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来源 :语文周刊·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su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从孩提时的胡乱涂鸦,就可想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世界,创造是每个人的本能。美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学生素质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美术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潜能,把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作为教学关键。
  一、充分开发教学资源,适当使用现代化教具,让每位学生在课上“动”起来。传统教学中的一支粉笔,一本书已无法传达新文本多元的信息,现代化教具的引入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网络时代的到来,让学生有了更多学习交流的机会,对新鲜的知识和事物,学生可能更感兴趣,更容易接受。因此,教师在为学生设计学习活动时,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发挥文化传播的作用,让学生在多元文化中进行比较,以开阔知识视野,丰富创作手段。同样也包括世界各国不同区域的文化。就拿我国洛阳龙门石窟的艺术来说,北魏的石窟造型清秀、俊朗,而唐代的丰腴、典雅,历代作品风格各异。仅北魏和唐代,石窟中就有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佛像万尊。在这些佛像造型中,或庄严雄伟、或睿智慈祥、或刚强虔诚,通过横向或纵向比较,可以让学生看到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不同艺术作品;在欣赏中通过美术作品鲜明的艺术形象,引导学生情绪,激发美感,产生共鸣,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二、巧妙安排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美术教育,首先是情感的熏陶,兴趣的培养。根据美术学科贴近生活,服务生活的特性,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充分调动视觉与听觉,创造真实生动的氛围,引发出学生的真实情感。因此,美术教师要善于利用多媒体手段设置情境教学模式,在环境设置中引发学生参与热情;在角色转换中发展学生个性,激发学生潜能,以提高学生能力。如在课前,美术教师可先播放音像资料,让学生一边聆听,一边欣赏,在优美的音乐中感受形象意境中的美感,从而引入主题,激发学生创作欲望。
  教师在备课或讲课时,对于教学难点部分往往要花很大的精力,其实很多时候这都是一种出力不讨好的做法,收效不大。如果教师放手让学生自由地收集信息、自己思考、自己动手查阅资料,并与同学们互相讨论、、交流,不但可以让学生获得美感体验,进行创造性艺术表现;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必要时教师再给与指导,就能找到更实用,更有效的解决方法。
  三、必须多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很多,如个人自学、小组讨论学习、学生之间互相帮助等。查阅资料是自主学习的常用方法。美术资料有他的特殊性,教师要指导学生怎样查找资料,怎样写查阅提纲。在查阅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独立的精神和人格,鼓励学生,放手发动学生自学,让学生自由地选择关注点,自由地去感受作品所带来的乐趣,自由地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现自我智慧的平台,让学生的自主性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到能动性,从而变得更富有创造力。
  四、利用课外活动,拓展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美术教育有两大阵地,一是课堂教学,二是课外活动。根据美术学科形式的多样性,表达形式的不拘泥性,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在活动中注意发掘人才,把具有不同特长的学生推荐出来,参加各种形式的比赛,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情趣和学习美术的兴趣,进一步激发和引导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在美术教学中,需要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如观察能力想象能力,但无论如何,教师都应把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看做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最高表现形式,失去了对创造能力的培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变成了一句空话。
其他文献
李清照是因为那首著名的《声声慢》被我所记住的。那是一种凄冷的美,特别是那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简直成了她个人的专有品牌,她被当作了“愁”的化身。当我们穿过历史的尘烟咀嚼她的愁情时,才发现在中国三千年的古代文学史中,特立独行,登峰造极的女性也就只有她一人。而对她的解读又“怎一个愁字了得”。  一个天真无邪的少女,秀发香腮,面如花玉,情窦初开,春心萌动,难以按捺。她躺在闺房中,或者傻
