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学中对学生说话的锻炼

来源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科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davi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抓好朗读教学,为说话训练打下坚实基础。
  诵读训练是有意识地进行说话训练的基础,是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语文能力训练。朗读训练的首要的一条就是用普通话朗读,要求学生发音吐字要准确清晰,克服方言中的平翘不分、前后鼻音不分的习惯,读准普通话。其次,要求学生把握好朗读节奏,能控制语速的缓急,选择适当的停顿。再次,要求学生要掌握语气、语调,能够读准句子的轻重,有感情的朗读。要做到以上几点,实非易事,必须进行大量的反复训练。但是,单一的训练往往枯燥乏味。因此,我在平时的课堂朗读训练中,注意采取多种朗读方式,使朗读教学有声有色。其中既有传统的齐声朗读,分角色朗读,还结合实际创出了接力朗读、擂台式朗读等形式,这就避免了平时朗读的单调死板,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学生的朗读能力得到了提高。
  2排除思想和心理障碍,培养说话胆量。
  说话训练的基础打好了,但在前进中还会碰到绊脚石,这就是思想和心理障碍。作为中学生,正处于花季般的年龄,按理说应是天真活泼、能言善辩,说起话来头头是道。可是有的学生却相反,平时沉默寡言。究其原因,不外乎这两个方面:一是思想上不重视。部分学生认为,只要不是哑巴,谁都会说话,无师可以自通。没有什么可以练的,到时自然而然就会说的:部分学生认为当前的语文考试只是笔试,能说会道不加分数,练不练说话无所谓。二是心理上不想说或不敢说。中学生由于年龄增长而发育变化,第二性征出现导致一部分人不愿在公开场合说话,有些人想说却担心别人议论“好出风头”,有些人怕说错了被老师批评同学笑话等。针对这些情况,作为教师首先应该进行正面教育,引导学生认清当前形势,从适应社会发展的角度去认识提高说话能力的重要性。其次教给学生排除心理障碍的方法,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再次,为学生设置良好的说话环境,提供学生在众人面前说话的机会,如课堂提问,每节课的一分钟演讲,课堂辩论,演讲比赛等。这些训练,能使学生增加说话的勇气,提高说话的能力。
  3搞好阅读教学,增大说话的源流。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说话的教学中,即使有良好的说话技能,训练有素的心理准备,如果没有充足的素材,那你的说话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平时就要注意让学生积累资料,让学生的大脑成为语言的“信息贮存库”。具体做法是:①在课文的教学中让学生积累词语。每天在黑板报园地写几个成语、警句和名言,要求学生读读看看,直至记住。②在分析讲解课文的基础上,注意把内容引申开去,多介绍与课文相关联的内容,既加深学生对课文理解,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可谓一举两得。③推荐一些知识性强,适合中学生阅读的书刊给学生阅读、欣赏,并让他们写好读书笔记或摘录一些优美的语句,并定期检查、评分,在班上作展览,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④鼓励学生利用假期多读一些古今中外名著,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增加学生的文学修养。只有让学生懂得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的道理,注重平时对知识的一点一滴的积累,源头的活水就会“喷涌而出”,出口成章也就不足为怪 了。
  4采取多种形式,培养说话能力。
  在平时的语文说话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教师必须采取多种方式,从多方面来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如: 复述故事;要培养学生能在较长时间里把话说得有条理并且连贯,让学生养成复述习惯是一种既快捷又实惠的训练方法。复述故事既能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巩固,提高说话能力,还可以发展学生的记忆力、联想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求异思维能力。如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中的三个感人的故事:松骨峰战斗,马玉祥抢救朝鲜儿童,作者和战士在防空洞里吃雪时的对话,就是典型的复述材料。 口头作文;在作文课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口头作文训练这一方式来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叶圣陶先生说:“学习语文的目的在于运用,要养成运用语言的好习惯。”口头作文时间短、综合性高、随意性强,它既能体现学生的朗读能力、演讲能力,又能体现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作文能力。 演课本剧;遇到故事性、戏剧性强的课文,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把课文改编成课本剧,这样既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能训练学生的表演能力。编演课本剧,能够让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获得较鲜明的感知印象。部分课文如《变色龙》、《孔乙己》、《〈陈毅市长〉选场》、《威尼斯商人》、《狼》等,都可以让学生改编成课本剧,让学生通过进行课本剧的排练,再现人物个性化语言,活跃课堂气氛,训练学生在不同场景不同对象面前“说”的能力。
其他文献
