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联理论和词汇衔接对汉语新闻英译之启示

来源 :出国与就业·就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angyunl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关联理论是Sperber和Wilson提出的有关言语交际的认知语用理论,是认知语用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它把交际看作是一种有目的、有意图的人类交往活动,是一个明示-推理的认知过程。词汇衔接是指语篇中出现的一部分词汇互相之间存在语义上的联系,或重复,或由其他词语替代,或共同出现。在与人称相关的翻译时,按照关联理论的最佳关联原则,从语篇分析中词汇衔接角度管窥汉语新闻英译中的人称翻译方法,不仅是新闻报道简洁和内容丰富的要求,更是语言表达地道性的要求,并且可对翻译的实践活动进行更好的指导。
  【关键词】语篇;词汇衔接;关联理论;人称翻译
  
  一、引言
  翻译是一种语际阐释活动,译者作为交际的一方要使交际获得成功,就必须努力使读者以最小的信息处理努力获得足够的、最佳的语境效果(何自然,1997:33)。但翻译的源文本中,经常会遇到隐含信息。因此,赵彦春将翻译定义为“一种语际阐释的明示推理过程”。在新闻翻译中,经常会遇到人称主语作为隐含信息被表述出来,而且作为衔接手段出现的人称主语所出现的频率在中文和英文中是不同的。和英语的新闻比较起来,中文新闻在衔接的时候更喜欢用原词重复。“结果由于强调重复,重意合的汉语发变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形合”(邵志洪、岳俊,2005:71)。英语和汉语在衔接手段上的不同,给我们一点启示,即由于中文和英文对衔接手法的不同倾向,在进行英语新闻翻译的时候要特别注意衔接手法的不同,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来改变衔接方式,而不能不顾汉英差别,采取完全的直译策略。本文仅以笔者在汉英新闻翻译过程中所注意到的人称的翻译方法来探讨关联理论和词汇衔接在处理人称衔接方面的作用。
  二、关联理论与词汇衔接
  关联理论是Sperber和Wilson提出的有关言语交际的认知语用理论,是认知语用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它把交际看作是一种有目的、有意图的人类交往活动,是一个明示-推理的认知过程。关联理论不仅为语用研究带来了新的研究热点,也为其他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框架。正是由于关联理论建立在两条关联原则之上,即认知原则(人类认知倾向于最大关联性)和交际原则(任何一种明示交际行为都应假定其本身具有最佳关联性),它反映的是人类认知系统中的本能和潜意识内容,因此具有很强的概括性和解释力。关联理论将翻译看作是一种与认知系统相关的明示推理行为。Gutt将关联理论应用到翻译学科之中,阐释了翻译的关联观,开辟了翻译研究的新道路,从而证明了关联理论对于跨文化语言的交际和翻译有着充分的解释力。
  词汇衔接指语篇中出现的一部分词汇互相之间存在语义上的联系,或重复,或由其他词语替代,或共同出现。新闻英语由于报道的篇幅所限,对词语的重复出现频率要求尽量降低,因为“若是老用同一词语则显得很乏味,应常用同义词”(李中行、张健,1993:50)。英语中有各种词汇手段,这使得英语中的用词和造句的形式多样化,以避免单调,枯燥。Halliday称之为“reiteration”。他认为,reiteration指的是词汇手段的再现,包括:相同词,同义词或近义词,上位词和统称词。Halliday还认为,用同义词等代替与用代词替代(Halliday将其归于Substitution之中)有相似性,因此,他认为词语选择实际上有五种可能性:1.相同词,2.同义词,3.上位词,4.统称词,5.代词。
  三、词汇衔接在新闻翻译中的表现
  由于使用相同词的替代手段在中文和英文都比较普遍且容易掌握,本文重点讨论其余的四种替代的方式。
  (一)同义词
  在英语新闻中的人称翻译中,使用同义替代的时候主要是用人物的姓氏来替代人物的全名,以及用有特殊经历人物的头衔和经历来替代人物的名称,如:例1.Wang Bingkun has visited Nanjing city of east China’s Jiangsu province.In the famous Yuejiang Mansion scenic spot,Wang pointed out the importance of revitalizing the abandoned places of interest throughout the city.在此句中,Wang Binkun的全名被用Wang来取代,两者之间是同义关系。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特殊现象在中文的表达方式中是没有的。比如,中文中就不可以说“胡,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统与布什总统举行了会晤”。这一点将在下面的翻译策略中进行详细阐述。
  (二)上位词和统称词
  上位词和统称词的作用最主要是用简洁且变化的文字点明人物的背景,地位,头衔,特殊贡献等等。这种衔接手法在英语新闻中十分常见,如:例2.Liu Xiang,China’s gold-medallist in Anthem Olympics,has expressed his excitement to compete for his country in the Far-East Games which is to open in two days.本句中對Liu Xiang身份的解释可以看作是统称词所引导的分类关系中的集合关系或者整体与局部关系,因为中国在雅典奥运会上夺得金牌的不止Liu Xiang一人,他只是众多金牌选手中的一个。
