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才先生薄松龄

来源 :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eboy0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蒲松龄出身书香门第,自幼聪慧,学识渊博,是当时闻名乡里的“小神童”。19岁的时候就考得全县第一名,中了秀才,可谓是人见人夸、才气飞扬。蒲松龄的家乡有个姓石的老乡绅,非常不服蒲松龄的才学,暗自发誓要和他比出个高低。这天在大街上,石乡绅和蒲松龄相遇了。他叫住蒲松龄,盛气凌人地问:“听说你年纪轻轻就学富五车,你敢不敢和我比试比试?”蒲松龄见来者不善,不卑不亢地说:“不敢当,请赐教。” 石乡绅心中暗喜,决定好好为难为难蒲松龄。他看见砖墙后面有一只死了的小雏鸡,就出了个上联:细羽家禽砖后死。
  明眼人一听这是暗含贬义的上联,都听出他这是有意为难。蒲松龄装痴卖呆地说:“我不会对对子,既然考我,我就一个字一个字地对着看,请老先生帮我一字一字记下,要不,过后我自己也忘了。”石乡绅差点乐出声来,心想:一个字一个字地对,说不定出什么洋相呢。蒲松龄一本正经地说:“粗对细,毛对羽,野对家,兽对禽,石对砖,先对后,生对死,您看这么对行吗?”石乡绅想都没想就一口答应:“行。”于是他把这些字连起来一念:“粗毛野兽石先生。” 念完,石乡绅顿时脸色就变了,一阵红一阵青,羞愧得脖子都红了,恨不得钻到地缝里去,自此再也不和蒲松龄比试学问了。
  这段故事听上去很有趣,好像蒲松龄的生活十分轻松惬意。事实上却并非如此。满腹才气、本该平步青云的蒲松龄,人生道路却走得相当坎坷。从19岁那年中秀才后,他连着考了53年,直到72岁那年才成为贡生。
  贡生相当于举人副榜。贡生有几种,蒲松龄是“岁贡”,又叫“挨贡”。就是做秀才时间长了,排队挨号评上了贡生。做了贡生以后,理论上可以当官了,可蒲松龄只得到一个虚衔“儒学训导”。儒学训导是什么意思呢?原来当时封建社会的学校分好几级,国家一级是国子监,省里面是府学,县里面是县学。这个儒学训导就是县学的副长官,相当于现在一个中学副校长。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虚衔,蒲松龄也是快到人生尽头时才得到的。
  辛酸科举路漫漫,蒲松龄始终在贫困线上挣扎,家人也跟着他挨饿受冻,三个儿女嗷嗷待哺,年迈的老母还等着赡养。这漫长的一生中,蒲松龄靠什么为生呢?
  为了温饱,蒲松龄挖空心思,只好去做了私塾先生。看穿了官场腐败和世态炎凉的蒲松龄仍在艰难的生活中保持着读书人的傲骨,不是任何人他都肯教授的。有一位土财主望子成龙,久仰蒲松龄的大名,三番两次登门来请他给儿子当家教。蒲松龄被烦得不得了,只好答应了。刚过三个月,蒲松龄告诉财主说,他的儿子已经学有所成,自己要另谋去处了。财主一听十分高兴,就问蒲松龄:“我儿子写的文章怎么样啊?”蒲松龄说:“高山响鼓,闻声百里。”财主又问:“那我的儿子四书五经学得怎么样啊?”蒲松龄哈哈大笑,回答:“八窍已经通七窍。”财主喜笑颜开,连忙叫下人备下酒菜,为先生饯行,蒲松龄吃完饭,一抹嘴就走了。
  蒲松龄走后,财主便急忙把这喜讯告诉给在县衙当师爷的弟弟。师爷觉得很是奇怪:几个月不见,侄子就飞上枝头变凤凰啦?于是他仔细问了财主整个学习过程。当他听完蒲松龄对侄子的评价后,跳脚大骂蒲松龄戏弄人。财主在一旁听得一头雾水,师爷哭笑不得,只好细细地为他解释:“高山响鼓,闻声百里,那是不通,不通;八窍已通七窍,不就是一窍不通嘛。这个蒲松龄是在讽刺我侄子头脑愚笨啊。”土财主只觉得一股怒火从脚底腾空升起,回家后大骂了儿子一顿。
