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败血症常见病原菌临床分布特点分析

来源 :健康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jun2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了解新生儿败血症常见病原菌临床分布规律,为新生儿败血症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资料。
  方法:对我院2003年1月至2013年1月新生儿病区收治的符合诊断标准的212例新生儿败血症血培养检出的病原菌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分离出病原菌212株,其中革兰氏阳性球菌187株(88.2%),革兰氏阴性杆菌24株(11.3%),真菌1株(0.5%)。在分离到的革兰氏阳性球菌中,以表皮葡萄球菌居多(71/187,38%)。在分离到的革兰氏阴性杆菌中,以肺炎克雷伯菌居多(11/24,45.8%)。
  结论:革兰氏阳性球菌是新生儿败血症的主要致病菌,其中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革兰氏阴性杆菌次之,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
  关键词:新生儿 败血症病原菌分布特点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5.110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5-0076-01
  新生儿败血症是指新生儿期细菌侵入血循环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所造成的全身性感染[1]。是新生儿期常见而严重的细菌性疾病,在我国发病率及死亡率较高。同时,由于新生儿败血症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且缺乏特异性,病原菌分布广,给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一定困难。本文分析了我院2003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212例新生儿败血症血培养检出的病原菌分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2003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新生儿病区收治的符合新生儿败血症诊断标准212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具有临床症状,如发热、反应差、少吃、少哭、少动等全身表现或皮肤、消化道、呼吸道等各系统感染表现,血培养有致病菌生长,或连续两次血培养为同一条件致病菌生长。其中男154例,女58例;足月儿113例,早产儿99例;经呼吸道感染87例,经皮肤感染64例,经脐部感染39例,经消化道感染20例,经其他途径感染2例;首发症状中发热59例,黄疸50例,反应差45例,呼吸增快、青紫23例,皮肤感染22例,呕吐、腹胀、腹泻13例。
  1.2仪器与方法。仪器:德林AS-4微生物鉴定及药敏仪。方法:212例临床诊断为新生儿败血症的患儿,当天均在未使用抗生素前用无菌技术抽取静脉血5ml,注入血培养瓶中,放入35℃温箱中培养,培养7天未发现细菌生长迹象,无细菌生长者为阴性。
  2结果
  3讨论
  新生儿的免疫功能不健全,对很多微生物具有高度易感性,且发生感染后不能将病原局限,胎龄及日龄越小,体重越低,免疫功能发育越差,补体功能缺陷,特别是皮肤和黏膜对外源性抗原有较高的通透性,对产前、产时和产后接触到的各种病原菌易感染、扩散而导致败血症。在我国,新生儿败血症占活产儿的1‰-10‰,病死率约为13%-15%,尤其是低体重儿和早产儿,发病率更高,未经治疗的患儿中,病死率可高达50%。
  近年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等条件致病菌呈逐年上升趋势[2],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及其他一些革兰氏阴性杆菌构成比例明显下降[3]。在本组资料212例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分析中,革兰氏阳性球菌187株(88.2%),革兰氏阴性杆菌24株(11.3%),真菌1株(0.5%),革兰氏阳性球菌明显多于革兰氏阴性杆菌,其中表皮葡萄球菌有71株(33.5%),居首位,说明革兰氏阳性球菌是新生儿败血症的主要致病菌,其中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革兰氏阴性杆菌次之,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真菌感染以白色念珠菌为主。条件致病菌比例的明显升高,一方面与新生儿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不全有关,另一方面与侵入性操作和过度使用抗生素有关。提示新生儿败血症除需要合理应用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外,医务人员还应增强无菌观念,尽量减少侵入性操作,在检查和诊疗操作中严格执行各种消毒隔离制度,以减少条件致病菌在院内传播的机会。
  新生儿败血症临床常常表现为拒乳、呕吐、发热或体温不升、精神反应差、黄疸、呼吸或心率增快和硬肿、肌张力低下等。这些表现无特异性,在新生儿很多疾病中均可出现,并且这些表现既不是同时出现,也不是全部出现,因此有可疑感染者,在仅有1-2个症状出现时即要引起重视。及时送检血标本,双份血培养或血培养与脐部、皮肤感染分泌物、脑脊液等同时培养出同一种细菌是确诊感染的主要依据,细菌培养药敏检测结果是临床医生选择抗菌药物的重要依据。
  总之,新生儿败血症致病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其次是肺炎克雷伯菌,真菌感染不容忽视,尤其是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住院时间较长时更应警惕真菌性败血症的可能性。不同病原菌所致的新生儿败血症一般情况、临床表现、感染指标变化情况虽有所不同,但缺乏特异性标准,临床工作中应认真观察病情,一旦出现异常症状即应考虑到感染的可能性,结合新生儿有无产科高危因素、可能感染的途径、是否院内感染可能等情况,通过检测血WBC、CRP和血小板水平,完善血培养及感染部位分泌物培养等检查协助诊断,同时根据临床经验选择有效的抗生素,待药敏结果出来后酌情选用敏感抗生素。
  参考文献
  [1]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42
  [2]姚毅,严仔敦,吕荣萍,等.1269份儿童菌血症血培养病原菌的耐药性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1632-1633
