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镇痛方法用于人工流产术的临床效果分析

来源 :中国健康月刊·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yeq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探讨两种镇痛方法用于人工流产术的临床效果。方法:人工流产者64例随机平分为2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2例, 治疗组:采用利多卡因加阿托品宫颈局部麻醉与镇痛; 对照组:采用异丙酚加芬太尼注射液麻醉与镇痛。结果:对照组镇痛显效率明显好于治疗组,两组对子宫收缩均无影响,不增加人流术的出血量。结论:两种镇痛方法均有优劣,针对患者具体情况和要求、医院条件,选择其适当镇痛方法以达到良好效果。
   【关键词】 镇痛;人工流产;效果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镇痛方法用于人工流产术的临床越来越多[1]。我院自2007年7月至2010年1月间,将利多卡因加阿托品、异丙酚加芬太尼注射液用于妊娠6-10周人工流产术中镇痛,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选择自愿要求人工流产而无并发症及禁忌症者共64例,既往无心血管病史,无严重呼吸功能不全,无肝肾功能不全及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无生殖道感染等疾病[2],年龄最小18岁,最大42岁,平均年龄25.5岁,孕次1-5次,产次1-4次,孕龄42~60天,吸宫时负压400~500mmHg。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2例,各组年龄、孕次、孕龄无明显差别,具有可比性(P>0.05)。
  1.2 麻醉方法:治疗组:采用宫颈局部麻醉,常规消毒,在宫颈3点及9点处穿刺回抽无血则注射2%利多卡因2ml加阿托品0.5mg,并用棉签浸透2%利多卡因及阿托品液插入宫颈内口,5分钟后取出棉签行人工流产术;对照组:术前禁食、水6小时,开通上肢静脉用5%葡萄糖维持,由肘前静脉注射异丙酚0.8mg/kg加芬太尼2ug/kg,同时观察孕妇反应,药物起效(睫毛反射消失,眼球凝视状)时开始手术。
  1.3 监测指标:用药前及术后2、5、10分钟分别测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手术室复苏抢救设备完善,由麻醉医师全程监护;出血量用量杯量取。
  1.4 镇痛标准:采用VAS评分(视觉模拟评分)镇痛效果:基本的方法是使用一条长约10cm的游动标尺,一面标有10个刻度,两端分别“0”分端和“10”分端,“0”分表示无痛,“10”分代表难以忍受的最剧烈的疼痛。0分为满意,10分为最痛;<3分满意(显效);3~5分基本满意(有效);>5分不满意(无效)[3]。
  1.5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X2检验,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P<0.05达标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术中镇痛效果比较:两组人流術中镇痛效果及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情况比较具体见表1。可见对照组显效率明显好于治疗组,且两组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表1:两组镇痛效果比较(n)
  2.2 两组术中出血量及子宫收缩情况:两组术中出血量及子宫收缩情况见表2。两组比较不存在统计学差异,说明两种麻醉方式对子宫收缩均无影响,不增加人流术的出血量。
   表2:两组术中出血量及子宫收缩情况(x±s)
  3 讨论
   人工流产是对避孕失败的有效地补救措施,随着镇痛方法在人流术中的应用,有效地提高了手术质量,避免了对广大妇女生理和心理健康的影响。人工流产传统的扩宫方法对宫颈的牵拉疼痛以及对宫壁的刺激,引起迷走神经反射性兴奋,从而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
   利多卡因配合阿托品、可有效阻断交感神经及副交感神经的向心传导,从而减轻子宫的痉挛性疼痛,有效预防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并且镇痛总有效率达90%。利多卡因加阿托品宫颈注射其扩宫镇痛作用出现较慢,一般注药5分钟后显效,增加了术前准备时间,同时它的镇痛效果不及对照组理想,但其操作简易安全[4]。
   异丙酚是一种新型的静脉麻醉药,它具备以下几项优点:操作简便,起效迅速,约30秒,镇痛和无记忆效果确切;具有超短作用特点,一次用药维持的时间恰为人流所需;苏醒迅速,完全;麻醉过程平稳`使用安全,无体内蓄积现象。芬太尼是阿片类镇痛药,异丙酚与芬太尼联合用药具有起效快、效果确实、恢复迅速、平稳、苏醒后无记忆、无明显蓄积现象等优点。本文结果显示,对照组镇痛显效率明显好于治疗组,两组对子宫收缩均无影响,不增加人流术的出血量。
   总之,采用上述两种镇痛方法行人工流产术,在临床应用中应针对患者具体情况和要求、医院条件,选择其适当镇痛方法以达到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 陆益斌,彭章龙,于布为.年龄对胸部手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效果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4,20:265-267.
