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余信息理论视角下的法律文本的英汉翻译策略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elong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愈发紧密。中国在各方面吸取着国外的优秀文化,尤其在法律方面。在法律文化的传输过程中,国外大量的法律文件被引进到国内。同时,中国的法律文件也大量的向国外传输。在这一过程中,准确精炼的翻译成为了文化传输的关键。本论文在剩余信息理論的视角下,对英汉法律文本的翻译策略进行研究,以期使人们更加了解英汉两种语言特点,并为译者提供一种翻译视角。
  【关键词】:法律文本;功能对等;剩余信息理论;增译;减译
  一 简介
  随着全球化程度的日益加深,各国之间的联系越发紧密,中国已经融入到了世界的浪潮中,无论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中国都与世界紧密联系。法律,作为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成为联系的一部分。为了实现跨文化、跨语境的交流,翻译成为了连接彼此的桥梁。
  1.1 研究背景
  当今,在我国大力实施文化“走出去”、“引进来”的时代背景下,国内的文化走出国门,同时,大量国外的优秀文化被引进中国。尤其以法律文件为主,大量的法律文化成为了文化传输的重要内容。在这一过程中,翻译作为文化建设和文化外交的战略意义更为凸显。准确地道的翻译成为了法律文化传输的重要途径。
  长时间里,法律文本的翻译并没有受到人们的重视,这使得本论文的相关研究有了一定的必要性。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本论文将英汉法律文本进行分析,通过对比英汉两种语言的语言差异,试图发现在法律文本方面英汉互译的翻译策略。具体的研究问题如下:
  1)从法律文本的角度,英汉两种语言存在哪些差异?
  2)在剩余信息理论支撑下,如何实现法律文本的增译和减译?
  通过对以上两个问题的研究,我们可以对英汉两种语言的语言特点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并试图为英汉法律文本的翻译提供翻译策略。
  二 文献综述
  近些年,人们进行跨国际的交流愈发频繁,无论是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在法律文本方面,人们也进行着跨国际的交流。在这种背景下,国内外的语言学家和翻译学家都法律文本也进行着相关的研究。
  Susan Sarcevic(1997)在其书中New Approach to Legal Translation对欧洲对法律文本的翻译研究进行了总结。Susan Sarcevic(1997)认为Roman Emperor Justinian的Corpus juris civilis是第一本对法律文本翻译进行的研究。由于当时的多文化多语言环境,产生了对法律文本的翻译的需要。在其之后,很多语言学家和翻译学家对法律文本的翻译进行研究,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对法律文本的翻译手段进行研究。
  在国外研究的影响下,国内也对法律文本的翻译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孙万彪(2003)在其书《英汉法律翻译教程》中认为就法律文本的翻译手段而言,尊重原文是最重要的。换言之,传递出原文中作者的原意是译者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除此之外,国内的语言学家和翻译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对英汉法律语言进行对比研究。如任松麒和孙炳文(2012)在其文章中,从语法衔接的角度对香港法的英汉翻译文本进行对比性研究。
  对法律文本的翻译研究由来已久,不同的语言学家和翻译家从不同的角度对法律文本进行研究。但由于文化、语言等差异,英汉语言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基于此,本论文在奈达的理论支撑下,对英汉法律文本翻译进行对比性研究。
  三 理论框架
