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学中的情景创设方式

来源 :教育管理与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gw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新理念提出要“以人为本、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学习的最基本要素是思维,现代心理学认为,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激发思维最典型的情境是问题情境。创设问题情境,实际上是通过问题情境这个思维载体,让数学问题隐含在问题情境之中,或者是将数学问题迁移引伸到具体的社会实际问题中去,促使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点燃思维的火花,让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进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以问题为主线,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调动学生思维的参与,使学生听其言,入其境,激发他们饱满的学习热情,引导他们以积极愉快的心态和旺盛的精力主动探索,主动思考,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数学教学中应该创设怎样的问題情境?怎样的问题情境才有价值?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个教师深思的问题。本文即以此为主题谈几点个人的看法。
  首先,活化教学素材的呈现形式。教师应根据所教学生特点,善于运用相应的教学手段营造出一种现实而具有吸引力的学习背景。这种学习背景中蕴含着数学知识,并与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的常识性、经验性知识相关联。这种生动具体的情境,能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激发他们的求知兴趣,又能够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教师可以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课堂,让学生应用自己所掌握数学知识和经验去解决。如教学“圆的周长”,当学生弄清圆的周长的含义后,我首先出示了一个用铁丝围成的圆,让学生自己动脑求出圆的周长,学生发现只有把铁丝剪断、拉直就可以测量圆的周长,即“化曲为直”的计算方法;接着我又让学生计算手中的硬纸片圆的周长,他们有的沿圆的一周贴上透明胶带,有的用绕线的方法,还有的把圆滚动一周又可以测出圆的周长;然后,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问:“你们能求出它的周长吗?”让他们思考之后我又启发说:“其实,早在一千多年前,我国的数学家祖冲之就发现了,我相信同学们经过研究后一定也能成为当代的祖冲之。”同学们的兴趣一下子被激活了,纷纷开始思考。
  其次,组织学生有效参与数学活动。数学活动把知识性、趣味性融于一体,学生比较容易接近和理解,同时还能够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作用。如教学“认识梯形”时,在揭示梯形的概念后,教师设计了一个让学生“变形”的活动,要求在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纸片上各剪一刀变出梯形。通过活动既加强了新旧知识的联系,又使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有趣。
  再次,善于创设“愤”“悱”情境。教师要巧设悬念,造成学生欲知未知、欲言不能的“愤”“悱”状态,并在此状态下加以引领,促进问题得到解决,即“启而得发、引而顿悟”。在经历“顿悟”的过程中,让学生享受到柳暗花明的成功感觉,同时让心智随之得到提升。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教师先运用动画技术,以故事形式导入:孙悟空拿着一把米尺问猪八戒:“你能用这量出我的金箍棒多长吗?”猪八戒拿起米尺边量边数:一米,二米,三米……量到第四米时,猪八戒犯难了,剩下的不足一米怎么表示呢?此时,教师利用常规教学手段,指名一名学生用米尺量一量黑板的长度,让其他学生人人动手,用直尺量一量桌面的长度,都会遇到猪八戒遇到的问题:不够一米或一尺该怎样表示?使学生认识到实际生活中确实存在着这些问题,怎么办呢?以引起急于解决问题的悬念,激励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通过实践自己去拓展书的范围。
  最后,重视运用语言艺术。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但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言不仅仅是为了交流思想,更重要的作用是为了传授系统的科学知识。数学教师应熟练地掌握并应用数学术语进行课堂教学。不仅要注意语言的逻辑性、系统性、启发性和教育性,还要注意语言的艺术性和示范性。教师不但要能熟练地运用有声语言,还要能恰当地使用无声语言,如眼神、手势、表情、姿态等。恰当地运用无声语言,能在一定程度上替代或辅助有声语言,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更具感染力。如上课开始学生向老师敬礼时,教师面带微笑,精神饱满地走上讲台,然后环视全班同学,直到每个学生都注视教师后,再还礼请同学坐下,这样一节课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总之,创设问题情景,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创新思维的有效手段,是新理念下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并最终将这些知识应用于不同的情景。学生学习的数学应该是生活中的数学,是学生“自已的数学”数学只有在生活中才能具有活力和灵性。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思考生活中的数学,加强知识与实际联系,课堂上学生通过活动获取知识,突出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掌握学习方法,训练学生思维。问题化课堂教学,能以问题为导线,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到数学知识,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但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情境的创设“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在使用开发新教材的过程中应结合本班学生实际,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创设出更好的数学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他们更积极、更主动地参与对知识的发生、发展的探究中去,才能真正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全面培养学生能力的课改精神。
