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中医药;研究生;创新能力;中医教育
中图分类号:R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4)01-0117-03
医学研究生教育是医学高等教育的最高阶段,其核心是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目前,我国中医药高等学校培养研究生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如生源规模和素质对创新教育的影响,导致学生对中医药基础知识、经典著作的学习和中医临床实践无法深入;中医课程设置过于专业化,未注重中医药深厚的人文气息;对中医临床的考核不规范等。因此,如何系统地从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特别是在中医药高级人才培养方面进行归纳和研究,怎样才能从整个研究生教育体系中系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即如何构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经过几年的研究和实践探索,我们认为,中医药研究生的创新教育必须自始至终贯穿于研究生教育的全过程,整体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从而实现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兹阐述如下。
1 抓好研究生入学质量和教育,培育高尚价值观
积极探讨新的研究生招生办法,使那些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的优秀学生进入本校学习,进一步加强试题质量控制,加强能力测试,挑选素质全面的考生入学。实行差额复试,改变目前研究生招生制度中统考统招、“严进宽出”的现象。逐步向严进严出、宽进严出过渡,采用推荐等多种形式进行考核,全面考察学生的能力。在中医高层次教育考虑远缘杂交,面向中医、西医、理工科、人文学科等多学科本科生招生,有利于学术创新。
加强对研究生价值取向的升华和道德修养锤炼,塑造创新人格。教育研究生树立主人公意识,强化公民道德意识,自觉遵守公民道德规范,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加强研究生科学责任教育,尊重他人知识产权。另外,我们采用多种方法和活动来加强研究生创新素质的德育工作,如下乡扶贫助学、“百名博硕士三下乡”等活动,通过知名教授和院士言传身教讲座或科研示范等形式树立学生正确价值观,激励学生的荣誉感等。
2 大力进行中医药研究生学科建设改革
2.1 优化课程结构,完善课程体系
①突出中医原创思维的课程学习。通过对《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等中医经典课程的学习,开展对中医独特原创思维的研究、培养和运用,建立中医基础和临床思维体系,在继承的基础上推动中医药的创新和发展。②有计划开设现代前沿课程和实验操作课程,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在中医药研究生教学中,开设中医和西医创新性实验课程以提供必修或选修,如中医诊断现代技术研究、医学机能学综合实验研究、实验针灸研究、方剂学现代研究、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分子遗传学实验、微生物学实验、免疫组化、现代实用细胞技术等实验操作课程,并自主编写出版相应的实验指导教材。必修和选修课程按各学科专业方向不同确定,实现规定性和灵活性的统一。③注重学生专业外语能力的培养,改革外语课程教学。④在研究生计算机课程中强调信息检索。指导研究生使用各种检索工具获取有价值的内容,提高他们的信息能力,引导他们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不断吸收新知识、改善知识结构,提高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2.2 积极推进教学方式和方法改革
①转变教育观念,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转变到以指导学生自学为主的教学方法上来,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②重视研究生例会制度和研究生读书讨论会等常规活动,实行学科导师例会制度。③积极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
2.3 改革考试方法和评价体系
医学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评估是研究生教学管理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包括:①评价内容的全面性;②评价过程的动态性,及时调整教学的方式、艺术;③评价方式的多样性,改变单一的应试考核制,采用实践或实际操作的方式来考核学生的能力。
2.4 加强任课教师队伍建设