  法律语言是语言的一种表现形式。由于法律的特殊限制,法律语言是法律行业专业化的重要体现。但由于语言、文化等差异,东西方在法律语言方面也存在着差异。对于译者来说,语言的差异无疑是翻译的一大难度之一。为了使法律译本尽量贴近目标语原文,语言学家和翻译学家提出了不同的理论,作为翻译的理论根基。
  3.1 功能对等理论
  奈达是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家、翻译家和翻译理论家。奈达长期坚持圣经翻译,并于1946年出版第一本专著《<圣经>翻译》。基于长期的翻译实践,奈达提出了著名的翻译理论—功能对等理论。
  为了实现成功的翻译译本,不同的语言学家和翻译学家提出了不同的理论和要求,分别从形式和内容的角度对翻译过程进行要求。但奈达认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尽量遵循原文的内容。
  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又称为动态对等翻译理论。在其理论中,奈达认为对于译本来说,内容是最重要的。换言之,就内容而言,译者应尽量尊重原文的内容,而就结构而言,译者不应要求字面上的死板对应。功能对等理论分为四个方面,分别为词汇对等、句法对等、篇章对等和文体对等。奈达认为在实现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应尽量实现以上四方面的功能对等。
  所谓的功能对等,奈达认为对等并非指相同或相等。由于文化、思维和语言等方面的差异,两种语言在翻译过程中实现完全的功能对等是非常有难度的,甚至是不可能的。因此,在功能对等理论中,奈达将对等等同于近似。也就是说,不要求译者将原文内容完全传递出来,译者只需将译文中的主要内容翻译出。
  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是翻译界中非常重要的理论之一。无论翻译的文本和类型,功能对等理论都被广泛地应用到翻译实践中。
  3.2 剩余信息理论
  除了功能对等理论,奈达的剩余信息理论也被语言学家和翻译学家广泛地应用着。
  剩余信息理论与信息学紧密相联系。当信息学与语言学发生联系时,信息学为信息发出者发出的信息进行编码,信息接受者利用语言知识和文化背景对话语进行解码,从而实现正常的交流理解。在交流的过程中,信息传达者和接受者为了实现顺畅的交流,不可避免地会有意识或无意识的使用剩余信息理论。
  所謂的剩余信息理论就是信息传递中超过最少需要量的信息量。在具体的交流过程中,信息传递者会根据信息接收者的接受程度适时的增减传递的信息。就翻译过程来说,原文作者传递出的信息可分为两个层面,其一,原文中包含着蕴含但并未直接表达的信息;其二,原文中存在着作者重复表达的信息或无意义的信息。基于此,增译和减译常常被用来解决以上两种不同的情况。   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和剩余信息理论是翻译界中重要的概念,被广泛地使用于翻译实践中。本论文在奈达的翻译理论支撑下进行相关的研究。
  四 研究与发现
  以两国《合同法》为预料,本论文通过对比分析英汉两种语言的语言差异,试图解决论文的研究问题,即英汉两种语言存在哪些差异;剩余信息理论支撑下,如何实现法律文本的增译和减译。
  英汉两种语言来自不同的语系,分别属于印欧语系和汉藏语系。并且由于地域、文化、意识形态等方面的不同,英语与汉语在各方面都存在着差异。本论文将分别从形合和意合、被动与主动、静态与动态三个角度,在功能对等理论和剩余信息理论的支撑下,对英汉法律文本进行对比分析。
  4.1 形合和意合
  英汉在语言方面存在着很多的差异。Nida(1982)认为英汉在语言学上最重要的一个区别就是形合和意合的不同。当谈论英汉语言差异时,人们常常首先就会想到形合和意合。
  注重形合的语言非常注重语言形式上的连接。英语是典型的形合语言。英语句子会通过大量使用连接词使句子更具完整性。
  例三
  Article 7 In concluding and performing a contract, the parties shall comply with the laws and administrative regulations, respect social ethics, and shall not disrupt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order or impair the public interests.
