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明确指出:“从一年级起,就应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培养朗读的兴趣。”朗读是将无声的书面语言转换为有声语言的过程,是一种眼、口、耳、脑协同作用的创造性阅读活动。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是一种最重要、最经常的训练。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的朗读水平在很大程度上表征着其语文能力。阅读教学要落到实处、搞扎实,就必须从最根本的朗读上多下工夫。教学中要从“读”出发,把“读”贯穿教学全过程,把引导学生钻研文本作为阅读教学的根本。大量教学实践证明,以朗读为主要教学方式的语文课,还原了语文的本性,凸显了语文学科特点,是时下我们应大力提倡的。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指导朗读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一、精心地设计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学环节的设计直接决定着教学效果,好的教学环节设计可以使学生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这课,我让学生在认识生字、初读课文的基础上紧紧围绕“要和平,不要战争”这个主题进行了如下设计:首先让学生默读3、4自然段,提问:读的时候,哪个句子、哪个词让你深刻感受到这种悲痛?把它画出来,多读几遍。根据学生回答,出示雷利和爸爸的约盯:“等爸爸凯旋的那一天,我们要带着最美的鲜花迎接他。”并且以诗的形式设计了一个写话练习:
亲爱的爸爸,你知道吗?
在你远赴维和战场的日子里,我和妈妈是多么
地担心你,我们担心_______,
……
在你离开家的日子里,我和妈妈是多么地想
念你,我们多想_______,
……
这样,就升华了雷利和妈妈对爸爸的思念。紧接着,“然而爸爸没有回来,回来的只是爸爸的蓝盔”,配乐朗读:“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但它是钉在爸爸的灵柩上回来的。我们如约捧着鲜花,接到的却是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读完之后让学生思考:“如果你是雷利,你会对爸爸说些什么?”然后引用《期盼世界和平的日子》里的句子——“我大声呼喊:‘爸爸,我亲爱的爸爸呀,我才只有11岁,需要您的爱,需要您那有力的大手,需要您那宽阔的肩膀……’”,把学生一步步带入到雷利的角色里,感受雷利的丧父之痛。
二、深情地渲染
成功的朗读能使人感受真切、真情流淌,与作者产生思想上的共鸣。教师充满深情的引导让学生尽早地进入到课文的情境中,体会了作者的感情,在教学《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中四句“这究竟是为什么”时,我说:动物的家园被吞噬,人类的生活环境被破坏,孩子们活泼的天性被禁锢,人们的生活日夜没有宁日。面对这些,作者痛心地发出了疑问——这究竟是为什么?四次“这究竟是为什么”难道仅仅是对战争的疑惑吗?所以:当巡弋的战舰和水雷成了不速之客,我们不禁要问——(生:这究竟是为什么?)当轰隆隆的坦克和大炮打破了蜥蜴和甲虫的梦幻,我们重重地问——(生:这究竟是为什么?)当频频发射的导弹把星星的家园搅得不安宁,我们大声问——(生:这究竟是为什么?)当散落着的地雷碎片阻挡着孩子们奔跑的脚步,我疾声质问——(生:这究竟是为什么?)
老师满怀深情的引导,让学生不再是旁观者,而成了直面战争的一份子。
三、音乐的运用
配乐朗读是现今语文课上一种常见的形式,要根据课文内容,用合适的音乐渲染某种气氛,激发学生情绪。如:在读《桂林山水》时,我配上了班得瑞的《初雪》,一下子让孩子们从音乐中走进了大自然。
总之,小学生的朗读水平是其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们要引出情,才能让学生读出情、品出情,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更加有声有色。
一、精心地设计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学环节的设计直接决定着教学效果,好的教学环节设计可以使学生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这课,我让学生在认识生字、初读课文的基础上紧紧围绕“要和平,不要战争”这个主题进行了如下设计:首先让学生默读3、4自然段,提问:读的时候,哪个句子、哪个词让你深刻感受到这种悲痛?把它画出来,多读几遍。根据学生回答,出示雷利和爸爸的约盯:“等爸爸凯旋的那一天,我们要带着最美的鲜花迎接他。”并且以诗的形式设计了一个写话练习:
亲爱的爸爸,你知道吗?
在你远赴维和战场的日子里,我和妈妈是多么
地担心你,我们担心_______,
……
在你离开家的日子里,我和妈妈是多么地想
念你,我们多想_______,
……
这样,就升华了雷利和妈妈对爸爸的思念。紧接着,“然而爸爸没有回来,回来的只是爸爸的蓝盔”,配乐朗读:“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但它是钉在爸爸的灵柩上回来的。我们如约捧着鲜花,接到的却是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读完之后让学生思考:“如果你是雷利,你会对爸爸说些什么?”然后引用《期盼世界和平的日子》里的句子——“我大声呼喊:‘爸爸,我亲爱的爸爸呀,我才只有11岁,需要您的爱,需要您那有力的大手,需要您那宽阔的肩膀……’”,把学生一步步带入到雷利的角色里,感受雷利的丧父之痛。
二、深情地渲染
成功的朗读能使人感受真切、真情流淌,与作者产生思想上的共鸣。教师充满深情的引导让学生尽早地进入到课文的情境中,体会了作者的感情,在教学《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中四句“这究竟是为什么”时,我说:动物的家园被吞噬,人类的生活环境被破坏,孩子们活泼的天性被禁锢,人们的生活日夜没有宁日。面对这些,作者痛心地发出了疑问——这究竟是为什么?四次“这究竟是为什么”难道仅仅是对战争的疑惑吗?所以:当巡弋的战舰和水雷成了不速之客,我们不禁要问——(生:这究竟是为什么?)当轰隆隆的坦克和大炮打破了蜥蜴和甲虫的梦幻,我们重重地问——(生:这究竟是为什么?)当频频发射的导弹把星星的家园搅得不安宁,我们大声问——(生:这究竟是为什么?)当散落着的地雷碎片阻挡着孩子们奔跑的脚步,我疾声质问——(生:这究竟是为什么?)
老师满怀深情的引导,让学生不再是旁观者,而成了直面战争的一份子。
三、音乐的运用
配乐朗读是现今语文课上一种常见的形式,要根据课文内容,用合适的音乐渲染某种气氛,激发学生情绪。如:在读《桂林山水》时,我配上了班得瑞的《初雪》,一下子让孩子们从音乐中走进了大自然。
总之,小学生的朗读水平是其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们要引出情,才能让学生读出情、品出情,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更加有声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