  (三)代词
  英语比汉语更加喜欢用代词来完成句子之间或者句子内部的衔接。如:例4.Although he had been there twice,Liu Li still could not figure out the bewildering paths in that town.It had driven her crazy.需要注意的是,英文新闻中对代词的使用比中文新闻中要更多。中文新闻惮于对所指的模糊,不会大量采用代词;而英语新闻中对代词的使用则更加灵活。根据关联理论,人们会在处理信息的同时,从自己的认知系统中寻求背景信息,帮助自己在阅读新信息的时候获得最佳关联。这就解释了英语新闻中对人称代词进行转换而不怕读者不明确新出现的代词是指正在谈论的事物。
  以上的四种替代方式都可以看作是同义转译。英语中大量存在这种同义转译,或称意译法(paraphrasing),它所依据的就是同义词(synonyms)或同义语(synonymous expressions),利用关联理论的作用,将一个意思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表述,以期获得简单易懂的效果,而不怕读者搞不清所陈述的对象。这就要求我们在将汉语新闻翻译成英语新闻的过程中,时刻把英文的特征放在心上,努力使自己的译文更加符合英语的行文习惯。上文中提到的英语中可以以姓氏代替全名就是中文所不具备的特征之一。
  四、词汇衔接在翻译中的具体运用与分析
  为了更好的说明汉译英过程中词汇衔接手法的翻译策略,本文将把词汇衔接的手法分为句子之间的词汇衔接和句子内部的词汇衔接。
  (一)发生在句子之间的词汇衔接翻译
  发生在两句话之间的句子衔接,除了原词重复外,英文更常用的是同义转译,如代词衔接和利用上位词和统称词衔接。
  如:例5.王盛元早在5年前就开始利用互联网寻找市场的商机,及时做出生产决策。正是有效的运用了科技手段,王盛元成了村里第一个万元户。
  Wang Shengyuan began to seek the commercial opportunities and make timely decisions with the help of the Internet five years ago.Thanks to the effective use of the scientific techniques,he became the first to earn 10,000 yuan in his village.
  在例5.中,英语习惯用代词替代上文提到的名词。根据关联理论的解释,此处的“he”只有理解为“王盛元”才能构造出合适的语境,产生最佳关联。因此,读者并不会因为突然代词而产生指代不明的感觉。
  (二)发生在句子内部的词汇衔接翻译(利用词汇衔接和关联理论将两个句子合并为一个句子)
  由于汉英翻译中常常将汉语中较高的语法单位翻译成英语中较低的语言单位,汉语中的句子常常在英语中体现为相对应的短语或词组(蒋坚松2002:68)。在汉语新闻中,单独表明人物身份、背景的独立句子往往可以降级成相对应的同位语结构、从句、词组或单词。在句子的内部,如果提到了主语的身份、经历、行为或者属性,那么一般可以用插入成分(身份)、前置形容词(性质)或者从句(行为或经历)进行替代,往往喜欢用一句话来表述人物的背景身份,但是译为英语的时候,应该适时地调整为对应的插入同位结构、词组甚至是单词。
  例6.(a)丁老汉是个当地的老农民。这次进城没有别的事,就是为家里的小孩挑个小鳥。According to(a)a local farmer surnamed Ding,he bought some birds for his grandsons.
  在这个句子的翻译中,中文中的句(a)表明了老汉的姓氏和身份,由一个单句给出。而在翻译成英语的时候,中文中的句子就被降级成了一个相对应的同位语。
  例7.…(b)乔丹曾五次获得NBA的最有价值球员称号。在过去十年中,他曾不止一次表达过想来中国访问的愿望。…
  (b)The five-time MVP,in the past decade,has expressed more than once his burning desire to visit China.
  在例7.中,(b)句被一个表示身份(或经历)的名词短语所取代,使得两个句子合并,并且在一个句子中反映出丰富的信息量。由于关联理论的指导,读者在处理信息的时候,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存和对新信息的预估,将很容易弄清楚“The five-time MVP”就是上文中所谈论到的乔丹,而不会出现“这个Five-time MVP到底是谁”的疑问。以上两句之所以可以进行替代,是因为在中文句中两个独立句子的主语都相同。实际上就是完成了用a local farmer surnamed Ding对丁老汉、用who对健身者以及用“five-time MVP”对乔丹的替代。这实际上是发生在中文里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压缩替代。这使得句子更加紧凑(两句变成一句),更多的信息量在较短的篇幅中被带给读者。
  值得注意的是,同一语篇中,如果替代形式的所指对象不只一种表达方式,则一般按照“具体-抽象”的序次排列互指关系,即专名—具体描述—类别名称—代词。因此,在中译英时,不仅需要考虑到用替代形式来使得句子更符合英文表达习惯和更加紧凑,而且要注意替代形式的次序排列。
  五、综述
  综上所述,英语新闻的写作过程中会经常出现利用关联理论,使用词汇、短语或者从句进行的衔接,这就要求在从中文到英文的编译过程中尽可能多的利用英语的这一特性,将丰富的新闻内容和背景通过句子内部和句子之间的衔接手段融入到简洁的新闻文字当中去。这不仅是英语新闻文体的要求,更是英语地道的表达习惯的要求。
  
  参考文献
  [1]Halliday,Ruqaiya Hasan.Cohesion in English[M].London:Longman,1976.