首先,要求任课教师在融会贯通上课内容的基础上,积极探讨新的教学方法和内容改革;对于研究生任课教师在教学方法和内容的改革,我们在院校和省级的教学改革课题申报中都积极予以支持。其次,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强调课堂联系临床,因为中医的灵魂在临床。因此,我们要求与临床关系密切的课程如经典与临床的教师、本校国家重点学科中医诊断学教师,必须教学与临床两不误,相互促进,提升教学指导水平,从而提高研究生理论联系临床的中医临床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
3 建设高素质的导师队伍
3.1 严格遴选导师
在2年一次的硕博导师遴选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导师课题、论文和经费等要求,对符合标准的中青年人才及时补充。同时对于成果特别突出和优秀的中青年人才采取破格晋升。这样极大地促进了中青年导师更好地进行学术研究和团队的发展。2年来,通过遴选机制,本校新增硕士生导师14名,博士生导师7名。
3.2 引入竞争机制
对已评选的导师采取在职在网训练和脱产学习相结合,提高导师知识更新率和教学能力。强化导师新知识和新理论的学习及教学基本技能的培训,进一步拓宽知识面,吸收最新医学发展成果,掌握教学新技能,不断提高导师的教学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同时对指导学生出现重大学术问题,如抄袭成果、近3年的课题经费不足1万元者,采取末位淘汰制,取消导师资格,2年内不得再参加导师遴选。从而激励导师的责任感和学习的积极性。
4 改革培养模式,注重实践环节
当前,中医药高等教育发展迅速,但由于中医药教育的专业特殊性,决定了人才培养模式与其他医学研究生培养有所不同。传统的学院式教育已与现实医疗工作出现脱节,为适应当今临床实际需要,需要将师承教育与学院教育结合起来贯穿研究生培养体系,增加研究生的实践训练课程,如开展与学科相关的科学研究实践及参与相关科室临床医疗实践等。要求研究生在多种实践活动中,及时、独立、创新性地去分析、处理和解决问题。面对我国的研究生教育规模越来越大、需要的实验资源越来越多、实验条件和经费有限等情况,我们通过国家重点学科和省级医学基础示范实验中心,利用省部共建等近2000万元资金,建设了一个研究生创新公共实验平台,最大限度地满足了研究生教学、实验、课外活动和教师科研的需要,并提高设备利用率,做到设备共享与专用的结合,2年来共有300多名研究生充分利用该平台,进行了创新性研究和完成硕士论文。 培养研究生创新思维,营造浓厚学术氛围和创新环境。一方面是硬件投入,建设了先进的教学实验室5间、科研实验室2间。另一方面是软环境,营造育人生态环境:①要求学生时刻追踪学科前沿,跟踪国际科学和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不断更新旧的研究方向与研究领域;②创造一个自由开放的学术环境,在研究生的选题和研究过程及研究结果等方面给以较多的灵活度,容许失败和阴性结果;③举办各种校内外学术活动,如讲座与讨论活动,积极鼓励研究生参加和讨论不同学科的内容,寻找创造思维的激发点;④及时更新和利用网络资源;⑤加强与名师、大师、专家的学术面对面交流。
严格管理科学调查研究,注重创新能力培养,激发创新思维。注重医学研究生独立性、发散性和想象性思维品质的训练,培养研究生思维的敏感性。
5 建立健全中医药研究生激励制度
通过实施“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和“专项奖学金”,“优秀硕博士生学位论文评比”,积极组织参加国家级和省市 “挑战杯”等工作,鼓励创新性研究。通过资格考试制度和学位论文评议中的创新性一票否决制度,实行“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
6 严把学位论文质量关
加强对学位论文写作的指导过程控制,严格论文评审制度,鼓励研究生敢于选择有挑战性的题目,营造一种宽松的学术氛围和宽容失败的学术制度文化。①加强对论文写作过程的指导。从学位论文的选题、开题到写作,每一个过程都严格要求导师责任制。导师应在这几个过程中加强指导,研究生必须定期向导师和研究生培养办公室汇报论文书写进度或问题并反复修改论文。②加强对答辩和论文的评审制度。为了真正考核研究生的动手能力,我们严格执行评审制度和毕业研究生课题原始记录检查制度。为提高论文的质量,我们加强了论文相似性检测,严把初审、盲审、省内外专家同审等关键环节,有效提高了中医药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质量水平和创新能力。
7 小结
我们通过上述改革和实践,不仅培养了高素质的导师团队,也使学生提高了实践动手能力和研究创新能力,并获得多项奖励[1-2],为实现培养高级中医药创新人才的教育目标,提高中医药教育质量,继承和发展中医药事业作出了贡献。
参考文献:
[1] 严杰,李杰,肖子曾,等.构筑研究性实验教学创新氛围的探索和实践[J].医学教育探索,2009,8(7):765-766.
[2] 李杰,陈伶利,肖子曾,等.中医院校研究性实验教学的创新体系的构建和实践[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17):62-64.
