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郑州财经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6)
【摘要】:“师带徒”模式教学是当前应用心本科教育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实现途径之一,本文旨在讨论该教学模式在应用型本科中的应用,在专业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同步发展和提高,且其中的互动性是必不可少的,师徒的技术传承和教授过程也是各方面素质培养的过程。
【关键词】:师带徒;应用型本科;应用
应用型本科是对新型的本科教育和新层次的高职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模式的探索,学校重视实践教学、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社会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1]在应用型本科教育中,“师带徒”模式教学是结合了当前的理论知识要求和技能培养方式的直接体现。顾名思义,“师”是专业技能传授的导师,“徒”则是接受知识和技能的学生;而在这一模式教学过程中,师徒之间存在着长期的耳濡目染过程,这一过程不仅表现在技能培养和专业教授内容中,还表现在平时的“师”的行为引领和思想导向。这与传统概念中的师徒、学徒制等有相似之处,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产业的多元化和行业规则的改变,以及在此基础上对应用型教育提出的新型教改方式都有了新的改变。
一 “师带徒”教学模式在应用型本科教育中的表现
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途径在现代教育体系中越来越多元化,“师带徒”教育教学模式是基于选拔优秀人才导引基础上和工作室、实验室环境下进行的针对性技能培养。在这一过程中,老师和学生之间有比较多的交流时间和固定的交流空间,而且老师培养下的学生数量是在选拔优秀基础上产生的,人数相对少得多,有时甚至可以达到一对一的教学指导。[2]可谓是本科教育广泛性下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大胆尝试,也是探索在教育日益深化基础上的研究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机制之一。
“师带徒”教学模式在应用型本科中的突出特征首先是“师”的完善。教学模式下的导师一定要是各方面较为完善和优秀的,这是该教学模式改革成败的关键,不管是在教学手段和方式上,导师都要具备先进和前瞻性的眼光,教学内容丰富且具有探索性,而且在教学程中的思想影响也是很重要的,所以对于导师的人格和品质以及人生观、价值观都要正确,并且能在教授过程中起到心理和思想成熟的培养;其次是“徒”的拔优选择,在师带徒教学模式下,前提是对人才的进一步选拔和择优培养,所以学生的基本素养要好,而且具备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技能的进一步学习具有强烈的意愿,对所接触的专业和行业有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进一步的针对性训练和培养,可以达到较高水平;另外,“师带徒”模式的实施环境要相对固定,能在较为完善的教学、实验或工作环境下开展,在现代应用型本科教育院校,针对不同的专业性质,诸如工作室、实验室和实训场所等固定的教授环境再进一步完善,学生能从中得到更多的学习和技能培养机会,这也成为该教改模式下的必备条件和特性。
二 “师带徒”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在应用型本科教学中的应用
1.对新型 “师带徒”教学模式要有正确认识
新型“师带徒”教学模式,是对教学工作进行探讨的一块试验田,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利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正确的科学观,引导他们努力学习、积极探索,提高技能、提高自学能力的一个场所,是为学有余力并积极要求上进的学生提供的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其特点是方式灵活多样,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和主观能动性,利用业余时间组织学习专门科学知识。新型“师带徒”教学模式不同于正规的课堂教学,在形式上不拘泥于课堂教学的形式,而以多种多样的组织形式来组织教学,构建良好学习环境,注重因材施教,切实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 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
师傅要指导学生树立起自己的学习目标,为以后的学习生活确定努力方向。进行规章制度学习,要求学生严格遵守纪律,保证学习时间,为学习的正常进行提供保障。
3. 结合具体技能学习目标制定新型 “师带徒”教学模式学习计划
在根据相关专业的高技能人才培养需要组建起新型“师带徒” 教学模式后,就要结合具体技能学习目标制订出详细的学习工作计划和相关规章制度。按照计划,进行资源配置,配备专业教师作为师傅,配置学习活动的场地、设备等,保证“师带徒”教学模式的硬件条件,这是搞好学习的基础。按计划采用自愿报名结合综合选拔的方式来招收“学徒”,吸收那些学有余力而且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加入进来,组成“师带徒”的团队。
