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来源 :语文周刊·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ejue_wang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恍惚间,从教已近三十年了。回顾过去走过的教育教学历程,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忧伤。独坐案前,望着窗外璀灿的群星,我不禁思绪万千,感慨良多。记忆的闸门已然打开,曾经的教育往事如一个个镜头在眼前一一闪现:
  多少年来,我一直觉得自己尽心尽责、勤勤恳恳地工作,可回过头来看看自己的工作成果,心惶惶而不安。尽管自己表扬啊,奖励啊,竞赛啊等等激励的方法也采用了不少,但收效却并不怎么乐观。也曾抱怨如今的学生难管教,可静下心来想想,抱怨有什么用呢?徒增伤感而已。于是,我又静下心来思考着对策。
  有一天,我在书店里看到一套有关语感训练的书,里面有一篇篇生动感人的文章,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真情,而且包含的内容很丰富,有珍惜时光、感悟生命、感受亲情等,觉得蛮不错的,于是买了一套。拿回来后,我试着结合课文的内容把里面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没想到连平时上课注意力很少集中的几个孩子也听得津津有味。从孩子们比较专注的神情里,我看出了他们被书中主人公的精神感动了。如:书中有一篇叫《窃读记》的文章写一个穷学生自己买不起书,可她爱书如命。每当一下课,她就飞速跑到离学校不远处的书店里急急地看上一会儿书,又匆匆地跑回来上课,天天如此,乐此不疲。为了避免遭人白眼,她有时躲在人丛中看,有时装作挑书的样子看;有时东家看几页,西家看几页,就像做小偷一样。为了看书,为了学习知识,她放下一个姑娘家的尊严。听完了故事,孩子们被感动了。在这以后的几天里,孩子们的学习明显地比以前要好。从这一个个故事中,我看到了希望,找到了打开他们心锁的钥匙。于是,我天天抽出几分钟时间给他们讲书中的故事。从这一个个故事中,他们感受到了知识的重要,懂得了时间的珍贵,领悟到了做人的尊严和亲情的力量……他们小小的心灵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感动,行为也一天天地规范起来。
  在孩子们的心灵受到感动的同时,我的内心也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原来自己总是爱站在一个成人的高度用审视的目光关注着孩子,要求着孩子,面对着天真烂漫、涉世不深的孩子,遇到问题总爱喋喋不休地跟他们讲大道理,满以为自己是为孩子的幸福快乐着想,为孩子的远大未来着想。自己是孩子未来的设计师,引路人。当孩子在你婆婆妈妈的唠叨下没什么大的起色时,心中就不免责怪他们不识好歹,批评指责的话语也就不知什么时候脱口而出。久而久之,孩子也就产生了“抗拒性”。他们与你的心理距离越来越远。结果往往是你在台上讲得唾沫横飞,头头是道,他在台下昏昏其然,我行我素。
  孩子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具体的、生动形象的事例所起的教育效果远比简单的说教要强得多。因为这些事例贴近他们的生活,有许多其实就是他们生活的再现,只不过是这些埋藏在孩子的心底没有被触动罢了。赞可夫曾经说过:“一旦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量——就会发挥有效的作用。”是啊,孩子的心弦一旦被触动,再辅之以适当的点拨,怎么能不弹奏出动人的乐章呢?