中图分类号:R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4)01-0117-03
医学研究生教育是医学高等教育的最高阶段,其核心是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目前,我国中医药高等学校培养研究生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如生源规模和素质对创新教育的影响,导致学生对中医药基础知识、经典著作的学习和中医临床实践无法深入;中医课程设置过于专业化,未注重中医药深厚的人文气息;对中医临床的考核不规范等。因此,如何系统地从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特别是在中医药高级人才培养方面进行归纳和研究,怎样才能从整个研究生教育体系中系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即如何构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经过几年的研究和实践探索,我们认为,中医药研究生的创新教育必须自始至终贯穿于研究生教育的全过程,整体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从而实现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兹阐述如下。
1 抓好研究生入学质量和教育,培育高尚价值观
积极探讨新的研究生招生办法,使那些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的优秀学生进入本校学习,进一步加强试题质量控制,加强能力测试,挑选素质全面的考生入学。实行差额复试,改变目前研究生招生制度中统考统招、“严进宽出”的现象。逐步向严进严出、宽进严出过渡,采用推荐等多种形式进行考核,全面考察学生的能力。在中医高层次教育考虑远缘杂交,面向中医、西医、理工科、人文学科等多学科本科生招生,有利于学术创新。
加强对研究生价值取向的升华和道德修养锤炼,塑造创新人格。教育研究生树立主人公意识,强化公民道德意识,自觉遵守公民道德规范,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加强研究生科学责任教育,尊重他人知识产权。另外,我们采用多种方法和活动来加强研究生创新素质的德育工作,如下乡扶贫助学、“百名博硕士三下乡”等活动,通过知名教授和院士言传身教讲座或科研示范等形式树立学生正确价值观,激励学生的荣誉感等。
2 大力进行中医药研究生学科建设改革
2.1 优化课程结构,完善课程体系
①突出中医原创思维的课程学习。通过对《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等中医经典课程的学习,开展对中医独特原创思维的研究、培养和运用,建立中医基础和临床思维体系,在继承的基础上推动中医药的创新和发展。②有计划开设现代前沿课程和实验操作课程,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在中医药研究生教学中,开设中医和西医创新性实验课程以提供必修或选修,如中医诊断现代技术研究、医学机能学综合实验研究、实验针灸研究、方剂学现代研究、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分子遗传学实验、微生物学实验、免疫组化、现代实用细胞技术等实验操作课程,并自主编写出版相应的实验指导教材。必修和选修课程按各学科专业方向不同确定,实现规定性和灵活性的统一。③注重学生专业外语能力的培养,改革外语课程教学。④在研究生计算机课程中强调信息检索。指导研究生使用各种检索工具获取有价值的内容,提高他们的信息能力,引导他们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不断吸收新知识、改善知识结构,提高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2.2 积极推进教学方式和方法改革
①转变教育观念,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转变到以指导学生自学为主的教学方法上来,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②重视研究生例会制度和研究生读书讨论会等常规活动,实行学科导师例会制度。③积极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
2.3 改革考试方法和评价体系
医学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评估是研究生教学管理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包括:①评价内容的全面性;②评价过程的动态性,及时调整教学的方式、艺术;③评价方式的多样性,改变单一的应试考核制,采用实践或实际操作的方式来考核学生的能力。
2.4 加强任课教师队伍建设
