40例患儿痊愈34例,显效4例,有效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5%,疗效肯定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西医诊断参照《全球哮喘防治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桂白川红汤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将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单纯采用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辛甘化阳方,治疗后观察两组心功能疗效、6min步行试验、心衰积分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及用药安全性。  结果:治疗组各项指标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期刊
摘要:目的:对爵床草治疗泌尿系感染性疾病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及分析。  方法:抽取在我院2011年至2012年治疗的泌尿系感染性疾病患者240例,并随机的将这些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20例。对治疗组患者采用爵床草进行泌尿系感染性疾病的治疗;而对照组则采用常规方法对泌尿系感染患者进行治疗,然后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通过对两组泌尿系感染性疾病患者采用了不同的方法进行治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中西结合治疗在脑卒中后吸入性肺炎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方法:  本组抽取我院于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脑卒中后吸入性肺炎患者68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采用中西结合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用药效果。  结果: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一般方法。对照组:取患者痰液标本进行实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