期刊
中国古典诗歌有诗、词、曲三大类,浩如烟海,异彩纷呈,它有光辉的历史,灿烂的成就。在悠远的诗歌长河中,可谓俊采星驰,人才辈出。在一颗颗璀璨的诗星中,不乏“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奇才,这些诗人及其作品都是我们民族的骄傲,因之凝聚着华夏文明的精萃。中学生学习古典诗歌,既能传承华夏文明,又可以陶冶情操,提高文学修养。在教学中我们究竟怎样引导学生走进诗歌的殿堂,品味诗歌,从而让学生从中吸取营养呢?下面就
期刊
所谓“立论”,就是确立论点,就是针对客观事物或问题,直接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阐明其理由,表明自己的态度。  人是有智慧的高等灵长类动物。人不会像动物那样对周围环境和发生的大小事件只是被动接受。人有思维,会思考,对客观事物或问题,或多或少总是有自己的看法。而且,人有语言,有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的能力,还有通过语言与同类交流思想和感情的欲望。当人类不停进化,社会不断进步,以至发明了文字之后,
期刊
高尔基说: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在作文教学中。我非常重视语言的品味,也重视作文个性美。即“作文个性化”。就我们的教育现实而言我们要重新认识我们的作文教学。这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是一个很大的话题。我在教学实践中,作了一些尝试,在这里提出来,请大家指正。  1.彻底打破学生的模式化思维  采用的方法是:开始写作文时让学生统计一下每次作文大家所采用的题材,进行归类,绝大多数情况下,相同题材的占大多数,
期刊
新课程要求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少数尖子生。三大要义将“面向全体学生”放在第一位,这既顺应了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也是国家对人才需求的必然体现。根据国家的需要,既要培养高素质的尖端人才,又要为工业农业各条战线培养合格的建设者,每一个学生都有其特长,教师要认清每个学生的优势,开发其潜能,培养其特长,使每位学生都具备一技之长。使全体学生各自走上不同的成才之路,成为不同层次、不同规格的有用人才。所以,面向全
期刊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中尤其是高三“二统”后的语文复习少慢差费现象早已引起语文界的广泛关注,甚至引发了社会各界参予的大讨论。面对现状在高三年级学生有限的复习时间内,指导学生用尽可能少的时间取得尽可能多的实效,就成为高三语文复习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1.师生“结对”合作,精心制定双向复习计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复习计划尤其是“二统”后的复习计划是高考取得高分的关键。复习开始前,教师就要对高三学年的复习
期刊
如今,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式的课堂教学现象虽早已不复存在,但遗憾的是,取而代之的却是一种典型的“满堂问”式的教学。在这种“满堂问”的支配下,教师在课堂上连续提问,或是非问,或选择问,或填空问,或自问自答,学生则习惯性地举手,仓促地回答问题,或置之不理,保持沉默。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也只作简单的肯定、否定,或不置可否,然后自己补充讲解,再提出问题……  这种“满堂问”的教学,表现上看,学生似
期刊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要求学生们能够自觉、主动、合作、探究地去学习,而作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参与者的教师来讲,要教给他们方法,要在训练中培养他们的能力,使他们养成学习文言文的良好习惯。我的做法是,分三步走,唱好三支曲,即:一读二译三悟。    一、诵读    有老师总结说,教文言文最好的方法就是诵读了。这话不假。我在教学中用此法,可以说屡试不爽。我教每一篇文言课文,步骤都一样,第一节
期刊
语文是语言的艺术,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对学生语言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要想组织得好、引导得好,就离不开教师富有魅力的美的语言。教师只有用美的语言创设融洽的情感氛围,创造一种使学生感到亲切、愉悦的教学情境,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去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我们的语文课堂才会焕发活力,学生的审美情趣才能得以提升。那么什么样的教
期刊
从事农村高中教育多年,我们的学生几乎都是乡镇中学的初中毕业生,成绩好的都进城上重点中学了,现在的可以说就是要付出更多努力,才能走进大学校门的这一批潜能生们。多年的教育教学使我们对潜能生的学习辅导也有一些探索研究,其中有一部分是自主性学习。  因学生来自农村,他们原来接受基础教育的环境条件都要差一些,特别是有很大一部分都是跟随婆婆爷爷一起生活的留守儿童,从小他们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学习条件、生活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