首先,要求任课教师在融会贯通上课内容的基础上,积极探讨新的教学方法和内容改革;对于研究生任课教师在教学方法和内容的改革,我们在院校和省级的教学改革课题申报中都积极予以支持。其次,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强调课堂联系临床,因为中医的灵魂在临床。因此,我们要求与临床关系密切的课程如经典与临床的教师、本校国家重点学科中医诊断学教师,必须教学与临床两不误,相互促进,提升教学指导水平,从而提高研究生理论联系临床的中医临床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
3 建设高素质的导师队伍
3.1 严格遴选导师
在2年一次的硕博导师遴选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导师课题、论文和经费等要求,对符合标准的中青年人才及时补充。同时对于成果特别突出和优秀的中青年人才采取破格晋升。这样极大地促进了中青年导师更好地进行学术研究和团队的发展。2年来,通过遴选机制,本校新增硕士生导师14名,博士生导师7名。
3.2 引入竞争机制
对已评选的导师采取在职在网训练和脱产学习相结合,提高导师知识更新率和教学能力。强化导师新知识和新理论的学习及教学基本技能的培训,进一步拓宽知识面,吸收最新医学发展成果,掌握教学新技能,不断提高导师的教学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同时对指导学生出现重大学术问题,如抄袭成果、近3年的课题经费不足1万元者,采取末位淘汰制,取消导师资格,2年内不得再参加导师遴选。从而激励导师的责任感和学习的积极性。
4 改革培养模式,注重实践环节
当前,中医药高等教育发展迅速,但由于中医药教育的专业特殊性,决定了人才培养模式与其他医学研究生培养有所不同。传统的学院式教育已与现实医疗工作出现脱节,为适应当今临床实际需要,需要将师承教育与学院教育结合起来贯穿研究生培养体系,增加研究生的实践训练课程,如开展与学科相关的科学研究实践及参与相关科室临床医疗实践等。要求研究生在多种实践活动中,及时、独立、创新性地去分析、处理和解决问题。面对我国的研究生教育规模越来越大、需要的实验资源越来越多、实验条件和经费有限等情况,我们通过国家重点学科和省级医学基础示范实验中心,利用省部共建等近2000万元资金,建设了一个研究生创新公共实验平台,最大限度地满足了研究生教学、实验、课外活动和教师科研的需要,并提高设备利用率,做到设备共享与专用的结合,2年来共有300多名研究生充分利用该平台,进行了创新性研究和完成硕士论文。 培养研究生创新思维,营造浓厚学术氛围和创新环境。一方面是硬件投入,建设了先进的教学实验室5间、科研实验室2间。另一方面是软环境,营造育人生态环境:①要求学生时刻追踪学科前沿,跟踪国际科学和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不断更新旧的研究方向与研究领域;②创造一个自由开放的学术环境,在研究生的选题和研究过程及研究结果等方面给以较多的灵活度,容许失败和阴性结果;③举办各种校内外学术活动,如讲座与讨论活动,积极鼓励研究生参加和讨论不同学科的内容,寻找创造思维的激发点;④及时更新和利用网络资源;⑤加强与名师、大师、专家的学术面对面交流。
严格管理科学调查研究,注重创新能力培养,激发创新思维。注重医学研究生独立性、发散性和想象性思维品质的训练,培养研究生思维的敏感性。
5 建立健全中医药研究生激励制度
通过实施“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和“专项奖学金”,“优秀硕博士生学位论文评比”,积极组织参加国家级和省市 “挑战杯”等工作,鼓励创新性研究。通过资格考试制度和学位论文评议中的创新性一票否决制度,实行“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
6 严把学位论文质量关
加强对学位论文写作的指导过程控制,严格论文评审制度,鼓励研究生敢于选择有挑战性的题目,营造一种宽松的学术氛围和宽容失败的学术制度文化。①加强对论文写作过程的指导。从学位论文的选题、开题到写作,每一个过程都严格要求导师责任制。导师应在这几个过程中加强指导,研究生必须定期向导师和研究生培养办公室汇报论文书写进度或问题并反复修改论文。②加强对答辩和论文的评审制度。为了真正考核研究生的动手能力,我们严格执行评审制度和毕业研究生课题原始记录检查制度。为提高论文的质量,我们加强了论文相似性检测,严把初审、盲审、省内外专家同审等关键环节,有效提高了中医药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质量水平和创新能力。
7 小结
我们通过上述改革和实践,不仅培养了高素质的导师团队,也使学生提高了实践动手能力和研究创新能力,并获得多项奖励[1-2],为实现培养高级中医药创新人才的教育目标,提高中医药教育质量,继承和发展中医药事业作出了贡献。
参考文献:
[1] 严杰,李杰,肖子曾,等.构筑研究性实验教学创新氛围的探索和实践[J].医学教育探索,2009,8(7):765-766.
[2] 李杰,陈伶利,肖子曾,等.中医院校研究性实验教学的创新体系的构建和实践[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17):62-64.