其他文献
一、明确为什么要进行高效课堂改革,转变好教师的思想观念  (一)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已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人才的培养  我国教育模式虽然历经了不计其数的变革和更新,成绩斐然,但始终未能摆脱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直接目的的教学模式,并形成了教师单向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这种教育模式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等综
期刊
随着新一轮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課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原有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被打破,出现了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应用较多的学习方式,它是一种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各因素之间的教学组织形式。其实质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怎样组织实施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
期刊
一、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概念教学至关重要,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是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和前提。可是,数学概念比较抽象,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重教不重学,又没有理想的教学媒体,不能充分展现数学概念发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学生只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掌握和运用起来就有一定的局限,更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多媒体等先进的信息技术走进课堂,可以创设一个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
期刊
你可以是天使,也可以是魔鬼。你可以让孩子快乐一天,也可以让他痛苦一天,你手中握着左右孩子心情的生杀大权。  一、“糖衣炮弹”的魅力  作为一名教师要经常指出学生身上的缺点与不足,以便他们能健康快乐的成长,但如何指出,能使他们乐于接受,便于改正,却是一门精深的艺术。  “良药苦口”“忠言逆耳”随着时代的发展似乎有些落伍了。毛泽东有言:“不曾向枪炮低头的共产党员,却抵不住糖衣炮弹的侵蚀。”由此看来“糖
期刊
识字和写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是学好语文及其它学科的基础。识字又是阅读的基础,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一二年级的识字量明显增多,如何让学生识记生字成为了教学的难点。那么,怎样才能提高识字教学的效果呢?我认为,识字教学必须遵循素质教育原则,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汉字结构规律,利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在识字教学中,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期刊
怎样让学生由衷的热爱言语、主动探求,怎样让学生对言语有独到理解、唤醒自我,怎样让学生在言语创造的智慧和激情中深受感染,怎样在尊重和赞美,震撼、愉悦和激励中形成言语的个性表达,这当然要以教师的个人语言魅力为诱因,但还需要教师以仿写的形式将学生的“精神”呼出,而且要让其成为一种需要。  建立在学生将写作变成一项长期的兴趣并有了大量积累和练笔的基础上,集中展开各种形式的仿写训练,让师生观照自我,梳理生活
期刊
作文讲评是作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作文批改的延伸和发展,也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作文讲评设计得好,可以大大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写作的欲望,激发学生再创作的热情。  作为五大板块中主要内容的作文教学,应该如何在教学中体现三维目标,构建一种高效、开放、鲜活、创新的解放学生思想与表达的新的作文教学模式?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关注主体发展,创设高效作文评说课堂”的几
期刊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和地域性都很强的学科,地理空间广大,地理知识浩繁。地图成了地理教学中应用最广泛、最实用同时也是不可缺少的工具,同时培养学生的用图习惯、锻炼读图与析图能力也是最富有地理学科特色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学中地图运用的好,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地理教学中读图能力的培养  (一)掌握读图程序,培养识图读图技能  读图要注意地图的名称、图例及重要的地理
期刊
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人立身之本,它将影响人一生的发展。然而,良好的礼仪教育对塑造幼儿良好的道德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纲要》指出:向幼儿进行道德教育,能培养他们团结友爱、诚实、勇敢、不怕困难、有礼貌、守纪律等优良品德,文明行为和可爱的性格; 要培养幼儿乐于与人交往、礼貌、大方、对人友好等行为习惯。据国内外的许多研究表明:学龄前的幼
期刊
批评,是班主任工作中必不可少的教育手段。长期以来,人们一直都认为“表扬是人人皆宜的营养品,而批评则是功能有限的苦口药物”。的确,表扬似蜜,使人陶醉。批评如药,逆耳难耐。但古言说得好:“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批评运用得当,能震撼心灵,让学生认识并改正缺点错误,使教育收到事半功倍之良效;反之,若用之不当,则容易造成教育失败。那么,如何使批评既能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又不破坏师生关系呢?结合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