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971+.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8-075-01
腹部手术患者术后止痛使用镇痛泵,目前临床上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术后硬膜外接镇痛泵持续镇痛,另一种是术后拔管而用传通的肌内或静脉置管,两者都在临床上是一种有效的止痛方法。而在我院外科常用的是传通的持续皮下置管方法,本人根据自己在外科的临床实践,对30例胆囊摘除术术后置管的效果观察,获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其结果及观察方法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30例,男12例,女18例,均是胆囊摘除术术后置管的住院病人。其中病危1人,病重4人。置管时间最短1天,最长4天,其中三天以内为18例,4天为8例,2天为2例,1天为2例。均无发生血肿,局部或全身性的感染,静脉炎,拨管后局部稍有红肿,愈后良好。
2方法
2.1体位及穿刺部位 病人取舒适体位,常选择前臂外侧上方,肱二头肌处,前臂外展下受影响。
2.2操作方法 了解病人的身体状况,向患者解释取得患者合作,首先检查泵管的完整性,有效期,按无菌技术常规消毒皮腹穿刺点,直径为6—8cm,按输液法连接泵管,将泵管充满液体,排净空气,松动套管针外套管,左手绷紧皮腹,右手拇指示指固定针柄,与皮腹成15°—20缓慢进针皮下,以皮腹肉眼看到针蕊隆起为准,深度不能达到肌内,一手固定针蕊,一手拇指与示指将外套全部送入皮下,压住导管前端,抽出针蕊,连接泵管,旋紧连接帽,用无菌透明膜作封闭式固定。操作过程中密切观察病人,及时沟通转移病人的注意力,尽量减轻病人的痛苦。
3结果
3.1术后使用镇痛泵的第1组30例,不使用镇痛泵的第2组20例,两组术后48小时内血压、脉搏、呼吸、尿量与术前比较无明显改变,恶心呕吐,切口疼痛需对症处理或入睡困难的发生率,第1组明显低于未用镇痛泵的第2组,结论胆囊摘除术术后使用皮下置镇痛泵的可以取得较好效果,副作用少,可以推广使用。
3.2皮下置管已广泛应用于我院临床,镇痛效果良好,使用方法简便,不影响患者的正常活动,伤口感染率0.1%,正常速度3—4天泵完即可拨管。
4护理观察
4.1、置管时严格无菌操作规程,穿刺时由于不能刺入肌内,所以穿刺时勿必缓慢,针尖必须低于15°,本组穿刺误突破皮腹,立即停止穿刺,严格消毒,按在穿刺点不出血为止。为了避免多次穿刺造成皮腹损伤,我们在穿刺时,手指按压皮腹部位必须要紧绷,针蕊送到时速度要慢,切勿按压针尖部分
4.2、放置导管时遇到阻力,切勿强行插入,以免导管扭曲断裂。泵管可以夹在任何部位,活动时便于携带,早期下床不受影响。本组未发生导管扭曲折叠现象,同时,由于导管扩张皮肤进针处而置管,所以患者泵速正常,疗效好。
4.3置管期间注意观察局部有无红肿、渗血、感染,本组加强护理巡视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在观察中发现4例置管第2天局部稍有红肿,即行拨管,用50硫酸镁湿敷,2例3天,2例5天症状消退。
4.4防止留置管的阻塞及滑脱,是否起效、是否漏液,本组有3例置管1天发现导管脱落,疼痛剧烈,1例置管2天由于病人处于意识模糊状态,被其无意识将管拔出,3例及时发现及时处理,重新置管,病人无术后剧痛期,提高了病人术后的生活质量。
5讨论
胆囊结石摘除术术后由于切口疼痛,影响了病人的呼吸和咳簌,病人不敢翻身活动,从而引起血氧饱和度下降,坠积性肺炎,褥症等并发症,不利于病人的康复。对此,采用止痛药物进行治疗,由于给药的方法不同,效果也不尽相同。近年来兴起的持续硬膜外置镇痛泵的方法,使术后的止痛效果有了明显的改善。而我院近年来的皮下静脉置镇痛泵的方法,在临床实践上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术前向病人及家属详细讲解术后镇痛的作用和原理,注事事项,说明其良好的镇痛效果和明显副作用,消除病人的不良反应。术后在镇痛效果好的情况下,鼓励病人翻身、咳簌排痰,加强床上活动或早日下床活动。这样有助于减少并发症和早期康复,同时避免了重复注射止痛剂,减轻了护士工作量,提高了护理的工作效率。