  从这儿就可以看出来蒲松龄直率的性格,这样的性情中人怎么写得了腐朽僵化的八股文呢?他又不懂得上下打点,自然无缘官场。于是除了教书之外,蒲松龄将满腔的忧愤都倾注在了《聊斋志异》上,借以抒发自己的情怀。
   一天,破衣烂衫的蒲松龄忽然接到昔日同窗、当朝宰相的一份请帖,上面写着“请吃半鲁”。蒲松龄对此类请帖向来深恶痛绝,老百姓连饭都吃不上,当官的还只顾吃喝玩乐。于是,他以身体不适为借口,推辞不去。蒲松龄的老婆在一旁听到丈夫推辞,把他拉到一边,小声劝说:“这样做不好,人家是宰相,当了官没忘旧友,你倒反而端起来了。话又说回来,人家毕竟是你的同窗,你去看看他,也是应该的呀。”蒲松龄沉思良久,只好前去赴宴。
  来到宰相家里,只见楼宇轩昂,鸟语花香,在花园中矗立着一座八角凉亭,雕梁画柱,异常精美。蒲松龄那个破茅草盖的凉亭跟这个简直没法比。正寒喧的时候,宴席开始了,奇怪的是,桌上凉菜、热菜一个也没有,只有两盆鱼汤。
  蒲松龄正在纳闷,宰相开口了:“蒲兄,今日请你前来还望多多包涵。这顿饭不是宴席,不过是想请尊兄尝试一下怎么浑水摸鱼而已,只有悟到了这其中的奥妙,才可以在这个社会立足啊。”蒲松龄一听恍然大悟:敢情这个“半鲁”就是“鱼”呀!鲁字去掉下面一半可不就是鱼嘛。
  原来这旧友是在暗示自己,做人不要太认真。这个同窗分明是想拉拢自己为他效力,可是读书人,就该有傲骨,想入官场,我一定要通过堂堂科举,岂能投入你门下当一个吃白食的清客呢?
  过了没几天,蒲松龄采用同样的方式,宴请宰相。宰相接到“请吃半鲁”的请柬之后非常高兴,以为蒲松龄想通了,于是欣然前往。来到蒲松龄的住处,远远地看见一座茅草房子在阳光中分外刺眼,几个瘦兮兮的小孩在房前玩耍,蒲松龄正站在门前恭候。见他来了,蒲松龄热情地迎了上去,拉住他的手不停地叙旧,关于宴席的事却一个字也不提了。
  见蒲松龄全然没有吃饭的意思,宰相也不好提宴席的事。直到太阳偏西,仍没有入席的动静。宰相饿得实在忍不住了,就问蒲松龄: “蒲兄,咱们何时开宴啊?”蒲松龄装作很惊奇的样子说:“一日三餐都吃完了,为何还要设宴?”宰相仍然不明白什么意思。蒲松龄哈哈大笑,说:“上次你请我吃半鲁,这回我也请你吃半鲁。你请我吃的是上面,我请你吃的是下面。现在咱们俩谁也不欠谁。”宰相这才恍然大悟:鲁的下面,明明是个“日”字,我在这儿坐了一天,晒了一天太阳,可不是吃完了嘛。宰相白白地挨了一天饿,只好灰溜溜地回家了。
  在他72岁这年,蒲松龄终于看到了一线光明。诺大的皇榜上总算有了“蒲松龄”三个字,虽然只是中了个贡生,还没有中举,但也算是个“候补举人”了。亲戚都来贺喜的时候,蒲松龄接到了新上任的淄州县官的请帖,请他明天赴新官上任的喜宴。这新上任的县官也是苦熬了几十年,才考中进士当上知县的。
  第二天,蒲松龄准时赴约。到了宴会厅一看:在座的全是县里的财主和秀才,也有稀稀拉拉的几个举人,足有三十来号人。宴会开始,衙役们先抬上两坛“状元红”。他一看这酒,就知道不是本地生产,是从外地买的名贵酒。衙役们斟满酒,端上菜,县官起身举杯敬大家:“列位才子和东家,下官初来乍到,请多行方便。今天特地备下水酒一杯,不成敬意。来,我们一起,干一杯。”众秀才们也都起身,端起“状元红”一饮而尽。一齐拱手说:“蒙大人恩典,好酒,好酒啊。”县官看大家一饮而尽,心里也挺高兴。可看到蒲松龄那里,只见他咂了一小口儿,就把酒杯放下了,也不拱手致谢,只是低头沉吟。
  县官心想:这里面一定有道理。便自己另斟一杯,端着走到蒲松龄的跟前,说:“蒲兄,这酒如何啊?”蒲松龄回答说:“苦涩。”县官笑着说道:“这状元红是天下名酒,人人都说好,怎么会苦呢?”蒲松龄不屑地说:“这酒来之苦涩,是富人家送的吧!”县官点头:“不错,下官刚刚上任本县县令,本县的富户前来祝贺送的酒,特请大家来一起享用。”
