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职工作为企业的关键组成部分,对企业的正常运行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意义,他们是企业动力的源泉,是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因此如何切实保障企业职工劳动经济效益是当下社会经济和企业发展中研究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在社会效益初次分配结构组成中,企业职工是重中之重,而对企业职工来说,劳动报酬比例的确定对其今后在劳动活动中的表现积极性有着一定的影响,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导致我国部分企业职工劳动经济效益得不到根本的保障,其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在现代化社会建设过程中,劳动关系是社会关系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无论是对社会发展还是对企业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社会和企业都应当担负起对劳动者经济效益的保障责任,尤其是企业应当将职工劳动经济效益的保障工作与企业的发展挂钩,并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建立健全企业职工在劳动活动中效益的分配制度,为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浅析企业职工劳动经济效益存在的主要问题
最近几年,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企业和企业职工的法律意识也在不断的增强,这样以来企业职工的劳动经济效益也得到了基本的保障,这对社会和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这些与企业职工劳动经济效益有关的法律制度的执行力度不足,在社会发展中仍旧存在企业职工劳动经济效益得不到保障的情况,例如部分企业职工的劳动投入和收入差距过大,企业职工的最低保障水平与社会平均水平存在差距,企业职工在参与劳动活动中存在安全隐患等。其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结构性失业现象尤为显著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以及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我国产业经济结构进入到了全面调整和优化的关键时期,同时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式也在逐渐发生着变化,例如一些制造行业由于进行了产业的优化升级,导致对职工的需求出现了分化现象。而对于一些劳动密集型行业来说,其在发展过程中对劳动力的需求还是比较大的,但是文化程度高、拥有劳动技能的劳动力在社会市场中比较受欢迎,而对于一些文化程度低、技能水平差的劳动力就逐渐被社会或者是企业所淘汰。现阶段我国在职业技能培训方面的发展还不成熟,相关的保障制度与国外相比还不完善,尤其是在我国制造行业迅速发展的今天,劳动者所掌握的传统技能已经无法满足当下企业发展的需要,社会失业现象逐渐由量变发展到质变,即由传统的劳动力过剩向劳动力质量储备不足转变,劳动技能短缺的结构性失业成为了当下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
(二)劳动分配制度还不成熟
现阶段,对于我国来说,企业初次分配制度相对来说还不完善,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尤其是在效益分配过程中,企业职工并不占据着优势。这些年,随着我国加大了对劳动者经济效益的保障力度,企业占有份有一定的提高,但是企业职工的劳动经济效益却存在一定程度的下降,在分配制度作用下,我国劳动收入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对社会稳定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另外我国二次分配调节制度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尤其是社会政策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并不明显。对于一些发达国家而言,大部分税收收入都投入到了社会保障、教育、医疗保健以及公共服务建设等方面,据数据统计分析发现,在这些方面的投入约占总税收收入的70%-80%,而对于我国来说,在以上这些方面的投入约占总税收收入的25%左右,这与我国当下经济发展水平是不相符的,同时这种情况的出现也是劳动关系矛盾向社会矛盾转变的主要原因,这一现象的存在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具有不利的影响。
二、探讨企业职工劳动经济效益问题的解决措施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知,当下我国企业职工劳动经济效益分配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且这些问题的存在无论是对社会经济稳定的发展,还是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都是十分不利的,因此应当加大对这些问题的重视和研究力度,结合我国社会劳动关系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企业职工劳动经济效益制度,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加强对劳动者的技能培训,缓解当下失业紧张现状