  例三是《合同法》第一章第七條的英文译本。在译本中,这句话使用了很多次“and”和“or”,这两词作为连接词,使得这句话成为一个完整的句子,保持了英文形式上的统一。根据剩余信息理论,
  相比之下,汉语是典型的意合。汉语句子则常常缺少连接词的连接,在形式上,汉语句子是分散的,但在意义上,句子又是聚合的。
  例四
  第十六条【要约的生效】要约到达受要约人时生效。
  采用数据电文形式订立合同,收件人指定特定系统接收数据电文的,该数据电文进入该特定系统的时间,视为到达时间;未指定特定系统的,该数据电文进入收件人的任何系统的首次时间,视为到达时间。
  以上是《合同法》的第二章第十六条。尽管第十六条的字数很多,但却是一句话。在这一句话中,我们没有发现任何连接词。换言之,这一句话是由多个短句构成,中间并无任何连接词。这就是典型的意合句子。
  英文和中文,分别作为形合和意合句子,在翻译的过程中,依照功能对等和剩余信息理论必须遵循不同的语言特色。
  例五
  Where an offer of a promise invites acceptance by performance and does not invite a promissory acceptance, the rendering of the invited performance does not constitute an acceptance if before the offeror performs his promise the offeree manifests an intention not to accept.
  (译文)如果一个允诺的要约要求通过履行义务来作出承诺,不要求以允诺承诺,如果在要约人履行允诺之前,受要约人作出不予承诺的意思表示,则该义务的履行并不构成一个承诺。
  以上的英文为《美国合同法》的原文,下面对应的是其中文翻译。在英文中有如“and”这样的连接词,但在中文译本中则比较少。相反,功能信息理论认为翻译除了要传递出原文的信息外,译文还应符合目标语的语言特征。汉语作为意合语言,本身并不需要大量的连接词作为连接,因此在汉语的译文中,译者可以适时减少连接詞的出现。
  例六
  第三条【平等原则】合同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一方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
  (译文)Article 4 The parties have the right to lawfully enter into a contract of their own free will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aw, and no unit or individual may illegally interfere therewith.
  同样,当我们将中文翻译为英文时,也要尽量使得译文符合英文的表达习惯。如在例六中,中文是由两个短句组成。但在英文的译文中,两个短句必须由连接词“and”连接。从剩余信息的角度出发,在连接词的辅助下,英文译文能够传递出两个短句之间的关系,方便外国读者的理解。在英译时,译者应增译连接词,从而传递出句子之间的关系。
  英汉在形合和意合上的差别广泛地存在着,不仅在于连接词上,句子的完整度也体现出英汉的不同。在形合的影响下,英语句子在结构上通常是完整的。相比之下,汉语讲究意合,句子常常会缺少主语,但并不影响句意的表达。因此,在形合和意合方面,译者在翻译法律文本时应充分考虑两种语言的语言特点。
  4.2 被动和主动
  语言的语态问题是语言的特点之一。不同的语言拥有不同的语态,及其表现形式。在被动与主动方面,中英文也存在着差异。与汉语相比,英文所使用的被动语态要多于主动语态。连淑能(2010)认为英语的结构被动句远比意义被动句多。换言之,英语大量使用被动语态,并不是因为句意的需要,而仅仅是因为语言表达问题。而相比之下,汉语则更倾向于使用主动语态。   例七
  Time when Rejection or Courter-offer Terminates the Power of Acceptance Rejection or counter-offer by mail or telegram does not terminate the power of acceptance until received by the offeror, but limits the power so that a letter or telegram of acceptance started after the sending of an otherwise effective rejection orcounter-offer is only a counter-offer unless the acceptance is received by the offeror before he receives the rejection or counter-offer.