  [2] 乐杰.妇产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00.
  [3] 王育华,王波.无痛人工流产术的临床应用[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3,19(10):589.
  [4] 孔欣,张绍杰,周新力,等.小剂量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麻醉在人工流产的应用[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0,16(3):169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探讨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07月至2011年07月期间,我院诊治的100例自然分娩产妇,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单纯缩宫素治疗)和观察组(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每组各50例。观察并比较两组的产程变化、产后30 min和产后2h的出血量、治疗前后血压、脉搏的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等。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血压、脉搏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与对照组血压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重度昏迷患者的临床诊断及急救疗效,为临床医师对重症患者的救治提供有益借鉴,探讨提高重度昏迷患者救治成功率的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急诊抢救室150例重度昏迷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院前发病原因、初步诊断及急性抢救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心脑血管病引发昏迷最多,死亡率最高,外伤者以青壮年为主,外伤致死率第二,中毒致死者最少。治疗后,150例患者急性猝死
期刊
【摘要】 目的 观察神经阻滞麻醉在肩臂手术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进行肩臂手术的患者,进行神经阻滞麻醉。结果 本组48例患者,麻醉效果为优有35例,良的有13例,没有发现一例麻醉效果为差级的病例。在神经阻滞麻醉后,本组病例说明根据患者病情,选择采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腋路丛神经阻滞麻醉、或者是两者的联合,可以在肩臂手术中取得良好的麻醉效果。结论 神经阻滞是肩臂手术的一种比较理想
期刊
【摘要】 目的 观察运用依达拉奉联合丁咯地尔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90例符合急性脑梗塞诊断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45例给予达拉奉联合丁咯地尔注射液治疗,对照组45例给予丹参注射液治疗,分别治疗14d。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达88.9%,对照组为7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变化有显着性差异(PO.05),具有可比性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结石的外科手术治疗方式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2011年2月我院手术治疗的肝内胆管结石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结石的部位、大小、数量及肝胆系统的病理改变,分别选择不同的术式或联合手术。结果:6例有结石残留,4例术后3年复发结石,残留结石发生率16.6%,结石复发率11.1%。结论:根据诊断结果,明确结石分布和肝胆系统的病理改变,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或
期刊
【摘要】 目的观察异乐定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43例用异乐定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对照组43例用复方丹参治疗,共治疗三个月,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对稳定型心绞痛缓解总有效率95.35%,对照组为62.09%%,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ECG改善的有效率分别为74.42% 和42.86% ,均相差显著(p0.05),有可比性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脑出血后张力性血肿的诊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至2011年7月我院收治的脑出血后张力性血肿患者1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开颅血肿清除术(转神经外科)10例,其中,病情好转8例,复查头颅CT血肿消失,因并发症死亡2例。继续保守治疗8例,其中好转4例,自动出院2例,死亡2例。存活的12例患者均遗留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结论 对患者及时做出诊断,多采用手术治疗,病情会迅速改
期刊
【关键词】 支原体肺炎;诊断   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l pneumonia)旧称原发性非典型肺炎、冷凝集阳性肺炎,是由支原体(mycoplasma,MP)感染引起的、基本病程间质性肺炎及毛细支气管炎样改变,临床表现为顽固性剧烈咳嗽的肺部炎症。以冬春季发病为多。如治疗不彻底,易反复发作,影响孩子发育。  1 季节分布与流行周期   人群中肺炎支原体感染每隔3~4年可发生一次地区性流行,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猪肺磷脂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12月在我院治疗的80例HMD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猪肺磷脂,比较两组疗效和肺功能改善。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35/4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5%(25/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進行组间比较。  1.3 治疗
期刊
【摘要】 目的 观察血府逐瘀汤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我院2008年8月~2010年2月收治的缺血性脑病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全部患者入院后均给予抗血小板凝聚、改善微循环、促进脑细胞代谢等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口服血府逐瘀汤。连续治疗14d,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 对照组患者显效18例,有效22例,无效8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