我国在对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方面的力度还不足,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首先应当加强对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建立健全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制度,这样以来一方面可以有效的保障劳动者的经济权益不受侵害,让每一位劳动者都拥有就业的权利,另一方面对企业自身的发展也具有积极的影响意义。其次,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的关键时期,同时这一时期内我国经济发展速度也在不断的提高,而对于劳动者而言,其就业形势将会越来越严峻,这时职工工会就应当发挥自身的作用,从战略高度出发,加强对劳动者就业培训工作的力度,同时一旦发现企业职工的劳动经济效益受到侵害时,工会组织应当立即进行干预,切实保障职工的权益。另外在企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的背景下,工会组织应当结合企业发展的需要和职工自身的技能水平,对企业职业进行专业技能和素质进行再培训,为企业就业结构的优化提供基础,同时也解决了职工的就业问题,为企业和职工建立了弹性的就业机制,实现“双赢”的局面。最后,企业也应当不断的改进和完善内部技能培训制度,加大技能培训设施的投入力度,以切实保障培训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在以上这些措施综合作用下,一方面提高了劳动者的劳动技能水平,保障了企业职工的劳动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也为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完善劳动分配制度,提高职工劳动报酬
首先,对于企业来说应当站在长远发展的角度来制定职工工资的增长制度,以最大限度的缩小职工之间收入差距。首先企业应当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建立工资集体协商机制,以切实保证工资增长的合理性,同时也对调动企业职工的劳动积极性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企业工会组织应当对企业制定的工资制度、职工的工资水平等进行分析,结合职工的具体情况对职工薪酬的调整进行协商,这样以来一方面可以不断完善企业工资协调机制,另一方面使职工劳动经济效益和企业劳动生产率等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为今后职工工资的支付和职工参与劳动活动积极的提高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其次工会应当加大对企业职工劳动经济效益保障制度实施的监督力度,而在保障职工利益的同时也应当为企业的发展不受影响,实现企业与职工利益共享、效益共创的新局面。另外工会在建立和完善工资协商制度的过程中应当深入了解职工内心的想法,为后续得到职工的支持提供基础,切不可以职工的权益来谋求企业的发展。
(三)政府部门制定相关的就业政策
各地区政府部门在引起开发项目的过程中,应当优先考虑一些扩大就业影响的建设项目,这样以来一方面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可以解决就业问题;政府部门应当加大对一些中小型企业的扶持力度。中小型企业在吸纳劳动力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为缓解当下紧张的就业现状做出了贡献,因此地区政府部门应当制定相关的政策来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动力;建立健全农民工专业技能培训制度,提高农民工的技术水平。同时政府部门还应当制定相关的政策,鼓励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保障劳动经济效益的提升。
三、结论
综上所述,企业职工劳动经济效益得到保障是企业发展的前提,同时对企业今后进一步的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意义,对此企业应当加大重视力度,保障职工劳动经济效益,为企业今后经济效益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作者单位为苏州UL美华认证有限公司)
在现代化社会建设过程中,劳动关系是社会关系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无论是对社会发展还是对企业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社会和企业都应当担负起对劳动者经济效益的保障责任,尤其是企业应当将职工劳动经济效益的保障工作与企业的发展挂钩,并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建立健全企业职工在劳动活动中效益的分配制度,为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浅析企业职工劳动经济效益存在的主要问题
最近几年,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企业和企业职工的法律意识也在不断的增强,这样以来企业职工的劳动经济效益也得到了基本的保障,这对社会和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这些与企业职工劳动经济效益有关的法律制度的执行力度不足,在社会发展中仍旧存在企业职工劳动经济效益得不到保障的情况,例如部分企业职工的劳动投入和收入差距过大,企业职工的最低保障水平与社会平均水平存在差距,企业职工在参与劳动活动中存在安全隐患等。其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结构性失业现象尤为显著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以及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我国产业经济结构进入到了全面调整和优化的关键时期,同时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式也在逐渐发生着变化,例如一些制造行业由于进行了产业的优化升级,导致对职工的需求出现了分化现象。而对于一些劳动密集型行业来说,其在发展过程中对劳动力的需求还是比较大的,但是文化程度高、拥有劳动技能的劳动力在社会市场中比较受欢迎,而对于一些文化程度低、技能水平差的劳动力就逐渐被社会或者是企业所淘汰。现阶段我国在职业技能培训方面的发展还不成熟,相关的保障制度与国外相比还不完善,尤其是在我国制造行业迅速发展的今天,劳动者所掌握的传统技能已经无法满足当下企业发展的需要,社会失业现象逐渐由量变发展到质变,即由传统的劳动力过剩向劳动力质量储备不足转变,劳动技能短缺的结构性失业成为了当下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
(二)劳动分配制度还不成熟
