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局限性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jis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五个方面谈谈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局限性:多媒体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语文教学中的诵读;多媒体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语文人文性的特点;多媒体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多媒体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师的发展;多媒体在一定程度上有喧宾夺主之嫌。
  【关键词】淡化 妨碍 限制 喧宾夺主
  
  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辅助功能不可低估,它可以使抽象的教学内容更直观,从而更具有说服力;它可以让课堂生动起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激发师生间的互动,使教与学达到有效沟通。但多媒体只是教学的辅助工具,笔者认为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也存在一些局限性,现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多媒体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语文教学中的诵读
  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精彩的语言,只有经过反复诵读、感悟和理解,才能从中获得营养。“读、写、听、说”中,“读”摆在首要位置,离开了读,语文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对于某些可读性很强的散文或诗歌,再优美的画面也难以帮学生领略语言的精妙之处。例如:我教郦道元的《三峡》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先让学生欣赏一组画面。面对山高峡长,学生由衷地发出感慨,但要他们赏析意境,品味诗人独到的精妙语言,他们却说不出其生动之处,更谈不上喜欢。这是因为,再精美的画面,也只能是景致,而非神韵。若要领会其中精妙之处,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功夫在“读”——在“读”中用心去感悟;优美语言的运用,要靠脑去积累。因此,只有经过学生的思维,才能吸取到营养。语文课堂教学应以文学作品为本,多留给学生阅读与思维的空间,否则就偏离了语文教学的正确轨道。
  二、多媒体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语文人文性的特点
  例如:在教一些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时,不少教师往往只是匆匆地组织学生朗读一下课文,然后就用大量时间放映有关的风景画面;教学有关名山大川、花木鸟兽的课文,或是写作这方面的作文,教师总是不惜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制作、放映相关的多媒体课件,却忽视了情感的投入,用表面的热闹掩盖了真情的流露。这些课件固然能让人耳目一新,一时带给学生强烈的视听冲击,引起多种感官的兴奋刺激,但也只停留在表层上,无法引导学生把握文本深层的灵魂,淡化了语文人文性的特点。
  三、多媒体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对语文这种人文性很强的学科,我们无论使用哪一种教学方法,都必须恰如其分,才能焕发其本身的魅力;否则,那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好看、热闹、时髦,甚至是用最先进的教学技术手段表现最落后的教学思想和方法。如果这样来运用多媒体手段,就是违背初衷的。它代替不了语言文字本身的主观性,代替不了“只可意会但不可言传”的多解性,代替不了教师的言传身教、耳濡目染,代替不了学生之间潜移默化的无意识的激励感染。例如:当年鲁迅在教学时,语言缓慢清晰,声音不高,时而庄严,时而静穆,时而诙谐,时而欢笑,用自身伟岸摄人的气质与风采、真切自如的体态,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教学情景,使学生终身难忘。这种面对面的真情效应,是任何现代化教学手段都无法取代的。同时,人的许多能力是在自由环境下无意识地形成的,教师恰当的手势、表情,惟妙惟肖的描摹,有情味有品味的语言,可以创设和谐多彩的语文学习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师生感情交流的程度,甚至影响学生的一生。网络教学的符号系统,无论声、色何等丰富,也弥补不了这一个性化的教育。
  四、多媒体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师的发展
  每上公开课,很多教师不是在研究教材上下功夫,而是急于上网下载现成的课件——认为有了高质量的课件,课堂教学就可以稳操胜券了,结果却往往事与愿违,课上得一塌糊涂。这样的教师在我们身边不是少数,不少教师在听完示范课后,不是去咨询别人是怎样吃透教材的,而是想方设法去借鉴别人备课件的经验。如此将多媒体神化,直接导致教师不再去认真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法,而是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寻求多媒体的帮助上。长此以往,将会严重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其实,在课堂交流中教师所表现出来的听、说、读、写方面的基本功,以及教师对文章感悟、理解后表现出的一颦一笑,都将永远是教师言传身教的好材料——传统的并不等于是落后的。因此,教师在掌握现代化教学艺术的同时,千万不能忽视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一口风趣得体的语言,一笔工整大方的粉笔字,一手清晰流畅的简笔画,都将给学生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因此,我们要正确认识多媒体的作用,把主要时间和精力用在备课上。唯有在备好教材的基础上,多媒体才能为我应用,才能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
  五、多媒体在一定程度上有喧宾夺主之嫌
  我听过不少教师的课,课堂上既有栩栩如生的动画,又有美妙动听的音乐,而且多媒体伴随了整节课,学生的情绪一直高涨,几乎没有在下面搞小动作的。但课后调查却发现,让学生记忆深刻的,不是教师播放的课件画面,就是课件中难忘的曲子,而对课堂上理应掌握的知识,学生却是一知半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问题出在学生的兴趣点上。多媒体课件不停地刺激学生的感官,导致他们的兴趣点转移到欣赏课件上。多媒体再形象、再直观,也只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我们的目的是教学,倘若多媒体用多了,就会无意中把课堂变成多媒体展示。为了更好地体现多媒体的辅助作用,我们要仔细斟酌多媒体与课堂的合理嫁接。
