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给语文教学策略带来的变革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dy5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16年9月13日国家教育部提出“核心素养”的观点。其主要内容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引自教育部《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新课标中也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引自《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关键词】核心素养  教学策略  变革
  【中图分类号】H1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2-0043-01
  一、语文教学应有利于学生世界观的形成
  传统的语文教育理念是“以书本为中心”,而语文教育“人文性质”的确立,使得学习生活、研究生活、发掘生活都应包含于语文教学中。据此,在新的形势下,应该打破“死读书,读死书”的陋习,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应该将语文学习向生活延伸,结合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在开展调查、访问、参观、分析、总结、归纳的基础上完成综合性学习的写作任务。例如,结合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我的语文生活》,让学生搜集运用语言文字的情况。筛选、整理后就成了语文学习的第一手资料。这样就可以有效调动和激发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有了学习的兴趣,自然就会逐步培养出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主性,真正达到语文学习走向生活的目的,有利于学生世界观的形成。
  二、语文教学应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是比较程式化的。教师的教学流程基本都是一种固定的程序,对于学生来说学习的流程也是一个定式,学生总是跳不出老师划定的圈,导致的直接结果使学习思想被严重禁锢,思维僵化,能力平平。针对这一弊端,新教材的编排体系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发现教材中的疑难点,敢于质疑,乐于探究,勇于表达。能够打破规范和程式,能够主动学习,敢于发现问题,敢于钻研问题,善于分析问题,逐渐让这种做法成为习惯,学生自然而然就乐于学习,并且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例如结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一课《社戏》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在本文选入教材时,删去了作者在北京戏园子里看戏的感受这一部分内容,请你课外阅读删除部分,谈谈加上这一部分和删去这一部分文章的表达效果上有什么区别?”同学们比较阅读后各抒己见,提出了好多有创意的见解和疑问。这个练习着眼于对文章的不同解读——敢于向名家叫板,勇于向大师挑战。而学生讨论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肯定会使学习获益匪浅,当然会有新的认识脱颖而出。
  三、语文教学应有利于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
  班级授课制的弊端在于全班学生的所有活动都在一名老师的统一指挥下在同一时间内开展着,教材是相同的,步骤是相同的,问题是相同的,答案也是相同的。在“齐步走”的同时扼杀了个性发展的力量。新教材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将“齐步走”改为“你走你的,我走我的”。让学生在方向一致的前提下,集中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而部编版教材在学习内容的安排上较为灵活自由,尤其增加了许多地方课程的内容,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内容。新教材在学习目标和要求上也做相应的调整,评价方式也随之而产生深刻的变化,这种调整更有利于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使不同水平的学习者都能够参与,都能够学习到一定的知识,都能有一定的成就感,这就有利于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
  四、语文教学应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生活本身就是综合的。而我们传统的教育却是各司其职、分门别类,似乎一门课程就是一门学科。与之相对应的教师也各司其职、互不相干,但从学生能力的培养、长远的发展着眼,更应注重多学科渗透、多学科交叉。而语文教学不仅仅是教学生识下多少字,背下多少篇文章,而是要从学习中汲取更为丰富的营养;了解自然科学知识,积累人类文明精髓,培养高尚道德情操,达到触类旁通一隅三反的功效。在新教材中就充分体现出了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渗透交融的特点。
  例如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以“游记”为主题,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要让学生认识到旅游其实也是一种“阅读”,是认识世界的另一种方式,选文有的描摹自然美景,有的吟咏人文胜迹, 记述所见所闻,有的抒发所思所感……如果仅仅把这些文章单纯看作是一篇篇课文,就没有体现出其应有的价值,没有挖掘其丰富的内涵,也就没有充分利用课文所包含的综合知识。再如《<论语>十二章》反映着古人的聪慧和睿智对我们的启发和教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包含了“人要长存忧患之心”的深刻哲理,《永久的生命》中体现出对生命的赞叹和对生活的理解如此等等不胜枚举。我们应该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让学生体会品味,思考其中意境,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操。
  五、语文教学应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所充当的角色,是值得每一个语文教师思考的问题。当代教育理论的“三主原则”的提出,把教师在传统教学中的地位由“主”转向了“辅”。學生成了学习的主体,而教师的作用只是“导”的作用。针对这个变化,我们认为应该将“一言堂”的由老师“满堂灌”改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精讲多练”,给学生更多的自由空间,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加强学生能力培养。
  例如教学《孙权劝学》时,就可以从“不同语言展现不同人物特征的写法”切入,让学生在充分朗读课文之后,分组扮演角色,在角色表演之后讨论语言对于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作用,分析文中三个人不同的性格特征。这就给了学生一个宽松的学习空间,这样有目的训练可以提高学生思考和理解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主体意识。
