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扎实训练中感受“母亲的恩情”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taaa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计理念]
  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这是大家的共识。但如何将语言文字训练挤进阅读教学却是摆在广大语文教师面前的难题。本节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扎实的语言训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加深情感体验,增强感恩之心。
  本课设计从整体入手,以“母亲的恩情”为主线,紧紧抓住“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等等感人的重点语句,运用“读——思——议——读”的教学策略,带领学生扎实地进行表达训练,从而将学生的情感体验一步步地推向更高层次。
  学生不是无情物,只是未到动情处。教学中,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情感积累、知识积累,拉近学生生活与文本的距离,通过语言文字的扎实训练,使学生与文本动情地对话,并在对话中不断丰富文本内涵。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与文本、与文中的人物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实现教与学的高效益。
  [教学过程]
  
  一、运用词语,整体把握
  
  1 复习导入。出示下列词语,请学生读一读。
  缝补 湿润 抚摸 注视 恩情
  慈爱 沐浴 报答 铭记 著名
  2 指名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
  3 请学生用上述词语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阅读教学要遵循“整体——部分——整体”的原则。学生读词、读文、用词,使词语复习经历了“认读——理解——运用”的过程,将语言文字训练与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巧妙结合。]
  
  二、抓住重点,反复训练
  
  (一)引导学习第一自然段。
  1 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画出最能反映母亲对孟郊爱的句子。
  2 组织交流,出示:
  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
  (1)从“夜深了”、“还”你体会到什么?(体会母亲缝补衣服的时间很长)
  (2)从“油灯”你体会到什么?(体会到光线不好)
  (3)从“一针针一线线”你体会到什么?(体会到母亲缝补衣服的认真)
  设计情境,指导感情朗读。出示:
  夜晚,母亲在______。一个小时候过去了,母亲还在________,又一个小时过去了。母亲仍然在_________。(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
  油灯光线昏暗,时间长了,母亲的眼睛疼起来了,她还在_________;她手酸了,腰痛了,她还在___________。(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
  3 师:母亲缝补衣服时间长,光线暗,眼睛花,手酸腰痛,母亲是怎么想的?(课文中的原句:“她想,孩儿这次外出,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师: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想得很多,很多)
  师:母亲还会想些什么呢?(让学生发挥想象进行补充)
  4 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手段,对低年级儿童,朗读指导方法最忌单调。上述设计,紧紧抓住最能反映“母亲的恩情”的句子,强化对重点词语的推敲打磨,让学生深深地体会到母亲为儿子缝补衣服的劳苦,并在反复朗读中增强了体验。]
  (二)引导学习第二自然段。
  1 师:读一读第二自然段,说说母亲对儿子说了什么。(“郊儿,你可要早点儿回来呀!”)
  师:从这句话,你体会到什么?(儿行千里母担忧)师:母亲说这句话时,心里会怎么想?出示:
  儿啊,你在外_______。
  (如:①儿啊,你在外可不要太挂念母亲啊!②儿啊,你在外天冷了,要及时加衣服。③儿啊,你在外可不要饿着……)
  2 师:为什么课文只写了这一句“郊儿,你可要早点儿回来呀”?(因为只有看到儿子平安回来了,母亲才最放心)
  师:从“早点儿”你体会到什么?(儿子早一点儿回来,母亲就早一点儿放心)指导朗读这一句。
  3 师:你从“母亲的头上又多了几根白发”体会到什么?(体会到母亲深夜里为儿子缝补衣服的“辛苦劳累”,母亲为儿子外出远行的“担心”)
  师:此情此景怎能不感动孟郊呢?所以,他眼睛湿润了。
  4 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
  [儿子离家,母亲总是千叮咛万嘱咐。这一点学生是有切身体验的。教学中,设计了“儿啊,你在外
  ”的补充题,学生是有话可说的,说的过程就是体会孟郊母亲对儿子一片真情的过程。因为这样的理解是建立在学生体验的基础上,所以,学生的朗读也就能表达真情。]
  (三)引导学习第三自然段。
  1 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2 (学生读好后)师:孟郊抚摸着身上的衣服,心里会想到些什么情景?
  根据学生的发言,相机出示:
  想到——出发前的那个夜晚,母亲在光线昏暗的油灯下_______,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过去了,母亲的眼睛疼起来了,手酸了,腰痛了,她仍在_______。
  想到——出发时的那天早上,母亲千言万语化作一句话“_____________!”想到——母亲头上又________。
  想到——离开家后。母亲天天________。想到——现在母亲可能正在___________,母亲头上_________________。
  孟郊看到路边的小草长得生机勃勃,心里想_____________。(母亲的慈爱,不就像这春天里太阳的光辉吗?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怎样都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啊!)
  3 说说“母亲的慈爱,不就像这春天里太阳的光辉”的意思。
  师:为什么“母亲的慈爱”就像“春天里太阳的光辉”?(小草的生长离不开春天的太阳,孩子的成长离不开母亲的慈爱)
  师:听了同学们的发言,我想起了《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指名唱唱这首歌。
  4 师:是啊,只有在母亲的关爱下才能幸福地成长。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
  [由“在外的孟郊抚摸着身上衣服会怎么想”巩固前文的学习,既是语言文字的训练,又可以进一步体验“母亲的恩情”。特别是在理解“母亲的慈爱。不就像这春天里太阳的光辉吗”一句,通过唱《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情感,使学生与文本、与钟者产生共鸣,为学生读好这一自然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引导学习课文结尾。
  1 指名学生读《游子吟》。
  2 联系前文。说说诗的意思。
  3 带着感情朗读这首诗。
  4 师:母亲的恩情孟郊永远铭记在心。就在他50岁那年,写成了这首著名的小诗《游子吟》。“铭记”是“刻在心里”的意思。在孟郊心里会刻有什么呢?
  学生自由说。(结合前文的学习,加以点拨。如:深夜缝补衣服的情景,送儿远行的话语,母亲头上的白发,母亲每天盼儿归来的情景……)
  [讲解诗句意思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复述前文内容的训练过程。对“在孟郊心里会刻有什么呢”这一问题的回答,既是学生口头的表达训练,又是情感的进一步深化,同时又有助于学生对诗句的理解。]
  
