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加压疝气带治疗婴儿脐疝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11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76例婴儿脐疝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并按患者住院尾号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治愈率为42.11%,治疗2个月后,治愈率为76.32%,治疗3个月后,治愈率为100.00%;对照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治愈率为34.21%,治疗2个月后,治愈率为57.89%,治疗3个月后,治愈率为73.68%。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1个月及2个月后,没有显著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存在显著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压疝气带在治疗婴儿脐疝疾病的临床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加压疝气带;婴儿脐疝;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656.2+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8-077-01
婴儿脐疝为一种先天发育不良疾病,发病率为5—10%,一般采用非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1]。基于该疾病的病理特点,笔者为详细了解分析加压疝气带治疗婴儿脐疝临床效果,特选取我院在2011年11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76例婴儿脐疝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研究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1年11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76例婴儿脐疝患者,按患者住院尾号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患者为38例,男26例,女12例;患者年龄为3—12个月,平均年龄为7.54±0.19个月;对照组患者为38例,男25例,女13例;患者年龄为4—12个月,平均年龄为8.31±0.25个月;对比两组患者之间的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均没有显著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
1.2方法
治疗组患者采用加压疝气带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普通疝气带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1.2.1治疗组患者用加压疝气带实施治疗,医护人员用指端压迫患者脐突出部位,进而使脐疝恢复腹腔;之后用中指对患者疝中央进行按压,使其内陷,之后采用疝气球压迫患者内陷处,并对其进行相应的固定对策。当患者洗澡时,应去掉加压疝气带,待患者洗完澡后,应依据上述方法重新对患者加压疝气带进行固定。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时间的治疗,1个月为1疗程。
1.2.2对照组患者用普通疝囊带压迫法实施治疗,首先医护人员选两条胶布,胶布的宽度约为5厘米,将其中一条胶布中间开孔,此时使另一条胶布一端形成狭窄条形,穿过胶布中间孔。之后,医护人员对胶布实施交叉牵拉,使其紧贴在患者皮肤处,粘贴后通过手指按压患者脐疝中央部位,进而出现内陷症状,2至3天对患者更换一次胶布。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时间的治疗,1个月为1疗程。
1.3治愈标准
患者实施治疗后,临床症状减轻,脐部局限性肿块消失,且在腹压增加时,没有出现复发现象[2]。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治愈率为42.11%(16/38),治疗2个月后,治愈率为76.32%(29/38),治疗3个月后,治愈率为100.00%(38/38);对照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治愈率为34.21%(13/38),治疗2个月后,治愈率为57.89%(22/38),治疗3个月后,治愈率为73.68%(28/38)。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1个月及2个月时,两组患者的治愈率没有显著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患者治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脐疝疾病为一种先天性发育缺陷的疾病,该疾病出现的主要群体为新生婴儿,发病率在5—10%之间。脐部可复性肿块为其主要临床症状,特别在患者啼哭时,该种症状尤其明显。临床上非手术措施为治疗该疾病的主要手段[3]。以往采用的主要为“T”型疝气带及腰带式疝气带进行治疗,其主要是用布条或者是弹性钢条紧压患者腹肌,有效增强缺损处腹壁肌肉力量,进而有效阻止疝突出。但是该种治疗方法具有固定不理想,极易出现滑动等缺陷,严重时出现疝内容物突出等症状,因此,其作用面积较小,力量较为薄弱,尤其是在患者啼哭时,该种治疗方法不能很好的压迫患者疝部位。加压疝气带为一种新型的、包括腰带、横杆、上下调节杆以及疝气球的有效治疗器具,其不仅可以有效压迫患者疝环腹肌缺损处,还可以有效避免疝气球出现移位现象。其具有固定牢固、固定面积较大等特点,因此,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治疗效果[4]。因此,加压疝气带在治疗婴儿脐疝疾病临床上效果显著优于普通疝气带的,受患者及其家属欢迎。通过本次研究证明,加压疝气带在治疗婴儿脐疝疾病的临床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如本次研究中,选用加压疝气带进行治疗的治疗组患者,其治疗1个月后治愈率为42.11%,治疗2个月后治愈率为76.32%,治疗3个月后治愈率为100.00%;但采用普通疝气带进行治疗的对照组患者,其治疗1个月后治愈率为34.21%,治疗2个月后治愈率为57.89%,治疗3个月后治愈率为73.68%。治疗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治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加压疝气带值得在治疗婴儿脐疝疾病的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余先锋.加压疝气带治疗婴儿脐疝54例[J]. 社区医学杂志, 2013,14(11):124--125.
[2]林太鸿,卢恩文,李春娘等.加压疝气带治疗婴儿脐疝临床观察[J]. 中国医药导报, 2007,06(31):520--521.