腹部手术患者术后止痛使用镇痛泵,目前临床上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术后硬膜外接镇痛泵持续镇痛,另一种是术后拔管而用传通的肌内或静脉置管,两者都在临床上是一种有效的止痛方法。而在我院外科常用的是传通的持续皮下置管方法,本人根据自己在外科的临床实践,对30例胆囊摘除术术后置管的效果观察,获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其结果及观察方法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30例,男12例,女18例,均是胆囊摘除术术后置管的住院病人。其中病危1人,病重4人。置管时间最短1天,最长4天,其中三天以内为18例,4天为8例,2天为2例,1天为2例。均无发生血肿,局部或全身性的感染,静脉炎,拨管后局部稍有红肿,愈后良好。
2方法
2.1体位及穿刺部位 病人取舒适体位,常选择前臂外侧上方,肱二头肌处,前臂外展下受影响。
2.2操作方法 了解病人的身体状况,向患者解释取得患者合作,首先检查泵管的完整性,有效期,按无菌技术常规消毒皮腹穿刺点,直径为6—8cm,按输液法连接泵管,将泵管充满液体,排净空气,松动套管针外套管,左手绷紧皮腹,右手拇指示指固定针柄,与皮腹成15°—20缓慢进针皮下,以皮腹肉眼看到针蕊隆起为准,深度不能达到肌内,一手固定针蕊,一手拇指与示指将外套全部送入皮下,压住导管前端,抽出针蕊,连接泵管,旋紧连接帽,用无菌透明膜作封闭式固定。操作过程中密切观察病人,及时沟通转移病人的注意力,尽量减轻病人的痛苦。
3结果
3.1术后使用镇痛泵的第1组30例,不使用镇痛泵的第2组20例,两组术后48小时内血压、脉搏、呼吸、尿量与术前比较无明显改变,恶心呕吐,切口疼痛需对症处理或入睡困难的发生率,第1组明显低于未用镇痛泵的第2组,结论胆囊摘除术术后使用皮下置镇痛泵的可以取得较好效果,副作用少,可以推广使用。
3.2皮下置管已广泛应用于我院临床,镇痛效果良好,使用方法简便,不影响患者的正常活动,伤口感染率0.1%,正常速度3—4天泵完即可拨管。
4护理观察
4.1、置管时严格无菌操作规程,穿刺时由于不能刺入肌内,所以穿刺时勿必缓慢,针尖必须低于15°,本组穿刺误突破皮腹,立即停止穿刺,严格消毒,按在穿刺点不出血为止。为了避免多次穿刺造成皮腹损伤,我们在穿刺时,手指按压皮腹部位必须要紧绷,针蕊送到时速度要慢,切勿按压针尖部分
4.2、放置导管时遇到阻力,切勿强行插入,以免导管扭曲断裂。泵管可以夹在任何部位,活动时便于携带,早期下床不受影响。本组未发生导管扭曲折叠现象,同时,由于导管扩张皮肤进针处而置管,所以患者泵速正常,疗效好。
4.3置管期间注意观察局部有无红肿、渗血、感染,本组加强护理巡视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在观察中发现4例置管第2天局部稍有红肿,即行拨管,用50硫酸镁湿敷,2例3天,2例5天症状消退。
4.4防止留置管的阻塞及滑脱,是否起效、是否漏液,本组有3例置管1天发现导管脱落,疼痛剧烈,1例置管2天由于病人处于意识模糊状态,被其无意识将管拔出,3例及时发现及时处理,重新置管,病人无术后剧痛期,提高了病人术后的生活质量。
5讨论
胆囊结石摘除术术后由于切口疼痛,影响了病人的呼吸和咳簌,病人不敢翻身活动,从而引起血氧饱和度下降,坠积性肺炎,褥症等并发症,不利于病人的康复。对此,采用止痛药物进行治疗,由于给药的方法不同,效果也不尽相同。近年来兴起的持续硬膜外置镇痛泵的方法,使术后的止痛效果有了明显的改善。而我院近年来的皮下静脉置镇痛泵的方法,在临床实践上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术前向病人及家属详细讲解术后镇痛的作用和原理,注事事项,说明其良好的镇痛效果和明显副作用,消除病人的不良反应。术后在镇痛效果好的情况下,鼓励病人翻身、咳簌排痰,加强床上活动或早日下床活动。这样有助于减少并发症和早期康复,同时避免了重复注射止痛剂,减轻了护士工作量,提高了护理的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