  蒲松龄严肃地说:“大人应该知道‘无功不受禄’这句话吧,无功受禄就是贿赂,行贿的人肯定有求于你。常言道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软,以后,他要是上你这儿打官司,你该怎么对待他呢?你要是不管,百姓的冤屈上哪申诉?不能挺直腰杆讲道理,如何治理天下?大人岂不就成了赃官?做官不为民做主,满腹才学有什么用。所以,我说这酒味儿是苦涩的。”
  县官一听,一时间什么话也说不出来。在场的秀才们也愣了,有的人觉得不是滋味,悄悄地把酒杯放下了。一时现场气氛有点尴尬。但也有人心里暗自敬佩,心想:不愧是个饱读诗书之人,不失读书人的傲骨。
  这个时候,一个衙役过来拉了拉县官的袖子,原来酒喝光了。县官随即从衣袋里摸出一锭银子,说:“这是在京临上任时领的一点俸禄,到街上打点酒,请客人们尽兴吧。”不大工夫,衙役买回来白酒三坛。揭盖一闻,就不是状元红那个香味儿了,而是散发着便宜货那种刺鼻的味道。客人们为了不抹他的面子,都小口儿抿,只沾沾嘴唇,不比先前那个场面了。
  只有蒲松龄例外,他叫衙役拿个大碗来,咕咚咕咚一连喝了三大碗。喝完哈哈大笑,赞道:“好酒,天下第一美酒。”又向秀才们拱拱手,问道:“列位知道这酒的名吗?”半天没人言语。“这叫清明酒,是咱县太爷用自己的俸禄买来招待大家的。来得清明,喝得痛快啊。”话音刚落,只见那些有钱人一个个都溜走了。秀才举人们没走,倒是痛痛快快地又喝了三坛酒。
  酒宴散后,这位县官闭门三天,既不问案,也不出门,只是在屋里琢磨蒲松龄这话中的道理。后来这县官官做得清明如水。临升官时,蒲松龄去世了,他号啕大哭。有人不解地问:“大人为官清正,今日升调本是好事,为何大哭起来?”县官擦擦泪说:“官职大小是小事,失去恩师教导,却是痛心的大事啊。”
其他文献
国家存在是流,国家精神是源。  最能概括中华民族精神的就是两句早期的儒家格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而这四个“不”:不息、不淫、不移、不屈,就是典型的中华民族的国家精神。正是这种精神脊梁的支撑,才创造了世界唯一的奇迹——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惟有中华文明从未中断,一直延续至今。而且,还一直深深地蕴藏着民族复兴的巨大潜力。  伟大时代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
期刊
哭向长沙    很多英雄一生的失败在他出生时即已注定:生不逢时。贾谊如果早生二三十年,能碰上秦皇嬴政,碰上楚霸项羽,碰上高祖刘邦。而如果他晚生五六十年,他又可等到汉武帝刘彻。那些都是需要英雄的时代,是英雄创造历史的时代。偏他生在这两个浪峰之间的低谷中!  这是一个蓄势待发的时代,这是一个讲“无为”的时代,这是一个庸人都可以拱手而治的时代!汉文帝曾对他那个时代的一代名将李广感喟:“惜乎!子不遇时!如
期刊
在孔门弟子中,子贡应该算是一个好学生。他不仅反应机敏,能言善辩,谦恭随和,于人际交往、经商理财方面也是一把好手。但在孔子生前,他却经常挨批,总也不讨老师的喜欢。   从历史记载来看,子贡挨批的几桩事,给人的感觉并非过错,听起来好像还是“好事”,但孔子就是不给好脸,不给好气,也没给过好评。真正是冤哉枉也,倒楣透顶。  一件事是子贡自掏腰包赎奴被训。按照鲁国当年律例,若有人从邻国赎回被掳作奴仆的鲁国公
期刊
东汉末年,管宁、华歆同为学子。  某天,两人在园中锄菜,不经意间地里现出一小块金子。管宁见了,挥锄依旧,视之与瓦石无异,华歆则将金子捡起来扔到远处。  后来,两人在一个屋子里读书。窗外传来车马喧嚣声,管宁读书如故,华歆没沉住气,跑到门外看热闹。转身回来,管宁以刀割席,同时还说:你,不是我的朋友。  管宁恪守学子独善其身的传统,不与世俗同流,乃至视之若无物;华歆则不然。从此,两人走上截然相反的道路。
