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之友”离我们有多远?

来源 :自然之友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senr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11月,北京“自然之友”绿色环保志愿者继2007年之后再次来到我校,向全校师生宣传有关绿色环保的知识,面对千里之外的志愿者一次又一次充满热情与希望的言语、行动,我不禁感慨:这样的行动,会有效果吗?我的疑惑让我在自己的语文课堂上有了初步答案。
  学习《鸟的天堂》一文,当大家得出人类应当保护大自然的结论时,同学们便提到了环保志愿者这个的话题。一位学生问:“老师,‘自然之友’离我们到底有多远?”这个突然的问题让我一愣,继而请同学们自己回答。因为当初志愿者介绍过,“自然之友”的组织机构在北京,所以80%的同学都说“自然之友”在北京,离我们有几千里远。也有极少数同学说在身边,在周围的,但就是没有同学提到自己要做“自然之友”。从回答中可以看出,同学们对于保护自然的认识,还停留在口头上,即便是这样一种认识程度也还是志愿者辛苦工作两年的成绩,当然其中也含有教师教育的成分。
  当初我从志愿者口中了解到,“自然之友”是一个民间组织机构,所进行的工作是义务性的,它存在的基础是社会的支持。志愿者中有上至六七旬的老人,下至十八九岁的学生,组织者根据具体情况分配工作,能出力的出力,愿出钱的出钱,其中没有丝毫个人的利益可言(或许更多的是付出)。即便是如此,志愿者们仍满腔热血地奔走呼吁于地球的各个角落,尽可能地深入到每个人的心灵。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希望人们从沉睡中觉醒,因为地球作为人类的母亲,正在一天天衰竭,其最为突出的问题是人类对于自然毫无顾忌地破坏,导致这位母亲用以呼吸的绿色之肺已经千疮百孔,若再不治疗、保养,毁灭的是地球上所有的生灵。人类虽然是地球上最大的受益者,却也是毁灭地球的罪魁祸首。生长在狭小天空里的人们更多的只注意到了眼前的利益,根本不计后果,这使得那些有远见卓识的自然保护者心急如焚,以致保护大自然的民间组织机构应运而生,一家、两家、三家……“自然之友”是其中之一。受伤的地球母亲使得如“自然之友”这样正在为保护自然而努力的民间组织机构的工作应接不暇。
  国家当然也重视了,电视上、报纸上,时时不乏有关环保的内容,但更多的是“发展与赢利”,因为政绩考核主要看的是这点。为了体现环保的重要性,小学语文课本中也编进了部分相关内容,如《大瀑布的葬礼》、《只有一个地球》等,然而家长与老师重视的也不是环保,而是学生考的分数。因为上面考核的也只是学生的分数。如此一来,为什么环保志愿者们辛苦工作了几载,而学生们的认识也只停留在形式上、口头上,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了。不过现在正进行着教育改革,提倡素质教育不知是否有对学生环保行为做一下考核?
  我是一位小学教师,而且是位于高寒山区,更是生活在地球的绿肺之中的教师。我亲眼目睹了许多绿色生命的消亡,耳濡目染了许多人们为了眼前利益、官员为了当前政绩而不惜以国家利益为代价,以自然为代价的工作模式。听老人们说起过,“大炼钢铁”以前的家乡,房前屋后都能听到林中老虎的吼叫,谁家小孩要是哭闹,说一句“再哭就让门外树林中的豺狼背去,”这孩子绝对不敢哭了。之后,整个家乡便变得光亮多了,豺狼虎豹全不见了,因为没有了森林。十多年前,家乡随处可见一种名叫紫宛的野生中药材,喜欢生长在潮湿的地方,由于其价格不菲,使它遭遇了甘草一样的命运。成群结队的人到处挖掘它换取钞票,就连生长在砌好的河岸石缝中的也不曾幸免。今天人们已看不见这种野生植物的身影,随同这药草一起被窃洗的,还有山林中的材宝。以前到处都有的高大的漆树、荔巴子树、松、柏等,现在已经很难见到它们的倩影,部分不法商人暗中贩卖各种木材,近几年更是如此。我就眼见某不法商人贩卖木料所留字句,一次成交量达一万多元人民币。之所以人们虐待大自然的行为屡禁不止,关键仍是国家是否制定了必要的相关条例,政府官员、全民的素质如何。因为这是需要付出行动的,仅靠志愿者、教师、报刊等进行一些宣传是不够的。
  志愿者的想法也不错,首先进行宣传教育(特别针对青少年),思想进步了,素质提高了,保护自然也就不必花多大力气了,余下的就是全民素质、政府官员与国家政策的问题了。无论如何排序,政府官员都是执行层,会起表率作用,这一环上不去,首尾不能相顾,环保当然付诸东流。然而可惜的是,倘若目前让大家自觉保护大自然,恐怕很难,除非大自然已无利可图,到那时岂不悔之晚矣?宣传归宣传,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与宣传若是背道而驰,人们不会去主动保护自然。无论教师在课堂上如何宣传,家庭与社会才主宰着学生的世界观,这也难怪他们回答不出“自然之友”离他们到底有多远。
  那么,“自然之友”究竟离我们到底有多远?虽然我是一位教师,但我也回答不上来,语文课上教育学生要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做大自然的朋友,但是人类什么时候才能够真正成为大自然的朋友,还有多远的路要走?我想,即使是环保志愿者也很难给出一个准确的答案,我只能把它作为一道思考题,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去寻求答案。
