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家庭环境对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的影响至关重大,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家庭环境对学生的人格以及心理健康的影响。本文将对近年来关于家庭环境对人格、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进行综述。主要从人格特质、自尊乐观以及心理健康等角度出发,讨论家庭环境产生的影响。尤其关注其性别差异,以及单亲家庭这一特殊家庭环境的积极与消极作用。
【关键词】:家庭环境;人格特质;心理健康;单亲家庭
家庭是人生的奠基石, 是青年学生生活并赖以成长的重要场所,也是他们社会化和心理素质形成的重要环境, 家庭的物质生活条件、社会地位、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及家庭成员的语言、行为及感情的总和构成了家庭环境。因此家庭环境的内容涉及多个方面,主要包括父母教养方式、父母文化程度、父母职业、家庭气氛、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家庭结构以及家庭环境量表中的十个因子即亲密度、情感表达、矛盾性、独立性、成功性、知识性、娱乐性、道德宗教观、组织性、控制性。尤其《家庭环境量表》是该领域的重要研究工具。家庭环境对大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心理健康有着长远和深刻的影响。
关于家庭环境对大学生个性影响的研究一直是心理学家研究的重要课题。如国外Fergusson等人的研究认为亲密度、情感表达、独立性差的家庭, 子女易形成内向、情绪不稳定、精神质个性;娱乐性差的家庭, 子女易形成内向、精神质;矛盾性突出的家庭, 子女易形成情绪不稳定、精神质个性。国内也做了相关研究,他们发现:家庭氛围和谐有利于子女人格成长,和谐组子女的健康水平和学业有成的人格特征得分最高,冷漠型子女创造性水平较好,非和谐组子女心理健康水平最低;家庭教养类型中严厉支配型、干涉保护型与民主控制型的子女人格特征存在差异,民主控制型子女更加随和、合群、果断。
此外,还有研究发现家庭环境对青少年人格特质的影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家庭亲密度和组织性是影响男孩人格特质的重要家庭环境因素,其次是家庭控制性、情感表达、知识性和娱乐性。而家庭道德宗教观是影响女孩人格特质的重要家庭环境因素,其次是家庭知识性、组织性和矛盾性。因此,不良的家庭环境对男孩人格特质的不良影响远远大于女孩。由于独生子女的增多,当今的家庭教育往往会忽视孩子的性别差异,用大致相同的方式对待不同性别的孩子,导致男孩女性化,女孩男性化,中性化或双性化现象严重,还有一些青少年出现性别认同障碍、性别倒错等心理问题。由此产生的,对人格特质不良影响也是相当严重的,比如,娘娘腔、缺乏男子汉气概,男人婆、缺乏女孩的温柔等。
除了这些典型的人格特征,在大学生其他品格的发展上,家庭环境的作用也不容小觑。例如,自尊作为自我意识系统的核心成份之一,它的发展状况不仅与学生的心理健康直接相联系, 而且也是学生健康人格发展的必备要素之一,它对学生的认知、动机、情感及社会行为均有重要影响。有研究发现家庭环境中客观方面和主观方面的因素都会不同程度的影响到学生自尊的发展情况,尤其是家庭中主观方面的环境情况会在无形中起到提高或降低学生自尊水平的作用。
再如,在乐观方面,家庭环境也是一个主要影响因素,尤其对处在身心发展关键期的青少年而言,不同的家庭环境状况在个体乐观心理品质的形成过程中会起到不同的作用。例如积极的父母教养方式与个体乐观存在正相关,而消极的父母教养方式(如父母过分干涉、过度保护)与个体乐观之间是负相关关系。
