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来源 :中国当代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wfzh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程理念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中学数学教学中越来越受教师的关注,创新意识的培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如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呢?笔者在多年的中学数学教学中尝试性对学生进行了培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下面本人结合教学实际,谈几点做法,旨在交流。
  1 情感是产生创新的基础
  提高学生创新素质的关键是非智力因素。观察分析无数在创新道路上取得成功的人物发现,成功的决定因素首先不是他们的渊博知识,而是他们的创新人格。源自内心的热爱和追求,是创新的灵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用数学本身的魅力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感情,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是促进和提高学生情感智慧的钥匙。例如在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对数学史的考查,充分挖掘科学家崇高科学的情感和价值观,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品格修养,追求科学的顽强毅力和献身科学的奉献精神。挖掘科学史可以给人以智慧的功能,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目的。
  2 扎实的基础知识是创新的前提
   扎实的基础知识是学生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基点,是创新素质形成的基础。扎实的基础知识就是在创新教学中不能忽视的教学,是创新素质形成的基础。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学绝对不能忽视基础知识的教学,而要以基础知识为载体,把创新素质的培养目标落实在知识点的教学上。要求学生既要勤奋学习基础知识,又要注意掌握创新方法。要求教师在教学时既要引导学生加强各知识点的联系,创造性归纳和综合,又要引导学生运用创新方法构建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网络,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引导学生把初中生物、地理、历史、物理中关于环境保护的知识以具体的数据进行归纳,分析环境污染的原因并提出对策。这样以知识为载体,以综合各学科所学知识为基础,以 “人的角度”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使学生想前人所为想,创前人所为创。
  3 营造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条件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使学生敢于创新。这就要求老师要尽可能的为为学生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要为学生营造氛围和创造创新条件,让创新真正走进课堂。教师要转变观念,找准自己的位置,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活跃起来,才能敢想、敢说、敢问,创新的火花才会迸发。教师要鼓励学生提问、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培养创新意识,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关键。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允许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发生争论。科学的评价和鼓励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向上发展。因此,教学中教师既要热情鼓励学习好的学生,更要想方设法对未成功的学生进行鼓励,决不能简单地批评责备,更不能把他们说的一无是处,教师应满腔热情地分析肯定其合理之处,以保持和激励学生的创造欲望。
  4 充分运用成功效应推动创新
  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成功效应,给学生提供给充分表现自己创造才能的机会,让他们体验和享受成功的快乐,并通过这种体验激发其继续探索创作的欲望,争取更大的成功。这样的教学使各层次学生的心理都得到了满足,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不断激活解体的思路,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让他们感到知识是无穷的,使他们在获得成的快感、体验创新的快乐之后,产生更强烈的不满足感。更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有利于促进学生人人创新、不断创新。
  5 培养学生的动手创造能力,使学生善于创造
   数学教学中应该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索,使操作成为学生创新的源泉,让新的知识在学生的实际操作中产生,让创新在操作中萌发。此外还要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没有思维的发散,就谈不上思维的集中、求异和独创。因此,在教学中应该重视开发、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一方面要鼓励学生质疑,另一方面要重视一题多解,一题多思、一题多变及开放性练习,诱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侧面思考和寻找答案,产生尽可能多、尽可能新、尽可能独特、尽可能简捷的解题方法。
   总之,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始终以学生为中学,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努力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引导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大胆地想,尽情的说,勇敢的问,积极的做,这样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就会得到培养和发展。
其他文献
生物学是一门自然学科,它具有直观性、生动性、丰富性。在义务教育和学生学习阶段,要求学生通过学习生物课程后要掌握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有积极意义的,而在学习生物学的过程中,兴趣尤为重要。兴趣是人们爱好某种活动或力求认识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兴趣的作用有三种:一是对未来的活动的准备作用,学生时代的兴趣常对其未来的事业有重大价值。二是对正在进行的活动起推动作用。当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时,他便
期刊
【摘要】朗读是进行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一种重要方法,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发展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情趣的的一种手段。以朗读为载体,发挥语文功能,课前、课内、课外三位一体,探索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有效方法,使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关键词】朗读; 方法; 情感  古代教育家重视“吟诵”,认为只有通过诵读 ,才能进入文章的情境之中,体味出其中的
期刊
【摘要】生本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在语文课堂中做到以生为本,必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以生为本”的课堂环境;树立开放的教学目标——体现“以生为本”的价值观;运用生本教育的教学方法——调控“以生为本”的教学全过程。  【关键词】以生为本;教学方法; 语文教学  生本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个
期刊
在历史课的教学中怎样才能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呢?合作探究性学习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形式。传统的历史课的教学,是以教师讲为主要的形式,以背记为考核实质,课堂上往往出现教师讲的筋疲力尽,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的局面,这样的课堂教学效果是不言而喻的,那么,为了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效果,实施新课程理念就势在必行。本人在历史课的教学中尝试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1 教师要更新观念、放手让学生合作
期刊
【摘要】所谓课程资源是指富有教育价值的、能够转化为学校课程或服务于学校课程的各种条件的总称。结合本地区的教学实际对如何开发和综合利用课程资源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 化学课程资源; 开发和利用; 社会化学课程资源; 化学实验课程资源; 网络化学课程资源  所谓课程资源是指富有教育价值的、能够转化为学校课程或服务于学校课程的各种条件的总称,它包括教材以及学校、家庭、社会中所有可利用的、有助于提高学
期刊
【摘要】初中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美育内容,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挖掘,并采用合适的方法,渗透美育教育,从而培养学生感知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关键词】美育; 渗透;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由此可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挖掘教材中的美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方法对学生实
期刊
生本教育体系的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识字有这样的表述:"学生要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这样的目标,强调在识字教学中培养学生对汉字和汉字学习的态度和情感,在注重识字数量的同时,更要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关注学生在识字过程中的体会和认识,以及进行识字方法的尝试和探索。传统的识字教学常常采取读一读,写一
期刊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是现代社会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有其得天独厚的优越性:一是由于语言运用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二是在小学阶段,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和丰富的想像力,只要引导得法,就能够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也就是
期刊
著名的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学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语文教学要“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着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自主学习”,顾名思义就是在相对自由的时间和空间里,学生以自己的努力,自觉、主动
期刊
化学是一门富有创新内涵的学科,《化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如何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能力,是摆在我们化学教育工作者面前急需探讨解决的问题。  1 激发学生发问的精神  提出问题永远比解决问题重要,因为只有有一定文化底蕴的人才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设法解决问题。提出问题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鼓励学生提问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