[3]陈宝珍.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临床效果分析[J]. 中国保健营养, 2013,10(03):136--137.
[4]卢世伟.探讨小切口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效果[J]. 中国保健营养, 2013,12(02):136--137.
关键词:加压疝气带;婴儿脐疝;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656.2+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8-077-01
婴儿脐疝为一种先天发育不良疾病,发病率为5—10%,一般采用非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1]。基于该疾病的病理特点,笔者为详细了解分析加压疝气带治疗婴儿脐疝临床效果,特选取我院在2011年11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76例婴儿脐疝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研究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1年11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76例婴儿脐疝患者,按患者住院尾号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患者为38例,男26例,女12例;患者年龄为3—12个月,平均年龄为7.54±0.19个月;对照组患者为38例,男25例,女13例;患者年龄为4—12个月,平均年龄为8.31±0.25个月;对比两组患者之间的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均没有显著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
1.2方法
治疗组患者采用加压疝气带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普通疝气带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1.2.1治疗组患者用加压疝气带实施治疗,医护人员用指端压迫患者脐突出部位,进而使脐疝恢复腹腔;之后用中指对患者疝中央进行按压,使其内陷,之后采用疝气球压迫患者内陷处,并对其进行相应的固定对策。当患者洗澡时,应去掉加压疝气带,待患者洗完澡后,应依据上述方法重新对患者加压疝气带进行固定。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时间的治疗,1个月为1疗程。
1.2.2对照组患者用普通疝囊带压迫法实施治疗,首先医护人员选两条胶布,胶布的宽度约为5厘米,将其中一条胶布中间开孔,此时使另一条胶布一端形成狭窄条形,穿过胶布中间孔。之后,医护人员对胶布实施交叉牵拉,使其紧贴在患者皮肤处,粘贴后通过手指按压患者脐疝中央部位,进而出现内陷症状,2至3天对患者更换一次胶布。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时间的治疗,1个月为1疗程。
1.3治愈标准
患者实施治疗后,临床症状减轻,脐部局限性肿块消失,且在腹压增加时,没有出现复发现象[2]。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治愈率为42.11%(16/38),治疗2个月后,治愈率为76.32%(29/38),治疗3个月后,治愈率为100.00%(38/38);对照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治愈率为34.21%(13/38),治疗2个月后,治愈率为57.89%(22/38),治疗3个月后,治愈率为73.68%(28/38)。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1个月及2个月时,两组患者的治愈率没有显著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患者治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脐疝疾病为一种先天性发育缺陷的疾病,该疾病出现的主要群体为新生婴儿,发病率在5—10%之间。脐部可复性肿块为其主要临床症状,特别在患者啼哭时,该种症状尤其明显。临床上非手术措施为治疗该疾病的主要手段[3]。以往采用的主要为“T”型疝气带及腰带式疝气带进行治疗,其主要是用布条或者是弹性钢条紧压患者腹肌,有效增强缺损处腹壁肌肉力量,进而有效阻止疝突出。但是该种治疗方法具有固定不理想,极易出现滑动等缺陷,严重时出现疝内容物突出等症状,因此,其作用面积较小,力量较为薄弱,尤其是在患者啼哭时,该种治疗方法不能很好的压迫患者疝部位。加压疝气带为一种新型的、包括腰带、横杆、上下调节杆以及疝气球的有效治疗器具,其不仅可以有效压迫患者疝环腹肌缺损处,还可以有效避免疝气球出现移位现象。其具有固定牢固、固定面积较大等特点,因此,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治疗效果[4]。因此,加压疝气带在治疗婴儿脐疝疾病临床上效果显著优于普通疝气带的,受患者及其家属欢迎。通过本次研究证明,加压疝气带在治疗婴儿脐疝疾病的临床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如本次研究中,选用加压疝气带进行治疗的治疗组患者,其治疗1个月后治愈率为42.11%,治疗2个月后治愈率为76.32%,治疗3个月后治愈率为100.00%;但采用普通疝气带进行治疗的对照组患者,其治疗1个月后治愈率为34.21%,治疗2个月后治愈率为57.89%,治疗3个月后治愈率为73.68%。治疗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治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加压疝气带值得在治疗婴儿脐疝疾病的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余先锋.加压疝气带治疗婴儿脐疝54例[J]. 社区医学杂志, 2013,14(11):124--125.
[2]林太鸿,卢恩文,李春娘等.加压疝气带治疗婴儿脐疝临床观察[J]. 中国医药导报, 2007,06(31):520--521.
[3]陈宝珍.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临床效果分析[J]. 中国保健营养, 2013,10(03):136--137.
[4]卢世伟.探讨小切口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效果[J]. 中国保健营养, 2013,12(02):136--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