4.创新具体教学工作方式
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用丰富多彩的信息给予刺激,来激发和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他们随着学习的进行,不断从学习中得到乐趣,学习兴趣不断巩固加强,形成坚定的学习意志和刻苦钻研的精神,形成良好的自学、研究能力,提高个人素质。
师徒进行专业交流的同时,往往会牵扯到诸如是否符合社会需求、是否达到社会标准以及能否在今后的利用过程中对社会和产品的消费者起到有益作用等这样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正是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起码标准,老师在带领学生进行产品开发的过程是一个情景,而重要的是在这一情景之下最大限度地树立学生的正确认知能力,将专业的学习过程作为具体的“事”进行剖析和解释,完成对上述完善学生素养的诸多问题。[3]
三 传统“师带徒”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师带徒”教学模式在学校技能教学和企业人力资源培训中都有所体现。在学校主要体现为学习兴趣小组的技能教学模式。
对学习兴趣小组认识不够。有人认為,学习兴趣小组的成立,只不过是为那些对某项技能培训特别感兴趣的学生提供一个学习的环境,有几个指导教师带领搞些活动,甚至有些学生认为加入学习兴趣小组只是为了满足虚荣,而根本不想去学到知识、掌握本领,更有
甚者到了后来则把参加学习兴趣小组当成了一种负担。此外,该模式缺少激励政策,应该建立起合适的激励机制合淘汰机制,把对“师傅”和“学徒”的考核结合起来,创新教师的评价,强调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
参考文献
[1] 应用型本科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link?url=EcfOWXoIAJSZqSmKfvQzu
4A7ne51fqO_kRDdFoRdubLG5QTb0lbha1IAkZj9nEiQL__irpucUjPEpkDWO1R7DE24pW0JUfyeUtuWdXR9HNrjdVbgL6ptmgT5_UwOwibBzyv_p_bbzqnjghEYWTq.
[2] 曾海振.新型“师带徒”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的应用[J].新思路.改革探索,2008(05): 23-24.
[3] 黃永利,马德东. 基于“师带徒”教学模式下的思政教育互动性思考[J].轻纺工业与技术,2011(5): 96-97.
项目来源:本文系郑州财经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培养试点研究》的阶段成果。
【摘要】:“师带徒”模式教学是当前应用心本科教育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实现途径之一,本文旨在讨论该教学模式在应用型本科中的应用,在专业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同步发展和提高,且其中的互动性是必不可少的,师徒的技术传承和教授过程也是各方面素质培养的过程。
【关键词】:师带徒;应用型本科;应用
应用型本科是对新型的本科教育和新层次的高职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模式的探索,学校重视实践教学、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社会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1]在应用型本科教育中,“师带徒”模式教学是结合了当前的理论知识要求和技能培养方式的直接体现。顾名思义,“师”是专业技能传授的导师,“徒”则是接受知识和技能的学生;而在这一模式教学过程中,师徒之间存在着长期的耳濡目染过程,这一过程不仅表现在技能培养和专业教授内容中,还表现在平时的“师”的行为引领和思想导向。这与传统概念中的师徒、学徒制等有相似之处,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产业的多元化和行业规则的改变,以及在此基础上对应用型教育提出的新型教改方式都有了新的改变。
一 “师带徒”教学模式在应用型本科教育中的表现
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途径在现代教育体系中越来越多元化,“师带徒”教育教学模式是基于选拔优秀人才导引基础上和工作室、实验室环境下进行的针对性技能培养。在这一过程中,老师和学生之间有比较多的交流时间和固定的交流空间,而且老师培养下的学生数量是在选拔优秀基础上产生的,人数相对少得多,有时甚至可以达到一对一的教学指导。[2]可谓是本科教育广泛性下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大胆尝试,也是探索在教育日益深化基础上的研究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机制之一。