具体分析家庭环境的这种深远影响:家庭系统理论认為, 孩子出现症状只是表达了整个家庭系统的问题,而不只是孩子一个人的问题。所以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对心理健康有非常显著的影响。夫妻关系是家庭人际关系的核心,是直接影响家庭环境和子女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想独立却又无法独立,不想听从父母但又不得不依赖,学校中人际关系、学习压力,青春期性的萌动等等,充满各种各样的心理冲突。如果家庭成员之间能相互支持和帮助,使孩子充分体验到家庭的温暖和父母的爱意,对孩子心理的健康成长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这种良好的家庭环境中,孩子也容易把自己学习、生活及交往中遇到的不快,积压的消极情绪尽情地宣泄出来,从而减轻心理上的压力,预防各种心理问题的发生。相反,如果家庭成员之间缺乏相互承诺、帮助和支持,孩子的爱和归属需要就得不到基本的满足,从而难以形成自尊、自信、自强的良好人格。在这种不良的家庭环境中,孩子可能会觉得人情冷漠,生活没意思,表现出抑郁倾向。由于长期压抑的不良情绪不能在家庭中得到合理释放,孩子便可能变得爱发脾气,经常与人争吵,想摔东西,情绪波动, 表现出敌对和情绪不平衡。家人之间不能理解支持,缺乏情感沟通,这本身就是一种不良的人际关系和不恰當的处事方式,而又会把它迁移到家庭外的人际交往和各种新的情境中去,出现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适应不良等心理问题;由于家人不能分担孩子学习上的负担,孩子容易出现学习压力方面的问题。另外,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度太低,还容易导致强迫、偏执、焦虑和心理不平衡等心理问题的发生。夫妻间亲密度极低时必然走向离婚。最后我们就关注一下单亲家庭这种特殊家庭环境下大学生成长状况的研究。
随着离婚率的提高,由离婚所造成的单亲家庭成为一种新型的家庭环境。而单亲家庭中子女的成长状况成为心理学家关注的焦点。单亲家庭所导致的家庭因素缺失不仅造成彼此长期难以平复的心理创伤,而且会对大学生的人格发展、学习成长带来严重的消极性影响。
单亲子女在思想情感人格及心理健康等方面都有别于双亲家庭的孩子,有心理问题发生率高问题成因复杂的特点,是心理障碍的高发人群。大多数研究认为单亲家庭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佳,如单亲家庭学生受其家庭的心理创伤,会表现出封闭自卑抑郁嫉妒孤独冷漠逃避和不与他人接触等心理现象,这种失衡的心理必然会对单亲家庭子女的社会适应性,尤其是亲子关系同伴关系等亲密关系造成不良影响。
但也有研究发现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完整家庭总体上无明显的差异,甚至在某些方面单亲家庭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要优于完整家庭大学生,主要表现在一是单亲贫困学生在人际敏感等因子上显著低于普通贫困学生,二是单亲家庭的男性学生在人际敏感和抑郁等因子上明显低于完整家庭的男性学生。也就是说单亲家庭中的孩子一定是不健康的,还受到家庭经济状况,子女性别等因素的影响。此外,虽然单亲家庭学生在亲密度及情感表达因子明显低于完整家庭学生,在独立性方面要明显优于完整家庭学生。这说明家庭环境是影响青年学生人格成长的客观环境,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具有相对性。
一方面,不完整的家庭有可能对学生心灵上造成难以克服的阴影,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其正常的情感表达,难以与他人建立亲密的关系,但另一方面,家庭的变故作为学生人生成长道路上的一场挫折,也可能会使单亲家庭的学生经历比完整家庭学生更多的磨练,促进学生人格的成长和自身的心理健康,使学生变得更有独立性,更加坚强和成熟。再如,单亲男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要好于普通男学生。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男性往往在家庭中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尤其是当家庭环境发生重大变故,父亲或母亲受到严重的精神打击时,家中的男孩子更应勇敢地承担起家庭的另一半重任,而这些会使单亲男大学生的意志经受更多磨练,更具有独立能力,表现出更加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
除了这种孩子自身经历过磨难而更坚强的因素外,如果单亲的家长给予孩子相应的爱与支持,同样能让孩子平稳度过青春期。
