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外贸企事业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在新形势下,传统国际贸易教学已不再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深化教学改革,创新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模式,十分紧迫。针对这一情况,本文从当前国贸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弊端出发,分析提出构建国贸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建议。
自中国加WTO以来,中国的外贸迅速发展,根据WTO统计数据,2013年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对外贸易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外贸人才的需求也很大。然而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中国“走出去”战略下外贸人才需求预测与供给对策研究》报告发现,2010年外贸人才需求达79万 ,而相关专业的高校毕业生中,能适应现代岗位要求的仅为13万人,缺口很大。
一、现阶段国际贸易教学方法的弊端
造成国际贸易人才就业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过于单一化的教学形式
如表1-1所示,根据中国社科院对我国120所高校抽样调查发现,现代高校教学方式不外乎以下四种:(1)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也称之为“满堂灌、或填鸭模式”,占抽样调查的43.6%。在这样的课堂上,45分钟有30分钟或者以上的时间都是老师在上面乏味的讲,学生在下面乏味的听,课堂毫无生气,学生不仅学得很累,而且也学得很无耐。(2)教师问、学生答的方式。这是“教师讲、学生听”的一种变式,也可以称作“满堂问”,占抽样调查的30.4%。改革开放后,随着国外先进教育理论的引进,大家开始反思我国的教育,为响应教育部教学改革的号召,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反对“满堂灌”,提倡启发式。但事实上,大多数的老师并不了解到底什么是启发式教学,误以为多提问,多让学生回答问题,就是启发式教学。因此,教师的教学由“满堂灌”变成了“满堂问”。(3)教师板演、学生模仿的方式,占抽样调查的19.5%。这种教学方式一般是教师在实训、实验课上运用的。例如,在上国际贸易专业实训课时,由于条件和教师观念的制约,大部分学校一般由教师室内机房上进行演示,学生在下面观察,也很少有亲自动手的机会,最后交一篇实训日志即可。虽形式上有了课堂之外的实验实训,但实质上形同虚设。(4)教师听、学生主导的方式,这种教学模式以学生为课堂的中心,因材施教,采用学生讨论、分析、表演等方式,教师配合学生,能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的智力和兴趣,但仅仅只占抽样调查的6.5%。
(二)缺乏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国际贸易专业的独特性决定了其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量的校内实验模拟,掌握基本知识技能;然后进行校外企业实习训练,掌握具体工作技能。然而在目前的国际贸易教学中,大多数高校重形式轻实际效用。例如,多数高校虽有安排国际贸易专业的实训课程,但仅仅是结合理论课程开设的,开展形式也仅仅是老师在机房讲解示范,学生在电脑上依葫芦画瓢,只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实训报告即可。这样的实训课同理论授课一样被动呆板,并没有达到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在校企合作方面,大部分企业出于利益考虑,并不愿意与学校进行校企合作,有的学校虽安排了国贸专业毕业生的顶岗实习,但由于学校、社会对国际贸易重视不够等原因,其所联系的实习基地规模过于狭小。而且,由于国贸专业的特殊性,大多数学校联系的企业均为中小型进出口企业,这些企业大多工作杂,业务量大,竞争压力大,他们也不愿意接纳高校实习学生。即使碍于情面,接收了实习生,也仅安排学生进行表面参观等认识实习,学生实际上很少能有参与和动手的机会。所以其实习仅仅能为毕业论文撰写工作收集一些素材而已。此外,由于国际贸易专业偏文科性质,学校在投入实践教学经费方面严重不足,与其他工科类专业相差甚远。
(三)较为薄弱的师资力量
就我校来说,能够承担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的师资力量较为薄弱,积累了丰富的国际贸易实践教学经验或者接受了相关培训的教研人员少,对其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问题研究的也较少。就我校来说,从事国贸教学的教师大多为应届毕业生,其基本知识丰富但经验尤为不足,难以满足当今变幻莫测的社会发展对于教师素质的需求,对于实践与应用性明显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在就业时往往容易面临招聘单位要求有“快速适应岗位的能力”或者“具备实际工作经验”的问题。因此,迫切需要能够将知识与实践双结合的综合型教师。
二、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