  (译文)拒绝或反要约终止承诺能力的时间 如果受约人通过邮件或电报拒绝要约或提出反要约,则在要约人收到之前,受要约人的承诺能力虽然并不终止,但是有所限制,以便于承诺的邮件或电报在相反、有效的要约拒绝或反要约发送之后是唯一的反要约,除非要约人在收到要约拒绝或反要约之前收到此承诺。
  以上是《美国合同法》的一条法条。在这条法条的最后部分“unless the acceptance is received by the offeror before he receives the rejection or counter-offer”,所用的语态为被动语态。而在对应的中文译本中,要约人则成为了主语,整句话的语态转变为主动语态。
  根据功能对等理论,奈达认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尽量实现四方面的对等,分别为词汇对等、句法对等、篇章对等、文体对等。中英文在主动和被动语态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在法律文本翻译的过程中,译者需要充分考虑两种语言的差异。同样,当将中文翻译为英文时,译者也应充分考虑到英语的语体特点,适时将主动语态变为被动语态。在语态的转换上,不可避免的会转换信息传递方式,所以译者要適时进行增译和减译。
  4.3 静态与动态
  在法律文本中,英汉语言另一个差异就是静态与动态。语言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相反,语言可以是静态的,也可以是动态的。R.Quirk(1972)认为大体上讲,名词被认为是指代静态的具体的或抽象的事物;而动词则被认为是动态的。
  例八
  第十六条 【要约的生效】要约到达受要约人时生效。 采用数据电文形式订立合同,收件人指定特定系统接收数据电文的,该数据电文进入该特定系统的时间,视为到达时间;未指定特定系统的,该数据电文进入收件人的任何系统的首次时间,视为到达时间。
  (译文)Article 16 An offer becomes effective when it reaches the offeree. If a contract is concluded through data-telex, and a recipient designates a specific system to receive the date-telex, the time when the data-telex enters such specific system shall be the time of arrival; if no specific system is appointed,the time when the data
  -telex fir st enters any of the recipient's systems shall be regarded as the time of arrival.
  以上是《中国合同法》的第十六条。在翻译“采用数据电文形式订立合同”时,译者将动态的语句翻译为静态语句,以名词“contact”为主语,并且减译原文中的动态词,将动态句翻译为静态句更加符合英语的表达方式。
  例九
  The manifestation of mutual assent to an exchange ordinarily takes the form of an offer or proposal by one party followed by an acceptance by the other party or parties.
  (譯文)双方当事人就交换达成合意的意思表示通常是由一方当事人提出要约或提议,然后由另一方当事人或另一方多数当事人作出承诺。
  在汉译的过程中,译者也应该充分考虑到汉语的语言表达方式。在以上的《美国合同法》法条中,英文原文以名词“manifestation”做主语,整个句子为静态句。但在汉译过程中,译者将句子改为更加符合汉语表达方式的动态句,增译动词,使得中文读者更加容易理解内容。
  五 结论
  在功能对等理论和剩余信息理论的支撑下,本论文对英汉法律文本的互译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应首先考虑原文的内容,应尽量将原文中要表达的内容传递出。同时,剩余信息理论认为必要时,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可适当增译和减译。对于目标语所需要的语言表达方式,而原文中缺少的,译者可进行增译,反之,则要进行减译。如从形合和意合的角度,英文中需要大量的连接词进行连接,所以在翻译时,译者要进行增译。
  英汉两种语言在很多方面存在着差异。本论文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和剩余信息理论出发,对英汉法律文本互译进行了相关研究。
  参考书目:
  [1] Nida,Eugene.Translating Meaning. San Dimas:English Language Institute,1982.
  [2] Quirk.R.,S.Greenbaum,G.Leech,J.Svartvik. 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Essex:Longman, 1972.
  [3] Susan Sarcevic. New Approach to Legal Translation. Kluwer Law International , 1997.
  [4] 任松麒,孙炳文.语法衔接理论在英汉法律文件翻译中的应用[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12(6):87-90.
  [5]孙万彪. 英汉法律翻译教程[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3.