作家王安忆有一句话:“森林,也许你一辈子都不会见到,但是它却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你的呼吸”。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 教学就是一种境界,是一种艺术,是一种形神的契合,是一座滋养你呼吸的森林。一节好的语文课真正做到的是发展学生的言语,滋养学生的心灵,感受的是语言的魅力。  我觉得作为一位语文教师,如何带领学生在这片森林中“入境、入情、入理”,从而让学生喜欢语文,爱上阅读,自身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注重
期刊
我曾经读过《西点军校22条军规》一书,我就是凭借着这本书中的“西点式人生”开始了我初为人师的日子。  留给我深刻印象的是西点校训:职责、荣誉、国家。  我在接班初始,就把班级的班训定位为:责任、荣誉、班级。我觉得一个良好班集体的形成离不开每个学生的责任感和荣誉感,要让每一个学生深知自己的一举一动代表的不是自己一个人,而代表的是十七班这个集体。  一、责任的背后是付出不做第一个开口说闲话的人  如果
期刊
现代课程理论把人文环境、学校的物质环境等具有潜移默化作用的因素称为隐性课程,育人的影响时时都在发生,它给学生带来的影响却是受益终生的。根据几年来的教育教学实践,我认为在新课改下校园文化建设的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一、以优美的物态环境感染人  有人曾说,美丽环境是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它有利于人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激发灵感、启迪智慧,有利于综合素质的提高。校园的绿化工作是整个文化建
期刊
在当今的信息时代里自主学习源自于计算机及网络教学的流行,其概念内涵更接近“自我指导的通过计算机等辅助工具的自学”。 语文作为母语也是和其他科目联系最为紧密的课程,在语文教育教学中推进运用网络的自主学习确实是更加必要的。我们认为网络媒介素养是中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必备素质。  网络媒介素养是指人们对计算机网络信息的解读和批判能力以及使用网络信息为个人生活、社会发展所拥有的能力。在国家基础教育改革方针的
期刊
一、强化学科地位,树立自信  首先帮助学生分析语文学科在高考中所占的分值比例,像我们这样的一般高中语文平均分在102分上下,而有些学生高考总成绩也就是300多分,这样看来仅语文一科就能达到100多分,这可是“三分天下”呀。  然后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树立信心。高中语文的知识点能力点似乎很多很复杂,其实概括起来不外乎阅读、写作、语言基础知识运用等几大板块,而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并非无规律可循,无方法可
期刊
我在二十余年的语文教学中,越来越明显地感觉到在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充分体现“共性与个性”这一哲学思想的重要性。它能更有效地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语言新知,解决和回答一些阅读问题,培养和提高写作能力。  以下是我在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中借助这一方法的点滴体会,今展示在此与同行们探讨。  一、用“共性与个性”的哲学思想来更扎实地了解一些语言新知,解决和回答一些阅读问题1生字教学中怎样区分形近字?  “六书
期刊
当前的作文教学中,学生总是有叫苦连天、遇难就躲的思想。因为不知道写什么主题,什么是立意新颖。他们有思想但是表达不明确。因为不知道怎样表达真情实感,用什么表达方式;他们有材料但不会选择,因为变换角度,标新内容过于头痛。怎么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变不爱学到自己能流利的表达自己的见闻,感触生活的滋味呢?我在作文教学中运用情感效应,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我的作文教学第一理念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同样的景
期刊
作文是心灵世界的展现,近三年来,我有目的、有计划、循序渐进地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并将人文教育有机融入到作文训练中,让学生以自己的真情实感去真切地体味丰富的现实,尽情感受人间冷暖,努力关注异彩纷呈的大干世界,写真事中,抒真情,说真话,从而激励创作意识,激发学生被称作兴趣,为今后农村经济建设成为上级学校输送大批合格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我重点做好了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1落实阶段作文训练目标,由浅入深阶
期刊
一、作文训练  1从教材中的课文延伸作文训练。其实关于写作,我也没有什么好的建议和方法,我的做法就是多写,多练。平均两天一篇作文,定时指导,批改、讲评。同时不可忽略的一个问题就是从教材的课文中延伸作文训练。  从2010年吉林省中考语文试卷的命题作文中我们不难发现作文的出题指向。去年的中考试卷命题作文是《端午的味道》,我们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有一篇文章是《端午的鸭蛋》,看来,教材中选取的很多篇目都
期刊
1注重制度建设,使德育工作规范发展  学校强化了德育常规管理,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制定了各类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建立了班主任管理考核制度、检查制度、表彰制度、例会制度、信息交流制度等,形成了德育管理的整体效应,保证了德育工作有章可循。  2抓住课堂教学主渠道,实现“课程育人”  一是教务处负责督促落实《高中思想政治》和其他学科的德育任务。加强《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管理,配齐配强专任教师,严格执行课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