  三、联系生活,适度拓展
  
  1 师:是啊,母亲的恩情让孟郊永远也忘不了。在教们身上,你也一定会体会到“母亲的恩情”!谁能举例说说?(学生自由表达)
  2 师:是啊,母亲的恩情是伟大的,我们无论走到拿里,我们无论怎样,都要将母亲的恩情铭记在心。让我们再次深情地朗读《游子吟》这首小诗。
  3 有感情地背诵这首小诗。
  4 课后作业:用笔写写自己母亲的恩情。
  [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的教育贵在感染、熏陶,结合本文的学习,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母亲的恩情,这样学生就会从内心深处产生感动之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总评
  不可否认,各个学科均有人文性的特点。但各个学科培养人文精神的手段是不一样的。语文学科靠什么呢?靠语言文字。所以,对学生进行情感的熏陶、感染。不是靠说教,也不是靠其他学科的手段,而是主要靠语言文字训练来实现。
  本节课教学设计了一些语言文字训练题。通过这些训练,学生感受到母亲对孟郊“缝补衣服”的劳动之苦、送行及思念的牵挂之苦。这些苦,凭借学生的嘴通过语言表达出来了,在反复表达的过程中,学生的内心一定会形成相应的情感体验,从而与文本产生共鸣。有了这样的基础,学生的朗读就会入情入境,对诗意的理解也就不会停留在“翻译”的层面上。
  语文教学,需要扎实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而语言文字训练需要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升华情感以及认识有机结合,即训练点的选择、训练内容的设计要讲究,避免步入机械训练的泥潭。
其他文献
识字是阅读的基础,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常常听到语文老师这样抱怨:识字教学任务重,课时少,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烦,教学枯燥乏味,效果不理想……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反思一:我们现今的识字教学,往往与阅读脱离。大部分教师所采用的基本方法是:老师导入新课以后就让学生自己读书,出示生字,自学生字,互相读读,几分钟以后检查自学情况,接着教师把生字从课文中抽取出来组成词语来读,然后是分析记忆字
课堂问答包括发问、候答、叫答、理答4个环节。前不久,我听了学校语文教师优课评比活动的十几节课,课堂上呈现的叫答环节引起了我的关注与思考,普遍存在这样一些现象:  1.形式的随心所欲。问题提出来了,教师只凭感觉叫答。一堂课上下来,优生叫答几次,中等生叫答几个,学困生发言几次,教师不得而知。  2.对象的几枝独秀。作为一种习惯性的提问方式,课堂教学往往会围绕少数基础好的学生转,基础差的学生常常成为课堂
习作要求    《啊,我发现了……》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积累·运用六》的一次习作训练。这次习作,有四点要求:一是选材的要求,即写“发现”,具体内容没有作限制,选材范围很广,具有极大的自由性;二是人称的要求,即用第一人称写;三是质量的要求,即要把发现了什么和发现的过程写清楚;四是有题目的规定,即要以“我发现……”为题,同时,“也可以根据所写的具体内容来拟定”。    设计理念    1.生活是