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来解决:
(一)改革教学方法
首先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其创造力。例如在学习国际贸易买卖合同时,可以采用请学生分组演示买方和卖方交易磋商的方式,引出国际商务谈判、国际贸易买卖合同的签订等相关知识,诱导、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兴趣和疑问开始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始终保持能动、活跃的思维和创造力。此外,要善于通过玩游戏、案例讲课、学生讲课、课堂讨论等多形式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在课堂上,老师不要站在讲台不动,应该主动多下讲台,与学生进一步沟通与交流,让学生充当课堂的主人,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授课不要怕学生闹,要大胆的放,允许学生吱吱喳喳的讨论,鼓励他们千奇百怪的想法,甚至允许他们“不知深浅的刁难老师”。
其次,授课注重书本和现实的结合,谨防书本与实践脱轨。理论教学“必需、够用”即可。教师要开放式思维、大胆联想,不要怕讲多了,不拘泥于课本的知识范围和模式。教师的思维方式对学生起绝对的引导作用,教师的思维放开了学生才能活跃起来。例如,对于难点,复习时可以采用学生授课的模式,台上的学生在上面讲,台下的学生在下面提出疑问,加深对知识点的掌握。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增强对当前国际贸易的新形式、新问题的敏感度。教师也要注意学习新的跟单信用证统一规则、谈判规则等等,随时能够在现有授课中加入将新的知识点,并把一些旧的理论逐渐淘汰。可以结合国际贸易专业资格证,将各个资格证的考试内容有针对性的加入到课堂上,提高学生考证能力,更好的适应现阶段的就业。 再次,要建立严格的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建立教师评价体系和专项奖励基金。对在国际贸易实践教学活动中,不按实践教学计划执行的实行严格的考核并施以一定的处罚;对在国际贸易实践教学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和实践教学管理人员进行奖励。最后,要注意吸收国外先进教学方法,并尝试改革与创新,利用模拟教学、案例教学和启发式教学方法。
(二)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首先要校级领导要意识到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建立正确的教学引导机制,开展有效的教学改革。在设计教学内容上,不能按照老师的空闲时间随便安排教学内容,要根据现阶段我国的外贸发展、企业外贸人才需求情况等,注意咨询专业国际贸易教育人士的意见,对国际贸易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筛选、补充、更新和重组,使其既能反映国际贸易最基本最核心的知识,又能反映当前国际贸易的最新进展和动态。
此外,实行严格的“双证制”,要求毕业生在完成学业时,不仅要有规定的学历学位证书,还要有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刺激学生及教师投入实践教学。
最后,要加大对国际贸易实践教学的投入。一是要强化校内实训。校内实验室不仅要能够满足正常教学需要,还应具备更多功能。要充分利用校内的计算机系统,建立仿真的、模拟的国际贸易实训室,使学生得到基本训练后,再进入校外实习或实训场。例如,我校在近两年的校内实训上,增设《国贸实务实训》实验室、《外贸单证实训》实验室、《外贸跟单实训》实验室等。学生两两为一组,对国际贸易进出口软件、外贸跟单制单、报关报检等进行模拟训练。二是要强化校企合作。在校外基地建设上要建立长效机制,广泛吸纳社会办学资源,与企业合作,共同建立实践基地,实现“双赢”发展,可以规定本专业的学生每周下企业2—3次,寒暑假集中安排学生下厂实习1—2个月。此外,还可以定期邀请优秀的外贸企业家,到学校开展演讲、报告等交流活动。
(三)提高国际贸易教育的师资力量
按照各个高校国际贸易实践教学的目标要求,制定具体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师资队伍建设的主要任务,重点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训,引导并鼓励教师走出校园,走向社会,积累自己的实践知识,锻炼自己的实践技能。充分利用学院现有的国际交流、学术发展等政策平台, 发挥老教师的帮带作用,通过教师职业生涯规划,进一步加强教学、科研梯队建设,培养学术带头人,提升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增强学科竞争力。建立具有“教师资格证书”与“国际贸易技能证书”的教师“双资格证书”准入制度。用政策规定来鼓励教师自发深入到当地外贸企业一线,熟悉外贸规则和流程;将“学术型”教师考核评价体系改为“产学研”教师考核体系,建立有利于师资结构调整的分配制度和激励机制;重视“双师”结构的师资队伍的建设。
总之,二十一世纪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国际贸易教育方式的改革与创新对于各大高校来说至关重要,我们要注意改革当前国贸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师资力量,为他们走向社会从事相关工作打下一定的专业技能基础,为社会输送高素质、实用型人才。(作者单位为湖南交通工程学院)