期刊
末代君主和亡国令    一千多年前的春天,大唐帝国,这个人们心目中伟大的长安帝国生命之火即将熄灭。公元907年3月27日,长安帝国最后一个皇帝李柷下达诏令:“那大统的尊严,神器的沉重,如果不是德行充盈于宇宙,功劳拯救了黎民,有虞舜夏禹的功业成绩,有和恰帝王事业的才能,可替代皇天的功劳,又怎么去统治天下,照耀八方呢!”   这时,帝国经历了安史之乱后一百余年异族的洗劫,终于走到了它生命的尽头。帝国的
期刊
诗人总爱写花,不同的花也被诗人赋予了不同的情怀。梅花在北宋林和靖的那一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之下已成了绝唱,梅花亦成了隐士的代名词;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将莲花也写成了绝笔,“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那亭亭玉立的莲花俨然已成了君子的同义词;而与俏脸相映红的桃花在唐人崔护的七绝中俨然成了爱情的代表。   我们常见的菊花则在晋时风流的陶渊明笔下写成了隐逸悠然的象征,在他之前,自他之后
期刊
以北山和秦岭为界,今天的陕西在习惯上被分成陕北、关中和陕南三大地域。  陕北是沟壑纵横、地形破碎的黄土高原,关中是平衍肥沃的八百里秦川,它们拥有个性鲜明的独特名片。而有关陕南的印象,却总是被简化和模糊化,实际上,陕南是一块被遗忘了的隐者般神奇的土地。  陕南即陕西南边,也是指秦岭以南;以行政区划论,包括汉中、安康、商洛三市。    地形环境:在封闭和开放之间    陕南惯称秦巴山地,即横贯在秦岭和
期刊
中华民族世代繁衍生息的这块古老的神州大地,地势西高东低,黄河、淮河、长江、珠江等主要大河都是由西向东流,东西的水上交通比较方便,但是南北的水运却困难很大,所以有必要在南北之间开凿人工河道。再加上上述西东走向的主要河流的支流多是南北走向,而且各条大河的支流之间往往相距很近,这些大河的中下游又地势平坦,湖泊星罗棋布,也就非常便于开凿人工河道。因此,聪慧而勤劳的中国人民为了生存和发展,在利用天然的内河、
期刊
从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期,中国文物的流失贯穿了七个不容忽略的重要历史事件——    1860年,英法联军抢掠、焚烧了有“万园之园”之称的圆明园,大火三日不绝,清朝皇室收藏的世代珍品遭到毁灭性抢夺和破坏。  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包括《四库全书》、《永乐大典》在内,无数宫廷所藏的珍贵文物和古籍遭列强洗劫。经此浩劫,北京“自元明以来之积蓄,上至典章文物,下至国宝奇珍,扫地遂尽”。  19世
期刊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今年的圆明园兽首铜像追讨只是一个缩影。在中国百多年积弱的近代史中,流失海外的文物数以千万计。北京圆明园,原是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盛世的结晶,不仅是东方文化的荟萃,也包容了清朝前期对西洋艺术的大量吸收采纳,收藏了无数艺术精品。可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被英法联军抢夺一空,然后付之一炬。圆明园今天的断垣残壁,是欧美博物馆中大量中国国宝来源的无言明证。非常凑巧的是第二次鸦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