其他文献
黑鹳(Ciconia nigra)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体态优美的大型涉禽,体长1m左右,头、颈、脚都很长。头、颈、胸和身体背面都呈黑色,颈具辉亮的绿色光泽,背和肩皆泛紫色与青铜色光泽,上胸有紫色和绿色光泽。下胸、腹、两胁和尾下等均白色,嘴和脚红色。  黑鹳分布十分广,国外从西班牙、葡萄牙到瑞典南部,德国北部、东欧、中亚等一直到西伯利亚、蒙古、朝鲜半岛和日本等整个欧亚大陆以及印度,泰国和非洲。在国内
期刊
结束了本月最后一次活动,坐在公交车上,随着车身的摆动,一刹那间,我有些恍惚。从今天开始,我将结束羚羊车项目负责人的工作,去负责另一项新的工作。想到这些我心里竟有些冲动,眼角竟有些湿润。这些徽征告诉我,我对刚刚结束的工作有些不舍。我从来没对自己的工作有过这样的感觉。想来这种感觉就是不舍,对羚羊车项目难以割舍的感觉。一瞬间,我竟觉得像要远别亲人一样,心里会一阵又一阵地痛。  回想我最初刚到自然之友的时
期刊
绝不能让  古丝绸之路上的绿色宝石,消失在苍茫大漠中    “绿希望”出发和民勤生态环境现状     2008年8月,作为自然之友“绿色希望行动”(简称“绿希望”)的志愿者,我参加了甘肃民勤的环境教育出行。经历了十余个小时的跋涉,我们一行来到了甘肃省会兰州。我们首先来到了兰州地理所,请那里的专家学者为我们介绍民勤的情况以及他们最近的研究成果。   联合国1997年拟订的标准认为:干旱半干旱地区,每
期刊
与遥感所读博的蔡博峰闲聊时,知道他的博士论文是关于“三北防护林”评价方法的。我们的谈话有些内容事关生态,有些概念挺有意思。现把我们的谈话内容,择其梗概,略述如下:     单:关于森林,地理所前所长黄秉维院士写过文章,曾发表在我们杂志(1981年第1期)上,题目是《确切地估计森林的作用》,发表后,引起轩然大波,有的部门反应强烈,出现了一批反驳文章。  黄先生后来又写了一组回应文章《再谈森林的作用》
期刊
盛提醒要交文章,才想起关于新年回访灾区,还有一项任务要完成,那些半个月前的点点滴滴,又生动地浮现在眼前。我似乎又闻到绵春贡酒厂飘出的酒香,看到那青翠的龙门山,听到孩子们的声音与孔叔叔的侃大山,还有我那辆破旧的自行车,房东做的麻婆豆腐,梁师傅家的小卖铺,遵道学校黑板上的图片以及在双泉村的细雨蒙蒙……这次志愿者经历让我感受到不论生活中会发生怎样的灾难,生活仍会继续。面对灾难,我们会流血、会流泪,会感到
期刊
前一段时间,《自然之友通讯》编辑忽然给我打电话说,马上快到自然之友注册成立十五周年纪念日。她查了一下通讯录,能写文章并与自然之友保持十五年关系的人不多,所以请我无论多忙,一定要写一篇文章。  要不是她的这个求稿电话,我还真是没有仔细计算过,转眼间自己认识参与自然之友竟然已经十六载! 这十六是我从青年走向中年的十六,可以说是我人生中最为精彩丰富的十几年。而这些丰富和精彩中有许多来自于自然之友。   
期刊
南水北调引水进京规划延后五年,这使原本水库蓄水不足、地下水位下降的北京的水资源承载能力经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原规划南水北调工程于2010年引10亿立方米长江水进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北京的缺水状况。但是按照最新建设计划,南水北调引江水进京将推迟到2014年,这使未来六年北京水资源紧缺的形势更加严峻。    南水北调的背景    北京是世界上水资源最缺乏的大城市之一。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200m
期刊
说到长白山的森林和大树,就不能不说到她的探秘者和保护神——被人尊崇为“老树爸爸”的王战先生。王战无疑是撑起长白山森林生态系统研究的大树,他所具有的科学精神和人格魅力,足以令人高山仰止。  我和王战先生1979年相识于长白山。这年年底,中国科学院长白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成立,王战是该定位站的奠基人和首任站长。我同王战先生交往不多,而每一次都感觉如沐春风,如饮甘露,是精神的享受,灵魂的升华。王战先
期刊
对世间各种植物,我从小就有一种特殊的感情。那些茁壮的大树、纤柔的细草、鲜艳的花朵、肥硕的叶儿、青涩的果实,那样旁若无人、自在从容地站着、攀着、爬着、挂着,吮吸大地的养分,汲取日月的精华,坚守着足下的土地,散发着经久不散的清芬。而动物则不同。它们野蛮、残酷、自私、贪婪,侵略和杀戮每时每刻都在它们之间上演,凶猛的狮追逐着胆小的兔,高翔的鹰盯着温顺的鸡,青蛙鼓起圆圆的肚腩眼瞄着蚊虫,硕大的鲨乘风破浪紧追
期刊
秋日篇——追踪迁徙的鹤    到苇海深处行走  七月流火,十月履霜,2008年这一年中我八次来到七里海。住在被设为绿色之友营地的农家院,吃农家饭、喝农家酒,听宁河县委党校副校长、七里海专家吕绍生讲述他研究七里海三十年的体会。七里海历经亿万年沧海桑田,如今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环境危机和生态危机。面积小了,来水少了,开发加快了,物种改变了。这些变化对当代人和后代人意味着什么?面对经济高速发展和城市急剧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