  [3]余加林,贾惠群,母灿荣,等.新生儿感染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的药敏分析[J].儿科药学,2001,7:35-37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观察去氧孕烯炔雌醇联合维生素B6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011年5月—2012年12月我院门诊收治的原发性痛经患者11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应用复发甲地孕酮治疗,治疗组应用去氧孕烯炔雌醇联合维生素B6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结果:治疗组痊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76.4%和94.6%,高于对照组的47.3%和81.8%,差异均有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内分泌失调性骨质疏松症采取综合治疗的疗效影响。  方法:选择2011年5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80例内分泌失调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对照组行促进钙吸收、止痛治疗;观察组采取综合疗效,对两组患者治疗情况对对比分析。  结果:观察组治疗显效率为77.5%,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显效率为55%,差异显著(P<0.01)。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治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胃癌全胃切除术后实施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效果。  方法:全胃切除术的胃癌患者58例,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和肠外营养组各29例,肠外营养组经静脉通道给予营养液输注,肠内营养组通过营养泵匀速输注肠内营养混悬液,比较2组营养指标变化和术后恢复情况。  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后体质量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2组患者治疗后血红蛋白、前白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肠内营养组高于肠外营养组,
期刊
摘要:目的:探析小儿手足口病患者肌钙蛋白、心肌酶检测的意义。  方法:择取我院在近期内接诊的47例手足口病患儿组成A组,另择取我院同期接诊的48例健康体检儿童组成B组,分别对两组儿童的肌钙蛋白、心肌酶进行检测,并就检测结果进行比对分析。  结果:A组患儿的各项检测指标均明显的高于B组健康体检儿童(P<0.05);此外,A组47例患儿中重度患儿的各项检测指标也均明显高于普通患儿(P0.05)。  1
期刊
摘要:目的:通过对心电图ST-T改变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探讨心电图ST-T改变在冠状动脉病变中的诊断意义。  方法:对126例临床拟诊断冠心病患者的常规心电图资料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126例患者冠脉造影阳性91例,其中心电图ST-T改变35例;冠脉造影阴性35例,其中心电图ST-T改变19例。冠脉造影阳性患者40例单支病变中心电图ST-T改变16例,51例多支病变中心电图ST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美托洛尔治疗快室率房颤伴心衰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78例快室率房颤伴心衰患者根据患者入院时间的先后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9例,分别标记为对照组、实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结果:两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心率、心脏功能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效率为51.28%,实验组有效率为76.92
期刊
摘要:目的:对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特点进行分析。  方法:选取45位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并选取同期的60位中青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对比。  结果:在出血量方面,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老年组患者病死概率为8.89%,对照组患者病死概率为3.33%,在病死概率方面,对照组明显低于老年组(P<0.05);老年组再出血概率为15.56%,对照组再出血概率为6.67%,再出血概率方面,对照组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无创通气在胸心外科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方法:选择2012年至2013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60例,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应用无创通气,对照组患者是有创通气,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应用无创通气的患者,27例患者的动脉血氧指标改善较为明显,3例患者在应用BiBAP进行辅助通气治疗以后,心率情况有所改善,治愈率为90.0%;有创通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应用体会及经验。  方法:2010年6月~2013年6月进行3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其中胆囊结石30例,胆囊息肉2例。  结果:29例痊愈出院,2例中转手术,1例1周后2次住院,住院时间3~5天,平均4.5天,中转手术8~10天出院。转传统手术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住院费用明显减少。  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创伤小,痛苦少,康复快,费用低,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  关键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椎管内麻醉应用于分娩镇痛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对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100例初产妇进行分析,对这100例产妇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对照组为自然分娩不镇痛,观察2组产程过程中麻醉的镇痛效果,产妇生命体征变化以及产程进展和副作用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镇痛效果明显,两组生命体征无明显差异,产程时间差异不明显。另外观察组有2例产妇皮肤瘙痒。  结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