总之,家庭环境对初中生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所以,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对大学生心理安全感的帮助是很大的。所以家庭成员之间要尽量多表达对彼此的关心、支持,要互相帮助;遇到问题多些交流尽量减少冲突;多参加一些文化娱乐活动;尽力营造愉快轻松地家庭氛围及环境;保持一定的家庭传统及家规等。这些都会有利于良好家庭氛围的形成,给大学生的心理安全感提供良好的家庭土壤。
【关键词】:家庭环境;人格特质;心理健康;单亲家庭
家庭是人生的奠基石, 是青年学生生活并赖以成长的重要场所,也是他们社会化和心理素质形成的重要环境, 家庭的物质生活条件、社会地位、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及家庭成员的语言、行为及感情的总和构成了家庭环境。因此家庭环境的内容涉及多个方面,主要包括父母教养方式、父母文化程度、父母职业、家庭气氛、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家庭结构以及家庭环境量表中的十个因子即亲密度、情感表达、矛盾性、独立性、成功性、知识性、娱乐性、道德宗教观、组织性、控制性。尤其《家庭环境量表》是该领域的重要研究工具。家庭环境对大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心理健康有着长远和深刻的影响。
关于家庭环境对大学生个性影响的研究一直是心理学家研究的重要课题。如国外Fergusson等人的研究认为亲密度、情感表达、独立性差的家庭, 子女易形成内向、情绪不稳定、精神质个性;娱乐性差的家庭, 子女易形成内向、精神质;矛盾性突出的家庭, 子女易形成情绪不稳定、精神质个性。国内也做了相关研究,他们发现:家庭氛围和谐有利于子女人格成长,和谐组子女的健康水平和学业有成的人格特征得分最高,冷漠型子女创造性水平较好,非和谐组子女心理健康水平最低;家庭教养类型中严厉支配型、干涉保护型与民主控制型的子女人格特征存在差异,民主控制型子女更加随和、合群、果断。
此外,还有研究发现家庭环境对青少年人格特质的影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家庭亲密度和组织性是影响男孩人格特质的重要家庭环境因素,其次是家庭控制性、情感表达、知识性和娱乐性。而家庭道德宗教观是影响女孩人格特质的重要家庭环境因素,其次是家庭知识性、组织性和矛盾性。因此,不良的家庭环境对男孩人格特质的不良影响远远大于女孩。由于独生子女的增多,当今的家庭教育往往会忽视孩子的性别差异,用大致相同的方式对待不同性别的孩子,导致男孩女性化,女孩男性化,中性化或双性化现象严重,还有一些青少年出现性别认同障碍、性别倒错等心理问题。由此产生的,对人格特质不良影响也是相当严重的,比如,娘娘腔、缺乏男子汉气概,男人婆、缺乏女孩的温柔等。
除了这些典型的人格特征,在大学生其他品格的发展上,家庭环境的作用也不容小觑。例如,自尊作为自我意识系统的核心成份之一,它的发展状况不仅与学生的心理健康直接相联系, 而且也是学生健康人格发展的必备要素之一,它对学生的认知、动机、情感及社会行为均有重要影响。有研究发现家庭环境中客观方面和主观方面的因素都会不同程度的影响到学生自尊的发展情况,尤其是家庭中主观方面的环境情况会在无形中起到提高或降低学生自尊水平的作用。
再如,在乐观方面,家庭环境也是一个主要影响因素,尤其对处在身心发展关键期的青少年而言,不同的家庭环境状况在个体乐观心理品质的形成过程中会起到不同的作用。例如积极的父母教养方式与个体乐观存在正相关,而消极的父母教养方式(如父母过分干涉、过度保护)与个体乐观之间是负相关关系。
具体分析家庭环境的这种深远影响:家庭系统理论认為, 孩子出现症状只是表达了整个家庭系统的问题,而不只是孩子一个人的问题。所以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对心理健康有非常显著的影响。夫妻关系是家庭人际关系的核心,是直接影响家庭环境和子女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想独立却又无法独立,不想听从父母但又不得不依赖,学校中人际关系、学习压力,青春期性的萌动等等,充满各种各样的心理冲突。如果家庭成员之间能相互支持和帮助,使孩子充分体验到家庭的温暖和父母的爱意,对孩子心理的健康成长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这种良好的家庭环境中,孩子也容易把自己学习、生活及交往中遇到的不快,积压的消极情绪尽情地宣泄出来,从而减轻心理上的压力,预防各种心理问题的发生。相反,如果家庭成员之间缺乏相互承诺、帮助和支持,孩子的爱和归属需要就得不到基本的满足,从而难以形成自尊、自信、自强的良好人格。