【基金项目】湖南交通工程学院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项目编号:2015YB05);校级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项目编号:2015YB11)。
自中国加WTO以来,中国的外贸迅速发展,根据WTO统计数据,2013年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对外贸易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外贸人才的需求也很大。然而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中国“走出去”战略下外贸人才需求预测与供给对策研究》报告发现,2010年外贸人才需求达79万 ,而相关专业的高校毕业生中,能适应现代岗位要求的仅为13万人,缺口很大。
一、现阶段国际贸易教学方法的弊端
造成国际贸易人才就业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过于单一化的教学形式
如表1-1所示,根据中国社科院对我国120所高校抽样调查发现,现代高校教学方式不外乎以下四种:(1)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也称之为“满堂灌、或填鸭模式”,占抽样调查的43.6%。在这样的课堂上,45分钟有30分钟或者以上的时间都是老师在上面乏味的讲,学生在下面乏味的听,课堂毫无生气,学生不仅学得很累,而且也学得很无耐。(2)教师问、学生答的方式。这是“教师讲、学生听”的一种变式,也可以称作“满堂问”,占抽样调查的30.4%。改革开放后,随着国外先进教育理论的引进,大家开始反思我国的教育,为响应教育部教学改革的号召,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反对“满堂灌”,提倡启发式。但事实上,大多数的老师并不了解到底什么是启发式教学,误以为多提问,多让学生回答问题,就是启发式教学。因此,教师的教学由“满堂灌”变成了“满堂问”。(3)教师板演、学生模仿的方式,占抽样调查的19.5%。这种教学方式一般是教师在实训、实验课上运用的。例如,在上国际贸易专业实训课时,由于条件和教师观念的制约,大部分学校一般由教师室内机房上进行演示,学生在下面观察,也很少有亲自动手的机会,最后交一篇实训日志即可。虽形式上有了课堂之外的实验实训,但实质上形同虚设。(4)教师听、学生主导的方式,这种教学模式以学生为课堂的中心,因材施教,采用学生讨论、分析、表演等方式,教师配合学生,能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的智力和兴趣,但仅仅只占抽样调查的6.5%。
(二)缺乏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国际贸易专业的独特性决定了其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量的校内实验模拟,掌握基本知识技能;然后进行校外企业实习训练,掌握具体工作技能。然而在目前的国际贸易教学中,大多数高校重形式轻实际效用。例如,多数高校虽有安排国际贸易专业的实训课程,但仅仅是结合理论课程开设的,开展形式也仅仅是老师在机房讲解示范,学生在电脑上依葫芦画瓢,只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实训报告即可。这样的实训课同理论授课一样被动呆板,并没有达到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在校企合作方面,大部分企业出于利益考虑,并不愿意与学校进行校企合作,有的学校虽安排了国贸专业毕业生的顶岗实习,但由于学校、社会对国际贸易重视不够等原因,其所联系的实习基地规模过于狭小。而且,由于国贸专业的特殊性,大多数学校联系的企业均为中小型进出口企业,这些企业大多工作杂,业务量大,竞争压力大,他们也不愿意接纳高校实习学生。即使碍于情面,接收了实习生,也仅安排学生进行表面参观等认识实习,学生实际上很少能有参与和动手的机会。所以其实习仅仅能为毕业论文撰写工作收集一些素材而已。此外,由于国际贸易专业偏文科性质,学校在投入实践教学经费方面严重不足,与其他工科类专业相差甚远。
(三)较为薄弱的师资力量
就我校来说,能够承担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的师资力量较为薄弱,积累了丰富的国际贸易实践教学经验或者接受了相关培训的教研人员少,对其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问题研究的也较少。就我校来说,从事国贸教学的教师大多为应届毕业生,其基本知识丰富但经验尤为不足,难以满足当今变幻莫测的社会发展对于教师素质的需求,对于实践与应用性明显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在就业时往往容易面临招聘单位要求有“快速适应岗位的能力”或者“具备实际工作经验”的问题。因此,迫切需要能够将知识与实践双结合的综合型教师。
二、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
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来解决:
(一)改革教学方法