“师带徒”教学模式在应用型本科中的突出特征首先是“师”的完善。教学模式下的导师一定要是各方面较为完善和优秀的,这是该教学模式改革成败的关键,不管是在教学手段和方式上,导师都要具备先进和前瞻性的眼光,教学内容丰富且具有探索性,而且在教学程中的思想影响也是很重要的,所以对于导师的人格和品质以及人生观、价值观都要正确,并且能在教授过程中起到心理和思想成熟的培养;其次是“徒”的拔优选择,在师带徒教学模式下,前提是对人才的进一步选拔和择优培养,所以学生的基本素养要好,而且具备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技能的进一步学习具有强烈的意愿,对所接触的专业和行业有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进一步的针对性训练和培养,可以达到较高水平;另外,“师带徒”模式的实施环境要相对固定,能在较为完善的教学、实验或工作环境下开展,在现代应用型本科教育院校,针对不同的专业性质,诸如工作室、实验室和实训场所等固定的教授环境再进一步完善,学生能从中得到更多的学习和技能培养机会,这也成为该教改模式下的必备条件和特性。
二 “师带徒”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在应用型本科教学中的应用
1.对新型 “师带徒”教学模式要有正确认识
新型“师带徒”教学模式,是对教学工作进行探讨的一块试验田,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利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正确的科学观,引导他们努力学习、积极探索,提高技能、提高自学能力的一个场所,是为学有余力并积极要求上进的学生提供的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其特点是方式灵活多样,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和主观能动性,利用业余时间组织学习专门科学知识。新型“师带徒”教学模式不同于正规的课堂教学,在形式上不拘泥于课堂教学的形式,而以多种多样的组织形式来组织教学,构建良好学习环境,注重因材施教,切实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 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
师傅要指导学生树立起自己的学习目标,为以后的学习生活确定努力方向。进行规章制度学习,要求学生严格遵守纪律,保证学习时间,为学习的正常进行提供保障。
3. 结合具体技能学习目标制定新型 “师带徒”教学模式学习计划
在根据相关专业的高技能人才培养需要组建起新型“师带徒” 教学模式后,就要结合具体技能学习目标制订出详细的学习工作计划和相关规章制度。按照计划,进行资源配置,配备专业教师作为师傅,配置学习活动的场地、设备等,保证“师带徒”教学模式的硬件条件,这是搞好学习的基础。按计划采用自愿报名结合综合选拔的方式来招收“学徒”,吸收那些学有余力而且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加入进来,组成“师带徒”的团队。
4.创新具体教学工作方式
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用丰富多彩的信息给予刺激,来激发和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他们随着学习的进行,不断从学习中得到乐趣,学习兴趣不断巩固加强,形成坚定的学习意志和刻苦钻研的精神,形成良好的自学、研究能力,提高个人素质。
师徒进行专业交流的同时,往往会牵扯到诸如是否符合社会需求、是否达到社会标准以及能否在今后的利用过程中对社会和产品的消费者起到有益作用等这样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正是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起码标准,老师在带领学生进行产品开发的过程是一个情景,而重要的是在这一情景之下最大限度地树立学生的正确认知能力,将专业的学习过程作为具体的“事”进行剖析和解释,完成对上述完善学生素养的诸多问题。[3]
三 传统“师带徒”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师带徒”教学模式在学校技能教学和企业人力资源培训中都有所体现。在学校主要体现为学习兴趣小组的技能教学模式。
对学习兴趣小组认识不够。有人认為,学习兴趣小组的成立,只不过是为那些对某项技能培训特别感兴趣的学生提供一个学习的环境,有几个指导教师带领搞些活动,甚至有些学生认为加入学习兴趣小组只是为了满足虚荣,而根本不想去学到知识、掌握本领,更有
甚者到了后来则把参加学习兴趣小组当成了一种负担。此外,该模式缺少激励政策,应该建立起合适的激励机制合淘汰机制,把对“师傅”和“学徒”的考核结合起来,创新教师的评价,强调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
参考文献
[1] 应用型本科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link?url=EcfOWXoIAJSZqSmKfvQzu
4A7ne51fqO_kRDdFoRdubLG5QTb0lbha1IAkZj9nEiQL__irpucUjPEpkDWO1R7DE24pW0JUfyeUtuWdXR9HNrjdVbgL6ptmgT5_UwOwibBzyv_p_bbzqnjghEYWTq.
[2] 曾海振.新型“师带徒”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的应用[J].新思路.改革探索,2008(05): 23-24.
[3] 黃永利,马德东. 基于“师带徒”教学模式下的思政教育互动性思考[J].轻纺工业与技术,2011(5): 96-97.
项目来源:本文系郑州财经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培养试点研究》的阶段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