  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它的核心在于能够使人的心灵被“唤醒”。一旦心灵被唤醒,心中的坚冰被融化,其产生的震撼力是惊人的。心理学研究认为,情感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具有很强的感染作用。如果我们在教育学生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既有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感化与陶冶,又抓住了教育的一些契机,有意识地运用情感的感染作用,使学生获得高峰体验,获得“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益与海的”心理感受,则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就可以大大提高。
其他文献
语文,是中国民族文化之根,语文的教育必须根植于传统文化土壤上。中华民族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俗文化。它们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生命机体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体现了我们的民族精神、民族性格。了解和研究民俗文化对于高中学生是有必要的。在高中阶段,语文教材中关于民俗文化可分为四类:  一、少数民族风情习俗  在整个高中语文教材中沈从文的《边城》是最具有代表性。阅读《边城》仿
期刊
一、课内,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提高语文素养  1.在兴趣的激发下,引导学生学习语文  心理学家认为:学习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世界、渴求获得文化知识和不断探求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动向。它是学生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是学习强化剂,是学习获得成功的十分重要的条件。有兴趣才有求职的欲望,才有可能培养他们的才行和灵性。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教师要有自己的教学特点。  2.在教材中,引导学生直接体
期刊
一、利用情景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内在驱动力  新课程的改革,对以往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传统的语文教学已经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而且制约了教育的发展,教师的越俎代庖,使学生丧失了展现自我的机会。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信息时代的到来,知识传播方式和途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新的教学模式要求下,教师不应该再是面面俱到的教书匠,而应是学生的服务员,学生才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因此,关注学生个性的发
期刊
一、传统的教师角色  我国传统的教育中,社会对教师赋予了很多的角色形象,一些隐喻,如“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辛勤的园丁”“教师是蜡烛”“教师是导演、警察”等都是社会对教师角色的一种认识。在这样一种认识下,社会淡漠教师的内在尊严与劳动欢乐,并且教师是知识权威,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课程的被动执行者。由此导致忽视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忽视教师的持续学习成长,教师不能在于学生的发展中共同成长。而教出
期刊
一、朗读背诵有助于学生发展记忆力,提高理解能力  俄国生理学家谢切诺夫说:“一切智慧的根源在于记忆。”朗读背诵是增强记忆的一大秘诀。宋代学者陈亮云:“童子以记诵为能。”有现在足够的记忆才有他日丰富多变的理解,有深刻的朗诵才有成年时源源不绝的活用。事实上,一个人等到理解力强了,恐怕背诵的大好时光也就过去了。应当趁年纪小,精力旺盛,记忆力强时大量背诵。就像牛儿吃草一样,先抢着囫囵吃进去,到吃饱了以后,
期刊
一、创设民主氛围,建构课堂品味平台  要想让学生在品味课文过程中彰显个性的风采,前提就是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的主体感受,建构课堂品味平台。我国传统的“师道尊严”的观念,往往是教师居高临下,我教你学、我说你听的单向传递造成了师生之间的不平等性和情感、心理上的距离感。这种师生角色地位的恒定化,桎梏了学生的个性,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极大地影响了教学效果的提高。教学民主化的一
期刊
关于宽容,我本人的理解,就是我们要有一个广阔的胸怀。宽容应该是一种情感,一种气度。而教育的宽容所涵盖的内容似乎更为广泛,它应该包含热爱、尊重、信任、理解、沟通,她是一种巨大的人格魅力,能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感染力。  有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有位渔夫出海捕鱼,从海里捞到一颗大珍珠。这颗珍珠晶莹圆润,渔夫爱不释手。但美中不足的是,珍珠上面有个小黑点。渔夫心想,如果能把小黑点去掉,珍珠完美无瑕,就会成
期刊
文言文阅读教学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难点,往往是事倍而功半。有些学生甚至把文言文称作“第二外语”!但是它在整个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确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指出:“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结合自己的所教所见所思,
期刊
当前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的一项重大工程,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认为语文教学也必须立足于素质教育,牢固树立“育人的观点”,把教育纳入“育人”的大目标,重视培养学生的理想、道德、能力、文化和审美等方面的素养。教在今天,想在明天,以明日社会主义建设者需要素质与能力,促进今天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一、立足教材文本,丰富学生的知识素养,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    叶圣陶曾说:“语文是交际和交流的工
期刊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推行和实施,新的教学理念给高中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一时间,“小组合作”作为一种新课标理念下的教学方法被广大语文教师所推崇。无论是市县级的观摩课,还是校内的公开课,总离不开小组合作的重头戏。就在大家为“小组合作”拍手叫好的那一刻,我却对“小组合作”这种形式有着自己的一点想法。我觉得任何事物都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