在这种不良的家庭环境中,孩子可能会觉得人情冷漠,生活没意思,表现出抑郁倾向。由于长期压抑的不良情绪不能在家庭中得到合理释放,孩子便可能变得爱发脾气,经常与人争吵,想摔东西,情绪波动, 表现出敌对和情绪不平衡。家人之间不能理解支持,缺乏情感沟通,这本身就是一种不良的人际关系和不恰當的处事方式,而又会把它迁移到家庭外的人际交往和各种新的情境中去,出现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适应不良等心理问题;由于家人不能分担孩子学习上的负担,孩子容易出现学习压力方面的问题。另外,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度太低,还容易导致强迫、偏执、焦虑和心理不平衡等心理问题的发生。夫妻间亲密度极低时必然走向离婚。最后我们就关注一下单亲家庭这种特殊家庭环境下大学生成长状况的研究。
随着离婚率的提高,由离婚所造成的单亲家庭成为一种新型的家庭环境。而单亲家庭中子女的成长状况成为心理学家关注的焦点。单亲家庭所导致的家庭因素缺失不仅造成彼此长期难以平复的心理创伤,而且会对大学生的人格发展、学习成长带来严重的消极性影响。
单亲子女在思想情感人格及心理健康等方面都有别于双亲家庭的孩子,有心理问题发生率高问题成因复杂的特点,是心理障碍的高发人群。大多数研究认为单亲家庭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佳,如单亲家庭学生受其家庭的心理创伤,会表现出封闭自卑抑郁嫉妒孤独冷漠逃避和不与他人接触等心理现象,这种失衡的心理必然会对单亲家庭子女的社会适应性,尤其是亲子关系同伴关系等亲密关系造成不良影响。
但也有研究发现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完整家庭总体上无明显的差异,甚至在某些方面单亲家庭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要优于完整家庭大学生,主要表现在一是单亲贫困学生在人际敏感等因子上显著低于普通贫困学生,二是单亲家庭的男性学生在人际敏感和抑郁等因子上明显低于完整家庭的男性学生。也就是说单亲家庭中的孩子一定是不健康的,还受到家庭经济状况,子女性别等因素的影响。此外,虽然单亲家庭学生在亲密度及情感表达因子明显低于完整家庭学生,在独立性方面要明显优于完整家庭学生。这说明家庭环境是影响青年学生人格成长的客观环境,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具有相对性。
一方面,不完整的家庭有可能对学生心灵上造成难以克服的阴影,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其正常的情感表达,难以与他人建立亲密的关系,但另一方面,家庭的变故作为学生人生成长道路上的一场挫折,也可能会使单亲家庭的学生经历比完整家庭学生更多的磨练,促进学生人格的成长和自身的心理健康,使学生变得更有独立性,更加坚强和成熟。再如,单亲男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要好于普通男学生。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男性往往在家庭中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尤其是当家庭环境发生重大变故,父亲或母亲受到严重的精神打击时,家中的男孩子更应勇敢地承担起家庭的另一半重任,而这些会使单亲男大学生的意志经受更多磨练,更具有独立能力,表现出更加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
除了这种孩子自身经历过磨难而更坚强的因素外,如果单亲的家长给予孩子相应的爱与支持,同样能让孩子平稳度过青春期。
总之,家庭环境对初中生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所以,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对大学生心理安全感的帮助是很大的。所以家庭成员之间要尽量多表达对彼此的关心、支持,要互相帮助;遇到问题多些交流尽量减少冲突;多参加一些文化娱乐活动;尽力营造愉快轻松地家庭氛围及环境;保持一定的家庭传统及家规等。这些都会有利于良好家庭氛围的形成,给大学生的心理安全感提供良好的家庭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