语文用一定的言语形式表达一定的言语内容,透过言语形式理解言语内容,进而凭借对言语内容的把握,品味言语表达的妙处,获得言语运用规律、技巧及言语本身。但当前一个倾向性的问题是阅读教学往往“得意而忘言”,一味注重人文理解、内容感悟,忽视语言的理解与运用,忽略语言的学习,特别是忽视体会词句的表达效果,忽视揣摩作者是怎样用语言表达思想内容的,忽视从读到写,了解文章写法。  那么什么叫“言”?什么叫“意”?“
《读书作文谱》系清初文章学家、语文教育家唐彪所著,后与《父师善诱法》合刻为《家塾教学法》。该书详尽阐述了唐彪在读书、作文方面的经验和主张,蕴含着丰富的系统论思想,是一本弥足珍贵、可资借鉴的写作教育论著。《读书作文谱》的价值不只是对作文法的阐述,更在于为我们构建起了一个涵盖主体建构、训练路径、体式法度等方面内容,且初具规模、独立完整的写作教育体系,值得我们认真地开掘和探释。  一、养性修身、精选熟读
教学目标    1.了解人际合作的重要性;  2.初步学习默契合作的技巧;  3.体验交流合作的快乐。    教学理念    1.在体验中交际一注重口语交际的情境性。古人云:“言为心声”。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的环境”里进行的。我通过“十指抬人”这个游戏创设交际的情境,让学生感受默契合作的重要性,产生交际的需要,从而诚恳地去寻求合作,在活动中学习默契合作的技巧与方法,达到乐于合作,默契合作的三维目标。
唐肃宗上元二年(公元760 年),杜甫五十岁。历史上这一年并不太平,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外族入侵,宦官专权,仍然困扰着唐王朝这个老大帝国。  远在成都的杜甫,与战乱中的中原相距遥远,似乎正沉浸在田园交响乐中。“他在这时期写了不少歌咏自然的诗。他所歌咏的,鸟类中有鸬鹚、燕、鸥、莺、黄鹂、凫雏、鹭、鹳鹈、花鸭;昆虫中有蝴蝶、蜻蜓、蜂、蚁;花木中有丁香、丽春、栀子、枇杷、杨柳、荷花、桃、李、桑、松、竹、
“春江水暖鸭先知”,“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亲身体验才会对事物有深刻的认识,产生真切的感受。然而,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不可能每一节课都让学生亲历真实的生活情景。教学艺术,是移情的艺术。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把握文本中蕴涵着的情感基调,运用“移情”策略,诱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要善于创设、再现文本情境,引导学生在与文本对话过程中入情入境地体验,在体验中获知,在求知中生情,促进学生的语言与情感全面发
《诚实与信任》讲述了 “我”深夜驱车回家途中,不小心撞碎了路边小红车的反光镜后,主动留下写有自己姓名、电话的字条,后来,双方通过电话使事情得到圆满解决,深刻揭示了诚实与信任是人与人之间比金钱更为重要的东西,从而给学生以深刻的启迪。本文选取的是生活中极其平常的小事,文章语言、描写手法都极为朴实,字里行间洋溢着感人至深的人间真情,流淌着人性的光辉,是一篇融思想性与人文性于一体的好教材。  教学时,我以
【摘要】在阅读教学中融入过程性评价,是推进阅读技能螺旋式发展、提升阅读水平的必要途径之一。阅读教学的过程性评价可以采取三步走的模式,从定位与检索、整合与解释、反思与评价三个层面循序渐进地发展阅读素养。本文以《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教学为例,探索如何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性评价,从而实现“以评促学”。  【关键词】阅读素养,过程性评价,《乡土中国》,以评促学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