  作者简介:边小凤,硕士研究生在读。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中俄两国合作的不断升华,中俄边境高校文化交流也在不断的加深,两国边境高校有必要进一步探讨将艺术专业教学资源共享,并形成教学资源库。以黑河学院为例分析中俄边境高校艺术专业共享型艺术课程资源建设现状,并提出加强建设的途径。  【关键词】:中俄;边境高校;艺术课程;共享  一、中俄边境高校共享型艺术课程资源建立的意义  (一)中俄两国有丰富的艺术教学资源  中国历史文化悠久,有着丰富的歷史
期刊
【摘要】:人才培养方案是高校专业建设的核心内容,它不仅是专业开办和教学运行的重要文件依据,也是人才培养和质量提升的根本保证举措。本文通过查阅和翻译文献,对中泰专科层次机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对比分析,对如何优化现有模式,构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就业需求的培养方案作初步探索研究,为机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的更加合理化和科学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培养方案;对比;优化  在日益激烈的高等
期刊
【摘要】:本文分析了高中英语考试中阅读部分成绩不够理想的原因,发现并总结出中学英语传统阅读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在此基础上,运用认知语用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关联理论来分析高中英语阅读理解教学。根据Sperber和Wilson的交际观,阅读是一种交际过程,是作者的明示与读者的推理过程,是作者达到最佳语境效果及读者付出最小努力的过程,也是作者与读者获取一致的认知环境的过程等等。本文基于关联理论的观点,探讨了
期刊
【摘要】:体育教学做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为社会输送合格人才的过程中有着其自身的学科特点,有专属的教学培养目标,在实现教学目标上有特定的实践途径。而随着体育教学水平在各高职院校教学中的不断提升,其教学目标及实践研究对教学有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实践  一、高职体育教学现状  1、教育思想相对落后  长期以来,我国的高职院校受传统观念和传统的体育思想的影响比较深远,
期刊
【摘要】:普通話水平测试是国家大力推广普通话的重要举措,是检验推普质量,了解、评价应试者普通话学习成效的重要手段。它是一种特殊的考试,其特殊性不仅表现在应试人员的广泛性上,还表现在口语测试的考试形式上。提高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成绩,应掌握一定的应试技巧,做好充分的考前准备,注意在读单音词、读双音词、朗读短文、命题说话四种题型上的可避免失分因素。  【关键词】:普通话水平测试;应试策略  一、关于普通话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隆鼻术后假体外露的原因, 改善或提高隆鼻手术的效果。  方法: 本组20例隆鼻术后假体外露者, 均手术取出假体, 并对假体露出的部位及原因进行分析, 提出了手术中的注意事项。  结果:20例患者假体外露的部位为: 鼻尖部10例, 鼻翼缘內侧切口处5例、鼻根部2例、鼻小柱1例、鼻前庭1例、鼻梁部1例。  结论: 鼻尖部是隆鼻术后假体外露的最常见部位, 假体外露和适应证选择不当,
期刊
【摘要】:中學时期的学生自身道德品质和素养还处于十分关键的发展阶段,而中学音乐教育有着独具一格的素质教育功能,具备其他学科难以匹敌的优势。以德育人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基础,更是为国家培育健康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基本要求,挖掘中学音乐教育中的德育功能,对创新学校的德育工作,完善学生的品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学生构造完美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学音
期刊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什么是长征精神,以及弘扬长征精神的意义,最后大学生如何弘扬长征精神,坚定理想信念,树立集体主义价值观,培养艰苦奋斗精神,加强组织纪律性的培养。  【关键词】:长征精神;大学生;新的长征  长征,是中国革命道路上的一个转折点,也是人类史上的一个壮举,红军在长征途中表现出的对革命理想和事业无比的忠诚、坚定的信念;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无产阶级乐观主义精神;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密
期刊
【摘要】:音乐欣赏课是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音乐欣赏课的主要方式,是让学生通过感受和鉴赏优秀的音乐作品来完成的。交响童话《彼得与狼》正是通过严谨的结构和丰富的表现手段,从器乐的表现上充分突出了交响乐的戏剧性、形象性等特点,尤为符合小学生的欣赏喜好。通过对《彼得与狼》的赏析,不仅让学生欣赏了动听的音乐,同时也让他们对交响乐有个初步的认识,并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学会团结合作,互帮互助的精神。  
期刊
【摘要】:面对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研究大学英语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已成为了目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围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现状及培养策略进行了一定研究和探讨,在此基础上,文章对347名在校本科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数据分析和结果,大多数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意识,但仍需要教师的帮助、指导与监督其次,学生们也意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