  [2]Waldemar Gutwinski.Cohesion in Literary Texts:A Study of Some Grammatical and Lexical Features of English Discourse[M].The Hague:Mouton,1976.
  [3]李中行,张健.新闻英语[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3.
  [4]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5]蒋坚松.英汉对比与汉译英研究[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
  [6]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7]邵志洪,岳俊.英汉语篇衔接对比与翻译策略——2004年TEM8汉译英试卷评析[J].中国翻译,2005(1):71.
  
  作者简介:
  车勇鹤(1982—),硕士,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基础部助教,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韩猛(1982—),硕士,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基础部助教,研究方向:国际商务英语。
其他文献
【摘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济南市参加暑假辅导班的部分学生和学生家长进行调查,采用访谈法部分辅导班教师以及学生家长进行了访谈。结果发现人们对目前存在的暑期培训有了新的观念和认识,对辅导班的效果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针对目前竞争日趋激烈的培训市场,提出了吸引学生和提高教学效果的方法。  【关键词】新形势下;中小学;暑期培训;学生兴趣;效果    目前社会上存在名目繁多的辅导班,这些班大多都是利用课余时间和
期刊
【摘要】随着近年来国家经济的稳步快速向前发展,中职教育也如雨后般的春笋,在全国各地破土而出,处处吐绿,好似一派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然而,在这种表象的后面,却隐藏着许多一般人没有发现的或者是不愿正视的问题。比如招生难、生源枯萎、学生文化基础和素质逐年下降、教学和管理困难、在校生流失率高,中职学生社会认可度低等一系列的问题,都将成为阻碍和蚕食中职教育健康发展的潜在危机。本文重点对中职学校在校生流失的
期刊
【摘要】物理实验是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为了适应创新型人才的要求,针对现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学部教学实际,对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物理实验;教学改革    大学物理实验课是高等理工科院校学生进入大学后的第一门实践课程,它对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不可替代的课程。为提高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水平,从时代发展需要
期刊
【摘要】建立大学英语网络教学平台,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目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需要,而需求分析理论是建立大学英语网络教学平台重要理论依据之一。许多高校在建设大学英语网络教学平台的过程中,往往忽视对学生需求的调查研究,从而导致所建设的平台满足不了学生的需要。本文以广西师范大学大学英语教学平台为例,进行学生学习需求研究,旨在为完善平台架构提供依据。  【关键词】学习需求分析;教学平台;构架模块;平
期刊
【摘要】当前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文章基于安徽合肥地区高新企业调研,分析了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就业难的个人主观因素及社会环境的客观因素,借以研究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大学生的素质要求,并提出了解决计算机专业大学生面对社会需求问题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就业现状;就业素质;社会需求;社会实践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模式由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变,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是我国社会转型与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进行,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也被提到重要位置,因为它关系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应当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探讨教学方法改革为己任,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为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职院校;教学改革    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高等教育改革波澜壮阔,职业教育,特别是
期刊
【摘要】环境素养是大学生素质教育中一项重要的内容,而能力的培养则是素质教育研究的主要课题,迁移法是能力培养的一条重要途径,在大学生环境素养培育过程中应用迁移理论能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增强对环境知识的理解和迁移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环保行为,增强学生的资源忧患意识,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迁移理论;环境素养;培育    一、迁移理论简介  迁移是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指已经获得的知识、技
期刊
【摘要】本三院校学生思维活跃,但是在学习态度和习惯方面往往存在明显不足。了解本三院校学生的学业状况,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对指导本三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对本三院校的人才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本三学生;学业状况;问题;对策    本三院校的学生通常思维比较活跃,兴趣爱好广泛,尤其在文娱和体育等方面有着较为突出的特长。他们在沟通、组织和创新能力等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但在学习态度及习
期刊
【摘要】陶渊明经常被人认为是一味飘逸悠游的田园诗人。其实,他不仅是“百世田园之主”与“千古隐逸之宗”;年轻时也是多情的种子,钟情的少年;他还是一位充满舐犊深情的慈父;他还是因政治黑暗壮志难酬不得不隐居田园的无奈抚剑客。对陶渊明要有全面认识,应看到他是多侧面多色彩的丰富的人。  【关键词】陶渊明;隐逸;多情;慈父;剑客    人们对陶渊明这位东晋的大诗人可能只注意他是一个钟情于“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我国企业参与社会生产的重要性攀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国企业的经营活动产生大量技术档案,给我国企业的技术档案管理工作提出新课题。管理好企业技术档案是我国企业档案管理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需要正视并妥善解决。  【关键词】企业;技术;档案;管理    一、引言  企业技术档案是指企业技术部门以及下属单位在生产活动、科研活动、技术管理等方面直接形成的,具有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