  六、语文教学应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新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部分提出“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要综合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考试只是评价的方式之一”。(引自《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因此,如果把语文教学看作是为了应付考试而进行的教育,那么就失去了其基础作用,也不能体现其工具性的特点。根据教学实践经验,语文的高成绩还必须要依靠学生的高综合能力来做保障。语文课一定要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比解决问题更具有实际作用和深远意义。而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也充分体现了“育人为本”的理念,不断扩大语文的学习领域,培养语文的学习能力,实现知识与能力的协调发展 ,最终达到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全面提高的目的,为学生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切都还只是在学习和探索,要真正实现语文教学策略的根本性转变还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但是围绕语文核心素养研究带来的新鲜空气却让人感到精神振奋。探索是没有止境的,相信通过不懈努力,积极钻研新教材,认真实践新教法,不断总结新理论,必将使我们语文课堂教学再开新局面,语文教学成绩再结新硕果。
  参考文献:
  [1]刘永康.构建语文课程的知识与能力体系[J].名作欣赏. 2016(13)
  [2]顾之川.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J].中学语文教学. 2016(03)
其他文献
【摘要】“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说,学习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提高自身语文素养,用知识魅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赏识尊重表扬、巧设情境、重视课外阅读、改进作文教学、优化作业设计等多种方式激发和培养学生兴趣,追求“要我学”到“我要学
期刊
【摘要】幼儿园是对学龄前幼儿进行保育和教育的机构,在日常教育教学中,保教工作都非常得重要,但保育更是教育的基础,保育工作规范化、科学化是幼儿园保教质量的重要标志,只有保教工作精细化,才能使幼儿的身心发展得到保障。  【关键词】幼儿园 保育工作 精细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2-0030-01  幼儿教育是未来教育的基础教育,是孩
期刊
【摘要】隨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小学语文的教学要求亦随之发生过很多变化,但是,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至始至终都是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点。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仅有利于小学语文的学习,而且在孩子理解能力、审美情趣以及思想感情的形成过程中具有基础性的作用。本文将研究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并且提出相应的培养对策。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2
期刊
【摘要】口语交际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口语交际训练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与人交流的意识、能力和习惯。  【关键词】课堂 游戏 活动 语言表达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2-0044-01  口语交际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新课程标准所说,“口语交际是一种能力。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听、说、答
期刊
【摘要】以學生为本,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安排教学是生本教育的核心内涵。先学后教、依情定教、以学来导是生本教育的基本特征,而实现这些生本教育内容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前置性作业的设计与布置。鉴于此,本文以语文教学为研究对象,探究生本教育背景下提升语文前置性作业有效性的对策,以期使得中学语文教学各主体的积极性得到提升,教学基础更加扎实,最终提升中学语文学科教育教学的实效性与时效性。  【关键词】生本教育 语
期刊
【摘要】研究性学习可以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历史课教学中,开展研究性教学实践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教学 研究性学习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2-0034-01  学习历史,我认为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是学习了解当地的历史,我组织开展的当地历史古迹研究性教学活动,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历史学习和
期刊
【摘要】科技的发展以及网络的进步给各行各业都带来了无限的可能,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也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改进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获得更好的教育效果,本文就此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信息技术 小学语文 融合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2-0038-02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各行各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近年来“互联网+”已经深入到众多
期刊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在我国教育领域,因为信息技术具备集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元素一体的特点,能够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特别是在低年级识字教学过程中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  【关键词】语文 信息技术 识字  【中图分类号】G62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2-0049-01  识字教学是小学
期刊
【摘要】小學中的每一门课程,都肩负着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优良的道德品质,并且在无形中影响着学生的品性和行为举止。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是符合当代教育形式的第一步,学校作为传递知识的摇篮,“教”不仅体现在“学”上,而且也体现在“育人”上。本文深入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与德育之间的关系、德育如何渗入小学语文的教学中、以及小学语文教学与德育“动力模型”的建构上。  【关键词】小学语文 德育 动力模型建
期刊
【摘要】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国的诗文化更是亘古长青,延续至今。在一个诗的国度,每个人都应继承古代文人的韵味,流淌着对生活的态度和情感,从而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中学是学生接触古诗词较多的阶段,也是提高自身审美能力最关键、最重要的阶段,所以在中学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逐渐适应新课标要求,将美育融入到古诗词教学中。基于此,文章将以中学古诗词教学中的美育渗透为例,在分析美育在古诗词教学中渗透的必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