现阶段,对于我国来说,企业初次分配制度相对来说还不完善,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尤其是在效益分配过程中,企业职工并不占据着优势。这些年,随着我国加大了对劳动者经济效益的保障力度,企业占有份有一定的提高,但是企业职工的劳动经济效益却存在一定程度的下降,在分配制度作用下,我国劳动收入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对社会稳定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另外我国二次分配调节制度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尤其是社会政策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并不明显。对于一些发达国家而言,大部分税收收入都投入到了社会保障、教育、医疗保健以及公共服务建设等方面,据数据统计分析发现,在这些方面的投入约占总税收收入的70%-80%,而对于我国来说,在以上这些方面的投入约占总税收收入的25%左右,这与我国当下经济发展水平是不相符的,同时这种情况的出现也是劳动关系矛盾向社会矛盾转变的主要原因,这一现象的存在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具有不利的影响。
二、探讨企业职工劳动经济效益问题的解决措施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知,当下我国企业职工劳动经济效益分配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且这些问题的存在无论是对社会经济稳定的发展,还是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都是十分不利的,因此应当加大对这些问题的重视和研究力度,结合我国社会劳动关系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企业职工劳动经济效益制度,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加强对劳动者的技能培训,缓解当下失业紧张现状
我国在对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方面的力度还不足,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首先应当加强对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建立健全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制度,这样以来一方面可以有效的保障劳动者的经济权益不受侵害,让每一位劳动者都拥有就业的权利,另一方面对企业自身的发展也具有积极的影响意义。其次,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的关键时期,同时这一时期内我国经济发展速度也在不断的提高,而对于劳动者而言,其就业形势将会越来越严峻,这时职工工会就应当发挥自身的作用,从战略高度出发,加强对劳动者就业培训工作的力度,同时一旦发现企业职工的劳动经济效益受到侵害时,工会组织应当立即进行干预,切实保障职工的权益。另外在企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的背景下,工会组织应当结合企业发展的需要和职工自身的技能水平,对企业职业进行专业技能和素质进行再培训,为企业就业结构的优化提供基础,同时也解决了职工的就业问题,为企业和职工建立了弹性的就业机制,实现“双赢”的局面。最后,企业也应当不断的改进和完善内部技能培训制度,加大技能培训设施的投入力度,以切实保障培训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在以上这些措施综合作用下,一方面提高了劳动者的劳动技能水平,保障了企业职工的劳动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也为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完善劳动分配制度,提高职工劳动报酬
首先,对于企业来说应当站在长远发展的角度来制定职工工资的增长制度,以最大限度的缩小职工之间收入差距。首先企业应当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建立工资集体协商机制,以切实保证工资增长的合理性,同时也对调动企业职工的劳动积极性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企业工会组织应当对企业制定的工资制度、职工的工资水平等进行分析,结合职工的具体情况对职工薪酬的调整进行协商,这样以来一方面可以不断完善企业工资协调机制,另一方面使职工劳动经济效益和企业劳动生产率等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为今后职工工资的支付和职工参与劳动活动积极的提高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其次工会应当加大对企业职工劳动经济效益保障制度实施的监督力度,而在保障职工利益的同时也应当为企业的发展不受影响,实现企业与职工利益共享、效益共创的新局面。另外工会在建立和完善工资协商制度的过程中应当深入了解职工内心的想法,为后续得到职工的支持提供基础,切不可以职工的权益来谋求企业的发展。
(三)政府部门制定相关的就业政策
各地区政府部门在引起开发项目的过程中,应当优先考虑一些扩大就业影响的建设项目,这样以来一方面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可以解决就业问题;政府部门应当加大对一些中小型企业的扶持力度。中小型企业在吸纳劳动力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为缓解当下紧张的就业现状做出了贡献,因此地区政府部门应当制定相关的政策来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动力;建立健全农民工专业技能培训制度,提高农民工的技术水平。同时政府部门还应当制定相关的政策,鼓励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保障劳动经济效益的提升。
三、结论
综上所述,企业职工劳动经济效益得到保障是企业发展的前提,同时对企业今后进一步的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意义,对此企业应当加大重视力度,保障职工劳动经济效益,为企业今后经济效益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作者单位为苏州UL美华认证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