首先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其创造力。例如在学习国际贸易买卖合同时,可以采用请学生分组演示买方和卖方交易磋商的方式,引出国际商务谈判、国际贸易买卖合同的签订等相关知识,诱导、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兴趣和疑问开始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始终保持能动、活跃的思维和创造力。此外,要善于通过玩游戏、案例讲课、学生讲课、课堂讨论等多形式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在课堂上,老师不要站在讲台不动,应该主动多下讲台,与学生进一步沟通与交流,让学生充当课堂的主人,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授课不要怕学生闹,要大胆的放,允许学生吱吱喳喳的讨论,鼓励他们千奇百怪的想法,甚至允许他们“不知深浅的刁难老师”。
其次,授课注重书本和现实的结合,谨防书本与实践脱轨。理论教学“必需、够用”即可。教师要开放式思维、大胆联想,不要怕讲多了,不拘泥于课本的知识范围和模式。教师的思维方式对学生起绝对的引导作用,教师的思维放开了学生才能活跃起来。例如,对于难点,复习时可以采用学生授课的模式,台上的学生在上面讲,台下的学生在下面提出疑问,加深对知识点的掌握。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增强对当前国际贸易的新形式、新问题的敏感度。教师也要注意学习新的跟单信用证统一规则、谈判规则等等,随时能够在现有授课中加入将新的知识点,并把一些旧的理论逐渐淘汰。可以结合国际贸易专业资格证,将各个资格证的考试内容有针对性的加入到课堂上,提高学生考证能力,更好的适应现阶段的就业。 再次,要建立严格的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建立教师评价体系和专项奖励基金。对在国际贸易实践教学活动中,不按实践教学计划执行的实行严格的考核并施以一定的处罚;对在国际贸易实践教学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和实践教学管理人员进行奖励。最后,要注意吸收国外先进教学方法,并尝试改革与创新,利用模拟教学、案例教学和启发式教学方法。
(二)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首先要校级领导要意识到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建立正确的教学引导机制,开展有效的教学改革。在设计教学内容上,不能按照老师的空闲时间随便安排教学内容,要根据现阶段我国的外贸发展、企业外贸人才需求情况等,注意咨询专业国际贸易教育人士的意见,对国际贸易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筛选、补充、更新和重组,使其既能反映国际贸易最基本最核心的知识,又能反映当前国际贸易的最新进展和动态。
此外,实行严格的“双证制”,要求毕业生在完成学业时,不仅要有规定的学历学位证书,还要有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刺激学生及教师投入实践教学。
最后,要加大对国际贸易实践教学的投入。一是要强化校内实训。校内实验室不仅要能够满足正常教学需要,还应具备更多功能。要充分利用校内的计算机系统,建立仿真的、模拟的国际贸易实训室,使学生得到基本训练后,再进入校外实习或实训场。例如,我校在近两年的校内实训上,增设《国贸实务实训》实验室、《外贸单证实训》实验室、《外贸跟单实训》实验室等。学生两两为一组,对国际贸易进出口软件、外贸跟单制单、报关报检等进行模拟训练。二是要强化校企合作。在校外基地建设上要建立长效机制,广泛吸纳社会办学资源,与企业合作,共同建立实践基地,实现“双赢”发展,可以规定本专业的学生每周下企业2—3次,寒暑假集中安排学生下厂实习1—2个月。此外,还可以定期邀请优秀的外贸企业家,到学校开展演讲、报告等交流活动。
(三)提高国际贸易教育的师资力量
按照各个高校国际贸易实践教学的目标要求,制定具体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师资队伍建设的主要任务,重点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训,引导并鼓励教师走出校园,走向社会,积累自己的实践知识,锻炼自己的实践技能。充分利用学院现有的国际交流、学术发展等政策平台, 发挥老教师的帮带作用,通过教师职业生涯规划,进一步加强教学、科研梯队建设,培养学术带头人,提升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增强学科竞争力。建立具有“教师资格证书”与“国际贸易技能证书”的教师“双资格证书”准入制度。用政策规定来鼓励教师自发深入到当地外贸企业一线,熟悉外贸规则和流程;将“学术型”教师考核评价体系改为“产学研”教师考核体系,建立有利于师资结构调整的分配制度和激励机制;重视“双师”结构的师资队伍的建设。
总之,二十一世纪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国际贸易教育方式的改革与创新对于各大高校来说至关重要,我们要注意改革当前国贸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师资力量,为他们走向社会从事相关工作打下一定的专业技能基础,为社会输送高素质、实用型人才。(作者单位为湖南交通工程学院)
【基金项目】湖南交通工程学院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项目编号:2015YB05);校级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项目编号:2015YB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