  总之,运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是课堂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只要我们将多媒体与教师先进的教学方法结合起来,在透彻研究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教学的内容和目标,科学合理地选择和应用多媒体课件,就一定能使课堂教学异彩纷呈,充分体现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从而实现教育的信息化、现代化。
其他文献
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已成为社会的共识。  对于班级中的“学困生”,如任其发展,不仅有害他们的身心发展,更直接影响学生素质的整体水平。所以,了解、帮助、转化“学困生”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  常言道:“知已知彼,百战不殆。”所以,班主任对“学困生”要进行积极的观察和研究,对他们做到关爱,培养自信心,采用好办法。  人是有感情的,谁都渴望被尊重。
期刊
语文自学能力是学习的一项综合能力。我遵循儿童学习心理和个性特点,注重培养儿童对语文科的感情,培养他们良好的自学习惯。这样,不仅提高了语文教学质量,而且形成了学习的正迁移效应,收到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诱发儿童自觉学习的情感  每接到一个新班,我都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了解每个儿童的情况。我通过与儿童谈心、召开家长会等形式,掌握儿童所处的环境,了解每位儿童的个性,积极沟通我们之间的感情,有针对
期刊
班主任是学校班级工作的教育者、组织者和领导者,是沟通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桥梁和纽带。下面,我谈谈自己做班主任工作的心得和体会。  一、用行动教学生该怎样去做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我们教师的一言一行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我们在工作中一定要身体力行。我班的卫生在开学初一直不好,中午值日生打扫得很干净,可是两节课下来地上便有了烂纸、小食品的包装纸、瓜子皮等垃圾。为此,我经常在班会上进行批评,起到了一定
期刊
所谓的愉快教学,就是寓教于乐,采用带有趣味性的教学手法。教师巧妙地使用愉快教学会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枯燥乏味的学习变成一种精神享受。我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积累了许多教学趣味性的素材,下面浅论几点,与同仁们共勉:  一、教材本身的趣味性  这也是教学趣味的“富矿”所在,最能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可以使学生感到新鲜好奇,而新鲜好奇正是诱发学习兴趣的积极因素,教师要充分挖掘。比如:
期刊
初中作文教学一直令语文教师感到头疼。笔者依据个人的教学实践,认为初中学生学习写作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由于教师对学生的要求过严、期望值过高,学生实际水平有限,难以写出受到阅卷老师赞誉和青睐的文章,以致丧失写作的兴趣,因而害怕作文;二是学生年纪小、生活阅历浅、见识有限、缺乏生活素材,因而胸无成竹、眼高手低、无从下笔;三是由于缺乏生活的情感体验、缺乏写作的激情和乐趣,因而写出来的文章语言枯燥、干
期刊
教与学是两个相互作用的过程,这两个过程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影响。因此,教师教法如何、怎样来引导学生学习,对于提高教学效率、对于一节课来说,具有关键作用。我认为,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应该既重视教师的“教”又重视学生的“学”。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教学相长。根据新课改的教学要求,结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我在语文教学实践中重视发展性教学、指导性教学,将“教”变为师生互动、学生主动的行为。具体做法是在课堂上将教师
期刊
一、立足积累,敢于探究,丰富文言知识  积累是领悟规律、培养能力的基础。“学既积于心,犹木之敷荣。根本既坚好,蓊郁其干基。”植树必须固本荣枝,使根、干壮实,茎、叶繁茂,才能开鲜艳之花,结丰硕之果。学习文言文更要丰富积累,积存必要的古代文化常识,积储丰富的阅读体验,才能全面提高文言素养。所以,要让学生都准备笔记本,建立“文言知识库”,有计划、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整理,如:每课的重点文言词汇,还有特
期刊
一个班级的好坏,与班主任的管理有着极大的关系,好的班级的塑造需要班主任的人格魅力。班主任人格魅力的塑造离不开幽默。有人说得好:“幽默是一杯清茶,滋润你的心田;幽默是一块奶糖,让你倍感甜蜜;幽默是一阵清风,让你展开笑颜;幽默是一抹阳光,为生活增色添彩;幽默是一场演出,彰显你的魅力;幽默是一种力量,让你绝处逢生。”的确,生活不能没有幽默,就像饭菜不能没有食盐,偶尔一顿没有不要紧,一直匮乏将难以忍受。苏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指出:学生要“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因此,落实新课程标准理念,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新课程环境下口语交际教学中一个极其重要的课题。那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该怎样指导学生进行说话,使学生敢说、乐说、善说,真正做到“能说会道”呢?下面我就自己在教学中的积极实践与探索,谈点看法
期刊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明确指出:“从一年级起,就应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培养朗读的兴趣。”朗读是将无声的书面语言转换为有声语言的过程,是一种眼、口、耳、脑协同作用的创造性阅读活动。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是一种最重要、最经常的训练。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的朗读水平在很大程度上表征着其语文能力。阅读教学要落到实处、搞扎实,就必须从最根本的朗读上多下工夫。教学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